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借人气,有关跨国收养(有更新ing)

请问你认识的这个人是中国人还是本地的加拿大人?
孩子被怎样的家庭收养重要吗?

肯定十分重要。

不过,有加拿大的法规在那里把关,具备收养条件的家庭是不会差的。
 
举一反三,改改删删加加减减,齐活。

其实我们的调查已经包括了在国内的中国人
海外华人这部分还是要做的呀,得有所比较
 
你马甲到这儿来了?

今天正好中午吃饭和同事谈起这个问题了。那个同事说,他一朋友自己生了三个女儿,本来决定不生了。后来改变主意还想要,可自己生不了了,决定领养一个。他们是从墨西哥的孤儿院领的,来的时候那个女孩子都八岁了。来之前,那个女孩子没上过学。而且据说从那个孤儿院出来的女孩子大部分都去做了妓女。这个女孩子来了在第一年上学和生活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和她以前的生活差别太大了)但因为和他们自己的两个女儿差不多大,所以在姐妹们的帮助下,顺利渡过了艰苦的一段时间。现在这个女孩子十八岁了,据说完全适应了。很感谢她的养父母收养了她。听的我这感动,改变生命呀。
我另一个同事,自己有了一个男孩子,想要第二个,但是自己年纪大了不能生。就到中国收养了一个女孩。收养的时候一岁,现在已经九岁了。他从来都说他儿子不懂事,女儿很乖。但女儿跟妈亲,跟他不亲。

“改变生命”:eek:
 
我觉得这是个双赢的事情,尽管有些小孩最终生活在单亲家庭,或受到一些不好的待遇等等,这都是极小数的例子,就我所见,大部分被收养的中国孩子都生活得非常幸福。有一对洋人夫妇收养一中国女孩,后来他们离婚了,但在离婚协议上都签上,双方都必须继续让小孩学习中文。:D
 
我看到的是,都是孤儿院来的女孩子,在这里被当公主一样

“被当成公主”:)

我在想啊,我们对跨国领养的态度和这个孩子从哪个国家来的有关系吗?
墨西哥来的,非洲某个国家来的,中国来的?
 

为了读起来方便,把ccc的这个例转过来:p

儿时街边吃混沌走失被美国人领养 男子分离19年回国认亲(图)
相关新闻:母亲吃馄饨丢失自己儿子 19年后发现他竟然在美国读研(图)

  19年离奇寻子

  还记得儿子在南京吃碗馄饨后走丢,父亲锲而不舍寻子19年、后终获知儿子已被美国家庭收养的苏州李绪文的故事吗?昨日,本报记者从李绪文的委托人邓鹏处获知最新消息:走丢的孩子李祥已与李绪文一家取得联系,并已于近期从美国飞回苏州与父母相认!

儿时街边吃混沌走失被美国人领养 男子分离19年回国认亲(图)

  ■最终确认

  李祥仍记得父亲小名,母亲还记得李祥手掌伤痕

  6月28日,本报报道了李绪文寻子一事在当时的最新进展:李绪文一家收到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以下简称中国收养中心)的回函,确认他们要找的李祥已被美国家庭收养,目前正在攻读硕士学位。这也是李绪文和李祥可能存在的父子关系第一次获官方认可。而在那以后,这对父子如何进一步确认,又如何相见,成了大洋彼岸双方共同焦急解决的问题。

  邓鹏告诉记者,大概在8月份,李祥刚刚从排名在全美比较靠前的纽约州一所大学的MBA毕业,还没找工作,比较有空余时间,因此,他本人也很希望了解正在寻找自己的李绪文到底是不是亲生父亲。因此,他通过在北京一个慈善机构的华人朋友张女士帮助,提出能否通过DNA鉴定,或者李绪文夫妇能提供一些他身体上的独特特征来确认。

  “一开始,李绪文回忆起李祥小时候在农村平顶屋上晒煤球时摔过一跤,眉毛上有个疤。这一点对上了。”邓鹏介绍。不过,光有疤还不够明显,还有没有更独特更唯一的生理特征?这时,李祥的妈妈付桂花想起来,李祥得过厌食症,根据中医的治疗曾在他大拇指处割开一个小口,然后像刮痧一样治疗,再将伤口缝合起来。因此,这个地方会有个伤痕。而正是这非常精准的生理特征,让远在美国的李祥确认无疑。

  确认此消息时,张女士已到了苏州李绪文家。她随即就赶紧跟李祥通了电话。多年在美国生活的李祥,已几乎全忘了中文,但通这个电话时,他记起来,爸爸的小名叫“李运动”,而这正是户口簿上李绪文的曾用名!一系列的细节已毋庸置疑,父子俩终于彻底相认了!两人甚至一个晚上没聊够,第二天一早李祥继续从美国主动打电话给父亲。

