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向专业和理性方向发展
兄弟,别怪我又玩“非也非也”。有些事儿,太理性了,会少好多乐子。
比如买车这事儿。照我说,看上了,喜欢,就拍钱买了。安全只是一方面。比如,我喜欢在湖里面游泳,不是因为想省个游泳票钱就不要命。喜欢,为个小概率事件就不玩了?那事儿咱不干。
要换车那会儿,挺想弄个Explorer开的。卖车的兄弟,还有咱们李教练,都提醒我说那车子不安全。其实我开过那车子,还曾经跟两个Explorer车主熟识,知道它那个要命的毛病,可还是想买。
当然最后买的不是那个车,但不是安全原因。过几年,等它的四缸增压发动机成熟一点,说不定真的去弄一个。
另外,好多人对车子的理性考虑,其实非理性的因素不少。十多年前,大家说日本车故障率低那会儿,我说别拿这事儿当真。有些美国车,看consumer review或看统计,确实是故障率高,可你得看看那都是些什么故障呀?那时候大家爱买旧车,一个开了七八年的车子,你还在乎它的power mirror吗?别说mirror,换个timing belt我都不在乎。反而是body防锈更要紧些,而这正好是当年日本车的弱项。
如今大家口袋里的钱多了,更多的是考虑安全。可安全是个多方面的事情,如前面所说,我觉得主动安全性能更重要。在致命事故中,失控引起的事故占了不小的比重。如果是在highway speed下失控,车子的铁皮结实与否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前面说过,我参与处理过一起事故。那车的安全性、还有司机的训练,都高过平均线很多,结果车上照样有两个重伤。按司机的技术,当时要是换个灵便的小车,比如最招人恨的Civic,就根本不会有这个事故。
要是说起主动安全,又不能不扯上驾驶习惯。驾驶习惯不同,要考虑的因素也不同(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大在意Explorer容易侧翻的缺点)。照这么细究起来就没头儿了。
交通安全,因素太多。要是非得排个一二三四,我还是开头那话,脾性比技术重要,运气比车型重要。即便是单论车子的安全,因素也够多的,耐撞只是一方面而已。指着它救命?祝您好运

。
还有就是统计数据。影响那玩意儿的因素太多防不胜防。举个例子吧,美国某州,,fatal accidents多,这个州的数据对北美统计结果的影响,可能高过整个加拿大。要是再仔细看看统计,在那儿,醉驾的比例比加拿大高出近十倍。
据说那儿的人喜爱F150。这样,F150在北美的安全统计,是不是就受了车子以外因素(醉驾)的影响?
车是人开的。针对车的统计,躲不过司机这个因素。所以,看统计数据的时候,还得想想这个车的车主们都会是些什么人。
东一句西一句地扯了一大堆。其实我的看法说来挺简单。第一,买车的时候还是别把耐撞看得太重。安全只是要考虑的诸多因素之一,而耐撞只是影响安全的诸多因素之一;第二,若想评价一个车是否安全,好好琢磨一下它各方面的性能。统计数字只是要考虑的诸多因素之一,统计的方法又是五花八门。
最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