昨天,孔子巨雕落户天安门广场

网上搜了一下,竟然看到《南都周刊》还记一些历史。

百年尊孔三台戏

2010-1-31 18:26:44 来源: 南都周刊 浏览量: 6568 跟帖 2 条

中国近一百年的历史上,尊孔的旗号曾经张扬过三五次,却都冷落收场,甚至成为历史的笑话。

孔子吃猪肉很讲究,割不正不食。在民间口语里,有“坐得冷板凳,吃得冷猪肉”的说法,一个人好好读书,当上大官,“祭孔”的时候会分到一块肉,意味着飞黄腾达。中国近一百年的历史上,尊孔的旗号曾经张扬过三五次,却都冷落收场,甚至成为历史的笑话。文_钟岩苑
  中国现代史的尊孔,兴起于辛亥革命之后。1911年10月,辛亥革命一声枪响,1912年1月19日,蔡元培主政的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宣布“小学读经科一律废除”。20天后,蔡元培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的文章,“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从国家的政治体制和个人的信仰自由两个层面,彻底否定“读经”和“尊孔”。然而,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从小读四书五经、拜孔子,如此摧枯拉朽、一棍子打死的“国策”,不仅否定了他们的理想,而且否定了他们的人生。他们自然要做出一系列“反弹”。

  第一场:孔教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各种尊孔运动和尊孔组织,康有为主导的孔教会,名头最响,影响最大。

  康有为是广东人,鸦片战争之后,广东成为西方基督教的传教中心之一。为了对抗基督教入侵,康有为提出“立教”和“改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改制”就是戊戌变法,“立教”则是建立中国本土宗教,名为“孔教”。康有为借用汉朝的谶纬学说,仿照基督教的模式,把孔子打扮为“神子”(传说孔子的母亲与黑帝梦交生孔子),立孔子为“万世教主”,以四书五经为孔教“圣经”,以各地孔庙为教堂,并立孔子后裔衍圣公为最高领导“总理”。

  康有为有一个得意学生陈焕章,可谓那个时代的天才,1904年中清王朝的进士,191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英文博士论文《孔门理财学》煌煌800余页,是第一部中国人在西方刊行的经济学名著。辛亥革命后,陈焕章回国,以新鲜“海龟”身份宣扬孔教,协助老师康有为在1912年10月7日孔子生日那天,成立“全国孔教会”。1913年7月,康有为的著名弟子陈焕章、梁启超等上书参众两院,请求在宪法上明定“孔教为国教”。当时革命的风潮正高,在革命大佬蔡元培、章太炎等的反对下,国会最终否决了这一提案。

  其后,孔教会的气焰并没有削减,在割据军阀的支持下,活跃于大江南北,尊孔、读经,霎是热闹。比如1918年,陈焕章向国会提案设立“圣诞节”,以农历8月27孔子诞辰为国家法定“圣诞”。

  第二场:复辟


  民国成立,废除君主制改行共和制,复辟的暗潮和明流就没有停止过。各种势力夹杂其中,一些军头强人身在乱世,自然产生皇帝轮流坐的念头。各种复辟势力,都有“尊孔”的影子活动。

  先是当时的民国大总统袁世凯,1913年6月22日,发布《尊孔令》,第二年9月,发布《祭孔令》,亲自头戴平天冠,身穿百摺裙,三叩九拜,到北京孔庙祭孔。1916年元旦,袁世凯称帝,采用儒家传统的“禅让”模式,宣称当皇帝乃是由各省拥戴而自己“迫不得已”,而当时的孔子76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则担任拥戴袁世凯为帝的“筹安会”名誉理事、教育界请愿团理事长。当上皇帝之后,袁世凯立刻颁布诏书,封孔令贻为“郡王”,由“公”而“王”,又迈上一个台阶。投桃报李,孔令贻狂拍袁世凯马屁:“令贻等守先圣尊王之意,输瞻云就日之诚,不胜欢忭鼓舞馨香庆祝之至。”而在第二年的张勋复辟运动中,孔令贻也通电赞颂复辟运动是“日月重光”,并要为张勋建生祠。可惜生祠,还没建成,复辟运动就失败了。

  张勋复辟,康有为策划、出力最多。但康有为的复辟思想很有意思。鉴于辛亥革命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种族革命的味道,康有为提出口号,“保中国不保大清”。“保中国”,就要恢复帝制,“不保大清”,意思是不一定要由溥仪当皇上。为此,他提出了第二套方案,以为备用——如果全国人民反对溥仪当皇帝,但中国人民习惯了上面有个皇上,那么就由孔子嫡系子孙“衍圣公”当皇上,相当于西方的“教皇”,虚君共和,一统天下,千秋万代。

