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的铃声(小小小说水水水楼)

这是很老的照片了呢,小猫咪读书好认真啊:):):)看见爱看书的孩子,我就恨不得上去亲一口:p:p:p
灵夕说得让我笑死了。谢谢灵夕! 家里还真有一个故事,在孩子奶奶家的时候,她二大爷经常给她读书,把比她小半年的亲儿子放一边。因为她听话,喜欢读书。
她还经常编故事。她一次编了一个故事;小鸡的妈妈死了,小鸡特别伤心。 小鸭说,你不要哭,让我的妈妈做你的妈妈吧。然后就把小鸡领回自己的家了。
 
谢谢一尘,一边灌水一边科普....:jiayou:
我觉得这个主意好。 积累,再积累。 好东西都收藏着! 不过没有男人的服饰啊。 ;)
我觉得当喜欢的时候做的一件事,往往以后有更深的意义,起初可能是朦胧的。 我上大学的时候,喜欢把个别好的句子,段落抄下来。 因为怕把图书还了以后,就再也看不到了。 有一本书抄了至少十分之一,是杨周翰的欧洲文学史。那时候只有新华书店卖的书才能买到。
 
灵夕说得让我笑死了。谢谢灵夕! 家里还真有一个故事,在孩子奶奶家的时候,她二大爷经常给她读书,把比她小半年的亲儿子放一边。因为她听话,喜欢读书。
她还经常编故事。她一次编了一个故事;小鸡的妈妈死了,小鸡特别伤心。 小鸭说,你不要哭,让我的妈妈做你的妈妈吧。然后就把小鸡领回自己的家了。
心地善良的好孩子:):)
 
我觉得这个主意好。 积累,再积累。 好东西都收藏着! 不过没有男人的服饰啊。 ;)
我觉得当喜欢的时候做的一件事,往往以后有更深的意义,起初可能是朦胧的。 我上大学的时候,喜欢把个别好的句子,段落抄下来。 因为怕把图书还了以后,就再也看不到了。 有一本书抄了至少十分之一,是杨周翰的欧洲文学史。那时候只有新华书店卖的书才能买到。
真巧,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就是说手抄本《基督山伯爵》
原文链接 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601/59101/509675.html

从小就很喜欢书。

这个习惯是母亲努力想培养的。因为她是女师毕业,又曾经是实验小学的优秀教师。据说,襁褓中,就给在枕边放满了姐姐的读物,诸如《小朋友》,《金斧头》,还有妈妈精心制作的各种图案识字卡片,等等。

也常常听到我姐姐讲,她的童年时期,读了好多的书。那时,在成都西城区少年宫,有个图书馆。妈妈那时已经在教育局工作。带着姐姐,每周都去那里借连环图,可以背一大包回家。

只是我的童年没那么走运。《小朋友》,《儿童时代》,都是襁褓中的神话。

一大堆书籍的记忆,是:妈妈在柴灶边烧火,红红的火焰中,页页翻滚,呜呼而去:姐姐和妈妈的学生在旁边帮忙。大家都很神伤。

家里唯一还留下本书叫《火种》。翻来覆去的翻,后来就读,柳金松,殷玉花,早早,瞎了眼的小广东。。。。。。

不期望,妈妈在孩提中种的一点书根,在一片“荒芜”中,慢慢启蒙发芽了。

尔后艰难的岁月中,妈妈的几个学生也长大了。他们经常来看我们两姊妹,每次也送来几本小人书,小说,填补我们那份胆怯,寂寞,和逐渐的憧憬。

大概是我妈妈从五七干校回家的那年。彼时,已将《红楼梦》读过一遍了。有一天,宜春哥哥带来本既破烂又黄皱皱的书,他说好看得很,叫《基督山恩仇记》。妈妈也证实,她知道这本书,的确是好看。宜春说,是借别人的,俏得很,一周后就要来取。

只阅读了第一章之后,就感受到无比的吸引力。然后告诉家人,我想把书抄下来。妈妈和姐姐自然都是爱书人。三个人,立即动手。抢时间,分工合作,几乎就是没有空隙。用的是红梅笔记本。又跟宜春打商量,加了几天时间,抄完了第一册。

初中生的姐姐,多才多艺,能歌善舞,还是绘画高手。她按照妹妹的想象,用钢笔,几下就在内页勾画出一幅,从“基督山”驶出的帆船,茫茫大海,让人佩服至极。

那次,只看了第一集。那么精彩的故事,就中断了。猜测了很多,慢慢放下了。少年事,命运事,有多少无奈,化作心中默默的期待。

大概又过了几年,我们院子里分来了一批转业兵。他们中的一个,将一套全新的《基督山恩仇记》借给了我。那一版,据说整个四川只有两套。一套在省图书馆,另一套在成都军区。

把书拿回家里,爱书的一家人,简直是狂喜。用了一个月时间,抄完了另外三册。而我的那个大朋友,这中间从来没来催过。那时人小,非常单纯。有缘爱凑在一起谈天。后来想起来,那么大的人情,却连杯茶水都没请人喝。

