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12-24
- 消息
- 2,146
- 荣誉分数
- 1,257
- 声望点数
- 273
后印象当然也属于印象派
我的本意是印象派被人所知更多是因为前印象那帮人
我接着说说我为什么不大喜欢LZ的画作吧。我前面已经说过,大众艺术,难以有标准答案,喜欢不喜欢的理由都是主观性很强的东西,所以我下面所说的理由,肯定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或理解,还请强人们拍砖时手下留情。:thanks:
我就只从构图和色彩两方面来说吧,因为对我这样纸上谈兵的人而言,这两项稍微好说一点。:blowzy:
我先说构图。LZ这3幅画的构图,属于中规中矩,基本都符合黄金分割、S型这些经典条例,但缺乏变化,所以显得呆板了点。另外第1幅那棵树,我个人觉得如果稍微小一点,顶上留一点天空出来,也许会更好看一点。
再说色彩。这是我对于画作的最看重的因素。LZ的用色整体感觉太亮、太艳,尤其是第1幅,对比太强烈。不是说不可以亮艳,或者不可以用对比强烈的颜色,而是如果要艳,就要更加注意整体画面的格调协调和色块的主次区分。举个例子,俗话说“红配绿,赛狗屁”,意思是红色和绿色搭配在一起很难看,但是为什么我们又觉得自然世界里绿叶映衬的红花很好看呢?关键就在于这两个对比色(或者用时装流行语:撞色)的面积比例。让人觉得好看的红花配绿叶,其比例一定不会是均等的,总是要么红多绿少(比如一枝玫瑰花,茎上只留1、2片叶子插进瓶里,要比留7、8片叶子好看)要么绿多红少(比如池塘里被一群绿叶簇拥着的睡莲)。在这方面,LZ的第2幅画比较好,它在冷暖色之间的过渡比较自然,所以在色彩上有整体感,而第1幅最不好,它整个给人的感觉色调太杂乱。
仅就色彩的使用而言,拿LZ的第1幅画和后面村长贴的梵高那幅画(36楼,或95楼第1幅)作个比较,大家可能更容易理解我说的意思。
梵高那个,主色调很明显是黄色,因为要表现的是秋天,但他的黄色是富有层次变化的,近景、中景、远景的黄都有区别,色块中心区域和边缘过渡区域也有不同,因此既鲜明活泼又不至于“吵闹”。LZ的画,仅从视觉上而言,农田的黄色、枫树的红色和天空的蓝色几乎没有主次区分。且交接处几乎没有过渡,显得色块的相接非常突兀。
再者,对比色的运用。梵高那幅画里,远景中群山的蓝色,在近景中那辆推车身上得到了呼应,并且在视觉上构成一个三角形,既给作为主色调的黄色带来了变化和对比,又不宣兵夺主。同理,画面右半部分的远景屋顶上的橙红色与近景中那个双轮推车也遥相呼应且构成视觉的三角形。所以,同样是运用了丰富的颜色,同样很鲜亮,但梵高这个并不给人杂乱的感觉,而是在统一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有协调。
另外补充一点,就色彩鲜艳而言,不一定都要去看梵高的画。高更(Paul Gauguin)、亨利·卢梭(Henry Rousseau)的画都比较鲜艳,还都带着点热带地区的异国情调。但是大家可以仔细去看看他们在色彩的运用上,是不是如我上面所说的讲究有主次区分和协调与变化的统一。
不过,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艺术这东西,理论是有一些,但实践中变数很多,很难简单地讲一幅作品是好还是坏,更不能轻易地以此断定作品的价值。就我个人而言,艺术品的价值在每个人自己心里:你喜欢,再贵也值得;不喜欢,就算价值连城也就是那么回事。极端点说,我很欣赏买椟还珠的那种率性。:blowzy:所以,虽然我不大喜欢LZ的画,但是LZ你以及其他喜欢的人大可不必把我所说的放在心上,只要你们自己喜欢就好。
哎呀,这可解决我一直的2个问题
我看樱子以前肯定当过老师啊,而且是不需要助教就能搞定学生的那种
我这个助教要失业了:blowzy:![]()
