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终于来了:房产税开征(图)

平塘石

新手上路
VIP
注册
2010-08-18
消息
251
荣誉分数
34
声望点数
0
作者: 金晓刚  

20110111092741264.jpg


开征房产税就能使房价降下来?

房产税终于来了!据新京报10日消息, 在重庆市已确认将对高档房开征房产税后,前期被业界公认为将与重庆一起成为房产税第一批试点城市的上海市,离房产税也越来越近。在之前元旦期间将开征的传闻破灭后,上海开征房产税最新的时间窗口又改为“两会”期间。一些财税专家表示,开征房产税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房产税面临诸多现实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评论,监管层出于各种原因“急于”推出房产税试点,但房产税推出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还有待解决。其中就包括房产税的税基确定问题:是以最初成交价计税还是评估价计税?如果以最初成交价,那就无法体现房产的真实价值;如果以评估价计税,国内现有的评估体系及评估机构,都难以完成如此大量的工作,且其公信力仍待检验。

其次是税率如何确定。假设房产税税率定为1%,如果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幅度高于该比率,则该税率对抑制房地产投机并无实质意义。如果税率过高,又会给房地产业造成新的压力,不利于房地产行业稳定发展。一些财税专家也表示,开征房产税是一项系统工程,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此外,更重要的是,一旦房产税全国推开,那各地的房产交易信息能否实现全国联网?目前在少数城市的试点即面临这种问题:只能对在本地交易的房产征税,当地市民在其他城市所购房产却难以纳入计税基数……更多的现实问题还在等著房产税出台后一一解决。

房产税的试点推出,尤其是在已经一次性交纳了土地出让金的房产,还要再交纳房产税,是否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至少到目前为止,这还是一个没有解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法理问题。这是房产税征收的合法性问题,不容忽视。

房产税备受争议

房产税争议数年,重庆即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房产税一旦开了头,或许很快就会在全国推行。所以,重庆将对高档商品房如何开征房产税,不只是重庆市民关心,全国各地的民众也非常关注。

据新京报报导,房产税之所以备受争议,更重要的是因为,借打压房价开征房产税,为地方政府正式开辟了一个新财源。地方政府因房价下降而减少的土地收益,将在房产税中得到弥补,而且在不远的将来,土地财政枯竭之后,通过扩大房产税的征收范围,又是不尽财源滚滚来。在当下征税程序并不十分规范的情况下,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今天向高档商品房征了房产税,谁能保证明天不向中档商品房征收?

对于房产税收问题,网友:“蒋有三”评论:“表面上看,不向第一套房征税,对‘刚需’一族没有影响。但长远看,房产税一定会推高整体楼价,形成水涨船高的态势,最终买单的还是被迫买高价房的老百姓。”

房产税能用之于民?

另一个民众担心的问题是,房产税收又将花于何处?据新华社报导称,重庆的房产税征收方案表示,征收的房产税收入,主要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维护。对此,网络舆论:政府是否能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据中华工商时报评论,以美国为例,对于美国的老百姓而言,每一年只拿出1.38%的房产税,就可以通过政府享受到许多福利。美国的地方政府拿到房产税后,会将其中54%用于聘用警察改善治安,搞建设改善环境,剩下46%的房产税将全部用于改善教育。美国公立中小学教育年度预算是3000亿美元,全 部来自于这46%的房产税。99%的美国人都是念公立学校,从幼稚园到高中毕业,总共13年,全部免费,有些富裕的学校中午吃饭还免费。再回头来看看我们的房产税,假如说中央和地方政府统一了对房产税性质和作用的认识,齐心协力把房产税从老百姓手里收上来了,但是,谁能保证我们的地方政府一定会将这部分税收用之于民?

http://www.kanzhongguo.com/print/386248
 
为了跟美国看齐,既然咱们没有房产税,那就该取消9年义务教务。这样才对嘛。

政府的许多福利来自1.38%的房产税? 那个人所得税是干什么的?
 
切,不把百姓的钱(尤其是中间儿的那些人的$)收归国有那怎麽叫政府捏。
 
加拿大的福利,不是来自房地产税吧?
 
加拿大的福利,不是来自房地产税吧?

City倒垃圾铲雪开图书馆建救火队,那都是咱们交的property tax啊。
 
上海规定70年产权到期无偿收回 买房变成博傻游戏

[提要]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上海2010年2号预申请公告中,多数地块的预申请须知
中都出现了“出让人收回并补偿相应残余价值”这一“史无前例”的规定。更有甚者,
其《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预申请须知》中显示,土地期满后的处理方法为“出让人
无偿收回”…[网友有话说]

  舒圣祥

  2011年上海土地交易市场首拍在上周落幕,但预申请须知中“出让人收回并补偿相
应残余价值”这一“史无前例”的规定,在业内掀起了继《物权法》之后新一轮关于土
地使用权到期后该如何处置的争论。更有甚者,其《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预申请须
知》中显示,土地期满后的处理方法为“出让人无偿收回”。(1月16日《第一财经日
报》)

