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应当国有化

刚来的

新手上路
VIP
注册
2010-11-21
消息
501
荣誉分数
35
声望点数
0
黄章晋

每次父母打来电话,我都会心惊胆战,无他,第三句话一定是问对象问题有眉目否,结尾必是长长一声叹息。为人子者,让爹妈每次电话都把死都无法闭眼的话重复一次,内心苦痛可想而知。
这可真不是我的错。
中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衡,据说男性比女性多出六千万人,青壮年龄段尤甚。这就跟中国房价一路飙升情形相似,乃是供需不平衡之故。
但在中国,几千万男人注定将打光棍,绝不仅仅是因为性别比例失衡,适龄女性供给不足的问题。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是,在中国,官员富豪普遍流行养情人、包二奶——何止二奶,很多家伙一包就是四五六七奶。国外的情形如何,我没调查,但据几位友邦人士感叹,全世界也只有你们中国才有如此公开而普遍的包二奶行为。
稍有常识的人们都不难想象,这些人圈占的二奶三奶四五六七奶,如果拿房产来比方,完全相当于比较靠近市中心地段的住房。总而言之,中国特色的包二百现象的泛滥,使得可供单身男性选择的女性数量更加不足。
但是,之所以这种破事还好意思写出来,实在是因为最近的两会出现的一些提案议案,以及我国政府一些政策的动向,一下让我看到了希望。
比方说,百姓呼声极高的住房问题,现在开始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纷纷开始出台各种限购令,让盼房心切、买房无望的人又燃起了一线希望。最近,政协委员常兆华认为应当打击“囤房”现象,他建议国家要像治理“囤粮”一样治理“囤房”,比如可采取强制征用空置房,在一定时期内以廉租房形式租出去。
毫无疑问,对一个人来说,结婚问题比住房问题更重要,既然住房问题国家都愿意动用强制手段解决,为什么结婚问题国家就不管呢?
像包二奶这种行为,比囤房问题严重多了,囤房不招惹任何一条国法,而包二奶则有严重的重婚嫌疑。既然囤房可以被强制征用,为什么二奶不可以强制征用?
当然,国家强制干预,历来是有人反对的。比如,一直有人声称,商品房这部分,国家应当遵循市场规律,让市场自发调节。好吧,你看看中国性别比例如此严重失衡,居然还出现了“剩女现象”,而且还开始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社会问题。婚姻问题政府这些年可是从来就没干预过,剩女现象的存在,难道不是充分地说明了市场失灵问题么?
既然我们的各级政府已经开始强力干预住房问题,毫无疑问,为了解决婚姻难这个更为基本的民生问题,政府同样应当强力干预婚姻问题:
——妇女国有化。
一旦妇女国有化,则包二奶情形则相当于囤房,剩女就相当于小产权房。予以毫不留情的坚决打击。
“妇女国有化”并非凭空之想,其实,人类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历史上就曾出现过“妇女国有化”运动。俄国的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不久,在轰轰烈烈的国有化运动感召和启发下,部分地区的劳动人民自发地实施了“妇女国有化”,因为“妇女是一个民族再生产的生产资料,不能被剥削阶级占有,应当国有化”。
不过,当时的新生政权并未将之纳入社会规划目标,也未及时指导人民群众将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个人民自发的社会主义摸索和实践过程中,自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遗憾的经验教训。
“妇女国有化”运动在当时的苏联无疾而终,不等于今天在中国不能实行。今天的中国,财力空前强大,虽然,中国的计委变成了发改委,经委变成了国资委,但这几年的国进民退,充分证明了我们的计委、经委虽然改了名字,但功能齐备,经验更丰富,如果再加上计生委的协助,它们完全有能力处理好妇女国有化的问题。
让我们想象一下“妇女国有化”以后的美好前景吧。当我国公民到了适婚年龄,则自动进入政府的规划视野,给你一个时限,比如一年,让你自主选择婚姻对象,这个阶段,遵循的是完全的市场化原则,年限一过,则进入一个调控帮助阶段,即根据国资委制定的某些标准,给你提供一组候选对象,让你自主选择,这个阶段过后,你若还是单身,对不起,由发改委和国资委强制电脑随机配对,由计生委强制婚姻。
如此一来,诸如包二奶这种囤房现象,剩女这种小产权房——种种乱象都会一扫而光,中国男性结婚难现象将会大幅缓和。甚至,商务部也可参与进来,由发改委规划,由国资委登记造册,从越南、非洲等地引进新娘,解决我国的民生问题。
毫无疑问,比起各种住房限购令、强制征用囤房,妇女国有化才是更利国利民大庇天下光棍俱欢颜的仁政。
在万众关注两会之时,本人强烈呼吁,妇女应当国有化。
 
