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 (Brian L. Weiss);轮回转世的研究 -- 生命永存的证据

Northern light

北极光
注册
2011-07-06
消息
131
荣誉分数
5
声望点数
0
i26mg1.jpg


布萊恩‧魏斯 (Brian L. Weiss),一位常青籐名校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生,曾是接受正规训练的医生,权威的心理医学教授,主任医师,坚决的无神论者。

然而,一位叫凯瑟琳的女子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魏斯博士从此走上了一条他认为是更科学的探索之路 ─ 通过对前世的回溯和来生的前瞻,而治愈病痛,了悟因果,把握人生。

许多的世界名人、亿万富豪、政治领袖都曾是魏斯的病人,他受邀去各地演讲与开授催眠课程的时间表常年排得满满。 欧普拉的脱口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拉里 ‧ 金的现场节目(Larry King Live)、20/20、《48小时》、CNN的探索频道,以及数不清的杂志、报纸和电视节目中都曾以魏斯博士的研究为主题。

在《前世今生》一书里,和以前的受访中,魏斯博士多次谈到了他遇到凯瑟琳後人生的转变:

「遇到凯瑟琳之前,我发表了40余篇科学论文及专著,在精神药物学与脑部化学领域里,我获得国际认可的声誉。一点也不奇怪,我对「非科学」的领域,如「超心理学」,曾经是彻底的怀疑,而对于前世轮回的概念一无所悉,也不屑一顾。」

「哪想到催眠中的凯瑟琳莫名其妙的开始回忆前世,其中还有另外空间的高级灵性大师带来的教导。她所有的病症,在前世回溯后都获得改善。我惊愕万分,事件冲击了我,让我进入「轮回」、「灵魂」的世界,于是开始找寻科学与直觉之间的交点。」

「1982年,在我安静微暗的催眠诊疗室里,凯瑟琳以如雷贯耳般的奥秘向我揭示有关我父亲与儿子的讯息,震得我双耳欲聋……我的手臂起鸡皮疙瘩。凯瑟琳不可能知道这些事,甚至也没有地方可查:我父亲的希伯来名字;我曾有个儿子,死于千万分之一机率的先天性心脏缺陷;我对医学界的看法;我父亲的和我女儿的命名。太细致、太充分了,不可能是假的。如果她能说出这些事,是不是还能说出更多?我想要多知道一点。有关我父亲与儿子的讯息,打开了我的曾经封闭的心灵,我开始认真面对来世与超异能现象的可能性。 」

「谁在那儿?」我问:「谁告诉你这些事?」

「大师们。」她轻声说:「他们告诉我的。他们说我活过86次。」

「带著对任何有关轮回转世的科学论文的强烈渴望,我翻遍了医学图书馆。读得越多,就越意识到, 尽 管曾认为自己头脑的每方面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我的知识还是很有限的。有许多这方面的研究和出版物,都是由知名的临床医生和科学家们实施、验证并重复的,但是很少人知道。他们有可能都错了或者都被欺骗了吗?证据是如此的确凿,而我还是怀疑。不管确凿与否,我觉得难以相信。」

「这经验再加上随后其他病人的经验,我的价值观开始转变,从物质转入精神,而且更关心人我关係,不再汲汲于名利,我也开始理解甚么是可以带走而甚麽带不走。确实,在这之前我一定也不相信肉体死亡后我们的某一部份还有生命。」

「那几周,我重温了在哥伦比亚大学念一年级时所学的比较宗教课的课本。在《圣经》旧约和新约全书中确实提到轮回转世。公元325 年,罗马康斯坦丁大帝和他的母亲海伦娜,将新约中关于轮回转世的内容删去了。」

在《前世今生》一书中也提到,大师们通过凯瑟琳共示现了10余次,谈话涉及到人类的不朽及生命的真正意义:「我们的任务是学习,丰富知识成为神那样的生命。直到我们可以解脱了,然後我们会回来教诲和帮助其它人。 」  

布萊恩‧魏斯著作:

  ⑴《前世今生──生命轮回的前世疗法》 (Many Lives, Many Masters)

  ⑵《生命轮回──超越时空的前世疗法》 (Through Time Into Healing)

  ⑶《返璞归真》 (Only Love Is Real)

  ⑷《前世今生之回到当下》 (Message From The Masters)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05&postID=26928

 
 
摘自 魏斯:《超越时空的前世疗法》第2章 生命轮回的经验

 说真话也需要勇气


  于是我逐渐明白“道理”出在哪里。我担心,如果我把自己的信仰公开出版,可能会遭到惩罚。可是我也知道,人们有权得知可以医治疾病或帮助成长的工具,况且我早已从临床经验中看到,前世回溯真的可能医病,而且能转变他们的生命观。我同时知道,人们会变得更好,对家庭都更有贡献,而且好处还不止这些。

  《前世今生--生命轮回的前世疗法》出版后,我一直静待挞伐。我准备聆听医师们的嘲笑,让声名受辱,甚至祸延家庭。但是后来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我只听到一、两名同事的零星同情话,他们说:“可怜的魏斯,他没有悬崖勒马。”同事和亲友并没有和我划清界限,反而,我获得更多回馈,我开始收到来信--赞美的信,都是全国各地精神科医师和心理学家寄来的,他们和我一样,有相同的经验,可是却不敢公诸于众。

  对我而言,这是砥砺的一课。我甘冒不韪,向社会大众和医疗界公布我的经验,并获得知识,有了掌声和接纳的鼓励。除此之外,我也了解到,求知不见得要死守图书馆苦读,我们也可以探索自己的经验而获得新的理解;直观也能让我变得聪颖,这两个不同进路可以碰合一起,互相砥勉,互相启发。它们都对我发生作用。

  我讲出这件事是因为你可能也有类似我的经验,在经验与理性知识中挣扎。“非常多”的人和你一样,相信这件事、也有同样的经验,或许,他们多得超出你的想像,而且,他们没有勇气跟你一样把这种事告诉别人。不过仍有些愿意说出真相,只偷偷地讲。保持一颗开放的心灵,信赖你的经验,这一点很重要。千万别让他人的排斥和成见,破坏你的个人经验,及你所感知到的事实。
http://hi.baidu.com/idhgxm/blog/item/d0b965dc1691251849540325.html
 
西方轮回研究书籍介绍

伊安•史蒂文森:《二十案例示轮回》

(Ian Stevenson, M.D., "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 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September 1966.)