  无论是“出让人无偿收回”,还是“出让人收回并补偿相应残余价值”,与现有国
家法规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动续期”、“无偿自动续期”的规定,显然完全不同。
若上海这个规定得到承认并落实,那将意味着,卖完地的地方政府在70年后又可以将所
有土地收回来,重新再卖一次。

  70年后,我们的房子会不会成为没有土地使用权的“空中楼阁”?这一直是横亘在
公众心头的不动产忧虑。这个最受关注的核心问题至今也未得到明确。“出让人收回”
甚至是“无偿收回”的上海新规,让人顿感振聋发聩。试想,土地70年后将被政府收回
,房子成为“空中楼阁”,现在的房价岂不是被严重高估了,买房炒房岂不就是股市中
的博傻游戏?“无偿收回”让人无法再选择性忽视土地租期的风险因素,同时也彻底打
破了买房人对于必定获得政府保护的乐观和幻想。因为,房子建在出让人将到期收回的
土地之上,是和汽车一样的“消耗品”、“贬值品”,而且贬值速度更快。

  毋庸置疑,上海的新规定,肯定涉嫌违反《物权法》和《土地管理法》;问题是,
70年后续期是有偿还是无偿,有偿金额又会是多少,法律从未明确。落实到地方操作层
面,是完全有可能将“自动续期”操作成“无偿收回”的。就说现在,那么多刚建成没
几年的房子不是马上就以“危旧房改造”的名义强拆了吗?更何况,《土地管理法(修
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已经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动续期”替换了原来表述明确的“
无偿自动续期”;“出让人收回”甚至“无偿收回”,未必不能成为那个“有关规定”。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上海首次规定土地出让期满无偿收回,让那些拼了几代人老命
供养一套房子的房奴们惊出一身冷汗,同时也给那些发愁于土地财政无以为继的地方做
了一个恶劣示范。

  面对土地出让期满后无偿收回的上海新规,国家有关部门必须警觉并尽快做出表态
,否则,“无偿收回”可能很快成为一种普遍的游戏规则。
 
无偿收回:倒退回《物权法》出台前
新京报17日报道,最近,上海市一则关于土地使用权预申请的公告中规定,在土地使用权期满之后,由“出让人收回并补偿相应残余价值”。而在“上海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预申请须知”中则显示,土地期满后的处理方法为“出让人无偿收回”。
70年之后土地使用权如何处理?2007年3月《物权法》立法时,就引发第一轮焦虑:是续期,还是收回?是有偿续期,还是无偿?最后并无结论。《物权法》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唯一没有明确的是,续期是无偿,还是有偿。
“70年”引发的第二轮焦虑是2009年3月,一份流传的名为《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文件,这份意见稿中最受人关注的是住宅70年到期后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动续期”替换了原来表述明确的“无偿自动续期”。显然,该征求意见稿没有违背《物权法》“自动续期”的规定。
上海市由出让人“无偿收回”的规定,倒退回《物权法》出台前。在199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里,不仅规定了“居住用地最高年限为70年”,更是规定“土地使用权期满,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由国家无偿取得。土地使用者应当交还土地使用证,并依照规定办理注销登记。”
终其一生收入购置房产 70年后被“无偿收回”?
新京报社论认为,上海这个规定,充分体现了“公权”和“私权”两种权利在博弈中的不对等地位,也体现了对私人产权的不尊重的立法指导思想。上海市为什么罔顾法治和理念的进步与变迁,公然做出既违背现有法律的基本精神,又让民众焦虑的明显倒退的规定,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由“70年”引发的焦虑已由一个法律事件演化成一个影响中国社会未来的公共事件。高地价导致的高房价已让民众苦不堪言,用终其一生的收入购置房产之后,还要在70年后被“无偿收回”,谁人不焦虑?
社论认为,在高房价已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的情况下,无论是法律层面,还是政策层面,都不宜用“70年”大限这样的问题来刺激民众。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资源衰竭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将“70年大限”之后的续期看成土地财政一个新的增长点,要么无偿收回,要么高价续期,这是民众无法接受的,更会影响民心的稳定。
民众恐惧“70年”大限
经济学家马光远称,上海的这个规定意味着,土地使用权期满之后,即使你的房子足够牢固,也面临着土地使用权被“无偿收回”之后,房屋“飘荡”无处安放的尴尬,也让法律关于70年大限的设计又倒退到上世纪90年代初。
中国民众对“70年”大限的恐惧,一是基于对高房价的恐惧,无论政府和开发商如何互相推卸责任,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高房价离不开高地价的助推,在当前民众对房价和地价都没有任何博弈能力的语境下,用终其一生的收入购置房产之后,还要在70年后续交高昂的土地出让金,这无法让民众不焦虑;二是基于对公权力的恐惧,在公权和私权冲突的情况下,公权成为神圣不可侵犯。因此,每一次法律对“70年大限”的完善,都意味着民众要经受一次精神的折磨和制度性焦虑。
马光远表示,事实上,只要看看那些屡屡骇人的地王就知道,中国的土地美名其曰“70年”,却拍出一个比很多国家的土地永久所有还高的价格,高地价导致的高房价让民众苦不堪言,用终其一生的收入购置房产之后,还要在70年后被“无偿收回”,谁人不焦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