  康有为的第二套方案,根本没有实施的机会。但复辟运动依旧方兴未艾,复辟分子们最终在日本侵略者的扶持下成立了“满洲国”,溥仪第三次当上皇帝。复辟的主要推手、满洲国总理郑孝胥提出了“王道”的理论体系(实际上,“王道观”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一种流行观点,1920年代的孙中山也提倡过),在东北各地设立“孔学会”,1937年成立“王道书院”,教材以《大学》为核心,兼采《论语》、《孟子》、《左传》、《礼记》等。好玩的是,当时推广儒家学说和王道,花费心思,《孔学会会刊》曾设计了四书五经内容的填字游戏,可谓走在时代前列。

  第三场:儒教


  俱往矣,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复辟运动的潮流彻底从中国的历史舞台上退出。但“尊孔”的戏剧,并没有停歇,只不过换了舞台。最新一轮的“尊孔”,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并非自发于中国本土文化,而是肇始于资本主义的世界大潮流。

  20世纪初期,陈焕章在美国出版《孔门理财学》之前不久,马克思·韦伯发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将资本主义的发展归因于宗教、文化因素,统治了20世纪的社会学说。陈焕章的《孔门理财学》同样是将儒家伦理学和经济学连通起来,虽然在中国本土悄无声息,但在西方社会学界影响深远,最新的一个版本出版于2003年。

  西方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将韦伯的学说应用于非西方世界,最著名的是1985年,美国国际开发援助署(USAID)官员哈瑞森(Lawrence Harrison)所写的《未开发是一种心态》,声称拉丁美洲国家的文化传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当时正逢“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崛起,于是,亚洲价值观、儒家文化促使经济发展的观点,甚嚣尘上。一时间,儒家成为解释一切的灵丹妙药,满街争说儒家文化。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被称为“第四代新儒家”的灵魂。

  亚洲价值观的兴起、儒家文化的“再度阐释”,被应用于各个社会层面,比如为亚洲的威权主义政府辩护,这以对新加坡的“崇拜”为代表;还被用于为“地区特色”张目,比如杜维明宣扬的理论,“儒家东亚的成功,在于完成现代化却没有彻底西化,这证明现代化有不同的文化形式”——这句话原则上是有道理的,但很容易被别有用心地利用。在由世界各宗教著名学者联合撰写的《世界宗教入门》一书中,杜维明再接再厉,撰写了名为《儒教》的章节,使儒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并列,实现了康有为当年的理想。而康有为的弟子陈焕章1930年在香港创立的“香港孔教学院”,至今依旧非常活跃。这一股“尊孔”、“尊儒”潮流,同样在中国大陆引发回响,代表人物是蒋庆。

http://www.nbweekly.com/Print/Article/9699_0.shtml
 
人家孔子这一生,才叫成功。

孔子的愚民政策被历代统治者所喜爱,他的哲学思想也影响深远。但就他本人在他的那个时代来说,谈不上成功:p
 
如果不是墙外开花,墙里也不会吃香;)

哈哈哈,说起韩国那些人也真好笑,什么好的都往自己家划拉,这回又成全这位圣人啦;)
 
ZTZTZT 毛泽东谈历史:若再请回孔子 说明共产党快完蛋了(图) 中华网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101/news-gb2312-1252701.html
  作者:毛远新

  转贴者按:这篇谈话是毛远新记录的关于毛主席身前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评论和看法。

   当今,从官方的主流媒体开始,又在大举提倡“孔孟之道”,并妄图用“孔孟”来代表“中华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马列主义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即批判 的继承,本篇谈话记录,比较系统的介绍了毛主席对孔孟文化具体的批判和继承的观点,是值得大家仔细学习的好文章。另外,也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随着孔孟 的大行其道,统治阶级离灭亡也不远了。封建社会的王朝如此。袁世凯,蒋介石之类的独裁者也是这样,汪精卫和日本帝国主义这样的汉奸和侵略者也是一样。从这 个角度来看,当今的孔孟热也是一个好兆头。