史蒂文森教授先后在苏格兰和加拿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后,于1945年到了美国。在其后的十二年中,他相继成为弗吉尼亚大学经神病学系的教授,系主任,并负责该系的“人格研究组”。这一职位使他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轮回转世的研究中去。

1960年前后是史蒂文森教授学术生涯的顶峰。他是一个态度严肃、作风严谨的研究者和系主任。他不知疲倦地奔波于世界各地,收集、整理和验证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案例,迄今已有四十个年头,收集到的案例也有二千多个。

本书《二十案例示轮回》是他在轮回转世研究中的第一本书,也是他的成名作,也是当今世界范围内轮回转世研究中最具学术价值和权威性的参考书。本书初版于1966年由美国心灵研究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出版,以后版权收归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并于1974年出了第二版。书中的二十个轮回转世案例,是他在1961年到1965年间从印度、斯里兰卡、巴西、黎巴嫩和美国的阿拉斯加收集、整理和验证过的案例的一部份。

《记得前世的儿童》

(Ian Stevenson, M.D., Children Who Remember Previous Lives, McFarland & Company, Inc. Publishers, 2001.)

《记得前世的儿童》初版于1987年由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史蒂文森教授当时已经出版的轮回转世研究著作中与《二十案例示轮回》齐名、但学术价值更高的另一本经典著作。在本书第二版之前,史蒂文森教授出版了他的两卷医学巨著:《轮回转世与生物学:胎记和先天缺陷的病因》。在本书第二版中他便充分利用上述著作中的材料,丰富本书中的有关内容,增添了两个与此相关的案例。同时,在资料的分析、观点的叙述和理论的阐述方面也较第一版有不同程度的改进。

《轮回转世与生物学 -- 于此相逢》
(Ian Stevenson, M.D., Where 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 Intersect,
Paeger Publishers, 1997.)
《轮回转世与生物学 -- 于此相逢》是史蒂文森教授在同年出版的两卷医学巨著《轮回转世与生物学:胎记和先天缺陷的病因》一书的缩略本。


吉娜•瑟敏纳拉:《生命多世》

(Gina Cerminara, Many Mansions: The Edgar Cayce Story on Reincarnation,
Signet, July 1999)

吉娜•瑟敏纳拉的《生命多世》初版于1950年。据莫雷•伯恩斯坦(Morey Bernstein) 说,这本书曾经促使他进入对轮回转世的研究。伯恩斯坦的名著《搜寻布莱蒂•墨菲》(The Search for Bridey Murphy,1956年) 可以称得上其后至今轮回转世研究热潮的进军号。

《生命多世》是吉娜•瑟敏纳拉博士在爱德加•凯西的《论轮回转世》中的资讯档案基础上编写而成,是轮回转世研究极具价值的参考书。爱德加•凯西是一位在催眠状态下,能于数千里之外给病人进行诊断治疗的“特异功能者(psychic)”。瑟敏纳拉博士叙述了凯西如何穿越时空,“解读”前世的渊源因果,进行难以置信的诊治。

海伦•瓦默巴赫:《重温往世》

(Helen Wambach,Ph.D.,Reliving past lives - The evidence under hypnosis. Barnes & Noble Books, March 2000)

莫瑞斯•内瑟顿、南希•雪弗林合著:《往世疗法》

(Morris Netherton, Ph.D. and Nancy Shiffrin, Past Lives Therapy, William Morrow & Company, Inc., N.Y., 1978.)

周•维顿博士和周•费舍:《转世之间》
(Joel L. Whitton, M.D. Ph.D. and Joe Fisher, Life between life: scientific explorations into the void separating one incarnation from the next. Doubleday & Company, Incorporated, October 1986)

卡洛•鲍曼:《我家小孩的前世》
Carol Bowman, Children's Past Lives: How Past Life Memories Affect Your Child, Bantam Books, February 1998.

布兰•魏斯:《多次前世、多位大师》

(Brian Weiss, M.D. Many Lives, Many Masters. Simon & Schuster, July 1988.)

布兰•魏斯:《追昔抚今》

(Brian Weiss, M.D. Through Time Into Healing. Simon & Schuster, August 1993.)
 
轮回转世的研究 -- 生命永存的证据

--- 生命轮回案例故事选

目 录

1. 前言

2. 引论

3. 引子:灵魂的存在

3.1 灵魂买房子 (英国)

3.2 是谁救了遇难船? (英国)

4. 第 I 类故事

4.1 选自《记得前世的儿童》

4.1.1 小查特金 (美国-阿拉斯加)

4.1.2 邦库奇·普罗姆辛 (泰国)

4.1.3 双胞胎姊妹 (英国)

4.1.4 弟弟转生作儿子 (芬兰)

4.1.5 罗伯塔·摩根 (美国)

4.1.6 苏珊·伊斯特兰 (美国)

4.1.7 迈克·赖特 (美国)

4.1.8 埃琳·杰克逊 (美国)

4.2 选自《二十案例示轮回》

4.2.1 小威廉·乔治 (美国-阿拉斯加)

4.2.2 查尔斯·波特 (美国-阿拉斯加)

4.2.3 普拉卡什 (印度)

4.2.4 贾斯伯 (印度)

4.2.5 苏克拉 (印度)

4.2.6 丝婉拉塔 (印度)

4.3 选自《轮回型案例》

4.3.1 戈帕尔·古普塔 (印度)

4.3.2 莎姆丽妮·普瑞玛 (斯里兰卡)

4.3.3 苏雷曼·安德瑞 (黎巴嫩)

4.3.4 拉塔娜·翁松巴特 (泰国)

4.3.5 安潘·佩切拉特 (泰国)

4.3.6 海尔·坎 (泰国)

4.3.7 超空和尚 (泰国)

4.3.8 奥努玛·苏阿英永(泰国)

4.3.9 廷昂苗(缅甸)

4.3.10 索巴纳大师 (缅甸)

4.3.11 廷廷明 (缅甸)

4.3.12 音孟(缅甸)

4.4 其他故事

4.4.1 萨娜提·迪芙意(上) (印度)

4.4.2 萨娜提·迪芙意(下) (印度)

5. 第 II 类故事

5.1 选自《儿童的前世》

5.1.1 切斯 (美国)

5.1.2 萨拉(美国)

5.1.3 卡罗尔·鲍曼 (美国)

5.2 选自《生生世世与背后的神》

5.2.1 凯瑟琳(美国)

5.2.2 凯瑟琳-2 (美国)

5.3#5.3 选自《往生往世,同归自我》

5.3.1 一个商人(美国)

5.3.2 彼得 (美国)

5.3.3 伊丽莎 (美国)

5.4 选自《生命的本质---我们为何而生存》

5.4.1 真帆 (日本)

5.4.2 朋子 (日本)

5.4.3 爱子小姐 (日本)

5.4.4 京子 (日本)

5.4.5 结婚生育的恐惧 (日本)

5.4.6 孪生姐妹 (日本)

6. 第 III 类故事

6.1 选自《现代预言家》

6.1.1 荒野的呼唤 (美国)

6.1.2 德行的回报,罪恶的回报(美国)

6.2 选自《生命多重》

6.2.1 回旋业力 (美国)

6.2.2 尿床宝宝 (美国)

7. 第 IV 类故事

7.1 选自《越出尘嚣》

7.1.1 小贩马车 (美国)

7.1.2 黑皮靴 (美国)

7.1.3 保罗 (美国)

7.2 其他故事

7.2.1 修炼人看轮回 (美国)

7.2.2 王小田的故事 (中国)

8. 后记

9. 参考书目

http://media.zhengjian.org/media/zjbooks/smyc/html/contents.htm


 
 
引 论


有了生命,就有了生死;有了生死,就有了“为什么要生要死?”“能否只生不死?”以及“能否不生不死”等等问题。这样说来,轮回转世的理论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麻烦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不是,恰恰相反:这些复杂问题本身就是因为不相信轮回这一简单事实以后才产生出来的。要是人人都相信轮回,谁还提这样的问题?