八十年代初期,我妈妈终于买回来了一套新崭崭的《基督山伯爵》。书的世界,生活的天地,也由此步步开阔,精彩绝伦。

其时,阅读到《基督山伯爵》结尾这句话,都要落泪。凡嫩婷(更喜欢这个译名)答道,“伯爵刚才不是告诉我们了吗?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

回望从无知矇昧走来,生活的路程,正是涵盖在“等待和希望”之中。
 
2.jpg
4.jpg
5.jpg
 
真巧,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就是说手抄本《基督山伯爵》
原文链接 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601/59101/509675.html

从小就很喜欢书。

这个习惯是母亲努力想培养的。因为她是女师毕业,又曾经是实验小学的优秀教师。据说,襁褓中,就给在枕边放满了姐姐的读物,诸如《小朋友》,《金斧头》,还有妈妈精心制作的各种图案识字卡片,等等。

也常常听到我姐姐讲,她的童年时期,读了好多的书。那时,在成都西城区少年宫,有个图书馆。妈妈那时已经在教育局工作。带着姐姐,每周都去那里借连环图,可以背一大包回家。

只是我的童年没那么走运。《小朋友》,《儿童时代》,都是襁褓中的神话。

一大堆书籍的记忆,是:妈妈在柴灶边烧火,红红的火焰中,页页翻滚,呜呼而去:姐姐和妈妈的学生在旁边帮忙。大家都很神伤。

家里唯一还留下本书叫《火种》。翻来覆去的翻,后来就读,柳金松,殷玉花,早早,瞎了眼的小广东。。。。。。

不期望,妈妈在孩提中种的一点书根,在一片“荒芜”中,慢慢启蒙发芽了。

尔后艰难的岁月中,妈妈的几个学生也长大了。他们经常来看我们两姊妹,每次也送来几本小人书,小说,填补我们那份胆怯,寂寞,和逐渐的憧憬。

大概是我妈妈从五七干校回家的那年。彼时,已将《红楼梦》读过一遍了。有一天,宜春哥哥带来本既破烂又黄皱皱的书,他说好看得很,叫《基督山恩仇记》。妈妈也证实,她知道这本书,的确是好看。宜春说,是借别人的,俏得很,一周后就要来取。

只阅读了第一章之后,就感受到无比的吸引力。然后告诉家人,我想把书抄下来。妈妈和姐姐自然都是爱书人。三个人,立即动手。抢时间,分工合作,几乎就是没有空隙。用的是红梅笔记本。又跟宜春打商量,加了几天时间,抄完了第一册。

初中生的姐姐,多才多艺,能歌善舞,还是绘画高手。她按照妹妹的想象,用钢笔,几下就在内页勾画出一幅,从“基督山”驶出的帆船,茫茫大海,让人佩服至极。

那次,只看了第一集。那么精彩的故事,就中断了。猜测了很多,慢慢放下了。少年事,命运事,有多少无奈,化作心中默默的期待。

大概又过了几年,我们院子里分来了一批转业兵。他们中的一个,将一套全新的《基督山恩仇记》借给了我。那一版,据说整个四川只有两套。一套在省图书馆,另一套在成都军区。

把书拿回家里,爱书的一家人,简直是狂喜。用了一个月时间,抄完了另外三册。而我的那个大朋友,这中间从来没来催过。那时人小,非常单纯。有缘爱凑在一起谈天。后来想起来,那么大的人情,却连杯茶水都没请人喝。

八十年代初期,我妈妈终于买回来了一套新崭崭的《基督山伯爵》。书的世界,生活的天地,也由此步步开阔,精彩绝伦。

其时,阅读到《基督山伯爵》结尾这句话,都要落泪。凡嫩婷(更喜欢这个译名)答道,“伯爵刚才不是告诉我们了吗?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

回望从无知矇昧走来,生活的路程,正是涵盖在“等待和希望”之中。
感谢灵夕分享这个故事! 真让人感动。 热爱读书的人都有很多相似的故事。

也想起很多家里小时候爸爸妈妈影响我们读书的故事。 我父亲是学自然科学的,可是他非常喜欢阅读哲学、历史和文学书籍。 他知识渊博,为人善良,胸怀开阔。我六岁的时候,他在过春节的几天里,教会了我背诵琵琶行。在这之前,妈妈爸爸教会我背诵一些简短的唐诗。我想我非常幸运,有热爱知识,喜欢读书的父母。 我几次想写爸爸,觉得太显摆了。 父亲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个人。 作为这么久的朋友,我和各位分享。
 
【清明时节怀念父亲】

一尘

《清明》——(唐)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离开故国十六年了。通常中国的节日我们在海外都会以特殊的形式庆祝一下,唯有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每到这一天,都会格外怀念父亲。他已离开我们很多年了。我那时还是十六岁的孩子。

