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戒
Moderator
- 注册
- 2002-04-10
- 消息
- 30,130
- 荣誉分数
- 32
- 声望点数
- 228
:smoke:
文化大革命一来,大学关门闹武斗,在101中住校准备考大学的“傻波子”他哥卷着铺盖回了大院。他没显出怎么高兴,大院里的孩子们可乐坏了。
“傻波子”他哥是大院里的“孩子王”。他只要放假回来,俺们这些个“高档次”的孩子们就会扔掉手里的弹弓、粘杆儿、蛐蛐罩子,每天跟着他去学滑“轱辘鞋”、读外国小说、讨论“隋唐演义”、练贫嘴、装半导体、拉线偷电、下笼子逮野猫。总之都是“高档次”的活动。何况他这次回来的正是 “节骨眼”:大院“低档次”的孩子王,后楼的 “小日本”造出一把手枪,前两天当着孩子们的面,一枪把单元楼大门上钉的三合板打个大窟窿。前些日子,“小日本”也下笼子逮着只野猫,而且在小树林里架火把猫烤着吃了,俺第二天去,还看见扔在地上的猫头、猫爪子。这次“傻波子”他哥如果不能带着俺们做出点什么,可就真让“小日本”给 “镇”了。
“造枪”。“傻波子”他哥当即决定:一定要造出把“真枪”,让“小日本”做梦都想不出来是怎么造的。
“小日本”的手枪一点不复杂,大院里不少孩子“人手一把”。只不过一根细铜管,靠后面一寸多的地方用钳子夹扁只留一道缝。铜管固定在木头枪身上,把火柴头上的火药刮下来从铜管后面填进去,拿“通条” 把火药捅到铜管中间夹扁的地方。枪的“撞针”是用钉子加工的,“弹簧”用橡皮筋代替,“枪子儿”或者是铅弹,或者就是一小截粗铁丝,从铜管前头杵进去,一搂扳机,就凭那点“火柴头”把子弹打出去。这种“工艺”造出来的枪,性能可想而知。扳机一搂,经常是“哑火”,就是打响了,子弹也射不出多远。唯有“小日本”那支枪,不但不“哑火”儿,而且每次“实弹演习”,子弹的穿透力都有所提高。他照着门板“打靶”的时候,其他孩子的枪是绝不敢从裤腰带拔出来的。
既然要赶超“小日本”,这橡皮筋、钉子、火柴头什么的当然都不能使。可到哪去找真的枪栓、撞针和子弹?有办法!造一支“电子枪”!“傻波子”他哥会攒半导体,很快设想出这么个方案:在子弹壳里焊一小截电阻丝,枪的扳机就是电源开关,一抠扳机,电源接通,电阻丝引燃火药,子弹不就打出去了?