古时候,我们的祖先不把轮回转世当作“信仰”。对他们来说,转世现像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对它的认识是一种常识。没有人会把常识说成“信仰”的。其实,一旦你用上“信仰”这个说法,就隐含了“有些人不相信”了。人人都信,必然会习以为常,也就成了常识,而非“信仰”了。我们要取下轮回转世头上“信仰”的帽子,还它个天真自然的“常识”的本来面目。

人人都相信的,就没人出来提倡。不信的人多起来了,才会有人出来提倡。古今中外,谈论轮回转世的书多如牛毛,相信并提倡轮回转世的历史名人数不胜数。提倡是提倡,可惜“常识”最终还是变成了“信仰”。

现在许多人不相信轮回,认为是“迷信”,“反科学”。他们老记住科学和宗教打架的旧仇,把一切与宗教有关的东西全都说成“反科学”。殊不知科学发展到今天,早已在悄悄和宗教握手言和,并且在许多方面证实着宗教中的基本概念和说法。而在这些被证实的基本概念中就有轮回转世。

要按科学的观点,真能称得上轮回转世科学研究的,还是近几十年才有的。自上一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开始,轮回转世的研究便一直在长足地发展,至今仍保持着方兴未艾的势头。1982年的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有四分之一的美国人相信轮回转世;而英国保守的“星期日电讯报”的民意测验认为,在过去十年中,一般民众中相信轮回转世的人数从18%上升到了28%。这已经足以说明,轮回转世的研究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是卓有成效的了。

当今西方的轮回转世案例研究,主要是两大台柱在支撑着。

一个是以史蒂文森教授(I. Stevenson)为代表的,使用比较传统的方法的研究。这种方法的程序是:发现对象,获取资料,立案质疑,当面取证,追踪观察,写出报道。这种方法简单可行,确凿可信,人人能懂,并且谁都可以去验证,因而客观性强,可信度高。挖掘出来的有些案例令人震惊,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不过这种方法费时较长,因为追踪观察一般都要拖几年或更长的时间。

另一个是人数可观的一群精神病学、心理学和哲学方面的专家教授兼门诊医生的研究。他们中比较有影响的有:姆迪博士(R. Moody),魏斯博士(B. Weiss),瓦姆巴赫博士(H. Wambach),伍尔吉博士(R. Woolger),魏顿博士(J. Whiton) 等等姆迪博士(R. Moody),瓦姆巴赫博士(H. Wambach),法沃尔博士(E. Fiore),内瑟顿博士(M. Netherton),伍尔吉博士(R. Woolger),魏顿博士(J. Whiton),魏斯博士(B. Weiss) 等等。他们最初使用催眠回归(hypnotic regression)方法是为了帮助病人找 回对过去事件的记忆。结果许多专家和医生都不约而同地把病人引回到了前世以至更久远年代的记忆中。病人讲出的前世经历,活灵活现,细致入微,合情合理,吻合历史,甚至纠正了历史学家的错误;而其中多数内容又往往是病人在通常状况下全然不知道或不可能知道的。当专门用于回溯往世体验时,这种方法就叫“往世回归”(Past Life Regression)。随着轮回转世研究的迅速发展,“往世疗法”(Past Life Therapy)--即引导病人对往世经历的回顾,进而找到今世疾病的根子,对疾病一举根除的方法--由于它独特、神奇的治疗效果,已经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医疗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后来成为轮回转世研究中有名人物的专家和医生,最初都是不相信转世的。但自己亲自作出的结果摆在面前,回避不了,否定不了,不信不行。他们大多经过了一个从不信,震惊,动摇,到最后相信并积极投入研究的过程。

另外,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有一些特异功能者(psychic)。他们虽然没有直接作轮回转世的研究,但对于把轮回转世这一事实推向社会却贡献不小。其中一些人对于上述主流研究中的某些科学家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一批人由于其治疗疑难怪病和解决棘手问题的特殊能力,大多有点社会地位和声望,其中有一些还非常有名。

他们和上述第二类研究者一样,都是为了给人治病或解决生活中的疑难而去观察别人的前世。不同的是,医师们用“往世回归”让病人自己去看自己的前世;而他们是用自己的功能去为病人看他们的前世。

大多数东方人,包括中国人,历来都是相信轮回的。只是近几十年来,中国不相信轮回的人才突然多起来。信不信是个人的自由,但转世的事实却不因此而改变。事实虽然是事实,但环境不容许就没法进行研究。因此当西方国家这几十年来轮回研究不断升温时,中国却毫无动静中国却很少动静。其实,要说搞轮回研究,中国有比其他国家好得多的历史条件和民众基础。

其他东方国家,如日本,印度,也一直有人研究轮回转世现像,但其深度和广度都远不如西方国家,在方法上也主要是我们上面提到的两种方法。

我们编译这本轮回案例故事,就是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故事这种轻松方式,对轮回转世这个不可辩驳、无法遮掩、无处不在的事实,获得一点感性的认识。如果读者余兴未了,还想知道更多细节,甚或还想作一些深入的研究,我们书后所列的部份英文参考书目是一条很好的渠道。那是从众多的参考书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可以信赖的代表作。
 
3. 引子:灵魂的存在


说到轮回转世,灵魂的存在就是个不可缺少的前提。否则,谁在转世?虽然从逻辑上讲,证明了轮回转世也就同时证明了灵魂的存在,但把灵魂的存在分开来说似乎还是要清晰和明白一些。

古今中外,亲眼见过灵魂的人非常多;但因缺乏“硬证据”,很多人还是不信,甚至斥之为“反科学”。看来,如果科学不出来说句公道话,灵魂还得委屈下去:主宰着人的一切,人却不想承认他。可伶怜的灵魂!

