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新闻社11日电】多维社特约记者余月瑛报导/趁著林程万随姑姐和姑夫到多伦多游览的机会,笔者采访了他。显而易见,万仔(家人对他的昵称)比同龄的中国或美加本地小孩都显得更成熟和懂事,说话虽然有点慢条斯理,但相当有逻辑,有点字字珠玑的感觉,他不会说无关紧要的废话,令采访事半功倍。这是一个很有主见、沉静稳重的男孩子,也是有资本向往名牌大学的「小纽约」。(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小档案(chinesenewsnet.com)
姓名:林程万(chinesenewsnet.com)
性别:男(chinesenewsnet.com)
出生日期:1984年9月28日(chinesenewsnet.com)
星座:天秤座(chinesenewsnet.com)
出生地:广东省广州市(chinesenewsnet.com)
父亲职业:建筑装修(chinesenewsnet.com)
母亲职业:医院工作人员(chinesenewsnet.com)
国内就读学校:广州市六二三路小学(chinesenewsnet.com)
出国前教育程度:小学五年级(chinesenewsnet.com)
出国日期:1996年6月23日随父移民美国(chinesenewsnet.com)
出国时年龄:11岁(chinesenewsnet.com)
现居住国家和城市:美国纽约市(chinesenewsnet.com)
目前就读学校:Edward R. Murrow High School高中(chinesenewsnet.com)
目前教育程度:高中三年级(chinesenewsnet.com)
每年学费:免费(chinesenewsnet.com)
何时毕业:2002年6月高中毕业(chinesenewsnet.com)
住房情况:与父亲同住租房(chinesenewsnet.com)
全家每月房租:600美元(chinesenewsnet.com)
家庭每月开支(住房、伙食、交通、电话、手机、上网、娱乐活动等):1000美元(chinesenewsnet.com)
记者:你当初到美国时才11岁,刚到异国习惯吗?(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一点都不习惯,那简直是段终生难忘的经历。我那时英文可以用目不识丁来形容,上学后又聋又哑,终于无法在正常的班级上课,被分到中英双语类的班读书,就是说我的同学母语都是中文,在那样的环境下慢慢学,循序渐进,使英语能提高到正常的水平。(chinesenewsnet.com)
记者:有没有因为英文不好而闹出笑话?(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当然有啦,现在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自己也觉得好笑。有一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在心里默念一段文章,我的英文属于「有限公司」,听懂「读」这个单字,于是十分听话地高声朗读起来,全班同学都笑弯了腰。还有几次,老师要求我回答问题,我说著说著便不知如何表达了,而且讲出来的语句文法都不通,老师很细心地听,也听不出个究竟,于是忍不住地问:「亲爱的,你在说什么呢?」又是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chinesenewsnet.com)
记者:那段日子是不是觉得很难熬,有没有想过打退堂鼓,回广州算了?(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有啊,那时年纪这么小,又只有爸爸在身边。妈妈、还有疼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一大帮好同学都不在身边,感觉很孤独、很寂寞。真的有马上回广州的冲动,一时间也感到十分傍惶。在学校我不开心,因为英文实在太差劲,出国前在广州读到小学五年级,英语水平就限于那几十个单字,完整的句子都讲不出来。因为语言障碍,在学校交不到朋友,上课听不懂又觉得没意思。回到家只对著爸爸,有时爸爸工作太忙不在家,我回到家也只能面对墙壁,那段日子的确苦不堪言。不知哭过多少场,那时每个星期至少写一封信回广州,给亲人、给老师和同学,也不忘向他们大吐苦水。后来想想,回广州根本是不现实的,我绝不能让人给看扁,唯一的方法是面对现实苦学英文。(chinesenewsnet.com)
记者:你是怎样提高英文的?(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在海外,像我那样同龄的学生读书是相当轻松的,课外作业也不多,但我到美国后,可以说从未体验过那种轻松愉快的少年时代学生生活。为了攻下英语关,我每天回家对著课本背,不懂的字就查字典,背诵生字,强迫自己每一篇课文的每一个单字都认识,每一个句子都弄懂,都会默写。另外,有时间就看电视的英文卡通片,那是一个很好的提高英文的途径,因为那些电视都很有意思,你自然会用心去听去记住。所以,大概一年时间后,我的英文已基本上没有问题,成绩也一度□至全班的前列,并在几次的测验考试中名列全班第一名。但没想到因为成绩好了,却令一些同学与我关系恶化。(chinesenewsnet.com)
