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人异议,说此词不是写给杨开慧的,但公布此词的中共官方机构,曾肯定是毛泽东写给杨开慧的。当时,杨开慧的同学、好友李淑一也曾证实在杨开慧那里读过此词。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不愧是搞革命策略的高手。他一方面把与杨开慧吵得“眼角眉梢都似恨”当作误会 ,称杨开慧为人间知已 ,要杨开慧忠心耿耿,无怨无恨地为他作出牺牲,另一方面则隐隐约约地表达了自己“从此天涯孤旅”,要象“昆仑崩绝壁”和“台风扫寰宇”一样与杨开慧 “割断愁丝恨缕”的决心。可惜杨开慧至死都只把该词的上半部分称自已为人间知已铭刻于心 ,而对毛泽东在该词中表达的另一层意思却不想去深思或者被那句“重比翼,和云翥”所迷惑,天真地祈盼着与毛泽东比翼齐飞。几十年后,当人们重新找出这首词时,李淑一倒是从词中看到了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矛盾,但在当时的情形之下 ,她也不便说得太白。
一九二七年国共分裂,毛泽东离别了刚刚为他生了第三个儿子毛岸龙的杨开慧 ,前往湘东组识“秋收起义”。从此彻底割断了与杨开慧的愁丝恨缕。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着残余的部队来到井冈山与王佐,袁文才所领导的地方武装建立了根据地。第二年四月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队伍来到这里。同年十一月彭德怀率领的平江起义队伍也来此会师。在这里,毛泽东结识了当时被称作永新一枝花的贺子珍。一九二八年五月初,两人正式结为夫妻。从一九二七年九月毛泽东跨出杨开慧的家门到毛贺二人结为夫妻其间不足八个月!
后来的官方解释说毛泽东所以会与贺子珍结婚 ,是因为井冈山与长沙不通音迅,有传言杨开慧已经牺牲。
事实并非如此。杨开慧有一个堂弟叫杨开明。 一九二七年杨开慧曾写信给他 ,嘱咐他如果自已遇到不测时,请他照顾孩子和她母亲。这么大的事,杨开慧没有交托自己的胞兄杨开智,而托咐给堂弟杨开明,可见杨开慧对他的信任。毛泽东到 井冈山后,红军队伍迅建扩大 ,但这支队伍此时仍属共产党湖南省委领导。杨开慧的这个堂弟时任共产党湖南省委委员,省秘书长。从一九二八年初起就不断往返于井冈山与长沙之间向毛泽东传 达湖南省委的指示。正因为他对井冈山与湖南省委情况的了解,同年他还被共产党湖南省委任命为湘赣边界特委书记。以他和杨开慧、毛泽东的关系 ,他见到毛泽东的时候决不可能不向毛泽东详细介绍杨开慧及其家人的情况。杨开慧还托他带过自已亲手为毛泽东做的衣服和鞋子。对毛泽东与贺子珍的结合 ,杨开明非常不满,但碍于共产党的组识原则 ,又怕伤害杨开慧 ,他回长沙时不能将实情告诉杨开慧 ,只好暗地里处处给毛泽东小鞋穿,以发泄他的不满。他在去上海给中共中央汇报时曾状告“毛泽东个人专政 ,独裁,特委在他一个人的荷包里。有土匪气息的王佐,袁文才只听毛泽东一人的”。从而导致了当时的中共中央下文要诛杀王佐和袁文才。毛泽东后来在井冈山失 势与此也不无关糸。毛泽东恨透了杨开明,杨开明牺牲后从来不曾被毛泽东提起过。
正当毛泽东与贺子珍在井冈山喜度蜜月,爱得如痴如醉之际,住在长沙县板仓娘家的杨开慧还在痴情地挂念着她的丈夫。几十年后,人们在拆除杨开慧的旧房子时在墙缝里曾发现了她一九二八年十月所写的一首诗<<偶感 >>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饥骨。
念慈远行人 ,平波突起伏。
足疾可否痊,寒衣是否备。
孤眠谁爱护 ,是否亦清苦。
书信不可通 ,欲问无人语。
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惘怅无己时。”
可怜的杨开慧做梦也没想到此时毛泽东早把她忘到九霄云外了。 一九三O年五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 ,形势对共产党极为有利。各个根据地的红军都有很大的发展。以李立三为代表的中共党中央作出首先在一省或数省取得革命胜利的决议。命令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攻 打湖南省会长沙。当时驻守长沙的何健的主力已调往衡阳,防堵桂系和粤军北上攻蒋,长沙城内空虚。 彭德怀出发前特地来到毛泽东处讨教军事上的问题。在井冈山时期,彭德怀很赞同毛泽东的游击战理论,两个老乡合作得很好。在毛泽东送他出门的路上 ,彭德怀问他 ,如果红军到了长沙 ,有无私人之事需要他帮忙。毛泽东也是聪明人 ,知道彭德怀在暗示杨开慧和他的几个孩子。毛泽东站在路傍 ,深深地吸了一口烟,不置可否地望着那消失在空气中的灰白色烟圈,陷入了一阵沉思,然后冒出一句话 :听说泽民的堂客王淑兰关在长沙 ,你看找不找得到他。看到毛泽东答非所问,彭德怀看懂了毛泽东的心思,心里一沉 ,头也不回地走了。
