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之外的美军战绩

WarmHearted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21
消息
53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曹长青:镜头之外的美军战绩

---------------------------------------------------------------------
【4月10日讯】美军攻进巴格达,伊拉克战争趋向尾声,但批评美国的声音却永远不会有尾声:战争开始不久,就指责美军作战计划失败;现在面对美军胜利,又预言美国将陷入战后伊拉克泥潭。反正有些人总是期待美国“倒霉”,但事实却总是和他们的期待相反。
自3月19日开战以来,人们每天盯著电视画面,看到的只是导弹又炸了几个军事目标,联军又向巴格达推进多少英里,但迄今为止,美军在这场战争中最重大的战绩并不在观众们的视野中。

开战之前,美国最担心的是两件事,一是伊拉克动用生化武器;二是放火烧油田。前者可能导致美军大量伤亡,后者将造成全球油价飙升,损害世界经济。但美军这次采取的新战略,几乎完全避免了这两种非常可怕情形的发生。

美国战前在海湾地区集结了25万军队(伊拉克有39万军队,上次海湾战争时有103万),但并没有全部集中在科威特,而是战争打响、地面部队攻进伊拉克的纵深之后,采取“滚动开始”(rolling start)方式,平均每天增派二到三千军队陆续进入伊拉克。这种战略是为了避免25万大军(还有英国的5万军队)都集中在科威特的弹丸之地,一旦遭到伊拉克导弹攻击(尤其带生化武器的弹头)导致美军大量伤亡的可能性。

美军这次实行的新战略,除了主要依赖高科技控制的远程导弹攻击,空中定点轰炸,灵活机动的快速装甲部队之外,更依赖大批特种部队(而非传统的大量步兵)。这种做法既可行动迅速,又可减少兵员损失。美军特种部队在开战后迅速抢占要地,制约了萨达姆使用生化武器的能力。伊拉克之所以至今尚未使用生化武器,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而是他们发射使用这种武器的主要力量已被美军摧毁。科威特大学政治系主任阿尔.伊萨博士7日接受美国之音战地记者采访时说,萨达姆军队撤退时都没来得及把一些桥梁摧毁,因为他们没有想到联军推进那么快;他们也没有机会使用化学武器。

美军的另一个重大成功是保住了伊拉克的主要油田。伊拉克共有73个油田,1,500个油井。如果萨达姆毁掉这些油井,全球油价将会飙升。按照世界石油组织欧佩克主席、卡塔石油大臣阿塔亚(Al-Attiyah)的战前预测,如果伊拉克有一半油田遭毁坏,全球油价将会飙升到80或100美元一桶(战前为40美元一桶);因为伊拉克是中东第二大产油国,全球75%的石油来自中东(中国的进口石油也60%来自中东)。而一旦全球油价飙升,将对包括美国、中国等所有需要进口石油的国家经济造成重大冲击。上次海湾战争时,萨达姆的军队放火烧了科威特的730个油井,导致科威特花了8个月、400亿美元才把大火扑灭(美国这次对伊战争预算是600亿美元,可想而知400亿是个多大的数字)。

战争打响后,美军动用特种部队,迅速抢占了油田要地,伊拉克南部的600个油井,只有4个被萨达姆军队放火焚烧,另有5个输油管道遭纵火(4个燃烧油井已被美军扑灭3个)。伊拉克中、北部的900个油井,也绝大部份已掌控在美军手里。因而全球油价不仅没有飙升,反而下跌30%,现已降到28元美元一桶。4月7日《华尔街日报》在题为“原来准备石油短缺,现在欧佩克担心石油过剩”的报道中说,欧佩克主席阿塔亚将在4月24日召集“紧急会议”,研究由于伊拉克油田没有遭到毁坏,全球油价进一步下跌,石油过剩问题。按照战前的“石油金融报告”预测,如果美国对伊战争顺利,油田被保住,全球油价将会下跌到每桶15美元以下。这对全世界所有致力经济发展的国家都是好消息。

在摧毁了生化武器发射机制、保住了油田的同时,美军地面部队现已进入巴格达。而在赢得了这么多重大战绩之后,美国只有约100名军人阵亡(其中近一半是自己意外误伤),这个数字和以往美军参与的战争相比是很低的。上次海湾战争(没有攻城的棘手战斗),美军还阵亡378人(占当时50万美军的0.075%)。这次美英和伊拉克投入的总兵力69万,这么一场大战,而且要攻占面积相当12个台湾、人口也有2千4百万的整个伊拉克,包括城市,还要尽量减少对方平民伤亡,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只有百名左右军人阵亡(占25万美军的0.04%),美国各大电视台请的军事专家几乎一致认为,以这么小的损失取得这么重大的战绩,是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而不久前纽约附近罗德岛的夜总会的一场大火,就有100多人死亡。

