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革命”之风吹过突尼斯到达埃及、也门、利比亚等国,引起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替,因此也被称为来自北非的“颜色革命”。有人期盼着这股“革命之风”也到中国来吹吹,让神州大地“换换颜色”,但是,中国有中国的情况,发生在阿拉伯世界的这场风浪倒是带来一个新的课题:换个颜色就能改变一切吗?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法国记者提问时的话语。来自法国的记者问,“今年年初以来,在北非的一些国家经历了很大的变化”。温家宝总理回答说,“我们十分关注西亚、北非发生的政治动荡,但是我们认为,任何把中国同西亚、北非发生政治动荡的国家相类比都是不正确的。”温总理表示,我们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第三,必须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以保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第四,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进一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还指出,我们的改革和建设还在探索当中,我们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发展是一种模式。同样,我们认为任何国家都要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我们认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都可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和借鉴。
从温家宝总理的回答里可以看到,核心词首先是“任何国家都要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其次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都可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和借鉴,任何把中国同中东、北非发生政治动荡的国家相类比都是不正确的。”
茉莉花想学菊花,其实大可不必。各开其时,各站其位。人不同于植物,但是,各人本性有差异,自己应顺应自己的特点。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结果也只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茉莉花喂骆驼 ——无济于事。
北非、中东各国冲突爆发的根源,是国内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让人难以忍受的高通胀。以突尼斯为例,尽管该国是一个经济较发达的北非小国,教育水平和基础设施都不错,长期以来经济平稳、社会安定,甚至一度被国际社会视为非洲和阿拉伯圈的发展典范。但与大马格里布其他三国(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利比亚)不同,突尼斯资源匮乏,为此政府近年来着重发展制造业,但这种需要低端劳动力的产业,却和本国发达的教育形成脱节,众多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对工作不满,对前途感到渺茫。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市场狭小的突尼斯制造业受到剧烈冲击,失业率扶摇直上,导致更多社会矛盾。统治这个国家的,是已经连任23年的本·阿里,他在经济上持开放态度,但在政治、舆论等方面实行高压政策,导致国内贪腐盛行,军警飞扬跋扈,让社会矛盾更形激化。突尼斯政府对舆论实行严密管制,令互联网成为情绪宣泄的主平台,而较高的生活水平和青年文化程度,又让突尼斯成为非洲互联网最普及的国家。法国电视二台援引突尼斯民间网络机构的统计称,1100万突尼斯人中有200万FACEBOOK用户,如此高的网络普及率,和网络“社会主要情绪宣泄口”的特殊地位相结合,导致事件迅速蔓延成全国乃至国际性大事件,最终迫使本·阿里走人。
但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正如法国《世界报》援引法国侨民的话称,目前突尼斯军警仍然控制着局势,网络、新闻检查有所松动,但依然严格。总理冈努基和议长梅巴扎在一天之内先后宣布自己为代总统,这两人都是“体制内人物”,前者更因一味附和本·阿里而得到“是、是总理”称号,是突尼斯历史上在内阁任职最久的政客,可以说,尽管街头抗争和网络运动风起云涌,但最终“解决问题”的,仍是非洲和阿拉伯世界传统的政变套路。梅巴扎虽然宣布要“让每个突尼斯人参与未来国家政治进程”,并承诺举行大选,成立民族团结政府,却只给了60天大选准备期。由于本·阿里的高压,反对派四分五裂,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恐难形成合力。突尼斯历史上向有“长寿总统”传统,首任布尔吉巴在位31年,被总理本·阿里利用民众不满,在5周内赶出国,如今的本·阿里,一如昔日布尔吉巴,在位23年,被自己的总理赶下台,那么如今的冈努基、梅巴扎等,会否变成之后的本·阿里?
