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的铃声(小小小说水水水楼)

浏览附件330441 浏览附件330440

喜欢一种叫“美人靠”的 栏杆, 在水乡常见的。 有的做得精细的,

不管是不是美人,靠上去,就觉得心情平缓下来。

是的,我们南方就的一些公园就很多这样的亭子。

清风徐来,杨柳垂垂,知了声声,偶尔有两声蛙鸣。。。。那意境,已成为梦境。
 
是的,我们南方就的一些公园就很多这样的亭子。

清风徐来,杨柳垂垂,知了声声,偶尔有两声蛙鸣。。。。那意境,已成为梦境。

我们北方的公园里也有很多这样的亭子的。:) 亭子外面是一池的莲花,夏天红莲白莲半开,在亭子里坐着,暑气渐消。
公园里的不稀罕。如果是后作的,很多是水泥的,外面涂上漆,和纯木头的感觉又有很多不同。

好的是水乡民居边上,小河旁边的, 木头的,哪怕脱了漆, 坐上去那曲线还是鍥合服帖。你可以坐在上面择菜,缝衣,读书, 喝茶,半日的光景就这样过去了。 茶馆也是有的,一样地靠着河边,稍宽几尺,放上两张桌子, 几把椅子,就是一道风景。
qiao.jpg

上面 画里的栏杆有些短,更喜欢高些的,靠上去,比 Laz-boy 的沙发还要舒适。
下面这个是用比较讲究的木头坐的,在安徽看到很多。

Meirenkao3158528_557366.jpg
 
写北京的歌里面最喜欢的之一就是这首钟鼓楼。 以前经常骑着一辆老漏气的自行车在北京胡同里串,昔日的王府就会在不经意间出现在你的面前,一半挂着某个民盟中央的牌子,悄悄儿进去,一多半的院子已经成了大杂院,偶尔一两个搬不走的假山,山石述说着昔日的繁华和岁月的沧桑。

钟鼓楼一带是经常造访的地方, 每次到那里总是特别惬意,一拐弯,宽广的马路旁边突然闪出两栋古老的建筑, 在公共汽车,小汽车,三轮车,自行车的城市喧嚣里面,虽然残破,仍然伟岸。如果是晚上回来的时候,人少了些,城墙上的灯光,有种温暖的感觉, 车子骑得飞快地经过, 或者是骑着撒完了气的轱辘回去。
钟鼓楼.jpg


那时的北京虽然也有沙尘暴,有运煤车驶过留下的一路煤灰,每天到家第一件是就是要洗脸,但还是有蓝天的,重污染的天气远没有现在多。

中国除了珠江三角洲,靠海风把污染刮走, 大半个中国已经很少看到蓝天了,华北沦陷,东北沦陷,。。。连乌鲁木齐的同学都开始抱怨环境了。 国人富裕了,该还钟鼓楼一片蓝天了。



我的家就在二环路的里边

这里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
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
他们正在看着你掏出什么牌的烟
小饭馆里面辛勤的是外地的老乡们
他们的脸色也象我一样

单车踏着落叶看着夕阳不见
银定桥再也望不清 望不清那西山
水中的荷花 它的叶子已残
倒影中的月亮在和路灯谈判
说着明儿早晨是谁生火做饭
说着明儿早晨是吃油条饼干

钟鼓楼吸着那尘烟 任你们画着他的脸
你的声音我听不见 现在是太吵太闹
你已经看了这么长的时间你怎么还不发言
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 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 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我的家就在二环路的里面
我的家就在钟鼓楼的这边
我的家就在这个大院的里边
我的家 我的家 我的家就在这个地球的上边
 
喜欢的一幅对联 , “想当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看今日这般光景或者有之。“

前两天看六四的录像,觉得那时候的人都长得很好看,连工人同志都很有气质,有理想。

可能还没被韩流侵袭,也没有高档的化妆品,当然更可能是偶的老眼光。

 
喜欢的一幅对联 , “想当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看今日这般光景或者有之。“

前两天看六四的录像,觉得那时候的人都长得很好看,连工人同志都很有气质,有理想。

可能还没被韩流侵袭,也没有高档的化妆品,当然更可能是偶的老眼光。

我看那时的照片,觉得那时的人挺有气质的,但是没有现在的人美
 
写北京的歌里面最喜欢的之一就是这首钟鼓楼。 以前经常骑着一辆老漏气的自行车在北京胡同里串,昔日的王府就会在不经意间出现在你的面前,一半挂着某个民盟中央的牌子,悄悄儿进去,一多半的院子已经成了大杂院,偶尔一两个搬不走的假山,山石述说着昔日的繁华和岁月的沧桑。

钟鼓楼一带是经常造访的地方, 每次到那里总是特别惬意,一拐弯,宽广的马路旁边突然闪出两栋古老的建筑, 在公共汽车,小汽车,三轮车,自行车的城市喧嚣里面,虽然残破,仍然伟岸。如果是晚上回来的时候,人少了些,城墙上的灯光,有种温暖的感觉, 车子骑得飞快地经过, 或者是骑着撒完了气的轱辘回去。

我们家在崇文,上学在海淀,几乎很少路过钟鼓楼,过的时候也没有觉出好看来。那时的街道狭窄,拥挤,街边都是小餐馆,路边全是自行车。

人太多了,好多风景就不好看了,记得去鲁镇那些水乡,人挤着人,在桥上过,跟排队似的。

国内的风景,大多是照片上好看,就像西湖,真正身临其地,到觉不出什么了。
 
这个作家太酷了,今年想去扫荡乌镇了。
邪帅哥, 你小时候的那个小镇在哪,看能不能一块儿扫荡了。


不在浙江,是江苏,昆山县里的一个古镇. 那个小镇本来就不大,据说留下的古迹很少了. 到了那个小镇,你都能猜出我姓什么了. 不过听说曾经的宁静早不存在了

大了以后没回去过。但我一直记得那条灰色的石板街,和古塔。 在那里,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见棉花长在树上,在斑驳的,棕色的枝杈中开放的洁白的棉桃,沉静,美丽。 。。。那里还有很多的池塘,小河,我见过有一家的人出门直接上小木船。。。还有人家就住在河中的乌篷船里。。。我去过那乌篷船里,因为那儿有只比我大一点的两个小孩能和我玩,我奶奶告诉我,我曾喝过他们妈妈的奶。。。 在我回北京以后,学会了折叠纸船,于是我就不停地折纸船,还加一个弯做成乌篷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