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联手对付非典
德国公司研制的测试品将于下周运到中国
本报驻瑞士、德国、美国、加拿大、香港记者 董柘 杨莉 童灵
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宣布,经过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13
个实验室的通力合作,在全球多个国家快速传染的非典型肺炎(英文名称为SAR
S,下文简称“非典”)的病原体最终被确认。这是一种冠状病毒,以前从未在
人体中发现过。接下来,这些国际顶尖的传染病专家将努力开发疫苗和有效新
药,以尽快救治感染病人。据悉,有关专家本周将会集日内瓦,交流研究经验,
确定全球防治战略。
找到病原体只用了3周
导致全球150多人死亡的神秘病毒SARS在世界各地爆发后,世界卫生组织迅
速联络各国流行病领域的顶尖实验室,建立起非典型肺炎研究的小组,力求在
最短时间内找出病原体。最初参加这个小组的有来自德国、加拿大、法国、美
国、中国香港、日本、荷兰、英国和新加坡的11家实验室,最近,中国内地的
两家实验室也加入其中。这些实验室每天进行可视电视会议,在一个加密的网
站上交换病毒图谱,以便在第一时间交流信息,互相启发。
在各国专家毫无保留的共同努力下,对SARS病原的研究只用3周时间就取得
了重大成果。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专家在3月份利用“非典”患者的组织
样本,借助电子显微镜分离并判定“非典”病原体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几乎
同时,包括中国、新加坡、加拿大、德国在内的几个实验室也都确认了这种新
型冠状病毒的存在。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传染病的执行干事大卫・海曼在16日宣
布确认SARS病原时,都禁不住感叹:“研究的速度实在惊人!”
SARS病毒可能来自于动物
同样惊人的,还有绘制SARS冠状病毒基因图谱的速度。4月12日凌晨,加拿
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癌症研究院属下的麦克尔・史密斯基因科学中心率先公布
了全球首份“非典”病毒基因图谱。该中心说,他们发现的基因组是一种“全
新”冠状病毒,与任何已知人类或动物病毒无关。在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
和预防中心的科学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这种病毒非常新奇,很难追查它究
竟来自哪种动物。
和美、加科学家们的看法略有不同,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主任袁国勇说,
基本可以确定这种全新病毒类似一些动物身上的冠状病毒,因此极有可能是由
动物传给人的,但至于是什么动物则有待研究。4月16日,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
大学同时公布了“非典”冠状病毒的基因图谱排列。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
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也于4月15日晚成功
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与加拿大、美国报告的基因组序
列基本一致。据微生物学专家分析,完成病毒的基因图谱后,便能找到其蛋白
图谱,从而破解病毒的表面蛋白,研制出能够治这种病的疫苗。香港大学已经
邀请国际著名专家、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创始人何大一下月到香港,参与研究
治疗“非典”的疫苗。
病毒的基因图谱确认后,何时能研制出安全有效、可供大众使用的SARS疫
苗呢?世界卫生组织的海曼博士说,需要的时间可能是几个月,甚至几年。就
目前来说,研究对策的主要方向是改变目前的诊断方式,使用更先进的方式来
诊断和救治病人。
确诊时间即将缩短
4月14日,总部设在德国汉堡的生物技术公司阿图斯公司宣布,他们已经成
功研制出了一种快速检测“非典”的方法。目前,首批测试品已经运往马来西
亚、美国、澳大利亚、北欧的一些医院和实验室进行免费试用。如果这种测试
品检测效果良好,就将投入市场销售,成为世界上第一种“非典”的商用测试
品。
作为欧洲最重要的流行病研究单位,汉堡热带病研究院专门成立了“非典”
研究组,由著名病毒专家托斯恩博士负责,与法国、荷兰和英国的医学家共同
合作。他们和专门从事病毒、细菌检测的阿图斯公司仅用两周就研制出了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诊断测试法。研究人员可以测出病人喉咙内分泌物、唾液与
排泄物样本中的病毒基因序列,两小时之内就可以确定病人是否已经受到感染。
这种方法能够测试出初期的“非典”患者,而传统的测试方法一般要在患者感
染10天到20天后才可以确诊。阿图斯公司国际市场部经理玛瑞雅楠女士在接受
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由于“非典”在亚洲传播速度极快,阿图斯在马来西亚的
分公司和各国的分销商已经做了充分准备。首批免费测试品将会在本周末到达