你的意思就是公有化?
 
生孩子要控制,买房子要控制,婚姻也要控制,看来中国人生来就没有人权才对,有一点权利就乱套。
 
谁规定了人一定得结婚?
当终身不嫁(娶)的行为正常化之后,这些都不是问题了。
 
如果在中国妇女国有化了,五毛奴才们只有跟宣传画配对了?
 
题目得改一下,改成@@@@$#^%$&*&*妇女应该没自由$%^&****^%$:blink::blink:
 
从古到今,女人就是公共物资,被分配的命。好好听党的话,好好干,就有女学生分配来的。

待到打下榆林城,
一人一个女学生








『煮酒论史』 [版务处理]东方红原是"一人一个女学生"(转载)
点击:788 回复:2
作者:正红旗下子弟 发表日期:2007-8-10 17:04:00

东方红原是"一人一个女学生"(转自十年砍柴博客)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她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看花人儿骂。”
  
  
  这是一首普通的江苏民歌,曲调甜糯之极,听起来很舒服。但不知何时开始,也许是江淮之水润泽华夏时,这首歌几乎成了第二国歌,似乎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中国的歌坛大腕到国外演出一定要唱这首歌,国外的歌剧《图兰朵》也用这首歌为主题音乐,澳门回归,这首歌的旋律一直响彻。有如30年前一位山西人上台,《交城山》几乎要代替《东方红》一样。据说这首歌已经成了江苏省的省歌。
  
  以前我看过一篇文章,说《茉莉花》诞生于扬州的妓院,是妓女用软软的曲调取悦于嫖客的歌子,不太相信,觉得这不是说我民族音乐的代表是诞生于青楼么?
  
  前两天看余怀的《板桥杂记》,觉得持此说的人并不是居心叵测地攻击伟大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而是有所本的。余怀如此记明季秦淮风月之盛:
  
  “裙屐少年,油头半臂,至日亭午,则提篮挈},高声唱卖逼汗草、茉莉花,娇婢卷帘,摊钱争买,捉膀撩胸,纷纭笑谑。顷之,乌云堆雪,竟体芳香矣。盖此花苞于日中,开于枕上,真媚夜之淫葩,人之妖草也。建兰则大雅不群,宜于纱形拈浚与佛手木瓜同其静好,酒兵茗战之余,微闻香泽,所谓王者之香,湘君之佩,岂淫葩妖草所可比拟乎。”
  
  原来茉莉花是妓女用来诱惑嫖客的“媚夜之淫葩”,花界常客余怀如此说,应当不是胡言乱语。
  
  梅兰竹菊中的三种花,梅、兰、菊论香味都不如茉莉花浓郁,然后在中国传统审美中,一直是高贵、雅致之代表,而香能惑人的茉莉花一直没有这种待遇,到了国朝才翻身把歌唱。
  
  江苏的南京和扬州,最有名的应当是梅花,至今去扬州史可法祠,一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台湾的邓丽君唱道:“梅花梅花满天下,愈冷他愈开花。”舍梅花而取茉莉,江苏人的审美观到了国朝怎的这样?
  