所以,客观地看待这场战争,可明显看出,这个仗美国人打得相当成功,最主要的战略目标都已基本达到:第一遏阻了伊军使用生化武器,没有使美军遭到重大伤亡;第二保住了伊拉克主要油田没有遭到毁坏;第三尽量避免了众多平民伤亡,美军阵亡率也很低;第四是战争进行不到3个星期就攻占80%的伊拉克,拥有100%的制空权,并打进其首都巴格达。

但是,即使美国的伊拉克战争取得这样的成功,那些反美者仍不会住嘴,还会批评美国攻占一个“主权国家”,推行霸权。且不说,人类文明价值越来越倾向人权高于主权,被萨达姆父子奴役的伊拉克人民应该获得自由(看看萨达姆的那些豪华宫殿和老百姓的破土屋有多大反差!),美国也一定会把伊拉克交给伊拉克人民治理,而且从长远的美国本土和世界安全来说,也必须铲除萨达姆。美国名将巴顿将军的孙子、《巴顿们》(The Pattons)的作者罗伯特.巴顿(Robert Patton)在CNN强调说,美国必须打这场战争,这是他的祖父军事战略思想的延伸。

911之后,美国提出先发制人,以主动进攻来进行防御,正是巴顿在二战中全力推行的战略。第三装甲集团军司令巴顿将军是有史以来最具进攻性的将领,是二战中率领军队推进速度最快、歼敌最多的将军。他的名言是,“进攻是最好的防御……事实证明,筑墙,挖沟,修掩体或者依托大海保护自己的人,都是轻信别人的笨蛋。任何形式的防御都狗屁不值。”世界上最滑稽可笑的防御大概是二战时法国人修的“马其诺防线”,固若金汤,可它连一丝一毫的作用都没起到,德国人轻松地绕过去了,于是傲慢的法国人就做了汪精卫。

美国的做法就是在证明巴顿将军“进攻是最好的防御”的正确性。美国上空每天有约6万架飞机,以每架100名乘客计算(其实多数国际民航乘客都在200人以上),每天就有600万人(一个香港的人口)在美国空中;美国的港口每天进来100万个集装箱;美国和墨、加边境,每天有成千上万货柜卡车进出;仅一个纽约市,每天就有11万来自全球的游客;还有数不清的各种国际会议、商业往来等等,这样一个自由流通、幅员广阔的国家,面对自杀性恐怖袭击,根本是防不胜防的。

虽然美国成立了新内阁机构“国土安全部”,并采取了很多防范措施,但天长日久,不仅人的警惕性会降低,而且也消耗大量资金。仅战争打响后纽约增加警力每个星期就多开支500万美元。据4月3日《华尔街日报》社论“打伊拉克战争有什么好处”中引用的数字,过去12年,美国每年为遏阻伊拉克而花销的军费达130亿美元,未来将增至每年190亿美元。今年65岁的萨达姆如果再活20年(还不说他会像金正日那样死后把权力交给儿子),那么美国为遏阻伊拉克的军费还得花3,800亿美元,再加上本土安全需要的2,500亿美元,总共得6,300亿美元。而这次倒萨之战,战争预算是600亿美元,才是遏阻伊拉克预算的10%。

不仅铲除萨达姆比遏阻在经济上更划算,更重要的是,只有铲除那些暗中支持恐怖份子的政权,才能釜底抽薪,斩断恐怖份子的经济来源和温床;同时向其他窝藏恐怖份子的国家发出信号,在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全球唯一超强(不再有苏联核武威慑)的新战略格局下,美国有军事能力、有政治决心、更有道德勇气,来铲除那些敢于支持恐怖份子的邪恶政权,在保证美国本土安全的同时,解放被专制奴役的人民,传播民主自由的价值。

去年11月,布什总统在华沙大学演讲时说,人类绝不应再有“雅尔塔协议”,绝不应再绥靖邪恶。这次对伊拉克开战,就是布什实现这种邱吉尔式诺言的开始。正如邱吉尔的孙子小邱吉尔3月10日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所说,“今天的联合国和三十年代的国联一样,都是无能的,面对邪恶不采取行动,不承担道义责任;而布什和布莱尔所展示的决断力和精神,证明今天自由世界的领袖已从邱吉尔那里得到了启示,伊拉克战争绝对是正确的,它将铲除萨达姆这个邪恶政权,解放伊拉克人民,进一步打击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使美国和世界更加安全。”

2003年4月8日于纽约
 
don't quite buy the argument on mass destructive weapons. so far there hasn't been any solid evidence on this. the only benefit i can see is that the economic sanction put in place by UN (N.B.: it's UN, not the US) on the poor Iraqi people for the past 12 years has been lifted, which will stop Iraqi children from furthing dying of starvation and illness, and allow them the access to economic prosperity.
 
不赞成战争初始的漫骂,也不喜欢战争过去对胜者的吹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