当时是一种撕肝裂肺的痛,家中没了父亲,失去了天。父亲病重时一直在家,最后送到医院,医生说已经去了。家里人去取棉衣服;我一个人在深夜的诊室里守在父亲 的身边,知道他去了,没有一丝恐惧。我握着他的手,痛哭着;我相信人们忘记了我。以后几年里,每当逢年过节,我都被一种巨大的痛苦挤压着,总希望爸爸能回 来!时隔多年,当时的痛苦已淡化。而对父亲的怀念却增加了更多的尊敬。 

父亲是 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身材高大、瘦欣。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人。他从哈尔宾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一级部工作。他非常热爱工作,我相 信,在他的一生中,不断的学习和科学探索给了他无穷的乐趣。他可以废寝忘食,通宵达旦读书钻研。在我们当时无法理解的书海中,体会着巨大的充实和快乐。当 时,一级部住房也很紧,他们很照顾父亲。为了让他安心工作,分给了他两居室的住房。为了能让奶奶和我们一起居住。妈妈是外婆的唯一女儿,妈妈不想远离父 母。所以他们多年两地分居。后来,妈妈有了妹妹,家里的第三个孩子。爸爸看妈妈一直不想去北京,就调到哈尔滨一级部的焊接研究所工作。

妈妈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每天四五点钟就起床。那时,她经常发现爸爸还在看书。在妈妈催促下,他才睡觉。他去世后,德国(当时的西德)邀请父亲去德国交流, 父亲已经作古,在当时出国几乎就是一个神话。他们还给了爸爸一笔特殊的奖金。我至今不清楚,德国为什么给这笔钱,是他们用了爸爸的技术成果了么?爸爸又有 什么样的技术成果呢?当年的焊接研究所所长也已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了,恐怕也记不清了。  

爸爸是一个很随和的人,因为家里有个小院,大院里的人都把一些东西存放到我家。妈妈有时不悦,爸爸总是说:让他们放吧,他们没有地方。谁家的收音机坏了,都 会拿来找爸爸给修理,有时搞得家里很乱。当时的大杂院,有很多纠纷,爸爸总是谦让。他总是说不值得一争。当时,妈妈埋怨他窝囊,多年之后我才真正理解父 亲。父亲回避的是斤斤计较,看的是大事非。

其实,爸爸很勇敢:他有一次在路上遇到几个抢劫的人,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东西,指向抢劫的人;他们一直没敢动手。到了明亮的路灯下,爸爸特意举给歹徒看:那只是一个梨。 

还有一次,奶奶把煤棚里的旧布给点着了,里边浓烟滚滚,爸爸端起一脸盆水;进去后,马上关上门,找到着火原;用半盆水就把火熄灭了。爸爸说关上门是为了隔断氧气,火就不会燃烧。奶奶在慌张中拨通了消防队。救火车到来时,爸爸已经把火熄灭了。

记得爸爸有一次胸膜炎住院,一个同室的病人晚上12点死亡了,太平间的工作人员直到第二天中午才把人抬走。爸爸一晚上就在那里睡了一宿觉。 我们问爸爸怎么不害怕呢?爸爸说人死了,有什么可怕的。前半夜,他们一直忙着抢救,没有休息好;后半夜安静了,正好睡觉。

我 们小时候,爸爸照看我们不多,他总是忙着看书。他和妈妈说:等孩子长大了,看我的!有时候,他给我们讲西游记里的故事。有声有色,我们都听得入迷;他却不 讲了,让我们等到第二天。第二天,我们早早盼望着。虽然爸爸是学理工的,他也很喜欢文学,在我六岁的时候,爸爸教会我背诵琵琶行,岳阳楼记等很多诗篇散 文。

爸爸喜欢象棋,他喜欢读棋谱,好像周围很少有人能赢他。爸爸也教会了我们。我小时候六七岁时,可以和妈妈教的十六七岁的中学生下棋,还经常会赢。爸爸在夏天会带我们到道理二水源去游泳,或者去太阳岛野游。那是我们非常快乐的时候。

还 有一次,姥姥烫伤了脸,舅舅来告诉妈妈。爸爸马上到了阿城姥姥家,仔细查看姥姥脸上的烫伤。把姥姥接到家里,告诉我们,一天擦两次地板,保持家里干净,否 则姥姥脸上的烫伤会感染。妈妈一直埋怨他不注意卫生。到了关键时刻,爸爸总是指导我们怎样保持卫生。包括有一次弟弟得了痢疾,爸爸告诉我们怎样洗手,什么 时候要洗手。还让我们重复,看我们是否理解了。