科学毕竟还打着一面“实事求是”的大旗,过去认识不到的东西总有认识的时候。

上一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科学终于要说老实话了。许多科学家、医学家和医生在灵魂离体、濒死经验以及轮回转世方面作了许多严谨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其实,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都有过灵魂离体的经验。根据资料记载,调查显示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经历过灵魂离体。通常这种现象发生在危险出现的时候。有时则是不由自主地和没有什么理由。但不相信的人会轻易放过或用别的理由去解释。

对于灵魂离体、濒死经验方面的研究,我们向大家推荐正见网上的电子书--《打开生死之门,探索灵魂奥秘》。那是介绍现代科学对灵魂存在研究的好书。为了同时也给读者更多的观察考虑问题的角度,我们从历史的众多记载中为大家选译几则灵魂存在方面的故事,权作这篇引子的说明。
 
3.1. 灵魂买房子 (英国)

住在爱尔兰的一名妇女有灵魂离体的习惯。

在一次灵魂离体的游历中,她找到了自己梦想中的房子。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她多次灵魂离体到那里去看那所房子,越看越喜欢。

 后来,她和她丈夫准备搬家。她想,如果知道那栋房子在哪里就好了,那栋房子对他们来说再理想不过了。

 他们到伦敦去找房子。令她欣喜的是,一个他们曾经过问过的广告把他们带到了刚好是那栋她熟悉的房子。一切的一切,包括家俱、摆设都和她灵魂离体旅游时看到的一模一样。

 而且,这栋房子出奇的便宜,因为据说那是一栋闹鬼的房子。

 当她作为潜在的买主和那栋房子的房主见面时,房主盯着她尖叫起来:“啊,你就是那个鬼!”

 [评注] 从房子闹鬼的传说和房主一见面就认出了她,可想房主已经见过她的灵魂许多次了。

 另有一种所谓“先身而至”(false arrival cases)的情形,证实了人可以在他的物质身体到来之前出现。这种现象在北欧一些国家,特别是在挪威,据说还很普遍,甚至有些人都习以为常了,有些人还把它作为“客人要来了,快准备咖啡”的先兆。俄国大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也可以证实这种现象的真实性。

 媒体大王丹尼尔·道格拉斯·霍姆到俄国访问时,托尔斯泰和他的太太到圣彼得堡火车站接他。他们看到霍姆下火车后匆匆离去,根本没理他们。托尔斯泰的太太给霍姆住的旅馆写了一张便条,对他这种古怪的行为表示失望。三小时后,霍姆乘另一辆火车抵达,那张便条已经在他将要下榻的旅馆里恭候他了。

 (摘译自“内在自我的秘密”(Mysteries of the Inner Self, by Stuart Holroyd, Bloomsbury Books, London, 1992))
 
3.2. 是谁救了遇难船? (英国)

 1828年的一天,在一艘来往于英格兰利物浦和加拿大的商船上,大副罗伯特·布鲁斯看见一个素不相识的男人坐在船长室里往一块记事板上写字。那人转过身,带着木然不动的严肃表情盯着他。这使布鲁斯感到惊恐。他赶快冲到甲板上,去向船长报告他所看到的情景。

 “你一定在发疯了,布鲁斯先生,”船长说道。“一个陌生人?我们已经出来近六个星期了!下去看看是谁。”

 “我从不相信鬼,”布鲁斯说。“但是,说句老实话,先生,我可不愿单独去见它。”于是,船长和大副一起去了船长室,发现里面空无一人。然而,当他们检查记事板的时候,发现上面写着“往西北方行驶。”

 “先生,你是在戏弄我吧?”船长严厉地说。布鲁斯发誓他所说的全是真话。船长坐在办公桌前沉思了几分钟。然后,他把记事板翻到背面,让布鲁斯在上面写下“往西北方行驶”。石板两面的字迹完全不同。他很满意。他又把二副和其他乘务员依次叫来,让他们写这几个字。用这个办法,他检查了全体船员。没有一个人的笔迹与记事板上的有一丝相像。于是,他们从船头到船尾,把整条船彻底搜查了一遍,也没找到任何偷乘者的迹象。船长最后问道,“布鲁斯先生,你到底怎么理解这一切呢?”“我说不出来,先生。”布鲁斯说道。“我看到那个男人在写字,你看到了他的字,其中必定事有蹊跷。”

 由于风向很好,绕道西北方只会多花几个小时,于是船长下令向西北方转航。大约经过三个小时的航行以后,监察哨报告说前方有冰山,冰山附近有一艘船。当再靠近的时候,船长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那艘船,船上有很多人。实际上那是一艘遇难船,已经被牢牢地冻结在冰上了。他派出一些小船去营救幸存者。当第三艘救生船返回来,上面的乘客正在登上大船船舷时,布鲁斯惊讶地发现,其中就有他几个小时前在船长室里看到的那个人!

 当大副认出了这位新乘客以后,船长说道,“老实说,布鲁斯,这真是越来越离奇了。我们去看看这个人吧。”

 在船长的要求下,那个人在记事板的空白面上写了“往西北方行驶”这几个字。当记事板翻转过来时,他和其他人一样吃惊地发现,在另一面上有着一模一样的词语和一模一样的笔迹。他把记事板翻过来又翻过去,“我只写了一面,是谁写了另一面?”他完全记不得那件让布鲁斯惊恐的事情。不过,他记起一件可能与此有关的事。那天中午时分,他因精疲力竭而酣然入睡。他醒来后宣称他们一定会得救,因为他梦到自己登上了一艘来救他们的船。遇难船只的船长证实了他的说法。船长说,“他向我们讲述了船的外表和装备。让我们惊奇万分的是,你们的船出现了,与他描述的一模一样。”

 这个故事发表于1860年罗伯特·戴尔·欧文的《走在灵界的边缘上》(Footfalls On The Boundary Of Another World, by Robert Dale Owen,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1860),是由罗伯特·布鲁斯的好朋友克拉克船长向上述作者讲述的。他描述说布鲁斯是“他一生中所见过的最真诚,最直爽的一个人。”他跟欧文说,“我用生命来保证他没有说谎。”

 这个故事不寻常之处是,灵魂不但离体显形,还到很远的船上留下了带有准确信息的字迹。这块记事板和上面的字迹可是“硬证据”,谁也无法否认的。

 如果上述例子纯述“偶然”,下面例子中的历史人物至少在当时是可以反复提供“硬证据”的。

 美籍黎巴嫩后裔阿列克塞·塔努斯具有许多特异功能,包括离开肉体,超越时空的旅行。有时候,有人声称在某处见过他,甚至与他交谈了,可是他的肉体却在另一个地方。有一次把他弄到一个实验室里监视起来,他竟然离开自己的肉体到了另外一间房里,并且移动了那间房里的一样东西。

 (摘译自“内在自我的秘密”(Mysteries of the Inner Self, by Stuart Holroyd, Bloomsbury Books, London, 1992))
 
4. 第 I 类故事

 