记者:同学关系恶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那个班的同学都是华裔学生,班上有原籍广东台山、广州、福建和香港等不同地方的20多个学生,但有些同学对我这个新来报到者似乎抱有不少成见,问他们问题,他们不瞅不睬,想和他们打招呼也被报以冷冰冰的面孔,如果想和他们一起玩,他们也好像避氲神似的,这使我感到很不舒服。算了,我自己自力更生吧,读书最大的目的是拿到好的成绩表,并不是要到学校取悦某一撮人的。好了,当我在一年之后拿到全班第一时,有几个原来和我还有商有量,有讲有笑,在班上成续属于中上水平的同学,竟然也离我而去,好像我抢了他们饭碗似的,所以,就形成这样一个怪圈,你是新移民的时候,有人会瞧不起你,当你成绩突出时,又会有人嫉妒你,不过我为我而活,别人的脸色又何必介怀呢?当然同学中也有与我关系不错的,就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同学,我很乐意去帮助他们,也因此成了朋友。反而一些成绩与我相若的同学,却只视我为竞争对手。(chinesenewsnet.com)
记者:你在双语类的班读了多长时间?(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足足读了两年,我觉得第二年是有点冤枉的。因为我事实上花了一年时间英文已经赶上来,到正常的普通班上课绝无问题的,但学校安排如此,我也只好顺从了。在双语班,因为同学都会讲同样的母语――中文,所以下课或放学时都很自然以中文交谈,这对英文的提高是一大障碍,幸好我在课馀时间拼命加码,才可以在短短一年时间迅速提高了英文水平,听、读、写、说基本上没有问题了。(chinesenewsnet.com)
记者:看来你还挺懂事的,因为有严父在旁督促吧。(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爸爸当然会指给我正确读书和做人的路,但刚到纽约的时候,甚至一直到现在他都为家的生计奔波,差不多每天早上8点出门乾活,一直到晚上8点才回来,他做的是装修工作,挺辛苦的。爸爸每天这么操劳,我假如还让他担心忧虑的话,那我这个儿子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所以,出国前我煮饭烧菜什么都不会,但到了纽约后,别看我才10岁出头,也开始跟爸爸学做饭了。爸爸厨艺高超,刚到纽约时,他的工作还没上正轨,所以很多时候是他包办做饭烧菜,我也下意识作好准备到厨房学艺了。后来,爸爸工作开始忙,大概就是我13、14岁的时候吧,我就全面接管厨房了。煮了几年饭,现在厨技还不错哩。(chinesenewsnet.com)
记者:进入高中后,功课是不是紧张了很多?(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的确如此,以前读初中的时候,功课虽然不多,但我整天只是忙英文也没有太多空闲时间了。升读高中后,前两年的功课还算可以轻松应付,但最后这两年准备入读大学,功课是紧张得不得了。我知道中国的同学都很忙,但我在美国忙的程度并不比他们逊色,我合共修了10门课。我大概每天要做4到5个小时的功课,因为美国的高中允许在最后两年修读一些大学承认的课程,那些课程难度很高,我读得很吃力,也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学。(chinesenewsnet.com)
记者:你现在成续怎么样?(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总的来说还是令人满意吧,我们全校有学生将近4千人,光我们级就有600多人,我在全级排大概第40名,其中数学和科学两科成续较为突出。我希望下学期会有更好的突破,所以,我利用暑假预习下学期将要学的课程,同时更重要是为大学入门考试SAT作准备。美国大学录取中学生时通常要看大学入门考试SAT的成绩和高中读书时的平时成绩一块作为参考,SAT考试除英文和数学,还会另外有一门其他专业科目,如科学的考试,程度都较深。譬如它的英文考试,其困难程度便是托福考试不能相提并论的,毕竟托福考的是英文作为第二语言的外国学生,而SAT考的是美国本国中学毕业生的英文,因此我必须下苦功去准备才行。(chinesenewsnet.com)
记者:心目中有理想的大学和科目了吗?(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家里人想我读医科,但我自己却不情愿,主要因为读医是一个太漫长的历程,要读大概8年,还要再加上3年实习,才可以正式执业。我是没有信心去走这条路的,时间太久了。至于理想,我倒喜欢哥伦比亚大学,这是一所世界名牌大学,目前感兴趣的是电脑类专业。(chinesenewsnet.com)