  在谈到中央电视台有人讲主席诗词讲的非常好时。毛远新说,1973年主席给郭老写了首诗, 没有公开发表过,后来有一部分已经成册,包括主席未发表过文章、诗词包括进去了,这首诗谁都不敢讲,为什么不敢?涉及政治问题:批孔。因为后来邓讲,批孔 就是批总理,那一段都这么讲,所以都回避,包括有一个专题片。讲主席诗词的,叫:独领风骚,这个解说片街上有卖的。主席110周年,中央文献发行的,讲诗 人毛泽东,从主席的诗讲主席的一生,讲的水平很高。独领风骚在中央一台播过,后来在中央四台播过,有声有色,作者陈晋,我见过。但主席给郭老写的这首没有 收入主席的诗集,当年主席给我一句一句讲这首诗,我拿着这首诗,主席还给我讲了柳宗元的封建论,一种单行本,字很大,还有章太炎的两篇文章,也都是印成单 行本,主席让我回到沈阳,召集省委常委给每人印发一本,大家讨论学习,还要把黑龙江、吉林两个省委集中到沈阳来,同时给他们每人都发这首诗,主席的诗有没 有过这样的情况!

1143_1297036692683729344.jpg



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我们请把主席的诗写下来。毛远新说,说是一首诗,实际是布置工作,原本好象是《读封建论赠郭老》(记不准确了)。(诗全文):

  《读封建论》赠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虽死秦犹在,十批不是好文章。

  百代都行秦王政,孔学名高实枇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毛泽东写于十大之前,十大之后给毛远新讲)

  祖龙——指秦始皇

  十批——郭老的十批

  唐人——指柳宗元,他写的封建论

  子厚——柳宗元的字。

  毛远新说,主席这首诗是1973年夏写,但跟我讲是十大后,十大是1973年9月,我在辽宁工作,十大开过以后,我要回去和主席告别,他给我讲。

   郭老的十批书里边有一批是批秦始皇的,骂秦焚书坑儒。他的书50年代发行的,所以主席把柳宗元的封建论给了我,我详细读了,唐朝的古文又不难读,但到了 清朝,章太炎的文章我还真读不懂,许多怪字我都不认,我问毛主席这啥字,主席给我讲什么字,我说清末民初的文章怎么比唐朝的还难读。主席说唐朝的人还没到 那么严重,写的文章,李白的诗还比较接近老百姓。越到后来,特别是南宋以后,朱熹的理学等,到了元明,好象越是用的字谁都没见过,谁的水平越高。封建论这 本书说的是什么?网上有,百度查国学栏目,柳宗元诗、文。柳宗元的这篇文章是肯定秦始皇,主席拿着这本书给我讲。有一段话:说秦二代就亡了,但是公天下者 (天下为公的“公”)秦始皇,当然后边也说了,他是以一个人之私来公天下,他自己皇帝还是为私的。他指的是分封制,柳宗元反对封侯,封侯只能造成国家分 裂,先是分争,最后各种各样的问题中国历代都发生过这样的事。秦统一了以后要不要分封,李斯和好多人发生分歧,李斯反对分封,搞郡县制,皇帝任命省长、县 长,而不是封一个王到全国各地,他的子孙后代都是统治者,世袭。他把这个东西破了,主席说秦始皇功劳非常大,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事。 ...

  秦始皇之前很多都是王侯,秦始皇以后都感觉分封王侯不行,就实行郡县制。

   后来一些朝代又实行分封,如汉朝开始,七王、八王之乱闹的汉武帝不得安宁,不少王造反。汉朝分封,到唐朝李世民也要封,封王有功的也要封,但没有封,实 际上内部有争论,历朝都有这事,要不要封王。如**省要封一个王,那就世袭了,他的子孙、阿斗也得说了算,最后国家分裂,都是这样,封建论对秦始皇是肯定 的,所以劝君(郭老)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不是郭老你作的结论,迫害知识分子(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还要统一思想)秦灭六国都有一大帮儒生。

   诗中祖龙指的是秦始皇,祖龙虽死,就是秦始皇死了。十批就是指郭沫若的那本书。当时我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祖龙什么意思,主席说就是指秦始皇,第二历代 都行秦王政,这个政是赢政的政还是政治的政(因为秦始皇名赢政),是政治的政,按秦始皇的治国方略。孔学名高实枇慷,就是孔夫子的那一套名气很高,实际上 没用。熟读唐人封建论,就是柳宗元的封建论(子厚就是柳宗元的字),不要从柳子厚以后退都回到周朝去了。文王就是周文王。