文革中爸爸也未能幸免。白专道路,资产阶级的专家;他被当作黑帮关押起来,遭到批斗。我们家也被抄家了。文革结束了,爸爸回来了。  

爸 爸和别人谈话时,经常看到爸爸给别人讲解事情。那时,对于我们,就觉得爸爸非常有知识。至于到底有多深的知识并不了解。多年后,听到很多妈妈的学生,妈妈 的朋友谈论爸爸。他们都说爸爸非常有见解,他读了很多哲学方面的书。现在任哈尔滨市委副书记齐燕滨先生曾是妈妈的学生;他对我说:马老师的认识和思维非常 超前;那时候我们都不能理解;他说中国农村的贫穷和落后主要是分配制度造成的;现在才理解。我的叔叔是长春市汽车厂发动机总设计师,现在退休了。他每次来 哈尔滨,总是和爸爸谈话到深夜。而且总是爸爸讲的多一些。叔叔也非常尊敬爸爸。爸爸对自然科学、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医学、农业都很有兴趣。也 非常健谈。他知识渊博,思维宽阔。为人正直善良,待人宽宏大度。对知识,对工作踏踏实实,对知识的探索热忱,永无止境。

后来爸爸被诊断得了肺癌,到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做了手术,切除 了病灶。术后,化疗反应很厉害。回到哈尔滨,他用手搂着我的肩旁说:孩子,爸爸以为看不到你们了!爸爸对我们非常好。平时我们总是有些惧爸爸。爸爸的在北 京的朋友,雷天爵先生――据说他是周恩来总理所说的中国有一个半工程师中的那一位工程师;还在七,八十岁的高龄乘公共汽车到北医去看望父亲。他非常赏识父 亲的的才华。他们一起谈论科学的前景、谈论历史和人生。后来父亲回访他,才知道老人家费尽周折换几次公共汽车,才能抵达北医医院。父亲说,如果我不来看 您,不知道您看我那么不容易。爸爸当时的一级部好友汤丙午叔叔,全权包揽了爸爸在北京的看病事宜和母亲弟弟的居住事宜。后来,他还特别到哈尔滨,来看望父 亲。他还带来了牛肉,蛋禽等食品。因为那时哈尔滨的肉类是凭票供应的。他对我们说:看到你们家这么干净,我很高兴;可是你们的头脑可不能这样干净啊!他还 给我们讲述了彼得格勒大学校长最初背着一个蓝包裹来到城市,一个字也不认识。后来勤奋学习,成为彼得格勒大学的校长。和父亲的朋友在一起,我们总能听到这 样激励我们学习的故事。 

每 天服用抗癌药物,爸爸白血球很低,经常低烧。他开始给我和姐姐讲数学和物理。爸爸说:科学知识没有半点感情的因素,不论你喜欢不喜欢,科学就是科学。学习 科学知识要严肃认真。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爸爸还说:对知识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那时候,学校的教育很混乱,批林批孔。后来说复课闹革命,其实也不够正 规。物理、化学对我们几乎就是空白。爸爸讲课和所有的老师都不一样。爸爸知识的广博,他讲授的方式让我们一听就懂了,好像对学习物理是怎么回事也霍然开 朗,而且非常愿意听爸爸讲课。爸爸讲课时,脸色惨白。讲完课就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妈妈说他身体不好,就不要讲了。爸爸说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应该多给孩子一 些知识。我们都应该是有知识的人。我一直为自己未能学习理工科感到莫大的遗憾。我羡慕那些走进理工大学的学生;他们真幸福!那是受爸爸的影响,相信只有知 识才能救国,才能让国家富强繁荣。

后来,爸爸身体虚弱,每天我陪爸爸散步。爸爸和我谈到死亡,爸爸说:其实人都是要死的,否则这个世界装不下。死亡是件很自然的事。让我们不要为此悲伤。记得爸爸还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能够自己立足!

有 一次,妈妈不在。爸爸把我们四个孩子叫到一起。他说:如果他走了,任何人不能阻止妈妈再婚。现在我们还小,等以后长大了,不能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妈妈照看。 因为妈妈一辈子吃了很多苦,操劳了一辈子,要让她安度晚年。爸爸劝慰妈妈在他走之后,一定要考虑再婚;因为妈妈还太年轻。 

爸爸的豁达和开通真是罕见。爸爸没有象很多其他父亲那样,分担很多家务;他的时间都用来读书、研究课题。可是,我依然为父亲非常自豪,非常骄傲。他把很多优秀的品质传给了我们。我为我的父亲感到无比欣慰。

父 亲去世后,我主动承担起家里的很多事情,分担母亲的压力。有一次夜阑人静,我忽然醒来,好像听到妈妈的啜泣声。我悄悄走到妈妈的房门前,妈妈在睡梦中沉 睡;抽泣声是我梦中的幻觉。我以为只有我特别想爸爸,妈妈很坚强,能克制。很多年以后,妈妈告诉我那时候,她在没课的时候到松花江江边上独自落泪。她说, 她多少次在心里呐喊:她想用生命中的一切换回爸爸归来!她每天拼命工作就是为了忘记痛苦。妈妈的苦我不知道,可是还是猜到了。那时候,我用一个十六岁的孩 子能做的一切帮助妈妈,做临时工,回来做家务,分担妈妈的苦恼。妈妈也拿我当大人,有些事和我说。更多的事情自己默默承担。妈妈说那些年如果没有我,她不 知道日子会怎样过来。 