记者:就要告别中学生活了,中学生活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这里的学生很成熟、很独立,况且因为高中的课程安排并非总是固定一班同学上同一样的课,而是随你自己的喜好,因此,我所修的科目中可能每堂课的同学都不同,所以更难交到知心的朋友。不过我还算幸运,有一个很要好的福建籍朋友,他成绩很好,在600多人的班级中名列第5,在他的耳濡目染下,我自己也加倍努力了不少,成绩也提高了。我想,交朋友是人生一个挺重要的环节,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学校里不爱读书、经常逃课的同学大有人在,有些只顾玩、谈恋爱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在美国的中学生比中国学生更独立于他们的父母,交什么朋友更是关键了。(chinesenewsnet.com)
记者:你认识有同学因为交友不慎而变坏吗?(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变坏倒不是太明显,但因此成绩变差的例子却不少。有些我们眼中的坏学生,他们聚集在一起,逃学、以各种藉口欺骗家长和老师,最后因成绩太差而留级。还有我的一个越南裔华侨同学,他的成绩原来十分优秀,几乎每次考试都在全校名列前茅,但后来,他兼职打工,做一些在店铺出租录影带之类的工作,据说因此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学习成绩马上下降,现在似乎还有越陷越深的迹象,人也变得无心向学,我觉得挺可惜的。也因为这个缘故,再加上学业实在太忙碌,我完全没有打工的意图,毕竟分散精神影响学业更是得不偿失。(chinesenewsnet.com)
记者:学校里各种各样的同学都有,尤其是在纽约这样一个各族裔,各国家移民共聚的大熔炉,有没有感受到歧视的存在呢?(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毫无疑问,歧视是存在的。在我所读的中学除本地出生为主流的黑人和白人外,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也很多,其中亚裔、西班牙、俄罗斯、犹太人和印巴籍人等都有。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同一族裔的同学走在一起似乎已成为比较自然的定律,学校某一层某一角落成为某一族裔的聚集点也似乎是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chinesenewsnet.com)
当然,不同肤色的同学仍是会有说有笑的,只是说到进一步的知己朋友关系时,可能就会是同一族裔的同学会容易成为密友了。至于被歧视或说是被欺负,如果坦然视之,便不会感到不舒服了。譬如,有些人会在走廊经过时,故意□撞你一下,你要还手吗,就便成打架了,况且,我们这些东方人,不是那些身材高大的白人或黑人的对手,还是好汉不吃眼前亏,算了吧,况且那些人见你没反应,也自知没趣了。再就是我们一帮中国学生一起吃午饭的时候,会禁不住说中文,一些西人同学会向你瞪一瞪眼:「不要讲中文!」也倒是,美国学校是说英文的地方,说中文似乎是不太尊重别人的,我们也会尽量避免做不规范的事情。(chinesenewsnet.com)
记者:课馀有什么特别活动吗?(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学校的华裔学生不少,我们特别成立了一个名为「中国文化协会」的组织,我担任副主席,每逢星期五下午课后会聚在一起活动,打打球、聊聊天,中国同学在一起,也可以重拾中文,还可以一齐重温一些中国文化及交流中国方面的信息。此外,我还参加了学校的数学和国际象棋俱乐部,有趣的是,这两个俱乐部的学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华裔和俄罗斯裔,在理科,特别是数学方面的天分,华裔和俄罗斯裔的学生似乎很有共通之处,但本地的白人显然在英文造诣方面占尽优势。(chinesenewsnet.com)
记者:你身处世界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会纽约,对这个城市有什么特别印象吗?(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能够有幸居住在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大城市,的确值得自豪。许多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都首先在这个城市出现,率先在这里流行,然后传播到全世界,这里云集了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和族裔,使我的眼界开阔了很多,这是在中国不可能体会到的,我想来到这里是很值得的。(chinesenewsnet.com)