  对于孔夫子 的理论,毛远新说,主席认为,孔子当年,他那套东西没有市场,周游列国,到处被赶出来,为什么?战国七雄,唯独秦国是不允许孔夫子的弟子进去的,从商鞅变 法以后,其它国家允许孔子的弟子(那时孔子已死)去讲学,可为什么那些相信过孔夫子的国家都灭亡了!唯独秦国,不听孔子那一套的秦始皇能统一,是不是这个 道理!历代都行秦王政,从秦始皇死了以后,农民起义,楚汉相争,刘邦把项羽打败了又统一了中国,这以后,汉以后,从三国、魏晋,一直到南北朝元明清,历代 皇帝都是骂秦始皇的,但是做起事来都是学秦始皇的,说一套,做一套,想想看道理是不是这样?都骂秦始皇是暴君,但是他们做起来并不比秦始皇手软,秦始皇坑 了四百多个,后来的皇帝不是照样骂!文字狱一个比一个历害!都学这个,所以历代都行秦王政,实际上孔学名高实枇糠。主席说,孔夫子的很多话都是好话,现在 看起来也都是好的,但是拿到现实社会里,那种复杂的矛盾他都处理不了,他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又都是废话屁话!这都是主席的原话。

   主席说历代农民起来造反,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改换皇帝,他们起兵造反的时候都是批孔,为什么呢?因为孔夫子讲的君君臣臣,臣是不能反君的,你要造反, 把皇帝换掉,你得违背,违背孔夫子儒学理论,他必须得批孔,要不然师出无名,造反无理,特别是农民起义,举了个例:如刘邦,最看不起儒生的人是刘邦,见了 儒生把帽子拿下来洒尿,史书有记载,可是到汉武帝时,独尊儒术,这就说明到了统治地位以后,又要把孔子请回来,为什么呢?要用他那套理论管理国家。宋太祖 赵匡胤他搞陈桥兵变,军事政变,发生在河南,把皇帝推翻,皇袍加身,自己当皇帝,这不符合孔子的理论,他肯定不符合。但他当皇帝以后又把孔夫子请了回来。 造反的时候批孔,治国时尊孔,都是这样。成吉思汗他读过论语吗?他的铁蹄杀遍欧亚大陆,见人就杀,简直是要把所有的农业区都变成牧区、草地。可是到了元朝 后边皇帝,到山东去祭孔啊,给孔的地位那么高,戴高帽,封的很高,好象元朝皇帝给孔子封的帽最高,朱元璋起兵造反,你不批孔,造反有理吗?没理,他很反 孔。但朱元璋上台以后,要到曲阜祭孔。清朝也一样,努尔哈赤读过什么书,满清入关,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那符合孔子的理论吗?可是等到清朝皇帝入位以 后,要把孔夫子请出来。太平天国洪秀全也是从批孔开始,不批孔他敢造反吗?可是等他到了南京做了天王以后又要尊孔。

  毛远新说,国共两 党的领导人孙中山也好,陈独秀、李大钊也好,“五四”运动就是批孔开始的,是不是这样?等到蒋介石坐上了宝座以后去尊孔、祭孔。蒋介石把孔家的后代请到台 湾,现在还在那里。中国历史不就是这样吗!当要起来造反的时候,都要批孔,用我们的话说,你是革命党的时候是批孔的,当成了执政党,巩固地位时又要尊孔。 中国的历史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为什么?这是什么道理?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席说到现在孔夫子已经不是当年的孔丘本人,历代的统治阶级都给他梳妆打 扮,根据统治者的需要,用鲁迅的话说,后边讲的孔孟之道,是御用文人经过梳妆打扮过的孔夫子,他们就是以这套思想来束缚统治人,是思想专制的工具,回顾中 国历史是不是这样?

  毛远新说,你说蒋介石真正相信孔夫子吗?对共产党员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孔夫子什么时候教过他这一条?孔 夫子是和为贵,所以主席那个时候搞那个东西,为什么主席提出要批孔,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员要保持自己的革命性,一旦中国共产党也尊起孔子来了,就说明你也 到时候了,就说明你统治不下去了,要靠他来维持你的统治了。想想看,是不是这个道理?后边这话没有讲,这是我悟出来的。主席说,你看看历代,革命的时候都 是对从批孔开始,等到他掌权的时候,都要把他请回来,干什么呢?把他作为对人民统治的思想专制的工具,所以主席的结论是什么的,他说孔子作为中国者古代杰 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荀子和他们一样,都值得我们尊敬,纪念,值得研究,因为他们的思想实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很重要的一个组 成部分,作为每个人都值得我们尊重。但是作为孔子的这套理论,它是唯心的,主张政治倒退的,不能接受的,至于说我们现在说批孔(鲁迅说)已经各朝各代梳妆 打扮以后的孔,不是当年的孔夫子,孔子不过是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可是到了南宋以后,你让妇女缠小脚,这是对人体的伤害,男尊女卑,不知道比孔子发展 了多少倍,男女不平等,孔子那时还没到这个地步,但是理论根据是孔夫子。