  十三年中成为准国歌的《茉莉花》源于花界,在国朝并不是孤例,源于陕北信天游的《东方红》最早的歌词是这样的:
  
  “骑白马,跑沙滩。
  
  你没有婆姨呀我没汉。
  
  咱俩捆成一嘟噜蒜,

呼儿嗨哟。
  
  土里生来土里烂。
  
  
  骑白马,挎洋枪,
  
  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
  
  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嗨哟。
  
  打日本也顾不上。
  
  
  三八枪,没盖盖。
  
  八路军当兵的没太太,
  
  待到那打下榆林城,呼儿嗨哟。
  
  一人一个女学生。”
  
  
  当年的理想原就是为了“一人一个女学生”,后来怎的变成“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了”?
  
  “茉莉花”这朵青楼的淫葩一跃被庙堂供养,原来有其历史的逻辑。

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cd=1&hl=en&ct=clnk&gl=ca&source=www.google.ca
 
http://lgb.rushan.gov.cn/Article/Print.asp?ArticleID=1985

http://huangshixin.blog.163.com/blog/static/765469620076230444535/

1949年底,新疆和平解放,王震率领的新疆野战兵团,奉党中央、毛主席之命,就地转为建设兵团。这一举措,稳定了西北,巩固了国防,实在是高明之举。共和国决策者一声令下,除保留一个国防师外,王震率领的10万大军,加上国民党起义官兵,计20万人,一律铸剑为犁,屯垦戍边。但是20万军人的婚姻问题,成了王震将军的一大难题。为了确保孤悬塞外的新疆边陲的长治久安,必须妥善安排这20万,必须给他们一个稳定的“家”。于是王震将军经中央批准,写信向湖南、山东省委书记求援,在两省各征集八千女兵从军赴疆,既解决驻疆官兵的婚姻问题,同时也给屯垦部队注入新鲜血液。
......


这就是分配来的,国有妇女。
 
“她们普遍不愿意过早成家,不愿听从组织介绍,都在挑选资历老,年纪轻,文化高的连以下干部,普遍怕与年龄大的干部结婚,片面讲婚姻自由,不听组织劝说,表现出了许多无组织无纪律的言行”——摘自1951年五师十五团《妇女工作总结》
........

http://news.qq.com/a/20090821/001175.htm





您所在的位置: 腾讯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湘女婚恋观被转变:服从组织先结婚后恋爱
http://news.QQ.com  2009年08月21日10:58   腾讯读书  公丕才 


新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内的珍贵历史镜头,图为一个集体结婚典礼现场。(资料图片)

“她们普遍不愿意过早成家,不愿听从组织介绍,都在挑选资历老,年纪轻,文化高的连以下干部,普遍怕与年龄大的干部结婚,片面讲婚姻自由,不听组织劝说,表现出了许多无组织无纪律的言行”——摘自1951年五师十五团《妇女工作总结》

王恩茂将军的“幽默”

当熊晃还带着湘妹子,在西安集中进行参军教育时,王震将军的政治机关,就根据晃报回来的花名册,将三千湘江女,一个不漏地分配到了各个部队。

分配,是认真的。干部部门也是依据各单位上报的30岁以上的干部名单,在逐一核实后,才将这些湘妹子,按比例平均分配的。


当时,一个团队,30岁以上的老兵,少说也有上千人,望着花名册,各级领导的心里都在犯嘀估,一句话:“狼多肉少。”

一座几千人的军营,出现十几、二十个的女兵,只是一种点缀。

于是,她们人人都像仙女一般金贵。

可以说,三千湘女全是在“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欢呼声中,走进她们盼望已久的军营的。

起初,几天的参观座谈,她们都还没有意识到,“嫁人”已经迫在眉捷。

当组织正式出面开始“介绍”时,许多人感到了困惑,在西安教育中打的“预防针”也早已过了预防期。

有的公开向代表组织来“介绍”的人,表明了态度:“我们是来参军的,干革命的,不是为了嫁人。”

