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人急了:限制中国人在温哥华买房

是该限制了,回头炒房团来了,村里的房子按照平方尺卖,咋整啊。
 
不知道"炒房团"是否清楚,第二栋房赚钱须打税。
 
俺温哥华的朋友, 多年打零工, 就干对了一件事: 买房. 自住房从不到34万直接跳上百万豪宅... 相当于年薪6-7万, 免税.

卖了房子到其他城市生活,可以坐吃山空了
 
相比于其他地方,温哥华如此高房价肯定会有问题。

当地工资水平比其他地方不高。我们公司就有两位从那边搬过来的(还是两年前)。他们的普遍观点就是,挣的工资一样,为什么要在温哥华?所以很多公司都是30岁一下,和45岁以上的人员。中间年龄的,因为置家业的难度比其他地方大的多,所以纷纷逃离就容易理解了。

长期下去的结果是除了很少行业外,有些行业肯定会萎缩败落。

多伦多85-89年间房价暴涨,每年25+%,很多香港人怕中共,迁过来的。90年代利率13-14%,把当地人害惨了。
 
多伦多85-89年间房价暴涨,每年25+%,很多香港人怕中共,迁过来的。90年代利率13-14%,把当地人害惨了。

扰乱社会正常秩序:p
 
多伦多85-89年间房价暴涨,每年25+%,很多香港人怕中共,迁过来的。90年代利率13-14%,把当地人害惨了。

每年25%,听着都头大。当地人估计会有不少疯掉。
 
卖了房子到其他城市生活,可以坐吃山空了

俺说了一半... 他在国内的阿怕他妈的, 市价也从20万越上300万.:):D
 
是该限制了,回头炒房团来了,村里的房子按照平方尺卖,咋整啊。

我已经见到过了.

一次在Richcraft Kanata Lakes Single的Sales Office, 看到一对中年中国夫妇, 基本上不会英语, 由一个貌似留学生的小伙充当翻译. 基本上可以肯定是投资移民买投资房.

不过目前也就几个零星个案, 还没有形成规模. 咱村在吸引炒房团上有先天劣势, 毕竟华人还是太少了.
 
我已经见到过了.

一次在Richcraft Kanata Lakes Single的Sales Office, 看到一对中年中国夫妇, 基本上不会英语, 由一个貌似留学生的小伙充当翻译. 基本上可以肯定是投资移民买投资房.

不过目前也就几个零星个案, 还没有形成规模. 咱村在吸引炒房团上有先天劣势, 毕竟华人还是太少了.

Ottawa现在排名老第一, 以后华人会不会多起来啊?

低调,低调。。。
 
等哪天有渥太华直飞中国的航班,房价也就起飞了. 不过,看那个轻轨的速度,估计100年之内是看不到这一天了.
 
温哥华怪现象:买豪宅的不住,想买房的没钱

苏娴雅 2011-04-14 12:48 世界日报

在温哥华,不管是桃李满天下的中年艺术家,还是大学毕业多年,想要结婚成家的年轻人,都同样面临「追不上房价」的困境。他们发现自己连续付了多年房租后,存款始终累积不了,既筹不出一定比例的自付额,银行也不愿意贷款给他们,担心他们没钱还。

「我年收入2万多,付完房租及生活费,大概可以存3000元,五年下来存了1万多元,银行核定给我的贷款额只有10万。我用11万无论在那里都不可能买房子,房价还一直涨,我看到50岁我都买不了一间公寓。」27岁的上班族说。

「经济学家预测加拿大温哥华房地产价格,未来三年房价重整,可能会跌25%,你看可能吗?可能要等房价重跌,我才有机会拥有自己的住屋。」艺术家说,这也是他的希望寄托。

相对于这些受困于高房价的基层工作者,我们看到大温哥华热门地区的豪宅,空屋率愈来愈高,很多人只买不住也不租,或者一年只住个两三个月,愈是抢手的区域,空的屋子愈多。

温哥华市中心面海的高级大楼,据说一半以上是空的,西温与温西许多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宅,也都没人住。买的人有的是投资客,有的纯粹是把现金放那里保本,偶尔住住。这可能也是温哥华市学龄人口愈来愈少,学校面临关闭的主因。房价愈炒愈高,想住的人买不起,有钱买的却不想住。

日本经济学者大前研一发现,欧洲人平均只花五年到八年的年薪购买房子,欧洲政府还警告人民不要买超过自己负担的房子。日本人大概花十倍的年薪买房;现在的大陆人,则用100倍年薪买房屋。

「为什么大陆人敢?因为以为自己的年薪会一直往上调整,中国人现在对未来乐观,当有一天他们梦醒,才会突然发现自己负担不起这么昂贵的房屋,这就是中国的泡沫经济破掉的开始了。」大前研一说。大温哥华的居民,要用多少倍的年薪买房子?很多人不敢算,怕自己这一辈子都买不起。

http://www.gcpnews.com/articles/2011-04-14/C1063_64622.html
http://van.worldjournal.com/view/full_van/12783490/article-豪宅沒人住,無殼蝸牛買屋難?instance=bc_events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