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8日讯 (记者 李晶) 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对于我国此次是否会受到核辐射污染,人们议论纷纷。国家核 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3月17日权威发布: 截至17日17时,全国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值显示辐射水平正常。
点击进入直播专题》》》 对此,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辐射安全所原所长王作元教授今日在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在线访谈"时明确表示,福岛核电站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即使进入平流 层,也绝不会往西刮。平流层和对流层交界的地方是西风急流区,长年累月刮西风。所以,放射性物质会被吹到太平洋。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竹 舟同时也表示,我国跟日本相距几千公里,经过如此大范围、多种方式的疏散,放射性物质对我国是没有影响的。
"核辐射扩散图"不可信 对我国沿海地区无影响
近日,一张"日本核辐射扩散示意图"在相关论坛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对此,陈竹舟特别强调,这件事情是不可信的。他解释到,我国与日本福岛核电 站相距最近的地方有1000公里,其他地区相距数千公里。而此次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放射到大气当中,并且还要扩散。这么大范围的疏散,放射性物质已经减轻 了很多。在放射性物质中气溶胶随着扩散,它会沉降到地面上,还有其他的一些效应,比如降水。这几天日本一直在降水、降雪,已经将放射性物质冲刷到地面上, 减少了放射性物质的数量。所以,陈竹舟认为,放射性物质在经过这么长距离的疏散之后,对我国是没有影响的。
据了解,目前我国环保部和其他部门,已经启动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到目前为止的数据都表明中国环境的放射性水平没有变化。
陈竹舟指出,相关部门的检测结算结果都表明,此次日本福岛核事故即便在最坏的情况下,对我国公众的健康都不会产生影响。他介绍称,台湾原子能委 员会主席目前已经公开进行评估,将日本核电站放射性的储藏量假设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3倍,以此得出的结果仍是不会对台湾公众的健康有影响。
放射性物质将飘到太平洋
据王作元介绍,放射性物质向大气中的泄漏,跟许多因素有关系,比如释放量是多少,释放方式是多少,是像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似的一次爆炸,把大量物 质一次性地抛入到大气中,还是慢慢泄漏像堆芯熔化泄漏一点,哪个反应堆发生事故了,又泄漏一点。这两种情况是不一样的。大气在9-10公里以上属于平流 层,以下属于对流层。福岛核电站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即使进入平流层,但它绝不会往西刮。平流层和对流层交界的地方是西风急流区,长年累月刮西风,放射性物质 会被吹到太平洋。
王作元认为,目前福岛核电站释放的放射性物质还没有到达平流层或者是到达西风急流区,而是在对流层里面,会受到风向和风速影响。在对流层里,风 向和风速的变化很大,东南西北风都有,而且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主风方向。目前这个季节的主风方向是西北风,根据这个变化,放射性物质不会飘得特别远。
专家回应网友防核辐射招数: 我国没有必要
针对如何预防核辐射,网友们也想出了许多防核辐射的招数。这些方法到底有没有用?有多大用?对此陈竹舟给出的答案是,所有的监测结果已经表明,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到目前为止对我国没有影响,网友的这些招数是没有必要的。大家使用这些措施,第一会给生活带来不便,第二会带来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陈竹舟指出,网友提出的一些比如下雨天不要出门、要穿白色的衣服、不要吃海鲜、出门戴上口罩,有些确实是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在核事故发生后,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撤离,如果靠的近的高污染区,则要关闭门窗、空调,防止外面的气体进入到屋子里。这些都是在放射性物质释放的过程中使用的办法。有网友提 到出门要穿长衣服,皮肤尽量不要暴露在空气中,这些都属于公众个人的防护措施。实施这些防护措施的时候,一方面可以降低辐射剂量,可是也带来另一方面的困 扰。第一,生活肯定不方便,但对我国来讲,这些办法是没有必要的。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到目前为止对我国没有影响,所有的监测结果都已经表明这个观点。现 在大家使用这些措施,会给大家带来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对此,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辐射安全所原所长王作元教授认为,采取这些措施,首先要明确空气受没受到放射性污染。如果在正常情况下,没有受到放射性 污染,就没有必要采取这些措施。这些招数,在轻微污染情况下有用,有些没用。比如穿白衣服,不管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放射性物质照样会落在身上。
此外,针对已经处于污染区的情况,王作元指出,预防核辐射要根据污染的严重程度来判定。比较轻微污染,比如就可以不出门、封闭门窗等。受到放射 性污染,数值并非不变。一开始的污染比较厉害,随着被空气稀释,污染程度会逐渐减小。另外,放射性本身还有个半衰期,比如常提到碘131的半衰期是 8.23天。过了8.23天,放射性程度就降低一半,再过8.23天就只剩四分之一。暂时躲避在屋子里不出来,或者必须出来,回家以后冲淋浴就可以解决问 题。最严重的就是搬离这个地区,恢复正常以后再回来。
我国有一套完整严格的核电监管机制
日本福岛核事故的放生,一时间让人们纷纷议论起核电的安全。对此,陈竹舟表示,我国拥有一套完整、严格的核电监管机制。经历这么长的时间发展, 各国都在反思,一方面有核电站的国家都采取了很多办法,从设计到建设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让事故发生的概率更小、对环境的威胁更小。目前,我国是采取积极 的发展核电方针。这次福岛核电站事故不会改变我国积极发展核电站的态势。
据陈竹舟介绍,目前我国拥有一套完整、严格的核电监管机制。上设国家核安全局,还派出代表到各地进行监测。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核事故应急管理体 制。从上到下,国家有核事故应急委员会,省里面有应急协调委员会,核设施都建立了自己的应急组织。另外,还有一个很严格的事故报告制度,核电场有一丁点事 故发生都要报告国家核安全局。同时,我国还建立了严密、系统的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这个网络是监测环境的放射性水平到底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导致这个变 化的来源是哪里。现在这个机制已经比较完善,比如国家环保局在各个省建立了监测站。我国相关的职能部门,比如卫生部、检疫局、海洋局,也在自己的职责范围 内建立了相应的监测机制,比如海洋局要对海洋的放射性进行监测。质监局要对海关的进出口和食品中的放射性含量进行监测。
当然,此次日本福岛核事故也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王作元在分析日本此次核泄漏的原因时指出,原来预计发生8级地震时,核电站是没有问题的, 主泵、循环泵的工作都应该没有问题,外面的电力引进来也都没有问题。可是谁能想到这次发生9级地震,又发生了10米高的海啸,几个灾难一起袭来,主泵没有 电,也不能使用外面的电力,自己准备的柴油发电机也不能工作。循环水不能使用,结果导致堆芯核燃料温度升高,发生氢气爆炸,带来了污染。从核电站的设计和 危险因素的考虑出发,王作元表示,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核电事业一定会从中吸取许多的宝贵经验。另一方面,在核电站的营运和管理方面。这个核电站储存着很 多的乏燃料棒,日本福岛核电站建设时间较长,二期福岛核电站12年没有进行过检修,水汽化以后直接引到蒸汽轮机,推动蒸汽轮机带着发电机发电,然后水再循 环到反应堆。目前,我国用的是压水堆,设计技术有所改进,用一回路水、二回路水,甚至是三回路水,各回路是隔绝的,安全系数大得多。
陈竹舟指出,目前人们都在反思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要找到一种污染气体排放最少、对环境带来压力低的能源,那就是核电能。他表示,我国发展核能以前是采取限制发展的方针,现在是采取积极发展的方针。这次福岛核电站事故不会改变我国积极发展核电站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