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闻讯召开内阁会议研判评估灾情紧扣“第一时间”,但日本内阁未在东京建立统一的最高救灾指挥机构,也未在重灾区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建立对应的“救灾前指”,日本首相直到第二天中午才首次飞抵重灾区视察……反观汶川地震后不到5小时中国总理抵达重灾区并快速组建“救灾”前指,当晚则在北京“建立总指”,统一指挥调度所有救灾事宜。
军队快反能力——地震发生后日本先是宣布动用自卫队8000人,第二天凌晨“涨”至2万人,下午再增至5万人,第3天才进一步追加至10万人,反应明显慢于汶川救灾时中国军队的反应和集结速度。自卫队投入救灾的重装备譬如直升机明显优于和多于解放军。但自卫队对装备依赖程度太大,因道路不通大型轮式救灾装备进不去,连续四天,救灾始终局限于数量有限且以“点状救援”为主的垂直救援。重灾区地面上,难见成建制自卫队官兵的身影。汶川地震后,震区道路桥梁破坏程度远大于本次日本地震,可解放军跨大军区长途跋涉,抵达灾区的距离和行进难度远高于自卫队,但凭着一股精神,依靠两腿翻山越岭,到达指定现场后手挖肩扛无所不及,救灾效率以及稳定灾民情绪的能力远远高于自卫队。
社会动员程度——透过以往报道,日本应急救灾机制比中国完善。但就社会动员能力而言,日本的表现似乎不如中国。譬如,基础设施恢复抢通能力——日本基础设施条件比中国强,除沿海遭海啸侵袭外,陆上破坏程度及整个陆域受灾面积远小于汶川地震,但水电气及通讯恢复能力却费时过久。直到昨日晚间,不光灾区的交通及通讯等仍处于整体性瘫痪,仅灾民安置及日常生活用品供应调度能力,亦呈明显的力不从心状态。
军队快反能力——地震发生后日本先是宣布动用自卫队8000人,第二天凌晨“涨”至2万人,下午再增至5万人,第3天才进一步追加至10万人,反应明显慢于汶川救灾时中国军队的反应和集结速度。自卫队投入救灾的重装备譬如直升机明显优于和多于解放军。但自卫队对装备依赖程度太大,因道路不通大型轮式救灾装备进不去,连续四天,救灾始终局限于数量有限且以“点状救援”为主的垂直救援。重灾区地面上,难见成建制自卫队官兵的身影。汶川地震后,震区道路桥梁破坏程度远大于本次日本地震,可解放军跨大军区长途跋涉,抵达灾区的距离和行进难度远高于自卫队,但凭着一股精神,依靠两腿翻山越岭,到达指定现场后手挖肩扛无所不及,救灾效率以及稳定灾民情绪的能力远远高于自卫队。
社会动员程度——透过以往报道,日本应急救灾机制比中国完善。但就社会动员能力而言,日本的表现似乎不如中国。譬如,基础设施恢复抢通能力——日本基础设施条件比中国强,除沿海遭海啸侵袭外,陆上破坏程度及整个陆域受灾面积远小于汶川地震,但水电气及通讯恢复能力却费时过久。直到昨日晚间,不光灾区的交通及通讯等仍处于整体性瘫痪,仅灾民安置及日常生活用品供应调度能力,亦呈明显的力不从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