  主席说我们共产党人,是从批孔起家的,但是我们决不能走前面他们的路,批了再尊,等到我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再把孔子的思想来与老百姓的思想时,落入历史的一种循环,这是不行的。如果共产党也到了自己没法统治或者遇到难处了,也要把孔子请回来,说明你也快完了。

   毛远新回忆,主席还说,中国没有一个真正能够占统治地位的一个宗教,不象西方。主席举例子,主席说西方耶酥和孔子差不多,他那个时候也是到处受人迫害, 还被钉在十字架上,他创立的这一套东西,在当时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到了欧洲的中世纪,教会是统治和奴役人民的一个最坏的工具。主席说你看资产阶段革命, 从欧洲文艺复兴开始,首先就是对着教会,批判神,就象我们批孔一样,但是这个教会不是说耶酥本人怎么样,只有打破这个东西,资产阶级革命才能起来,那个时 候教会是宗教裁判所,有时比法院还厉害,科学家好多都是被他们迫害死的,像哥白尼,伽利略你必须自己的改变理论,不改变就要处死!这能怪耶酥吗?不是耶酥 问题。但是因为中国没有这样的宗教,就用孔夫子的这套东西来统治中国的老百姓。在中国,是实用主义。有病了,生不下孩子就想神来了,孩子生下来病好了,早 把她忘了。宗教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对它进行了一次批判,然后进行改造,改造以后他适应用资产阶级的社会。所以现在的宗教和中世纪的宗教大不一样。

  毛远新说,主席想的是,我们既然已经认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就应该以这个思想来教育人民。孔夫子那一套虽然话都很好听,拿出哪一句话你也不能说他错,他不能解决问题,现在讲和谐,和为贵,引起矛盾,处理不了,和的起来吗?
 
孔子的愚民政策被历代统治者所喜爱,他的哲学思想也影响深远。但就他本人在他的那个时代来说,谈不上成功:p

孔子不讲人权吗?

有人从等级观念出发,说孔子不讲人权,不过也有人说,孔子撰写了人类第一部人权宪章。有人将《礼记.礼运大同篇》与联合国人权宣言进行对照,发现里面的主要观点,孔子提前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台湾曾把孙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礼运大同篇”的大理石石刻,作为礼物送给联合国。让我们来读读〈礼运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中华民国于1968年4月26日致赠联合国一件礼物──国父孙中山亲笔书写的“礼运大同篇”大理石石刻。图为石刻启运前外交部长魏道明(左二)在荣民工程处验阅。(中央社翻拍)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世局动乱,生灵涂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差可比拟,那时的孔子就提出要永远杜绝战祸,并把其理想描绘成“大同世界”,仔细品味,这不是我们人类社会共同的最高理想吗?
 
昨天,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雕像正对东长安街,孔子雕像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身体左侧佩戴有一把宝剑。雕像将人体的结构融入自然的山石形态当中,似巨石,似高山,气势磅礴。

这就是要大家“君君臣臣”,不要“老三老四”的!
 
我看,挺好。多亏孔子,留下有教无类的传统!
 
孔子不讲人权吗?

有人从等级观念出发,说孔子不讲人权,不过也有人说,孔子撰写了人类第一部人权宪章。有人将《礼记.礼运大同篇》与联合国人权宣言进行对照,发现里面的主要观点,孔子提前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台湾曾把孙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礼运大同篇”的大理石石刻,作为礼物送给联合国。让我们来读读〈礼运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中华民国于1968年4月26日致赠联合国一件礼物──国父孙中山亲笔书写的“礼运大同篇”大理石石刻。图为石刻启运前外交部长魏道明(左二)在荣民工程处验阅。(中央社翻拍)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世局动乱,生灵涂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差可比拟,那时的孔子就提出要永远杜绝战祸,并把其理想描绘成“大同世界”,仔细品味,这不是我们人类社会共同的最高理想吗?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也是老孔说的;)
 
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那还没有破坏天安门广场的整个布局,还好。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