清 明节,我没有到十字路口去烧纸。爸爸不相信,我也不相信。可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候,我非常怀念他,尽管他离开我很多年了。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单 相思,暗恋一个比我年长几岁的同学。自己非常痛苦。我觉得不能自拔的时候,就想起父亲母亲。我是父亲的女儿,一定要有志气,好好学习!不能做一个意志薄弱 的人!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爸爸的精神一直无形地激励着我。

仅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父亲,母亲! 
 
再发另一个热爱读书的故事。

陈小波的博客
关于心灵 关于友人
标签 更多标签>>

给女儿书——关于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发布者:陈小波 | 浏览(10730) 评论 (43) | 发布时间:2006-04-23 22:59:40 最后更新时间:2006-04-23 22:59:40
本作品所属分类:给女儿书 文章类型:普通 意见反馈| 推送到圈子 | 推荐给好友| 我要举报| 收入我的网摘

给女儿书——关于阅读
好妹!妈妈小时侯没有书看,那年月很多人家里温饱都不能解决。我和荔、莱早晨去检菜 帮子,晚上去锅炉房抢煤核。有时要和我的妈妈到西山拉黄土。妈妈当时已经是水利工程师,却买不起一车一块五的黄土。半夜起来,我妈妈把七、八岁的我放在平 板车上,我躺在车上半睡半醒看着天上的星星在动。我的作用主要是陪妈妈夜行和下山的时候在后边拉着绳子不让车下坡太快。十岁以前我和荔就会做花卷、擀面 条、打煤糕了。我们俩分工,今天我擀面条,她打煤糕;明天她擀面条,我就打煤糕。基本上谁也不帮谁。她一个人弯着腰打煤糕时,我的面条擀完了要出去玩,路 过她面前,假装没看见似的。

我们家里没有书---------那时候全中国都没什么书。好喜欢小人书,但几分钱 一本我们都买不起。仅有的几本《小朋友》画册我们都翻烂了,上面的故事我们全背会了------后来我再没有看过那么好看的画册了。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姨 妈的箱子里有几本小人书。那箱子她整天锁着,她自己去丈子头插队了。那箱子我们视为百宝箱:里面有漂亮的手绢糖纸小玻璃球小人书,我们成天盼着她回来把箱 子并渴望着她能送我们点什么。

后来我们自己有了几本字书。记得有一个故事讲几个小朋友之间为参加一个晚会借衣服的事。里面有一个聪明但小气小心眼的女孩,还有一个大方、和同学总能友好相处的女孩。那个故事我看了几十遍吧,一辈子忘不了。

后来再长大一点,家里不知从哪里弄来了《苦菜花》、《林海雪原》,被我们都翻烂了,没头没尾-------现在谁家还有那么烂的书啊--------就那样还看啊看啊,恨不得把每个字吞到肚子里。

不知道是天生还是受什么影响,菠、荔、莱都是爱书的人,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大书柜以至书屋。可是生命的前十几二十年,我们楞是没书读。那么长的时间没有书读你能体会是什么滋味吗?

看到这几天北京的风沙了吗?没有书的日子,我们的心就像是被这样的风沙蒙住了。

那时家里虽然没书,印象中我的外婆却老在读东西,她读的也许是外公从政协拿回来的一张《参考消息》,也许是一本发黄的文史资料。她读的极慢,读的时候没什么声息。一个老妇人在安静的午后坐在家徒四壁的屋子里阅读的剪影,现在成了我还能怀念起的一种场景。
十几岁到文工团拉琴,我才第一次看到完整的唐诗宋词、《悲惨世界》、《九三年》、 《约翰 克利斯多夫》、《复活》、《红楼梦》、、、、、、荔那时不练琴老看书,因此我还和她生气,嫌她不练琴。她那时就比我读的书多,虽然她五年级就去文工团拉琴 了,可后来我上大学中文系还总让她给我写书单。我至今认为她读书读的比我好。她前几天还从美国打电话来给我推荐一本中医书。


我(左)和妹妹在文工团拉琴时到地区图书馆读书,居然看的是《摄影资料》。十几岁的女孩子把自己的头发烫得跟三十多岁的人似的。

进了大学就可以疯读书了。那时开放时期,文学杂志一下子多了,我每次能从***大海中一下感知哪篇是上品。不过,大学花在谈恋爱上的时间太多了,现在想想实在意思不大。

大学毕业后,我开始自己买书,也开始没有一天停止过的阅读------虽然有的时候只读了几行。但成了条件反射,不读那几行这一天就和没过似的。阅读于我,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一样必需。

我给朋友的礼物大多是书。这几年送的最多的是《圣经》《西藏生死之书》《沉思录》《瓦尔登湖》《黄帝内经》《陈丹青音乐笔记》《提奥给梵高的信》《西方正典》以及博尔赫斯和苏珊.桑塔格的书、、、、、我也几乎每个星期都能得到从朋友那里来的书;

连女朋友生了孩子不久,我送给新生儿的礼物也一定是有很好看的插图的《唐诗》、《宋词》。新妈妈大叫:“我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看懂啊?”“给你看的啊!”