这一类故事所根据的案例,来自引论中所说的传统方法的研究。这种研究以史蒂文森教授(I. Stevenson)为代表。这里我们选了史蒂文森教授三本书中的二十六个案例,加以删节整理,写成故事形式。这三本书--《记得前世的儿童》,《二十案例示轮回》,《轮回型案例》(一共四卷,四本书),都是史蒂文森教授的名著,也是当今世界上轮回转世研究中的经典著作。

这一类故事中的最后一个(分成两部份),是由印度的 K.S.拉瓦特博士报导的。拉瓦特博士在印度是个史蒂文森式的研究人员。

萨娜提·迪芙意(Shanti Devi)是儿童们对前世记忆的最出色例子之一。其不凡之处还在于,调查是由圣雄·甘地任命的知名人物委员会进行的。他们把萨娜提·迪芙意带到她回想起的前世的村庄。

该文经允许转载自1997年3/4月份A.R.E. (艾德嘉·柯易研究机构)的杂志《心灵历险杂志》。这里的翻译稿是从正见上下载的。

http://media.zhengjian.org/media/zjbooks/smyc/html/4_story1_1.htm
 
4.1. 选自《记得前世的儿童》

本节内容均编译自伊安·史蒂文森的《记得前世的儿童》。

 

4.1.1. 小查特金 (美国-阿拉斯加)

在阿拉斯加南部,有一个特林吉民族属于印第安人。其中有个叫维克多·文生的渔夫。有一天,他告诉一个跟他很亲近的侄女查特金太太说,在他死后,他将转生为她的儿子。他让她看自己身上因小手术留下的两处疤痕,一处靠近鼻梁,一处在后背上方;并说她可以由胎儿身上出现的与此疤痕相应的两处胎记来认证他的转世。

文生死于一九四六年的春天。大约十八个月后,于一九四七年十二月,查特金太太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叫小查特金。奇特的是,小查特金身上有两处胎记,其位置刚好就是文生身上疤痕所在的位置。据查特金太太说,到一九六二年的时候,这两处胎记已经从初生时的地方有所移动,可仍然非常明显。尤其在背部的那一处胎记更令人印象深刻,那是一块大约三厘米长五毫米宽,比正常的肤色深而稍微隆起的区域。尤其是,在胎记的四周有许多小圆点,就像是手术时用针缝合伤口所留下的痕迹。此点非常吻合文生因动小手术而留下的疤痕样式。

当小查特金才十三个月大时,有一次,查特金太太试图教他念他的名字。那知小查特金不耐烦地跟他妈妈说:“你难道不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卡柯迪啊!”卡柯迪是文生的一个特林吉族语的名字。查特金太太将此事告诉她一个婶婶,这位婶婶告诉她说,在小查特金出生前不久,她曾梦见文生对她说,要来当查特金太太的儿子。查特金太太非常惊讶,因为她并没有告诉她婶婶任何有关文生曾经对她说过的话。

在小查特金两岁多时,他自动地认出许多文生生前所熟悉的人,其中有文生的太太。他讲过两件发生在文生身上的事情,按说都是他不可能知道的。此外小查特金的一些行为特点,也非常类似文生。例如,小查特金梳头发的样子非常像文生;小查特金和文生都会口吃;还有彼此都非常喜欢船和戏水;彼此都有同样强烈的宗教倾向;而且彼此都是左撇子。小查特金很小就显现出操作引擎的兴趣,并有修理机器的技能。他曾自己学会开船,而这点不太可能承袭或学习自他的父亲,因为他的父亲对引擎和机器并没有什么兴趣和技能。

大约九岁以后,小查特金就不怎么谈到他的前世了。到了一九六二年时,他说他已经什么都记不得了。到了一九七二年,他的口吃毛病,除了在激动时,可说几乎已正常了。他仍然保持对引擎的兴趣。但不幸的,在参加越战时他是炮兵,一颗在他附近爆炸的炮弹损伤了他的听力。此外,他身体状况良好,并在离家不远的一家纸浆厂工作。

 
 
4.1.2. 邦库奇·普罗姆辛 (泰国)

邦库奇·普罗姆辛于1962年2月12日出生在泰国那康撒万省唐卡村。他的父亲帕莫润·普罗姆辛是唐卡附近的一所学校的校长,虽然经济收入一点也不丰厚,但却称得上一个很有教养的人。

在邦库奇能够连贯地说话后不久,或许在这之前,他开始提及他的前生。他逐步地向他的家人透露出前世的细节。他宣称他来自华塔农村(离唐卡村大约9公里的另一村庄),说出了他前生的名字叫查姆拉特,以及查姆拉特父母的名字。他也描述了当时他所拥有的东西,例如一把刀子和一辆脚踏车。他提到他家里曾经有两头牛。(邦库奇的家里没有牛)。

特别是,他描述了两个男人在华塔农村村民举办集会时在那里谋杀他的情况。凶手刺伤他多处,拿走他的手表和项链,随后把他的尸体拖到一块地里。(邦库奇描述上述详情的时候是在大约两岁左右。)

邦库奇说查姆拉特死后,在靠近谋杀地点的一棵树上呆了将近7年。一天,天下着雨,他看见了(现在的)父亲,就陪他坐公共汽车回家。邦库奇的父亲后来回忆道,在他的妻子怀上邦库奇之前不久,他一直呆在华塔农。他在那里参加一个会议,天一直下着雨。邦库奇的母亲,萨瓦伊·普罗姆辛,在怀上邦库奇之前,去过谋杀发生的地区找竹笋。

帕莫润因为他的工作关系认识华塔农的学校老师。但那里没有他的亲属或者社会朋友。他和他妻子都说,他们从未听说过被谋杀的查姆拉特,查姆拉特死时只不过是个小青年。发生在像华塔农村的谋杀案新闻可能传到了邻村,包括唐卡。但从另一方面讲,那个地区有很高的杀人犯罪率,不可能期望一位居民记住所有发生过的谋杀。而且,在邦库奇谈起查姆拉特之前,他已经被谋杀十多年了。很可能邦库奇的父母听说过查姆拉特谋杀案,但没有太在意并且很快就忘记了。

邦库奇所说的话传到了查姆拉特家,查姆拉特家的几个人到唐卡来看他。(那时他大约是两岁半。)后来,邦库奇和家人去了华塔农。这些拜访几乎验证了邦库奇所描述的一切关于他前生的事情。其中一个杀人犯便迅速逃跑了,另一个尽管被逮捕审讯,但因证据不足被释放了。然而,几个警察对这起谋杀案却记得相当清楚。他们确认了邦库奇的一些陈述是正确的,例如,被怀疑的杀人犯的名字。

