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的铃声(小小小说水水水楼)

我觉得带队的老师当时肯定是吓懵了,而且老师本身不一定会有太多的水上遇险急救这方面的经验。但是那个弃船逃跑的船长责任太大了,如果他当时能够冷静地指挥一下,这个损失会降到很低程度的。因为从轮船开始倾斜到最后淹没,这期间有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让所有人逃生足够了。
中间有一两个小时啊?那些孩子们傻啊,还穿着救生衣在船舱里。。。。怎么也得在船舱外啊,就像是地震,哪有在屋里等死的,一震就该赶紧往外跑。
 
不行,我怕针灸。。。一见针就肌肉紧张
针灸其实一点都不痛的,比蚊子叮一下还轻。不过没有病的话,就不需要做的。

但是我觉得定期去见一下按摩师还是很有必要的,这个和定期进行牙齿保护有一拼。因为人偶尔有点儿stress没关系,但是长期有stress就不好,做按摩确实对身心放松都非常有好处。尤其拥抱你工作那么辛苦,又整天在那些小说,每周或者每个月花一点儿时间见一见按摩师确实有必要。:)

不过俺也是做了这一行才开始意识到它的好处的。记得我以前工作的时候,这方面的保险很多的,但是基本都没怎么用过。现在想想这些都是福利啊,应该用一用的,关键是很有必要。
 
明天周六去我的网球俱乐部学习急救技术(学救人还要交50刀学费)。学会了,我可以说北美男人应会的100项技术我基本都会了。有不少项还是科班出身。:D
他乡兄V5! 我这几天出门跑步看到看到我家后院NRC那个大草坪上,有块地儿正在建网球场。等建完了,他乡兄有可能来这里教网球吗?您要是能来这里教的话,那俺和你学艺奏方便多了。:p
 
今天天气真好,出去跑会儿步去,
以前在中国时,还真的见过一个牛高马大的男人怕打针,看着他见到那针一脸恐惧的模样,想想就搞笑。:tx::dx:

我外甥小的时候,就害怕打针。每次生病了带他见医生,他就自己一边掉眼泪一边说:不打针儿,试体温儿。。:p
 
针灸其实一点都不痛的,比蚊子叮一下还轻。不过没有病的话,就不需要做的。

但是我觉得定期去见一下按摩师还是很有必要的,这个和定期进行牙齿保护有一拼。因为人偶尔有点儿stress没关系,但是长期有stress就不好,做按摩确实对身心放松都非常有好处。尤其拥抱你工作那么辛苦,又整天在那些小说,每周或者每个月花一点儿时间见一见按摩师确实有必要。:)

不过俺也是做了这一行才开始意识到它的好处的。记得我以前工作的时候,这方面的保险很多的,但是基本都没怎么用过。现在想想这些都是福利啊,应该用一用的,关键是很有必要。
有时间我就去离我家不远的walter baker体育馆里游游泳,然后在温水池里泡一泡,出来后就觉得很舒服和放松。
 
今天天气真好,出去跑会儿步去,


我外甥小的时候,就害怕打针。每次生病了带他见医生,他就自己一边掉眼泪一边说:不打针儿,试体温儿。。:p
这孩子真不错,以后一定有出息。
 
当!当!当!起床啦!
继续开门!
亲们早!
 
他乡兄V5! 我这几天出门跑步看到看到我家后院NRC那个大草坪上,有块地儿正在建网球场。等建完了,他乡兄有可能来这里教网球吗?您要是能来这里教的话,那俺和你学艺奏方便多了。:p
哈哈,当然可以教。

今天我学会了CPR等急救技能。而且得到二级急求员的执照。下次聚会时,如果谁谁突然停止呼吸,或停止心跳,我就能当场施法术救人了。我不在当场时,打我记得手机好了。:D
 
問題:
南宋謝枋得說: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我全讀了,一滴眼淚也沒掉,我只想得到諸葛亮,李密他們內心 "可能" 在想什麼。
是我不忠不孝不慈,還是謝枋得極忠極孝極慈呢?
各位讀了"哭三篇"有沒有掉淚?
 
問題:
南宋謝枋得說: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我全讀了,一滴眼淚也沒掉,我只想得到諸葛亮,李密他們內心 "可能" 在想什麼。
是我不忠不孝不慈,還是謝枋得極忠極孝極慈呢?
各位讀了"哭三篇"有沒有掉淚?
年龄不到,阅历不到,境遇不到,所以就无法感同身受。
我觉得你的文字没有问题的,但要写好历史题材在阅历上还需要再丰富一点,方能更准确的把握住这些复杂的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
 
年龄不到,阅历不到,境遇不到,所以就无法感同身受。
我觉得你写历史题材文字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阅历上还需要再丰富一点,才能更准确的把握住这些复杂的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
以純粹資訊量看,稍微認真一些的現代人,其實比古代人物的閱歷要多得多,無論是縱還是廣,
不懂的還可以隨手查網站,差的頂多是一些文采典故,像上次看郤正的釋譏,看得很吃力。
但他後面的思想並不複雜。

個人覺得 "無法感同身受" 主要是每個人個性 (思考習慣) 的問題,
同樣的資訊,每個作者的觀點,切入點不同,假設不同,世界模型不同,就寫出很不一樣的東西。
如果寫到了明顯與作者個性很不一樣的人,就不能寫得像個真人,只有表面的臉譜。譬如我寫謝枋得就完了。
但您說的對,這可以靠後天的觀察來補足,但因為先天不足,這觀察應該是事倍功半的。

我覺得人 (不論古今) 都有一種個性特質,姑且說它叫 "情感引伸" 的個性。
有的人可以被一件事激發出很多情感,隨時哭出來,笑出來。
有的人就沒有。我腦殘,沒有。我只覺得那是發神經。:p

不曉得有沒有古人說過 "讀 XXX 不懂者不智,不仁這樣的東西?"
 
最后编辑:
問題:
南宋謝枋得說: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我全讀了,一滴眼淚也沒掉,我只想得到諸葛亮,李密他們內心 "可能" 在想什麼。
是我不忠不孝不慈,還是謝枋得極忠極孝極慈呢?
各位讀了"哭三篇"有沒有掉淚?
我也没有掉过眼泪。
南宋那时面对北方的强敌,朝廷偏安一隅,士人们心里自然有国破家亡的担忧,读那些文章,容易引起共鸣而下泪。
现在时代不同了,就不太容易感受到那么大的感情冲击了。
 
我也没有掉过眼泪。
擁抱哥這樣解釋宋先生讀 <出師表> 會哭很好,就像新亭對泣的那幫人。
但另外兩篇呢?或許謝先生經歷了家破人亡?
如果擁抱哥這樣重感情的人都不哭,那我就不是不正常了。:p

http://zh.wikipedia.org/wiki/謝枋得

其父謝应琇因忤据要津者,被冤劾死,母親桂氏深明大义,教養子孙。枋得自幼穎悟,“每觀書,五行俱下,一覽終身不忘”。

次年(1276年)正月率兵與元軍在安仁(今余江)展開血戰,無援而敗,妻小皆被俘,押於金陵監獄。其妻李氏饒州安仁人,守節縊死,枋得三位弟弟先後遇難,女兒葵英尽家资修孝烈桥后投水自盡。


信哉!結論:是謝先生不正常地慘。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