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的铃声(小小小说水水水楼)

我遇到过类似情况,是轮子锈在上面了。得使劲拿锤子砸,把锈震开,没锤子只好用脚猛踹了。

原来还真有类似的。我踹不下轮子来,拿扳手砸还不敢特使劲儿,怕把什么东西给砸坏了,到时更糟糕了。
 
图标上传还不容易, 看哥给你表演一个.

295647d1352092848-new.jpg
 
拥抱去米国买了什么紧俏物资?我觉得那里的旅游鞋还挺好的,比这里便宜多了。
 
拥抱去米国买了什么紧俏物资?我觉得那里的旅游鞋还挺好的,比这里便宜多了。

没去美国,天不好,没敢开那么远。
夏天的时候去过一次美国waterloo 的那个outlets,住了一晚上回来的。你说得对,那里旅游鞋是好,真是便宜多了。
 
刚看上面的更新,那个西游日记怎么不更新了呢?
看了三天,好像是个引子,还等着看下面精彩的呢。
 
读英语,先读狄更斯,再读莎士比亚。

余秋雨在1999年出版的《霜冷长河》里写过的一句话,这句话是张可说的。

Colonel By HS 就是这么学的。狄更斯是9年级读的,莎士比亚9,10 年级都学,11年级在读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是福樓拜的長篇小說代表作。1856年開始在《巴黎雜誌》上連載,一開始因內容太過敏感而被指控為淫穢之作,批評這部書“違反公共和宗教、道德及善良風俗”,並要求刪除一些片段,福樓拜堅持不刪改一字,1857年2月7日經法院審判無罪,福樓拜開始聲名大噪。

《包法利夫人》被視為是“新藝術的法典”,一部“最完美的小說”,書中主角愛瑪·魯奧是一位農莊長大的女孩,美麗但不文靜,因為父親腿骨折受傷而認識了平凡的小鎮醫生夏爾·包法利,包法利為她的美貌而傾倒,向她求婚,在成為包法利夫人後,平淡的婚姻生活讓愛瑪大失所望,她沉浸在追求炙熱愛情的美夢中,先後結識了才華洋溢的年輕人赖昂和俊朗的貴族魯道夫,並發生了出軌的行為,忽略了丈夫和新生的孩子,使她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魯道夫只是一个逢场作戏的花花公子,在厌倦了爱玛的肉體之后,他决定抛弃爱玛而到卢昂去找另一个情妇。愛瑪知道後氣得大病一场。病好以后,她想痛改前非,开始重新生活。包法利医生带她去卢昂看戏解悶,凑巧在剧场里遇到了爱玛曾为之心动的赖昂。两人旧情复燃,她借口學鋼琴之名義,偷偷跟賴昂幽會。陷入熱戀的她,从服装商人勒内那儿赊购了大量的服饰打扮自已,累積大量債務。迫使爱玛瞒着丈夫把房产权抵押了债务,不斷的借债與不斷的典當,使得爱玛陷入困境,法院限定愛瑪在二十四小時內,把全部八千法郎的借款還清。她求助於情人赖昂,暗示要他盜用公款,赖昂卻對她冷漠以待。最後愛瑪在絕望之餘吃下砒霜,痛苦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包法利先生受到嚴重打擊,不久也死了,爱玛遗下的女儿寄养在姨母家里,因姨母家窮,后来进了紗廠。

據考證,包法利夫人是一個真實社會事件的改編。包法利醫生正是福屢拜父親的學生、外科醫生德拉馬爾,是一名鄉下醫生,德拉馬爾醫生早年喪偶,1839年娶了農場主女兒、17歲的德爾菲娜,也就是愛瑪的原型。後來妻子德爾菲娜與人通姦,最後走上自殺的絕路。

福樓拜在作品裡透過無數的繁瑣細節描寫包法利夫人的心理狀態,在跟魯道夫歡好之後,她很興奮的說:“我有一個情人了!我有一個情人了!”,故事中許多性暗示展現愛瑪在性方面的飢渴,例如她在賴昂的房間裡一會兒用他的梳子梳頭髮,一會兒用牙齒咬著賴昂的煙斗柄。這部書展示了法國第二共和國時期的社會風貌,福樓拜常說:“包法利夫人就是我”[1]。他對作品完美的要求近乎吹毛求疵,1800頁正反兩面寫滿的《包法利夫人》草稿刪節到最後只剩下500頁。包法利夫人被稱為十九世紀不朽名著,並直接影響到二十世紀的喬伊斯、普魯斯特等大作家。(来自维基百科 )