  ■归心似箭

  相认后一月,李祥就赶回苏州认亲

  本以为要通过DNA验证才能获知最终结果的李祥父子俩,这下最希望的就是能早点见面相认了。心急如焚的李绪文盼子心切,干脆在9月上旬给儿子汇去了几千美元做路费。而李祥同样急不可耐,在半个月左右就办好手续、买好机票,9月23日就飞抵北京,第二天下午坐高铁到了苏州。“用我们老家话说,小孩也是有点‘急吼吼’的。”李绪文笑起来,说,感觉这孩子真是归心似箭。

  “李祥跟他爸爸长得太像了,外人一看,不用说就知道是父子俩!”邓鹏跟记者回忆说,李祥长得很高大健壮,个头、脸型跟李绪文一模一样,而眼睛则比较像妈妈。见面后付桂花太激动,聊了一晚上后,甚至累得没法参加第二天的欢迎宴会——为迎接儿子回归,李绪文摆了2桌酒,把苏州的亲友都喊上了。而李祥由于从小在美国长大,已经不会说中文。但在第二天的欢迎宴会上,邓鹏问他,饭菜吃得惯吗?他回答说,“Yes,this is home.”(是的,这是回家啊。)

  久别后的李绪文、李祥一家,自有一番衷肠要诉。而语言不通怎么办?或许,天下父母的表达方式都是一样的。尽管李祥已经是20多岁的大小伙子,李绪文夫妇依然像带小孩子一样,在苏州给李祥逛街买衣服;等李祥休息好之后,又在苏州的香雪海大酒店摆了8桌酒大宴亲朋给李祥接风;并由李祥的弟弟陪着,回到安徽老家见了李祥的爷爷奶奶。“办酒宴的那感觉,就像给儿子办婚宴一样。”邓鹏说当时到场的每个人都受到感染。他还介绍,回到农村老家时,很多人家都赶过来为李祥回家放鞭炮,庆祝他们一家团聚。

  邓鹏还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细节:李祥此番回来没住酒店,而是住在李绪文家里。可能是太劳累,母子俩都感冒了。有一天两人都在屋外,母亲看到李祥有些困倦,就说,“你要是瞌睡,就再回屋里睡一会?”李祥也并不可能听懂,但是,他很听话地起身,走回屋子里躺了下来。“那就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的感觉。”邓鹏说。

  ■未来打算

  李祥准备好好学中文,今后将经常回中国

  对于当年的走失,李祥还有什么记忆?相认以后,李祥又有什么打算?邓鹏跟记者介绍说,也许以前的误解,经过这次相认都已经消弭了。现在的李祥一家感到很幸运、很满意。未来李绪文也尊重李祥的选择,随便他愿意在中国还是美国。而且现在李绪文家经济条件也不错,也可以到美国去看李祥。“不过,李祥自己已经表示,回去以后要好好学中文了!”据邓鹏介绍,李祥在苏州逗留了一周左右,回程的机票也经过改签,推迟了四五天,足见这一家子在经过这么多波折又重聚后有多么的依依不舍。

  记者另外还了解到,李祥在美国的养父母有两个亲生子女,同时收养了3个中国孩子。以前一大家子住在华盛顿附近的西雅图,后来孩子们长大后就各自独立生活。现在李祥刚从纽约的一所著名大学MBA毕业;李祥养父母收养的另一个中国孩子,也就是李祥的养弟,则在两年前来到北京的中央财经大学教外语,同时业余时间在张女士的慈善机构兼职。

  出于对孩子隐私的保护,李绪文一家表示,将不再接受媒体的采访。但对于本报从5月份以来一直进行的报道,以及广大读者的帮助、社会各界的关心,他们非常感谢,并认为19年寻子之所以能最终获得圆满结果,一方面是因为父母锲而不舍地找孩子,不放弃是必须的原则;另一方面则是综合了社会各界的帮助,这其中媒体是很大的催化剂。因此他们非常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并委托本报转达这种由衷的谢意。
 
我觉得这是个双赢的事情,尽管有些小孩最终生活在单亲家庭,或受到一些不好的待遇等等,这都是极小数的例子,就我所见,大部分被收养的中国孩子都生活得非常幸福。有一对洋人夫妇收养一中国女孩,后来他们离婚了,但在离婚协议上都签上,双方都必须继续让小孩学习中文。:D

有意思的,
领养父母在这个时候还想着孩子“学中文”......

是因为学中文很重要吗?
 
Yurecercher

有意思的,领养父母在这个时候还想着孩子“学中文”......是因为学中文很重要吗?



:D :D :D :D :D "学中文很重要吗?" - 这个问题,比之前的题目的问题更有价值 。。。




 
俺一直对老外收养小孩有误解, 以为是他们自己没小孩...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人家也是有儿有女的...

俺还在猜想这类人的动机... 莫非是宗教方面的原因?

动机?你能再多说说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