我到人家里作客先看书架,我会由书架上的书来判断我能和主人做什么程度的朋友。到关系还不错的朋友家玩,看到他家没有书架或者在书架上摆的一些不怎么样的书,回来后我连和他不来往的心思都有了。
女儿,阅读是一件美妙的事情。阅读不需要什么“读书日”不“读书日”的。阅读能让你远离喧嚣、远离伤害,使你知晓好歹,明辨是非;阅读能让你和纷乱的现实有短暂的分离;阅读让我们的生命拥有尊严,让我们的灵性不断增长;

女儿,要永远向李白杜甫白居易曹雪芹致敬啊!向托尔斯泰、雨果致敬啊!向海明威、茨威格致敬啊!向米兰.昆德拉、马尔克斯、博尔赫斯、佩索阿致敬啊!向伍尔芙、杜拉斯、苏珊.桑塔格致敬啊!和他们书里的那些人做朋友吧;

女儿,阅读能让人的面孔变的柔和、好看;阅读使你的心变的柔柔的,宽宽的、顺顺的; 阅读还会让你的身体变地松软、有弹性。你注意看妈妈的那些读书的女朋友-------韩静、棉布、江梅、孟媚、李媚、小贺、小豆、常晶、唤雨、谢鸣的妻、 潇潇她妈、画儿、阿炳、亚平、谷丹、小逄、小澎、、、、、、你再注意,那些外表和心里都硬棒棒的女人大都是不爱阅读的人;

女儿,把那些爱阅读的人当成天然的友人吧。我就这么固执地认为:读书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不俗气的那一群人。一个人读了那么多书,他能坏到哪儿去呢?

女儿,妈妈最高兴的是能给你留下那么多的书,那些书后边还有妈妈随手给你写下的很多的字儿,它们能陪伴你将来的生命,这让我心里塌实。当然,只要有可能,许多书妈妈是要和你一起读的;

女儿,给文字鞠躬!

女儿,读书前洗手!
 
感谢灵夕分享这个故事! 真让人感动。 热爱读书的人都有很多相似的故事。

也想起很多家里小时候爸爸妈妈影响我们读书的故事。 我父亲是学自然科学的,可是他非常喜欢阅读哲学、历史和文学书籍。 他知识渊博,为人善良,胸怀开阔。我六岁的时候,他在过春节的几天里,教会了我背诵琵琶行。在这之前,妈妈爸爸教会我背诵一些简短的唐诗。我想我非常幸运,有热爱知识,喜欢读书的父母。 我几次想写爸爸,觉得太显摆了。 父亲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个人。 作为这么久的朋友,我和各位分享。
感谢一尘分享,就像你说的有这样的热爱知识,喜欢读书的父母太幸运了,孩子就是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中学习长大的。我的父母也都很爱读书,家里的每个房间里都有书架,我也很感谢父母对我的言传身教,爱读书的人就好像跟全人类交上了朋友,无论在怎样的日子里,永远可以在书籍中找到知己,获得安慰。
 
【清明时节怀念父亲】

一尘

《清明》——(唐)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离开故国十六年了。通常中国的节日我们在海外都会以特殊的形式庆祝一下,唯有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每到这一天,都会格外怀念父亲。他已离开我们很多年了。我那时还是十六岁的孩子。

当时是一种撕肝裂肺的痛,家中没了父亲,失去了天。父亲病重时一直在家,最后送到医院,医生说已经去了。家里人去取棉衣服;我一个人在深夜的诊室里守在父亲 的身边,知道他去了,没有一丝恐惧。我握着他的手,痛哭着;我相信人们忘记了我。以后几年里,每当逢年过节,我都被一种巨大的痛苦挤压着,总希望爸爸能回 来!时隔多年,当时的痛苦已淡化。而对父亲的怀念却增加了更多的尊敬。 