有的说的则更难听:“我到新疆是响应党的号召,来干革命的,不是来找叔叔、找爸爸的。如果嫁人,也得自由平等。”

几乎是一夜间,王震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单位上报的情况:

……她们普遍不愿意过早成家,不愿听从组织介绍,都在挑选资历老,年纪轻,文化高的连以下干部,普遍怕与年龄大的干部结婚,片面讲婚姻自由,不听组织劝说,表现出了许多无组织无纪律的言行(摘自1951年五师十五团《妇女工作总结》)

……

说实话,当这些娇小的女兵,风尘仆仆地出现在青一色男性的军营里时,将军们望着这些和自己女儿年龄相仿,又天真烂漫的湘女,也曾设身处地的替她们想过,也曾动过让她们“自己找婆家”的心思。但是,每当看到军营里那成千上万、成群结队,跟着自己几十年南征北战,为共和国打下半壁江山的老兵时,将军们的侧隐之心消失了。

于是,理性的时代,理智的将军们,不得不挥动起手中的双刃之剑。一方面真心实意地高举起新生政权“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的大旗;另一方面更是基于政权、民族和国家的利益,解决屯戍边塞的官兵的婚配问题,不得不把她们一一介绍给了连长、营长、团长和比团长资历更老、年龄更大的老兵们。

于是,政治机关里的决策者们,就根据湘女们的对新生活的浪漫追求,以及部队的现实情况和可能引发的各种矛盾,采取了十分严厉的措施,来确保“个人愿望与组织要求的统一”。规定原则上,靠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实现湘女们“革命婚恋观”的转变,在“服从组织介绍、个人自愿同意”的基础上“先结婚,后恋爱”。

同时,各级政治机关再三申明:“严禁逼婚”。如果“组织介绍不通”的,一定要把工作做到“组织介绍”到“个人完全同意”,并“写出申请,方可结婚”。

在这种模式下,绝大多数湘女,是在“服从组织介绍,个人完全同意”的情况下结婚的,也有少数的幸运者,是经过自由恋爱,达到两情相悦的。

驻守在南疆的郭鹏、王恩茂将军率领的二军六师,是一支诞生井冈山区的红军部队。这支部队30岁以上的老兵,大都是经历过抗日战争中“南下北返”的359旅的骨干力量。进疆之后,他们为了减轻新疆各族人民的负担,拿枪的手又轮起了砍土曼,就连面粉厂也是自己开办的。

在三千湘女中,有几个姐妹被分配到了这里。夹杂在了未婚男性世界里,她们成了花儿,成了仙女。男人们心甘情愿地成了奴隶,竭尽全力地讨好她们、接近她们。但是,女兵到达几天之后的一个清晨,面粉厂的墙壁上出现这样一首打油诗:

在那遥远的面粉厂

有一群老和尚

要问和尚为何悲伤

因为找不到大姑娘

……

事情,反映到了王恩茂将军那里。

将军听后,连称好诗。并批评反映情况的人:“不懂革命的浪漫主义,不会抓住时机做工作,怎么能让这么好的姑娘,陪伴着你们这群老和尚当尼姑呢?”

《边地母亲》选段 公丕才 著

[责任编辑:like]



一切都听党的话,一切都是分配,包括女人都是分配的,这样的日子多好啊。
 
中共的历史真是有得研究啊!
 
我们剩女招你惹你了?我们就不愿意结婚怎么了?还妇女国有化,直接把大龄男青年拖出去枪毙,可以更直接,更方便的解决光棍问题
 
无稽之谈。
 
我们剩女招你惹你了?我们就不愿意结婚怎么了?还妇女国有化,直接把大龄男青年拖出去枪毙,可以更直接,更方便的解决光棍问题


要是你生在70-80年前的中国,好多事情是由不得你啦。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