吉隆坡。香港和上海的代理商最迟也会在下周把测试品运到广东和中国的其他
感染地区。
瑞士著名的罗氏制药公司和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利用同样的技术也研发出
了新检测器,不过还未向市场推广。在传统检测技术方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
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专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他们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利
用分离到的新型冠状病毒病原体对病人血清进行快速抗体检测。临床试验结果
显示,检测准确率达95%以上。这项技术两小时之内即可得出检测结果。
各地都在寻找有效药物
世界各地,尤其是“非典”高发的地区,一线医护人员一直在寻找最佳的
治疗方案。
3月17日,疫情出现不久,香港医管局就开始试用一种抗病毒药RIBAVIRIN
(利巴韦林病毒脞),配以类固醇来治疗“非典”,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3
月25日,香港医护人员在临床发现,该疗法对一成左右的患者不起什么作用,
就开始尝试新疗法。他们把部分已康复的“非典”患者捐出的血清抗体直接注
入“非典”患者身上,见到了一些疗效。4月初,香港玛丽医院又开始试用“免
疫球蛋白M”药物,也收到了初步的成效。香港中文大学还和威尔士亲王医院联
手制作了一个“非典”信息网站,放置该医院“非典”患者的X光片和计算机扫
描影像,供全球医生诊断时参考。负责管理网页的黄嘉德医生透露,这是世界
上第一个公开提供“非典”放射诊断病例资料的网站,也是拥有最多“非典”
放射诊断病例图像的网站。该网站英文版的阅读量迄今已超过7万人次,并且成
为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网页的链接站点。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则搜集了约30种已上市的抗病毒药物、约800
种已获得批准的其他用途药物以及1000多种仍处于研制阶段的药物,供美国陆
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进行测试,希望从中筛选出可用于治疗“非典”的药物。
在发现“非典”病例最多的中国内地,目前的治愈率达到了76.4%,中国的
临床治疗方法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注意。据说,不少国家都拿到了来自中国的“
秘方”,那些国家的中药店都在按方抓药。不过,广东的一位临床专家说,目
前世界上还没有针对“非典”病毒的特效药,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得依靠人自身
的免疫力。无论是退烧、镇咳,还是给重症患者上类固醇激素、做无创通气,
医生只是发挥了一些帮助病人的作用。
在世界各国医疗和研究机构的相互配合下,人类对“非典”的认识和治疗都
取得了一些进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凭着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精神,战
胜“非典”指日可待。
消息来源:《环球时报》
德国公司研制的测试品将于下周运到中国
本报驻瑞士、德国、美国、加拿大、香港记者 董柘 杨莉 童灵
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宣布,经过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13
个实验室的通力合作,在全球多个国家快速传染的非典型肺炎(英文名称为SAR
S,下文简称“非典”)的病原体最终被确认。这是一种冠状病毒,以前从未在
人体中发现过。接下来,这些国际顶尖的传染病专家将努力开发疫苗和有效新
药,以尽快救治感染病人。据悉,有关专家本周将会集日内瓦,交流研究经验,
确定全球防治战略。
找到病原体只用了3周
导致全球150多人死亡的神秘病毒SARS在世界各地爆发后,世界卫生组织迅
速联络各国流行病领域的顶尖实验室,建立起非典型肺炎研究的小组,力求在
最短时间内找出病原体。最初参加这个小组的有来自德国、加拿大、法国、美
国、中国香港、日本、荷兰、英国和新加坡的11家实验室,最近,中国内地的
两家实验室也加入其中。这些实验室每天进行可视电视会议,在一个加密的网
站上交换病毒图谱,以便在第一时间交流信息,互相启发。
在各国专家毫无保留的共同努力下,对SARS病原的研究只用3周时间就取得
了重大成果。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专家在3月份利用“非典”患者的组织
样本,借助电子显微镜分离并判定“非典”病原体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几乎
同时,包括中国、新加坡、加拿大、德国在内的几个实验室也都确认了这种新
型冠状病毒的存在。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传染病的执行干事大卫・海曼在16日宣
布确认SARS病原时,都禁不住感叹:“研究的速度实在惊人!”