和他描述自己的前世生活一样,邦库奇不寻常的表现也同样引起了他的家人的注意。在他谈论自己前世谈得最多的时期,他显露出被他家人视为肮脏的一些坏习惯,例如洗手的方式。他使用一系列他父母都不明白的词语。他也表现出对那些他家里人不大吃或者不是太感兴趣的食物的偏爱。原来查姆拉特的家庭是老挝人(泰国人认为他们不太讲究清洁),邦库奇所讲的奇怪的话是老挝话。然而,邦库奇家里没有其他人使用他说过的老挝词汇。但他不可能通过正常途径学会老挝话。(唐卡村村民中没人可以教他学老挝话。)邦库奇喜爱的食物,比如糯米饭,是老挝人通常喜爱的;泰国人有时吃这些食物,但比起他自己的泰国家庭,邦库奇喜爱的食物更接近于查姆拉特的老挝家庭。

邦库奇显示出对杀害查姆拉特的凶手不可原谅的态度。几年来,他威胁要报复他们,等他能这样做的时候。他有时用一根小棍子作为他想像中的武器练习击打一根柱子,柱子代表杀害查姆拉特的凶手。他练习的时候会叫出凶手的名字。

就象许多经历过这一类事例的人一样,邦库奇有时把自己想成一个成年人,被无端地束缚在一个孩子的身体里。他象成年人一样刷牙(在泰国,孩子们通常不刷牙);至少有一次,他叫当地理发师给他刮胡子。他不理睬同龄的女孩子,却追求成年女人,这令人震惊甚至令人害怕。一个女孩来拜访普罗姆辛夫妇,打算住一段时间。但在邦库奇试图抚摸她后匆忙离去。有时他谈到要加入佛教和尚的行列。邦库奇这两种大相径庭的天性,与查姆拉特的秉性相符,也是顺理成章的:在查姆拉特死时,他有一个几乎要订婚的女朋友;同时,他对宗教有浓厚的兴趣,并表达了要作和尚的意向;在泰国,有很多年轻人做几个月、或者更久的和尚后,又还俗结婚。

随着邦库奇年龄渐增,他对前生的记忆也渐渐淡忘。在他那个村子里,有些孩子取笑他是“有两条命的男孩”。这可能使他声称自己已经忘却的记忆,比他实际忘掉的要多。无论如何,他不再与其他人谈论他的记忆。到他十岁时,他可能已经忘记了大部份。在形象记忆淡忘的同时,他不寻常的行为也随之减少了。他逐渐地变得完全正常。最后残存的老挝人的一个习惯,就是他一直喜爱糯米饭。
 
 
4.1.3. 双胞胎姊妹 (英国)

吉莲和简妮佛,是一对同卵双胞胎姊妹,于一九五八年十月出生在英格兰诺森伯兰郡的赫克斯汉。

当她们在两岁到四岁时,就经常提到有关她们已经逝世的两个姐姐,乔安娜和杰奎琳。在一九五七年五月五日,一个疯狂的妇女将她的车开上人行道,撞上了乔安娜和杰奎琳,两姊妹当场死亡。那时乔安娜十一岁,杰奎琳六岁。

一九五八年年初,她们悲伤的母亲有了身孕。她们的父亲深信轮回,确信死去的两个女儿这次一定会成为双胞胎转生回来。虽然医生坚决说并无任何双胞胎的迹象,但父亲始终深信他的妻子怀的是双胞胎。果然,父亲看似草率的预断是正确的,生下的是一对双胞胎姊妹。

而父亲认为是死去女儿再度投胎的想法,也获得进一步的支持。因为在双胞胎妹妹简妮佛身上有两处胎记,其位置和大小都与死去的杰奎琳身上的两处胎记相符。一处在前额靠近鼻根处,符合死去的小女儿杰奎琳,那是有一次跌倒后碰伤所留下的疤痕;另一处胎记在左腰部,也符合杰奎琳身上胎记的位置。

更令人讶异的是,她们的父母从来没有跟她们提起任何有关死去的两个姐姐的事,但当他们将储藏多年的两个姐姐的娃娃玩具拿给她们看时,她们立刻拿取她们「自己」的娃娃玩具,并给它们取名字,而这些名字,正好和她们死去的两个姐姐为玩具所取的名字完全一样。但是这对双胞胎姊妹,根本不可能有机会看过这些玩具,因为自从乔安娜和杰奎琳不幸丧生后,为免睹物思情,悲痛欲绝的父母就将所有的玩具都收藏起来了!

当吉莲和简妮佛还不到一岁时,她们就全家搬到赫克汉斯。直到四岁左右,父母才带她们回家乡探访。但当她们还没到达时,就自发地说起了前面有所学校和公园里有一些秋千。这令她们的父母很感惊讶。因为虽然她们以前曾被带到公园里,但那时,她们还只是坐在摇篮车里不到九个月大的婴儿。并且她们从来没有去过那所学校。

此外,吉莲和简妮佛的一些行为,也很类似乔安娜和杰奎琳。简妮佛非常依赖她的姐姐吉莲,就像杰奎琳依赖她的姐姐乔安娜一样。当双胞胎姊妹开始学写字时,吉莲很容易就学会拿铅笔的正确方法,但简妮佛却总是用整个拳头握住铅笔,这点很符合乔安娜和杰奎琳生前的行为。因为当乔安娜死时,她已十一岁,已经能够正确使用铅笔写字许多年了;而杰奎琳死时,才刚六岁,仍然用拳头握着铅笔写字。

 
 
4.1.4. 弟弟转生作儿子 (芬兰)

塞缪尔·赫兰德,一九七六年四月十五日出生在芬兰的赫尔辛基。

到了一两岁的时候,他的一些言行表明,他能记起他母亲的弟弟佩尔蒂·赫基厄生前的故事。继后,塞缪尔表现出一些在自己家里显得反常但却与佩尔蒂十分吻合的举止。

佩尔蒂·赫基厄于一九五七年六月八日出生在赫尔辛基。于一九七五年六月十五日,年方十八岁时,死于严重的糖尿病。佩尔蒂的母亲安内莉·拉格尔奎斯特和他的姐姐玛尔雅·赫兰德(塞缪尔的母亲)在他死后极度悲伤。

玛尔雅怀孕十周时梦见佩尔蒂。当时她曾一度考虑过堕胎。但在梦里,她听到佩尔蒂对她说:“保住那个孩子。”

当塞缪尔大约一岁半的时候,一问起他的名字,他总是回答“佩尔蒂。”纠正他应该叫“塞缪尔”总是无效的,他坚持说他的名字叫“佩尔蒂”。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他六岁。不过,当母亲叫他“塞缪尔”时, 他也会答应或者走过来。

佩尔蒂十岁以前拍的照片最能激起塞缪尔的谈话。有一张照片使塞缪尔想起狗如何咬过他的腿。佩尔蒂三岁的时候被狗咬过,塞缪尔则从来没被狗咬过,也没人告诉过他佩尔蒂被狗咬过的事。而从那张照片上也丝毫看不出他被咬的迹象。