父亲是 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身材高大、瘦欣。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人。他从哈尔宾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一级部工作。他非常热爱工作,我相 信,在他的一生中,不断的学习和科学探索给了他无穷的乐趣。他可以废寝忘食,通宵达旦读书钻研。在我们当时无法理解的书海中,体会着巨大的充实和快乐。当 时,一级部住房也很紧,他们很照顾父亲。为了让他安心工作,分给了他两居室的住房。为了能让奶奶和我们一起居住。妈妈是外婆的唯一女儿,妈妈不想远离父 母。所以他们多年两地分居。后来,妈妈有了妹妹,家里的第三个孩子。爸爸看妈妈一直不想去北京,就调到哈尔滨一级部的焊接研究所工作。

妈妈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每天四五点钟就起床。那时,她经常发现爸爸还在看书。在妈妈催促下,他才睡觉。他去世后,德国(当时的西德)邀请父亲去德国交流, 父亲已经作古,在当时出国几乎就是一个神话。他们还给了爸爸一笔特殊的奖金。我至今不清楚,德国为什么给这笔钱,是他们用了爸爸的技术成果了么?爸爸又有 什么样的技术成果呢?当年的焊接研究所所长也已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了,恐怕也记不清了。  

爸爸是一个很随和的人,因为家里有个小院,大院里的人都把一些东西存放到我家。妈妈有时不悦,爸爸总是说:让他们放吧,他们没有地方。谁家的收音机坏了,都 会拿来找爸爸给修理,有时搞得家里很乱。当时的大杂院,有很多纠纷,爸爸总是谦让。他总是说不值得一争。当时,妈妈埋怨他窝囊,多年之后我才真正理解父 亲。父亲回避的是斤斤计较,看的是大事非。

其实,爸爸很勇敢:他有一次在路上遇到几个抢劫的人,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东西,指向抢劫的人;他们一直没敢动手。到了明亮的路灯下,爸爸特意举给歹徒看:那只是一个梨。 

还有一次,奶奶把煤棚里的旧布给点着了,里边浓烟滚滚,爸爸端起一脸盆水;进去后,马上关上门,找到着火原;用半盆水就把火熄灭了。爸爸说关上门是为了隔断氧气,火就不会燃烧。奶奶在慌张中拨通了消防队。救火车到来时,爸爸已经把火熄灭了。

记得爸爸有一次胸膜炎住院,一个同室的病人晚上12点死亡了,太平间的工作人员直到第二天中午才把人抬走。爸爸一晚上就在那里睡了一宿觉。 我们问爸爸怎么不害怕呢?爸爸说人死了,有什么可怕的。前半夜,他们一直忙着抢救,没有休息好;后半夜安静了,正好睡觉。

我 们小时候,爸爸照看我们不多,他总是忙着看书。他和妈妈说:等孩子长大了,看我的!有时候,他给我们讲西游记里的故事。有声有色,我们都听得入迷;他却不 讲了,让我们等到第二天。第二天,我们早早盼望着。虽然爸爸是学理工的,他也很喜欢文学,在我六岁的时候,爸爸教会我背诵琵琶行,岳阳楼记等很多诗篇散 文。

爸爸喜欢象棋,他喜欢读棋谱,好像周围很少有人能赢他。爸爸也教会了我们。我小时候六七岁时,可以和妈妈教的十六七岁的中学生下棋,还经常会赢。爸爸在夏天会带我们到道理二水源去游泳,或者去太阳岛野游。那是我们非常快乐的时候。

还 有一次,姥姥烫伤了脸,舅舅来告诉妈妈。爸爸马上到了阿城姥姥家,仔细查看姥姥脸上的烫伤。把姥姥接到家里,告诉我们,一天擦两次地板,保持家里干净,否 则姥姥脸上的烫伤会感染。妈妈一直埋怨他不注意卫生。到了关键时刻,爸爸总是指导我们怎样保持卫生。包括有一次弟弟得了痢疾,爸爸告诉我们怎样洗手,什么 时候要洗手。还让我们重复,看我们是否理解了。

文革中爸爸也未能幸免。白专道路,资产阶级的专家;他被当作黑帮关押起来,遭到批斗。我们家也被抄家了。文革结束了,爸爸回来了。  

爸 爸和别人谈话时,经常看到爸爸给别人讲解事情。那时,对于我们,就觉得爸爸非常有知识。至于到底有多深的知识并不了解。多年后,听到很多妈妈的学生,妈妈 的朋友谈论爸爸。他们都说爸爸非常有见解,他读了很多哲学方面的书。现在任哈尔滨市委副书记齐燕滨先生曾是妈妈的学生;他对我说:马老师的认识和思维非常 超前;那时候我们都不能理解;他说中国农村的贫穷和落后主要是分配制度造成的;现在才理解。我的叔叔是长春市汽车厂发动机总设计师,现在退休了。他每次来 哈尔滨,总是和爸爸谈话到深夜。而且总是爸爸讲的多一些。叔叔也非常尊敬爸爸。爸爸对自然科学、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医学、农业都很有兴趣。也 非常健谈。他知识渊博,思维宽阔。为人正直善良,待人宽宏大度。对知识,对工作踏踏实实,对知识的探索热忱,永无止境。