SARS病毒可能来自于动物
同样惊人的,还有绘制SARS冠状病毒基因图谱的速度。4月12日凌晨,加拿
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癌症研究院属下的麦克尔・史密斯基因科学中心率先公布
了全球首份“非典”病毒基因图谱。该中心说,他们发现的基因组是一种“全
新”冠状病毒,与任何已知人类或动物病毒无关。在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
和预防中心的科学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这种病毒非常新奇,很难追查它究
竟来自哪种动物。
和美、加科学家们的看法略有不同,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主任袁国勇说,
基本可以确定这种全新病毒类似一些动物身上的冠状病毒,因此极有可能是由
动物传给人的,但至于是什么动物则有待研究。4月16日,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
大学同时公布了“非典”冠状病毒的基因图谱排列。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
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也于4月15日晚成功
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与加拿大、美国报告的基因组序
列基本一致。据微生物学专家分析,完成病毒的基因图谱后,便能找到其蛋白
图谱,从而破解病毒的表面蛋白,研制出能够治这种病的疫苗。香港大学已经
邀请国际著名专家、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创始人何大一下月到香港,参与研究
治疗“非典”的疫苗。
病毒的基因图谱确认后,何时能研制出安全有效、可供大众使用的SARS疫
苗呢?世界卫生组织的海曼博士说,需要的时间可能是几个月,甚至几年。就
目前来说,研究对策的主要方向是改变目前的诊断方式,使用更先进的方式来
诊断和救治病人。
确诊时间即将缩短
4月14日,总部设在德国汉堡的生物技术公司阿图斯公司宣布,他们已经成
功研制出了一种快速检测“非典”的方法。目前,首批测试品已经运往马来西
亚、美国、澳大利亚、北欧的一些医院和实验室进行免费试用。如果这种测试
品检测效果良好,就将投入市场销售,成为世界上第一种“非典”的商用测试
品。
作为欧洲最重要的流行病研究单位,汉堡热带病研究院专门成立了“非典”
研究组,由著名病毒专家托斯恩博士负责,与法国、荷兰和英国的医学家共同
合作。他们和专门从事病毒、细菌检测的阿图斯公司仅用两周就研制出了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诊断测试法。研究人员可以测出病人喉咙内分泌物、唾液与
排泄物样本中的病毒基因序列,两小时之内就可以确定病人是否已经受到感染。
这种方法能够测试出初期的“非典”患者,而传统的测试方法一般要在患者感
染10天到20天后才可以确诊。阿图斯公司国际市场部经理玛瑞雅楠女士在接受
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由于“非典”在亚洲传播速度极快,阿图斯在马来西亚的
分公司和各国的分销商已经做了充分准备。首批免费测试品将会在本周末到达
吉隆坡。香港和上海的代理商最迟也会在下周把测试品运到广东和中国的其他
感染地区。
瑞士著名的罗氏制药公司和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利用同样的技术也研发出
了新检测器,不过还未向市场推广。在传统检测技术方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
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专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他们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利
用分离到的新型冠状病毒病原体对病人血清进行快速抗体检测。临床试验结果
显示,检测准确率达95%以上。这项技术两小时之内即可得出检测结果。
各地都在寻找有效药物
世界各地,尤其是“非典”高发的地区,一线医护人员一直在寻找最佳的
治疗方案。
3月17日,疫情出现不久,香港医管局就开始试用一种抗病毒药RIBAVIRIN
(利巴韦林病毒脞),配以类固醇来治疗“非典”,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3
月25日,香港医护人员在临床发现,该疗法对一成左右的患者不起什么作用,
就开始尝试新疗法。他们把部分已康复的“非典”患者捐出的血清抗体直接注
入“非典”患者身上,见到了一些疗效。4月初,香港玛丽医院又开始试用“免
疫球蛋白M”药物,也收到了初步的成效。香港中文大学还和威尔士亲王医院联
手制作了一个“非典”信息网站,放置该医院“非典”患者的X光片和计算机扫
描影像,供全球医生诊断时参考。负责管理网页的黄嘉德医生透露,这是世界
上第一个公开提供“非典”放射诊断病例资料的网站,也是拥有最多“非典”
放射诊断病例图像的网站。该网站英文版的阅读量迄今已超过7万人次,并且成
为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网页的链接站点。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则搜集了约30种已上市的抗病毒药物、约800
种已获得批准的其他用途药物以及1000多种仍处于研制阶段的药物,供美国陆
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进行测试,希望从中筛选出可用于治疗“非典”的药物。
在发现“非典”病例最多的中国内地,目前的治愈率达到了76.4%,中国的
临床治疗方法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注意。据说,不少国家都拿到了来自中国的“
秘方”,那些国家的中药店都在按方抓药。不过,广东的一位临床专家说,目
前世界上还没有针对“非典”病毒的特效药,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得依靠人自身
的免疫力。无论是退烧、镇咳,还是给重症患者上类固醇激素、做无创通气,
医生只是发挥了一些帮助病人的作用。
在世界各国医疗和研究机构的相互配合下,人类对“非典”的认识和治疗都
取得了一些进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凭着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精神,战
胜“非典”指日可待。
消息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