另一次,塞缪尔注意到一张少年时的佩尔蒂拄着拐杖的照片。他说那是他的照片,还说他曾脚上裹着石膏住在医院里。但从照片上看不出他的脚曾裹过石膏,因为那是发生在拍照前的事。大约四岁的时候,佩尔蒂双腿在一次事故中骨折。当塞缪尔讲述这件事时,他自己也是三到四岁。

不仅如此,每当塞缪尔看见一张照片上有佩尔蒂时,他总会说:“那就是我。” 当塞缪尔看见照片上佩尔蒂的父亲彭蒂·赫基厄时说:“这是我的父亲。”由于安内莉·拉格尔奎斯特的第二个丈夫有点嫉妒彭蒂·赫基厄,这张照片通常是被藏起来的。塞缪尔在认出那是“他的父亲”之前肯定没有看过它。

塞缪尔也认出了佩尔蒂的一些物品:一个吉它、一件灯芯绒外套和一块旧表。那块表放在一个堆满废旧物品的抽屉里,然而塞缪尔一眼就看到,并把它一把抓在手里,说那是他的,坚持要保管它。有时候他把它放在枕头下睡觉,其它时候就放在床下的一个抽屉里。

塞缪尔从未直接谈到过佩尔蒂之死。不过,他的两次谈话显示他记得那以后的事情。他说他去过一个地方,那里有许多棺材,其中一些还是开着的(塞缪尔从没去过太平间,但佩尔蒂死后他的尸体被送进去过)。他还说,他死后佩尔蒂的母亲(塞缪尔的外祖母)是如何地大哭不止。

当塞缪尔被带到埋葬佩尔蒂的公墓墓地时,他看着佩尔蒂的墓说:“那是我的墓。”

塞缪尔的母亲和外祖母还提到他的一些与佩尔蒂一样的不寻常的行为。佩尔蒂十五、六岁时,从一个码头上掉下,穿破薄冰,掉进海里,几乎溺死。那次事故以后,他有了恐水症,从此以后不再游泳。塞缪尔对被浸泡在水中有显著的恐惧感,并且特别抵制洗澡。他的外祖母说,给他洗一次澡所作的斗争是一场“梦魇”。

在塞缪尔刚开始讲话的时候,他用父母的名字称呼他们:彭蒂和玛尔雅。他还称他的外祖母安内莉·拉格尔奎斯特为“母亲”。他明白这些身份,而且告诉玛尔雅·赫兰德:“你不是我的母亲。”塞缪尔对拉格尔奎斯特女士表现出强烈的感情。他两岁前后还曾想吃她的奶(那时他已经断奶,但佩尔蒂在那个年龄还没有断奶。) 塞缪尔五岁以后才停止叫拉格尔奎斯特女士“母亲”。

佩尔蒂有个可爱的习惯,就是在圣诞节时沿着房间走一圈,挨个儿亲吻在座的每一个人。这不是家里其他人的习惯。因此,在一九七八年圣诞节聚会上,当两岁半的塞缪尔象佩尔蒂一样亲吻每一个人时,大家都惊叹不已。

塞缪尔还有两个和佩尔蒂一样的站立姿势。他俩都习惯于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地站立,并且经常把一只手放在屁股上;他俩都倾向于背着手走。家里其他成员都没有这些姿势。
 
4.1.5. 罗伯塔 · 摩根 (美国)

罗伯塔出生于1961年8月28日。当她两岁到两岁半时,就开始谈论她的前世了。在罗伯塔对她前世谈得最多的那个时候,她母亲对转生一无所知,而且认为罗伯塔是在说胡话。后来,通过阅读和反思,她感到罗伯塔不但可能是一直记得一个真实的前世,而且她自己(摩根太太)还因为压制罗伯塔谈论此事而没能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在罗伯塔谈论前世谈得兴起时,罗伯塔的行为“不时表现得象一个被收养的孩子,对她(以前的)父母和住房充满记忆”。她说沿着一条长路往下走,就能到达她以前的住所。那房子就在一个小山坡上,附近没有其他房子。罗伯塔进一步描述了她记得的那所房子及那一带的情况,但她母亲后来却很少记起罗伯塔描述的事情,只记得她以前的家住在一个有马和狗的农场上。一次,当罗伯塔大约四岁时,被带到一个有马的农场,她径直走向马群并摸弄它们,当有人问她:“你不怕马吗?”她回答:“不,我已骑过很多次马了。”罗伯塔还提及她以前的父亲曾拥有过一辆汽车,她有时会指着一辆车说:“那是我爸爸有过的那种车。”

一次,罗伯塔和她母亲坐在一辆小车里,她指着一条路说那就是她以前生活的地方。她指的是一条连接高速公路的土路,她想沿那条路去看望她以前的家庭。她母亲不愿意。显然,这是因为她母亲当时认识不到罗伯塔有可能是对的。后来,罗伯塔为此责备了她母亲好几天,因为有机会去探望她以前的家庭而她母亲没带她去。

罗伯塔要她母亲给她买和她以前曾有过的玩具相类似的玩具,当她母亲说她不知道这些玩具是什么时,罗伯塔认为她母亲迟钝,为此她感到苦恼。另一次,罗伯塔又再一次责骂她母亲没有记住她(罗伯塔)的前世,在罗伯塔看来,她母亲应该记得。

罗伯塔显然对她前世父母的长相记得很清楚。对于她前世的母亲,她告诉摩根太太:“你的行为象她,但她长的和你不一样。”罗伯塔喜欢她前世母亲做各种家务的风格包括煮饭。当她(今世)母亲为正餐做些新的菜肴时,罗伯塔有时会告诉父母她以前已经吃过那些菜很多次了。一次她母亲做了道干贝玉米,想给家人一个惊喜,当她端上桌时,罗伯塔说:“我已吃过很多次了,你们不记得吗?我的另一个母亲过去常做这菜。而后,她说出了干贝玉米另外一个名字,但后来摩根太太都忘了。摩根太太问罗伯塔她“另一个母亲”是怎么样做这道菜的,罗伯塔就耐心地解释了她“另一个母亲”做那道菜的方法。罗伯塔还认为她母亲太傻,不象她前世母亲那样用有效的方式擦洗窗户。她常常打断她父母的谈话,发表一些意见,表明她熟知这一话题或事情,而在她母亲看来,正常情况下,她是不可能知道的。

罗伯塔给出了一些她前世是在什么年代的线索,例如,她没有提及穿过明显是属于早期款式的服装,她对汽车很熟悉说明她的前世至少是在美国农民普遍拥有汽车之后,她暗示她的前世父母仍然还活着,而且能够找到,只要她父母愿意去做这件事。