哎呀,这可解决我一直的2个问题
1〉都说红绿配难看,为啥自然界美丽的红绿色很协调很美
2〉梵高的画为啥那么好看,书上理论分析很多,越看越糊涂
现在明白了,也是两点
1〉色彩搭配的比例
2〉色彩搭配的变化和呼应
我看樱子以前肯定当过老师啊,而且是不需要助教就能搞定学生的那种
我这个助教要失业了:blowzy:![]()
我接着说说我为什么不大喜欢LZ的画作吧。我前面已经说过,大众艺术,难以有标准答案,喜欢不喜欢的理由都是主观性很强的东西,所以我下面所说的理由,肯定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或理解,还请强人们拍砖时手下留情。:thanks:
我就只从构图和色彩两方面来说吧,因为对我这样纸上谈兵的人而言,这两项稍微好说一点。:blowzy:
我先说构图。LZ这3幅画的构图,属于中规中矩,基本都符合黄金分割、S型这些经典条例,但缺乏变化,所以显得呆板了点。另外第1幅那棵树,我个人觉得如果稍微小一点,顶上留一点天空出来,也许会更好看一点。
再说色彩。这是我对于画作的最看重的因素。LZ的用色整体感觉太亮、太艳,尤其是第1幅,对比太强烈。不是说不可以亮艳,或者不可以用对比强烈的颜色,而是如果要艳,就要更加注意整体画面的格调协调和色块的主次区分。举个例子,俗话说“红配绿,赛狗屁”,意思是红色和绿色搭配在一起很难看,但是为什么我们又觉得自然世界里绿叶映衬的红花很好看呢?关键就在于这两个对比色(或者用时装流行语:撞色)的面积比例。让人觉得好看的红花配绿叶,其比例一定不会是均等的,总是要么红多绿少(比如一枝玫瑰花,茎上只留1、2片叶子插进瓶里,要比留7、8片叶子好看)要么绿多红少(比如池塘里被一群绿叶簇拥着的睡莲)。在这方面,LZ的第2幅画比较好,它在冷暖色之间的过渡比较自然,所以在色彩上有整体感,而第1幅最不好,它整个给人的感觉色调太杂乱。
仅就色彩的使用而言,拿LZ的第1幅画和后面村长贴的梵高那幅画(36楼,或95楼第1幅)作个比较,大家可能更容易理解我说的意思。
梵高那个,主色调很明显是黄色,因为要表现的是秋天,但他的黄色是富有层次变化的,近景、中景、远景的黄都有区别,色块中心区域和边缘过渡区域也有不同,因此既鲜明活泼又不至于“吵闹”。LZ的画,仅从视觉上而言,农田的黄色、枫树的红色和天空的蓝色几乎没有主次区分。且交接处几乎没有过渡,显得色块的相接非常突兀。
再者,对比色的运用。梵高那幅画里,远景中群山的蓝色,在近景中那辆推车身上得到了呼应,并且在视觉上构成一个三角形,既给作为主色调的黄色带来了变化和对比,又不宣兵夺主。同理,画面右半部分的远景屋顶上的橙红色与近景中那个双轮推车也遥相呼应且构成视觉的三角形。所以,同样是运用了丰富的颜色,同样很鲜亮,但梵高这个并不给人杂乱的感觉,而是在统一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有协调。
另外补充一点,就色彩鲜艳而言,不一定都要去看梵高的画。高更(Paul Gauguin)、亨利·卢梭(Henry Rousseau)的画都比较鲜艳,还都带着点热带地区的异国情调。但是大家可以仔细去看看他们在色彩的运用上,是不是如我上面所说的讲究有主次区分和协调与变化的统一。
不过,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艺术这东西,理论是有一些,但实践中变数很多,很难简单地讲一幅作品是好还是坏,更不能轻易地以此断定作品的价值。就我个人而言,艺术品的价值在每个人自己心里:你喜欢,再贵也值得;不喜欢,就算价值连城也就是那么回事。极端点说,我很欣赏买椟还珠的那种率性。:blowzy:所以,虽然我不大喜欢LZ的画,但是LZ你以及其他喜欢的人大可不必把我所说的放在心上,只要你们自己喜欢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