电视剧: http://tv.sohu.com/20111222/n329904035.shtml
 
看到这篇,觉得好玩,转过来,不无道理哈,呵呵






女人搞哲学,对于女人和哲学两方面都是损害。

女人搞哲学,对于女人和哲学两方面都是损害。

   这是我的一则随感中的话,发表以后,招来好些抗议。有人责备我受了蔑视女人的叔本华、尼采的影响,这未免冤枉。这则随感写在我读叔本华、尼采之前,发明权当属我。况且我的出发点绝非蔑视女人,我在这则随感中接着写的那句确是真心话:"老天知道,我这样说, 是因为我多么爱女人,也多么爱哲学!"

    我从来不认为女人与智慧无缘。据我所见,有的女人的智慧足以使多数男人黯然失色。从总 体上看,女性的智慧也决不在男性之下,只是特点不同罢了。连叔本华也不能不承认,女性在感性和直觉方面远胜于男性。不过,他出于哲学偏见,视感性为低级阶段,因而讥笑女人是长不大的孩子,说她们的精神发育"介于男性成人和小孩之间"。我却相反,我是把直觉看得比逻辑更宝贵的,所以对女性的智慧反而有所偏爱。在男人身上,理性的成熟每每以感 性的退化为代价。这种情形在女人身上较少发生,实在是值得庆幸的。

    就关心的领域而言,女性智慧是一种尘世的智慧,实际生活的智慧。女人不像男人那样好作形而上学的沉思。弥尔顿说:男人直接和上帝相通,女人必须通过男人才能和上帝相通。依我看,对于女人,这并非一个缺点。一个人离上帝太近,便不容易在人世间扎下根来。男人寻找上帝,到头来不免落空。女人寻找一个带着上帝的影子的男人,多少还有几分把握。当男人为死后的永生或虚无这类问题苦恼时,女人把温暖的乳汁送进孩子的身体,为人类生命的延续做着实在的贡献。林语堂说过一句很贴切的话:"男子只懂得人生哲学,女子却懂得人生。"如果世上只有大而无当的男性智慧,没有体贴入微的女性智慧,世界不知会多么荒凉。高尔基揶揄说:"上帝创造了一个这么坏的世界,因为他是一个独身者。"我想,好在这个独身者尚解风情,除男人外还创造了另一个性别,使得这个世界毕竟不算太坏。

    事实上,多数女人出于天性就不喜欢哲学。喜欢哲学的女人,也许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想从哲学求进一步的训练;也许有一颗痛苦的灵魂,想从哲学找解脱的出路。可惜的是,在多数情形下,学了哲学,头脑变得复杂、抽象也就是不聪明了;灵魂愈加深刻、绝望也就是更痛苦了。看到一个聪慧的女子陷入概念思辨的迷宫,说着费解的话,我不免心酸。看到一个可爱的女子登上形而上学的悬崖,对着深渊落泪,我不禁心疼。坏的哲学使人枯燥,好的哲学使人痛苦,两者都损害女性的美。我反对女人搞哲学,实出于一种怜香惜玉之心。

    翻开历史,有女人而成为大诗人的,却找不到一例名垂史册的女哲人,这并非偶然。女人学哲学古已有之,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伊壁鸠鲁都招收过女学生,成绩如何,则不可考。从现代的例子看,波伏瓦、苏珊·朗格、克莉斯蒂娃等人的哲学建树表明,女人即使不能成为哲学的伟人,至少可以成为哲学的能者。那么,女人怎么损害哲学啦?这个问题真把我问住了。的确,若以伟人的标准衡量,除极个别如海德格尔者,一般男人也无资格问津哲学。若不是,则女人也不妨从事哲学研究。女人把自己的直觉、情感、务实精神带入哲学,或许会使哲学变得更好呢。只是这样-来,它还是否成其为哲学,我就不得而知了。
 
这篇文章让我为我的无知找到了冠冕堂皇的好借口,呵呵,这真正是哲学给我带来的慰籍。:blowzy::blowzy:
 
读英语,先读狄更斯,再读莎士比亚。

余秋雨在1999年出版的《霜冷长河》里写过的一句话,这句话是张可说的。

Colonel By HS 就是这么学的。狄更斯是9年级读的,莎士比亚9,10 年级都学,11年级在读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是福樓拜的長篇小說代表作。1856年開始在《巴黎雜誌》上連載,一開始因內容太過敏感而被指控為淫穢之作,批評這部書“違反公共和宗教、道德及善良風俗”,並要求刪除一些片段,福樓拜堅持不刪改一字,1857年2月7日經法院審判無罪,福樓拜開始聲名大噪。