事变发生后,美国、法国等大国纷纷对“突尼斯人民的胜利”表示祝贺,然而许多观察家都指出,突尼斯街头的暴力、劫掠愈演愈烈,许多社区已开始闭门自卫,如果蔓延下去,局面将趋于复杂化;更有观察家指出,事件发生后,真主党、哈马斯等原教旨伊斯兰组织纷纷表示祝贺,这不免让人担心,“人民自决”会不会导致突尼斯、乃至整个马格里布地区的原教旨化,毕竟这种极端组织靠选票差点上台的事,已经在阿尔及利亚发生过一次,并导致持续至今的暴力冲突和骚乱。
再看埃及。埃及不少学者认为,埃及是一个乱不起的国家。仅在发生游行的第一天,埃及股市的交易额就损失了40亿美元,下跌15%。埃镑对美元的比价也跌到6年来的最低值。当地媒体分析认为,埃及一乱,国外的投资会立即撤资,从而对埃及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而且埃及是阿拉伯国家具有象征和代表意义的一员,埃及乱局将波及整体阿拉伯甚至是中东地区。穆巴拉克下台后,仍是军方占据政权的主导地位,事实上与此前并未发生质的改变,而民间局势依然不稳定,因此随着形势发展,有越来越多的观察家认为这是以色列和美国梦魇:茉莉花革命推翻穆巴拉克,新的反美力量动摇美国在中东的基石 。
“茉莉花革命”并非某些人鼓吹的“民主和人民的胜利”,因为即使所谓“颜色更替”,也不过是从一个乱局走到另一个乱局,人民生活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甚至有变得更糟的可能性。时刻摸清民众的具体需求,再大的国家都能治好,不会成为茉莉花。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法国记者提问时的话语。来自法国的记者问,“今年年初以来,在北非的一些国家经历了很大的变化”。温家宝总理回答说,“我们十分关注西亚、北非发生的政治动荡,但是我们认为,任何把中国同西亚、北非发生政治动荡的国家相类比都是不正确的。”温总理表示,我们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第三,必须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以保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第四,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进一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还指出,我们的改革和建设还在探索当中,我们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发展是一种模式。同样,我们认为任何国家都要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我们认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都可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和借鉴。
从温家宝总理的回答里可以看到,核心词首先是“任何国家都要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其次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都可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和借鉴,任何把中国同中东、北非发生政治动荡的国家相类比都是不正确的。”
茉莉花想学菊花,其实大可不必。各开其时,各站其位。人不同于植物,但是,各人本性有差异,自己应顺应自己的特点。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结果也只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茉莉花喂骆驼 ——无济于事。
北非、中东各国冲突爆发的根源,是国内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让人难以忍受的高通胀。以突尼斯为例,尽管该国是一个经济较发达的北非小国,教育水平和基础设施都不错,长期以来经济平稳、社会安定,甚至一度被国际社会视为非洲和阿拉伯圈的发展典范。但与大马格里布其他三国(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利比亚)不同,突尼斯资源匮乏,为此政府近年来着重发展制造业,但这种需要低端劳动力的产业,却和本国发达的教育形成脱节,众多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对工作不满,对前途感到渺茫。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市场狭小的突尼斯制造业受到剧烈冲击,失业率扶摇直上,导致更多社会矛盾。统治这个国家的,是已经连任23年的本·阿里,他在经济上持开放态度,但在政治、舆论等方面实行高压政策,导致国内贪腐盛行,军警飞扬跋扈,让社会矛盾更形激化。突尼斯政府对舆论实行严密管制,令互联网成为情绪宣泄的主平台,而较高的生活水平和青年文化程度,又让突尼斯成为非洲互联网最普及的国家。法国电视二台援引突尼斯民间网络机构的统计称,1100万突尼斯人中有200万FACEBOOK用户,如此高的网络普及率,和网络“社会主要情绪宣泄口”的特殊地位相结合,导致事件迅速蔓延成全国乃至国际性大事件,最终迫使本·阿里走人。
但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正如法国《世界报》援引法国侨民的话称,目前突尼斯军警仍然控制着局势,网络、新闻检查有所松动,但依然严格。总理冈努基和议长梅巴扎在一天之内先后宣布自己为代总统,这两人都是“体制内人物”,前者更因一味附和本·阿里而得到“是、是总理”称号,是突尼斯历史上在内阁任职最久的政客,可以说,尽管街头抗争和网络运动风起云涌,但最终“解决问题”的,仍是非洲和阿拉伯世界传统的政变套路。梅巴扎虽然宣布要“让每个突尼斯人参与未来国家政治进程”,并承诺举行大选,成立民族团结政府,却只给了60天大选准备期。由于本·阿里的高压,反对派四分五裂,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恐难形成合力。突尼斯历史上向有“长寿总统”传统,首任布尔吉巴在位31年,被总理本·阿里利用民众不满,在5周内赶出国,如今的本·阿里,一如昔日布尔吉巴,在位23年,被自己的总理赶下台,那么如今的冈努基、梅巴扎等,会否变成之后的本·阿里?
事变发生后,美国、法国等大国纷纷对“突尼斯人民的胜利”表示祝贺,然而许多观察家都指出,突尼斯街头的暴力、劫掠愈演愈烈,许多社区已开始闭门自卫,如果蔓延下去,局面将趋于复杂化;更有观察家指出,事件发生后,真主党、哈马斯等原教旨伊斯兰组织纷纷表示祝贺,这不免让人担心,“人民自决”会不会导致突尼斯、乃至整个马格里布地区的原教旨化,毕竟这种极端组织靠选票差点上台的事,已经在阿尔及利亚发生过一次,并导致持续至今的暴力冲突和骚乱。
再看埃及。埃及不少学者认为,埃及是一个乱不起的国家。仅在发生游行的第一天,埃及股市的交易额就损失了40亿美元,下跌15%。埃镑对美元的比价也跌到6年来的最低值。当地媒体分析认为,埃及一乱,国外的投资会立即撤资,从而对埃及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而且埃及是阿拉伯国家具有象征和代表意义的一员,埃及乱局将波及整体阿拉伯甚至是中东地区。穆巴拉克下台后,仍是军方占据政权的主导地位,事实上与此前并未发生质的改变,而民间局势依然不稳定,因此随着形势发展,有越来越多的观察家认为这是以色列和美国梦魇:茉莉花革命推翻穆巴拉克,新的反美力量动摇美国在中东的基石 。
“茉莉花革命”并非某些人鼓吹的“民主和人民的胜利”,因为即使所谓“颜色更替”,也不过是从一个乱局走到另一个乱局,人民生活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甚至有变得更糟的可能性。时刻摸清民众的具体需求,再大的国家都能治好,不会成为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