同年七月,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一举攻占长沙。七日二十五日,成立苏维埃政府,彭德怀也被选为委员。他在长沙打开牢门,释放了所有的政治犯,毛泽民的妻子王淑兰也在其中。王淑兰没在何键的牢里关多久 ,她对杨开慧的情况一清二楚,彭德怀应该从她那里了解到了杨开慧的情况。红军从七日二十五日占领长沙起到八月五日退出 ,在长沙呆了十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么大的事,住在长沙板仓的杨开慧不会不知道。由长沙县的板仓到长沙城里,步行一日功夫即可到达 ,杨开慧不可能不出来见彭德怀。至于他们之间谈了什么,甚至什么时候见的面,等到后来毛泽东得了天下 ,彭德怀自然不便公开了。
毛泽东组织了“秋收起义”之后,杨开慧的处境就非常艰难。有次为了躲避追捕还跑到平江她舅舅家去躲过一阵。彭德怀打长沙时,她最小儿子毛岸龙都已经三岁了 ,以当时中共的伦理观念,她完全可以把孩子托付给她的母亲或其他亲戚。与其在老家坐巳待毙,还不如自己跟随彭德怀到井冈山去找自己的丈夫!在长沙板仓拖着三个孩子,哪里有跟着红军那么多革命可搞呢?她早就有“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的渴望。她怎么会放弃一次这么难得的机会呢?
问题是毛泽东在井冈山又有了一个家 ,家里巳经有了一个她。杨开慧巳经由家里的她降为了家外那个她了!贺子珍比杨开慧年轻八岁, 性情刚烈。后来在延安时期还因吃醋与美国记者史洙莱特和她的中文翻译大打出手。可想而知,此时杨开慧怎么能去井冈山呢!彭德怀占领长沙后曾镇压了一批何健的军官和反对革命的土绅,他知道红军退出长沙后,何键一定会大规模地报复 , 杨开慧的处境将会更加危险。但是 ,既然毛泽东没有表明态度, 他也不便违背毛泽东的意愿把杨开慧带走,以至坏了毛泽东的好事。
同年八月二十四日,以毛泽东为政委和前委书记 ,朱德为司令的红一军团四万余人汇合刚从长沙退出的红三军团一起再度进攻长沙。这次虽然没有攻入城里,但在城外围攻长沙达一个月之久。如果此时毛泽东对杨开慧还有一丝怜悯之心,在久攻不下准备撤退的前一天,派三五个人去长沙郊外板仓杨开慧的家里跑一趟,把她接出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毛泽东不想自找麻烦 ,狠心地再一次放弃了给杨开慧一条生路的机会。
如果说在红军两次打长沙之前何键碍于杨昌济的面子 ,对追捕杨开慧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红军两打长沙杀了他那么多人 ,造成了他那么大的损失,这次对追捕杨开慧可是来狠的了。红军走后不到两个星期,杨开慧在老家板仓被捕。在牢里,杨开慧曾被用刑 ,要她自首,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关糸,她想到了毛泽东对她说的:“算人间知已吾与汝”,她宁死不屈。她为自己一生曾得到一个像毛泽东这样的知己心满意足。她不惜为毛泽东和他从事的事业去死。十一月十四日她带着一种女人特有的满足,慷慨地走向刑场,那年她年仅二十九岁。她至死都不知道早在二年前她与毛泽东事实 上已经没有夫妻关系了 ,一个叫贺子珍的年轻女人已经成了毛泽东家里的女主人。
有人曾说杨开慧之死是毛泽东借刀杀人的结果。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他倒没有一定要让杨开慧死的必要,何键要如何处置杨开慧也非毛泽东可以左右的。但毛泽东对杨开慧的背叛和与贺子珍的重婚,使杨开慧走投无路,客观上导致了杨开慧被杀。从毛泽东对杨开慧追求 ,疏远,以至在情况危险之际,两次对她弃而不顾的历史过程来看,毛泽东至少应有负心和见死不救之责。杨开慧死后,毛泽东曾给杨家写信说:“开慧之死,百身 莫赎”。
一九五七年五月毛泽东又写了一首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从文字上看,毛泽东对自己当年的行为有所后悔,对杨开慧之死表示了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