《包法利夫人》被視為是“新藝術的法典”,一部“最完美的小說”,書中主角愛瑪·魯奧是一位農莊長大的女孩,美麗但不文靜,因為父親腿骨折受傷而認識了平凡的小鎮醫生夏爾·包法利,包法利為她的美貌而傾倒,向她求婚,在成為包法利夫人後,平淡的婚姻生活讓愛瑪大失所望,她沉浸在追求炙熱愛情的美夢中,先後結識了才華洋溢的年輕人赖昂和俊朗的貴族魯道夫,並發生了出軌的行為,忽略了丈夫和新生的孩子,使她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魯道夫只是一个逢场作戏的花花公子,在厌倦了爱玛的肉體之后,他决定抛弃爱玛而到卢昂去找另一个情妇。愛瑪知道後氣得大病一场。病好以后,她想痛改前非,开始重新生活。包法利医生带她去卢昂看戏解悶,凑巧在剧场里遇到了爱玛曾为之心动的赖昂。两人旧情复燃,她借口學鋼琴之名義,偷偷跟賴昂幽會。陷入熱戀的她,从服装商人勒内那儿赊购了大量的服饰打扮自已,累積大量債務。迫使爱玛瞒着丈夫把房产权抵押了债务,不斷的借债與不斷的典當,使得爱玛陷入困境,法院限定愛瑪在二十四小時內,把全部八千法郎的借款還清。她求助於情人赖昂,暗示要他盜用公款,赖昂卻對她冷漠以待。最後愛瑪在絕望之餘吃下砒霜,痛苦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包法利先生受到嚴重打擊,不久也死了,爱玛遗下的女儿寄养在姨母家里,因姨母家窮,后来进了紗廠。

據考證,包法利夫人是一個真實社會事件的改編。包法利醫生正是福屢拜父親的學生、外科醫生德拉馬爾,是一名鄉下醫生,德拉馬爾醫生早年喪偶,1839年娶了農場主女兒、17歲的德爾菲娜,也就是愛瑪的原型。後來妻子德爾菲娜與人通姦,最後走上自殺的絕路。

福樓拜在作品裡透過無數的繁瑣細節描寫包法利夫人的心理狀態,在跟魯道夫歡好之後,她很興奮的說:“我有一個情人了!我有一個情人了!”,故事中許多性暗示展現愛瑪在性方面的飢渴,例如她在賴昂的房間裡一會兒用他的梳子梳頭髮,一會兒用牙齒咬著賴昂的煙斗柄。這部書展示了法國第二共和國時期的社會風貌,福樓拜常說:“包法利夫人就是我”[1]。他對作品完美的要求近乎吹毛求疵,1800頁正反兩面寫滿的《包法利夫人》草稿刪節到最後只剩下500頁。包法利夫人被稱為十九世紀不朽名著,並直接影響到二十世紀的喬伊斯、普魯斯特等大作家。(来自维基百科 )

电视剧: http://tv.sohu.com/20111222/n329904035.shtml

没读过这部小说,看介绍真不错
 
看到这篇,觉得好玩,转过来,不无道理哈,呵呵
女人搞哲学,对于女人和哲学两方面都是损害。

    事实上,多数女人出于天性就不喜欢哲学。喜欢哲学的女人,也许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想从哲学求进一步的训练;也许有一颗痛苦的灵魂,想从哲学找解脱的出路。可惜的是,在多数情形下,学了哲学,头脑变得复杂、抽象也就是不聪明了;灵魂愈加深刻、绝望也就是更痛苦了。看到一个聪慧的女子陷入概念思辨的迷宫,说着费解的话,我不免心酸。看到一个可爱的女子登上形而上学的悬崖,对着深渊落泪,我不禁心疼。坏的哲学使人枯燥,好的哲学使人痛苦,两者都损害女性的美。我反对女人搞哲学,实出于一种怜香惜玉之心。

多谢你的文章,很给力。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思考一些问题,包括哲学,很自然的。
 
看到这篇,觉得好玩,转过来,不无道理哈,呵呵






女人搞哲学,对于女人和哲学两方面都是损害。

女人搞哲学,对于女人和哲学两方面都是损害。

女的负责培养哲学家,给哲学家灵感,比如柏拉图的女朋友 --- 不知柏拉图最后有老婆了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