她索要玩具,这表明她所回忆的那个人很小就死了,不过罗伯塔从没说那个人是怎么死的。事实上,她否认她已经死了,当有一次摩根太太直接问这个问题时,罗伯塔回答:“我没死,我必须得离开他们(另外的父母)一阵子,而且我告诉他们我会回来。”她从未说过她爱她的前世父母。确实,摩根太太认为,把自己和她的前世母亲的声望作个直接比较,她(摩根太太)会赢,尽管机会很小。罗伯塔要回到她前世家庭去的急迫感,似乎来自于她要回去的许诺,而不是亲情的联系。

摩根太太和她丈夫都是基督徒。摩根太太是神召会的成员,而她丈夫是罗马天主教会的成员,转生之说在这两个教派中都没有地位。在罗伯塔开始讲述前世时,摩根太太对转生一无所知,她对这种讲述没有思想准备,对罗伯塔要求带她去见“另一个母亲”,以及不断地将摩根太太和“另一个母亲”作令人不快的比较就更没有思想准备。每个父母对这种比较的容忍都是有限度的,在罗伯塔每天这样纠缠不休大约六个月后,摩根太太的容忍到了极限。每次只要罗伯塔提到前世的事,她就惩罚罗伯塔,这样渐渐地就使罗伯塔停止了提及这件事。

但这事一直在困扰着摩根太太,开始是隐隐约约的,后来越来越明显。最后,她脑子完全被必须寻找罗伯塔的前世家庭让她与他们见面的想法所占据。她开始责怪自己没能让罗伯塔自由地将她的前世讲出来,她肯定罗伯塔当时可能说过某些名字,而这些名字是可以用来证实她的记忆的。

可惜,这种态度的改变来得太迟,那时罗伯塔已经九岁半,她已提供不出更多的线索来辨认她的前世家庭了。
 
4.1.6. 苏珊 · 伊斯特兰 (美国)

温妮是一个可爱的六岁小女孩,1961年死于一场致命的车祸。她的猝死搅乱了家人的生活,她的母亲伊斯特兰女士更是沉浸在悲恸之中。

温妮去世后大约有六个月,她的姐姐莎朗梦见她要回到这个家里来。当伊斯特兰女士两年后怀孕时,她梦见温妮又和全家团聚。1964年,她在产房待产时,孩子们的父亲觉得他听到温妮清楚的声音:“爸爸,我回家来了”。小宝宝苏珊就这样来到了几年前失去了一个小女孩的家。

苏珊两岁左右时讲了一些关于温妮生前的事情。当问及她多大时,她总是回答自己六岁了(这是温妮遇车祸去世时的年龄)。她比自己实际年龄更大的那种感觉至少持续到她五岁的时候,因为当时她坚持说她比十一岁的哥哥理查德大。温妮比理查德大三岁。以温妮的身份来说,苏珊的话是对的;而对于苏珊和理查德的关系来说,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对的。

苏珊对于温妮的两张照片情有独钟,并且说:“那就是我”。苏珊不仅认定那两张照片是她的,还非要把其中一张挂在床边,另一张随身带着过了几个星期,有时反复说那是她的照片。

同一时期,她经常重复一句话:“在我上学的时候”,还讲到在学校里荡秋千的事。苏珊还没上学;她荡过自家后院的秋千,但没荡过学校的。另一方面,温妮去世前已经上学,并且经常在学校荡秋千。

温妮在世时,伊斯特兰女士有一个盖子上带猫的饼干罐儿。她常常和孩子们玩一种游戏:孩子想拿罐子里的饼干时,她就问猫咪这个孩子可以拿多少片。然后她尖着嗓子学猫的声音回答说:“喵,你可以拿一片”。(饼干的数目是根据伊斯特兰女士估计孩子们的需要和饥饿情况。) 温妮去世以后,伊斯特兰女士把饼干罐儿收起来不再用了,就这样放了许多年。苏珊四岁左右时,伊斯特兰女士把它拿出来,装上饼干。苏珊问她要饼干。她没有意识到苏珊不知道这个饼干罐儿上有只猫的游戏,不加思索地问道:“好,小猫咪怎么说?”苏珊的回答吓了她一跳:“喵,你可以拿一片”。

此后,苏珊讲了另外几件温妮做过的事情。她讲有一次和家人一起到海边捉螃蟹,还讲出当时在场的每个人的名字。伊斯特兰女士记得那是在温妮去世前一年,他们全家去了华盛顿州的海边。在那里,他们在浪花中嘻戏、在沙滩上玩耍;他们拾贝壳、寻海蛤。苏珊也讲过她和姐姐莎朗在牧场玩耍的事;她说她一点也不害怕马,还曾经在马的身体下面走过。这一切对温妮来说都是对的:她和莎朗在牧场里玩耍过、她不怕马、曾经在马的身体下面走过。

有一次,伊斯特兰女士问苏珊是否记得住在街对面的小男孩格里戈里。苏珊回答:“我记得格里格,我常常和他在一起玩”。“格里格”是格里戈里的呢称,这一点伊斯特兰女士从未告诉过苏珊。伊斯特兰女士还问过苏珊是否记得乔治叔叔。苏珊说她记得,还补充道:“我们去学校的时候经常停下来和他玩一会儿”。这是温妮的习惯;事实上,她去世那天还在乔治叔叔的屋里玩过。可是,格里戈里和乔治叔叔住在温妮在世时他们家居住的城镇。苏珊出生在爱达荷州的另一小镇,并在那里长大。

一次,伊斯特兰女士告诉苏珊她(指温妮)曾在野外丢了一些新鞋。对此,苏珊笑着说她才不在乎丢鞋子,她接着说:“那你就得到镇上给我买新的呀”。这件事发生在温妮身上,她曾在野外丢失了仅有的一双鞋。

苏珊还记得温妮生前的另一件事。她告诉母亲那件发生在她(指温妮)陪妈妈去保龄球场的事。她妈妈打保龄球时把温妮留在一个卖食品和糖果的地方。温妮在那个地方和妈妈打球的地方之间跑来跑去。那里的一个男孩子跑到温妮身旁,并吻了她。伊斯特兰女士对这件事记忆犹新,因为小男孩的作法使她丈夫非常生气。

苏珊学东西非常快,以致于伊斯特兰女士这样评价她:“有时候我觉得她学的那样新东西是她原本就知道的,只不过需要提醒她一下罢了”。

伊斯特兰女士注意到苏珊和温妮有两处相似的性格,她们俩都性格外向且随和。她们的姐姐莎朗则是胆小且不随和。

苏珊左臀上有一处胎记,这和温妮被汽车撞倒的致命外伤位置一样(有一份医院检查报告的副本为证,她撞车受伤后被送到医院并在那里过世)。家里的其他成员都没有这样的胎记。

伊斯特兰女士信仰基督教,所在的教会严格否认轮回现象。她认为,如果教会察觉她对轮回现象感兴趣会把她赶出教会的。她确实对此感兴趣,虽然她还是设法继续遵从教会的其它教条。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