记者:你未满12岁,便随父亲移民出来美国,你觉得这个年龄是否合适呢?(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我觉得还可以接受吧,通常10岁的时候出来会不错的。如果太大出来,英文关更难渡过,心理压力更大;但如果年纪太小的话,虽然出来更容易适应,但中文可能会忘得一乾而净,会变成如本地出生的中国孩子一样的「竹升」了,像我那个年龄出来还是不错的,我的中文一定不会忘记,更关键是许多中国传统的文化和道理,我都已明白清楚。
林程万小档案(chinesenewsnet.com)
姓名:林程万(chinesenewsnet.com)
性别:男(chinesenewsnet.com)
出生日期:1984年9月28日(chinesenewsnet.com)
星座:天秤座(chinesenewsnet.com)
出生地:广东省广州市(chinesenewsnet.com)
父亲职业:建筑装修(chinesenewsnet.com)
母亲职业:医院工作人员(chinesenewsnet.com)
国内就读学校:广州市六二三路小学(chinesenewsnet.com)
出国前教育程度:小学五年级(chinesenewsnet.com)
出国日期:1996年6月23日随父移民美国(chinesenewsnet.com)
出国时年龄:11岁(chinesenewsnet.com)
现居住国家和城市:美国纽约市(chinesenewsnet.com)
目前就读学校:Edward R. Murrow High School高中(chinesenewsnet.com)
目前教育程度:高中三年级(chinesenewsnet.com)
每年学费:免费(chinesenewsnet.com)
何时毕业:2002年6月高中毕业(chinesenewsnet.com)
住房情况:与父亲同住租房(chinesenewsnet.com)
全家每月房租:600美元(chinesenewsnet.com)
家庭每月开支(住房、伙食、交通、电话、手机、上网、娱乐活动等):1000美元(chinesenewsnet.com)
记者:你当初到美国时才11岁,刚到异国习惯吗?(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一点都不习惯,那简直是段终生难忘的经历。我那时英文可以用目不识丁来形容,上学后又聋又哑,终于无法在正常的班级上课,被分到中英双语类的班读书,就是说我的同学母语都是中文,在那样的环境下慢慢学,循序渐进,使英语能提高到正常的水平。(chinesenewsnet.com)
记者:有没有因为英文不好而闹出笑话?(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当然有啦,现在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自己也觉得好笑。有一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在心里默念一段文章,我的英文属于「有限公司」,听懂「读」这个单字,于是十分听话地高声朗读起来,全班同学都笑弯了腰。还有几次,老师要求我回答问题,我说著说著便不知如何表达了,而且讲出来的语句文法都不通,老师很细心地听,也听不出个究竟,于是忍不住地问:「亲爱的,你在说什么呢?」又是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chinesenewsnet.com)
记者:那段日子是不是觉得很难熬,有没有想过打退堂鼓,回广州算了?(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有啊,那时年纪这么小,又只有爸爸在身边。妈妈、还有疼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一大帮好同学都不在身边,感觉很孤独、很寂寞。真的有马上回广州的冲动,一时间也感到十分傍惶。在学校我不开心,因为英文实在太差劲,出国前在广州读到小学五年级,英语水平就限于那几十个单字,完整的句子都讲不出来。因为语言障碍,在学校交不到朋友,上课听不懂又觉得没意思。回到家只对著爸爸,有时爸爸工作太忙不在家,我回到家也只能面对墙壁,那段日子的确苦不堪言。不知哭过多少场,那时每个星期至少写一封信回广州,给亲人、给老师和同学,也不忘向他们大吐苦水。后来想想,回广州根本是不现实的,我绝不能让人给看扁,唯一的方法是面对现实苦学英文。(chinesenewsnet.com)
记者:你是怎样提高英文的?(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在海外,像我那样同龄的学生读书是相当轻松的,课外作业也不多,但我到美国后,可以说从未体验过那种轻松愉快的少年时代学生生活。为了攻下英语关,我每天回家对著课本背,不懂的字就查字典,背诵生字,强迫自己每一篇课文的每一个单字都认识,每一个句子都弄懂,都会默写。另外,有时间就看电视的英文卡通片,那是一个很好的提高英文的途径,因为那些电视都很有意思,你自然会用心去听去记住。所以,大概一年时间后,我的英文已基本上没有问题,成绩也一度□至全班的前列,并在几次的测验考试中名列全班第一名。但没想到因为成绩好了,却令一些同学与我关系恶化。(chinesenewsnet.com)