后来爸爸被诊断得了肺癌,到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做了手术,切除 了病灶。术后,化疗反应很厉害。回到哈尔滨,他用手搂着我的肩旁说:孩子,爸爸以为看不到你们了!爸爸对我们非常好。平时我们总是有些惧爸爸。爸爸的在北 京的朋友,雷天爵先生――据说他是周恩来总理所说的中国有一个半工程师中的那一位工程师;还在七,八十岁的高龄乘公共汽车到北医去看望父亲。他非常赏识父 亲的的才华。他们一起谈论科学的前景、谈论历史和人生。后来父亲回访他,才知道老人家费尽周折换几次公共汽车,才能抵达北医医院。父亲说,如果我不来看 您,不知道您看我那么不容易。爸爸当时的一级部好友汤丙午叔叔,全权包揽了爸爸在北京的看病事宜和母亲弟弟的居住事宜。后来,他还特别到哈尔滨,来看望父 亲。他还带来了牛肉,蛋禽等食品。因为那时哈尔滨的肉类是凭票供应的。他对我们说:看到你们家这么干净,我很高兴;可是你们的头脑可不能这样干净啊!他还 给我们讲述了彼得格勒大学校长最初背着一个蓝包裹来到城市,一个字也不认识。后来勤奋学习,成为彼得格勒大学的校长。和父亲的朋友在一起,我们总能听到这 样激励我们学习的故事。 

每 天服用抗癌药物,爸爸白血球很低,经常低烧。他开始给我和姐姐讲数学和物理。爸爸说:科学知识没有半点感情的因素,不论你喜欢不喜欢,科学就是科学。学习 科学知识要严肃认真。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爸爸还说:对知识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那时候,学校的教育很混乱,批林批孔。后来说复课闹革命,其实也不够正 规。物理、化学对我们几乎就是空白。爸爸讲课和所有的老师都不一样。爸爸知识的广博,他讲授的方式让我们一听就懂了,好像对学习物理是怎么回事也霍然开 朗,而且非常愿意听爸爸讲课。爸爸讲课时,脸色惨白。讲完课就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妈妈说他身体不好,就不要讲了。爸爸说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应该多给孩子一 些知识。我们都应该是有知识的人。我一直为自己未能学习理工科感到莫大的遗憾。我羡慕那些走进理工大学的学生;他们真幸福!那是受爸爸的影响,相信只有知 识才能救国,才能让国家富强繁荣。

后来,爸爸身体虚弱,每天我陪爸爸散步。爸爸和我谈到死亡,爸爸说:其实人都是要死的,否则这个世界装不下。死亡是件很自然的事。让我们不要为此悲伤。记得爸爸还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能够自己立足!

有 一次,妈妈不在。爸爸把我们四个孩子叫到一起。他说:如果他走了,任何人不能阻止妈妈再婚。现在我们还小,等以后长大了,不能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妈妈照看。 因为妈妈一辈子吃了很多苦,操劳了一辈子,要让她安度晚年。爸爸劝慰妈妈在他走之后,一定要考虑再婚;因为妈妈还太年轻。 

爸爸的豁达和开通真是罕见。爸爸没有象很多其他父亲那样,分担很多家务;他的时间都用来读书、研究课题。可是,我依然为父亲非常自豪,非常骄傲。他把很多优秀的品质传给了我们。我为我的父亲感到无比欣慰。

父 亲去世后,我主动承担起家里的很多事情,分担母亲的压力。有一次夜阑人静,我忽然醒来,好像听到妈妈的啜泣声。我悄悄走到妈妈的房门前,妈妈在睡梦中沉 睡;抽泣声是我梦中的幻觉。我以为只有我特别想爸爸,妈妈很坚强,能克制。很多年以后,妈妈告诉我那时候,她在没课的时候到松花江江边上独自落泪。她说, 她多少次在心里呐喊:她想用生命中的一切换回爸爸归来!她每天拼命工作就是为了忘记痛苦。妈妈的苦我不知道,可是还是猜到了。那时候,我用一个十六岁的孩 子能做的一切帮助妈妈,做临时工,回来做家务,分担妈妈的苦恼。妈妈也拿我当大人,有些事和我说。更多的事情自己默默承担。妈妈说那些年如果没有我,她不 知道日子会怎样过来。 

清 明节,我没有到十字路口去烧纸。爸爸不相信,我也不相信。可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候,我非常怀念他,尽管他离开我很多年了。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单 相思,暗恋一个比我年长几岁的同学。自己非常痛苦。我觉得不能自拔的时候,就想起父亲母亲。我是父亲的女儿,一定要有志气,好好学习!不能做一个意志薄弱 的人!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爸爸的精神一直无形地激励着我。

仅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父亲,母亲!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爸爸的精神一直无形地激励着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精神的力量可以传递,一尘的父亲在天有灵,一定会感到欣慰!:):)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