记者:同学关系恶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那个班的同学都是华裔学生,班上有原籍广东台山、广州、福建和香港等不同地方的20多个学生,但有些同学对我这个新来报到者似乎抱有不少成见,问他们问题,他们不瞅不睬,想和他们打招呼也被报以冷冰冰的面孔,如果想和他们一起玩,他们也好像避氲神似的,这使我感到很不舒服。算了,我自己自力更生吧,读书最大的目的是拿到好的成绩表,并不是要到学校取悦某一撮人的。好了,当我在一年之后拿到全班第一时,有几个原来和我还有商有量,有讲有笑,在班上成续属于中上水平的同学,竟然也离我而去,好像我抢了他们饭碗似的,所以,就形成这样一个怪圈,你是新移民的时候,有人会瞧不起你,当你成绩突出时,又会有人嫉妒你,不过我为我而活,别人的脸色又何必介怀呢?当然同学中也有与我关系不错的,就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同学,我很乐意去帮助他们,也因此成了朋友。反而一些成绩与我相若的同学,却只视我为竞争对手。(chinesenewsnet.com)
记者:你在双语类的班读了多长时间?(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足足读了两年,我觉得第二年是有点冤枉的。因为我事实上花了一年时间英文已经赶上来,到正常的普通班上课绝无问题的,但学校安排如此,我也只好顺从了。在双语班,因为同学都会讲同样的母语――中文,所以下课或放学时都很自然以中文交谈,这对英文的提高是一大障碍,幸好我在课馀时间拼命加码,才可以在短短一年时间迅速提高了英文水平,听、读、写、说基本上没有问题了。(chinesenewsnet.com)
记者:看来你还挺懂事的,因为有严父在旁督促吧。(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爸爸当然会指给我正确读书和做人的路,但刚到纽约的时候,甚至一直到现在他都为家的生计奔波,差不多每天早上8点出门乾活,一直到晚上8点才回来,他做的是装修工作,挺辛苦的。爸爸每天这么操劳,我假如还让他担心忧虑的话,那我这个儿子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所以,出国前我煮饭烧菜什么都不会,但到了纽约后,别看我才10岁出头,也开始跟爸爸学做饭了。爸爸厨艺高超,刚到纽约时,他的工作还没上正轨,所以很多时候是他包办做饭烧菜,我也下意识作好准备到厨房学艺了。后来,爸爸工作开始忙,大概就是我13、14岁的时候吧,我就全面接管厨房了。煮了几年饭,现在厨技还不错哩。(chinesenewsnet.com)
记者:进入高中后,功课是不是紧张了很多?(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的确如此,以前读初中的时候,功课虽然不多,但我整天只是忙英文也没有太多空闲时间了。升读高中后,前两年的功课还算可以轻松应付,但最后这两年准备入读大学,功课是紧张得不得了。我知道中国的同学都很忙,但我在美国忙的程度并不比他们逊色,我合共修了10门课。我大概每天要做4到5个小时的功课,因为美国的高中允许在最后两年修读一些大学承认的课程,那些课程难度很高,我读得很吃力,也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学。(chinesenewsnet.com)
记者:你现在成续怎么样?(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总的来说还是令人满意吧,我们全校有学生将近4千人,光我们级就有600多人,我在全级排大概第40名,其中数学和科学两科成续较为突出。我希望下学期会有更好的突破,所以,我利用暑假预习下学期将要学的课程,同时更重要是为大学入门考试SAT作准备。美国大学录取中学生时通常要看大学入门考试SAT的成绩和高中读书时的平时成绩一块作为参考,SAT考试除英文和数学,还会另外有一门其他专业科目,如科学的考试,程度都较深。譬如它的英文考试,其困难程度便是托福考试不能相提并论的,毕竟托福考的是英文作为第二语言的外国学生,而SAT考的是美国本国中学毕业生的英文,因此我必须下苦功去准备才行。(chinesenewsnet.com)
记者:心目中有理想的大学和科目了吗?(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家里人想我读医科,但我自己却不情愿,主要因为读医是一个太漫长的历程,要读大概8年,还要再加上3年实习,才可以正式执业。我是没有信心去走这条路的,时间太久了。至于理想,我倒喜欢哥伦比亚大学,这是一所世界名牌大学,目前感兴趣的是电脑类专业。(chinesenewsnet.com)
记者:就要告别中学生活了,中学生活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这里的学生很成熟、很独立,况且因为高中的课程安排并非总是固定一班同学上同一样的课,而是随你自己的喜好,因此,我所修的科目中可能每堂课的同学都不同,所以更难交到知心的朋友。不过我还算幸运,有一个很要好的福建籍朋友,他成绩很好,在600多人的班级中名列第5,在他的耳濡目染下,我自己也加倍努力了不少,成绩也提高了。我想,交朋友是人生一个挺重要的环节,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学校里不爱读书、经常逃课的同学大有人在,有些只顾玩、谈恋爱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在美国的中学生比中国学生更独立于他们的父母,交什么朋友更是关键了。(chinesenewsnet.com)
记者:你认识有同学因为交友不慎而变坏吗?(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变坏倒不是太明显,但因此成绩变差的例子却不少。有些我们眼中的坏学生,他们聚集在一起,逃学、以各种藉口欺骗家长和老师,最后因成绩太差而留级。还有我的一个越南裔华侨同学,他的成绩原来十分优秀,几乎每次考试都在全校名列前茅,但后来,他兼职打工,做一些在店铺出租录影带之类的工作,据说因此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学习成绩马上下降,现在似乎还有越陷越深的迹象,人也变得无心向学,我觉得挺可惜的。也因为这个缘故,再加上学业实在太忙碌,我完全没有打工的意图,毕竟分散精神影响学业更是得不偿失。(chinesenewsnet.com)
记者:学校里各种各样的同学都有,尤其是在纽约这样一个各族裔,各国家移民共聚的大熔炉,有没有感受到歧视的存在呢?(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毫无疑问,歧视是存在的。在我所读的中学除本地出生为主流的黑人和白人外,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也很多,其中亚裔、西班牙、俄罗斯、犹太人和印巴籍人等都有。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同一族裔的同学走在一起似乎已成为比较自然的定律,学校某一层某一角落成为某一族裔的聚集点也似乎是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chinesenewsnet.com)
当然,不同肤色的同学仍是会有说有笑的,只是说到进一步的知己朋友关系时,可能就会是同一族裔的同学会容易成为密友了。至于被歧视或说是被欺负,如果坦然视之,便不会感到不舒服了。譬如,有些人会在走廊经过时,故意□撞你一下,你要还手吗,就便成打架了,况且,我们这些东方人,不是那些身材高大的白人或黑人的对手,还是好汉不吃眼前亏,算了吧,况且那些人见你没反应,也自知没趣了。再就是我们一帮中国学生一起吃午饭的时候,会禁不住说中文,一些西人同学会向你瞪一瞪眼:「不要讲中文!」也倒是,美国学校是说英文的地方,说中文似乎是不太尊重别人的,我们也会尽量避免做不规范的事情。(chinesenewsnet.com)
记者:课馀有什么特别活动吗?(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学校的华裔学生不少,我们特别成立了一个名为「中国文化协会」的组织,我担任副主席,每逢星期五下午课后会聚在一起活动,打打球、聊聊天,中国同学在一起,也可以重拾中文,还可以一齐重温一些中国文化及交流中国方面的信息。此外,我还参加了学校的数学和国际象棋俱乐部,有趣的是,这两个俱乐部的学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华裔和俄罗斯裔,在理科,特别是数学方面的天分,华裔和俄罗斯裔的学生似乎很有共通之处,但本地的白人显然在英文造诣方面占尽优势。(chinesenewsnet.com)
记者:你身处世界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会纽约,对这个城市有什么特别印象吗?(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能够有幸居住在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大城市,的确值得自豪。许多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都首先在这个城市出现,率先在这里流行,然后传播到全世界,这里云集了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和族裔,使我的眼界开阔了很多,这是在中国不可能体会到的,我想来到这里是很值得的。(chinesenewsnet.com)
记者:你未满12岁,便随父亲移民出来美国,你觉得这个年龄是否合适呢?(chinesenewsnet.com)
林程万:我觉得还可以接受吧,通常10岁的时候出来会不错的。如果太大出来,英文关更难渡过,心理压力更大;但如果年纪太小的话,虽然出来更容易适应,但中文可能会忘得一乾而净,会变成如本地出生的中国孩子一样的「竹升」了,像我那个年龄出来还是不错的,我的中文一定不会忘记,更关键是许多中国传统的文化和道理,我都已明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