造枪的过程很顺利:那会儿大学的实验室、校办工厂统统关门,俺们夜里进去,“借”出了枪管;枪身用木头削,子弹壳更是每个孩子都有一大把。“傻波子” 他哥很快在枪身里安好电池和开关,在每个子弹壳里焊上电阻丝,用铅浇筑出子弹头,只等装上火药,“小日本”就完蛋了。
“只等装上火药”,可这火药到哪去找?那会儿鞭炮是“四旧”,早已没处卖。“傻波子”他哥在书上查到,把木炭、硫磺和“硝”搅合在一块儿,就是火药。木炭俺们自己烧出来了,硫磺也从大学实验室“借” 出来了,就差“硝”了。“傻波子”他哥说:硝“长” 在老厕所的墙上。那几天,俺们整天在海淀镇的小胡同里打转,见着越旧越破的厕所就越往里钻,趴在尿池子墙上找“硝”。有一天,让一老头给盯上了。老头肯定以为俺们是偷东西的,没上来抓俺们,恐怕是因为琢磨不出俺们能到那种地方偷什么。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这天,“傻波子”他哥把 “上了膛”的枪绑在树上,枪口朝下,拿根绳子远远的一拉扳机。俺刚想捂耳朵,只见枪口中喷出一股火光,火光中飞出一颗子弹头,把土地打出一个坑。好象有点不对劲:这枪声怎么不是“怦”、“怦”的?怎么好象是“噗”、“噗”的?不但是“噗”,而且 “噗”了不止一声。子弹已经打到土里,枪口还在喷火。“傻波子”他哥面色凝重:试验显然不成功,失败的原因是火药的爆炸力不够强。可形势不等人啊!昨天听说,“小日本”又拿枪把另一扇门上的铁板打了个窟窿。
第二天俺来到“试验场”,只见“傻波子”他哥坐在地上,一言不发。枪摆在旁边,枪管的后半截已经炸成块铁片儿,枪身也炸碎了一半。因为找不到更好的火药,“傻波子”他哥不得已,在子弹壳里装满从火柴头上刮下来的药,结果这回爆炸力倒是够强了。
就在这时,突然传来惊人的消息:刚刚有个警察去过 “小日本”家,收走了“小日本”的枪、子弹和所有 “军工设备”。看着“小日本”年纪小,这才没把他一块儿收走。警察还放下话,要挨个儿调查还有哪个孩子有枪,挨家儿收。
“傻波子”他哥当机立断:造枪计划告一段落,大家分头回家,三天之内不要联络。
等风声过后,俺再去找“傻波子”他哥,他已改学中医针灸,正在大伙的“合骨穴”和“足三里”运针,说这两个穴位扎不坏,而且“针感”强。记不清是不是因为这,俺后来投靠了“小日本”。
对了,说了半天造枪,差点忘说谁是“名人”了。“傻 波子”他哥叫王小平,“傻波子”叫王小啥?您猜猜。
文化大革命一来,大学关门闹武斗,在101中住校准备考大学的“傻波子”他哥卷着铺盖回了大院。他没显出怎么高兴,大院里的孩子们可乐坏了。
“傻波子”他哥是大院里的“孩子王”。他只要放假回来,俺们这些个“高档次”的孩子们就会扔掉手里的弹弓、粘杆儿、蛐蛐罩子,每天跟着他去学滑“轱辘鞋”、读外国小说、讨论“隋唐演义”、练贫嘴、装半导体、拉线偷电、下笼子逮野猫。总之都是“高档次”的活动。何况他这次回来的正是 “节骨眼”:大院“低档次”的孩子王,后楼的 “小日本”造出一把手枪,前两天当着孩子们的面,一枪把单元楼大门上钉的三合板打个大窟窿。前些日子,“小日本”也下笼子逮着只野猫,而且在小树林里架火把猫烤着吃了,俺第二天去,还看见扔在地上的猫头、猫爪子。这次“傻波子”他哥如果不能带着俺们做出点什么,可就真让“小日本”给 “镇”了。
“造枪”。“傻波子”他哥当即决定:一定要造出把“真枪”,让“小日本”做梦都想不出来是怎么造的。
“小日本”的手枪一点不复杂,大院里不少孩子“人手一把”。只不过一根细铜管,靠后面一寸多的地方用钳子夹扁只留一道缝。铜管固定在木头枪身上,把火柴头上的火药刮下来从铜管后面填进去,拿“通条” 把火药捅到铜管中间夹扁的地方。枪的“撞针”是用钉子加工的,“弹簧”用橡皮筋代替,“枪子儿”或者是铅弹,或者就是一小截粗铁丝,从铜管前头杵进去,一搂扳机,就凭那点“火柴头”把子弹打出去。这种“工艺”造出来的枪,性能可想而知。扳机一搂,经常是“哑火”,就是打响了,子弹也射不出多远。唯有“小日本”那支枪,不但不“哑火”儿,而且每次“实弹演习”,子弹的穿透力都有所提高。他照着门板“打靶”的时候,其他孩子的枪是绝不敢从裤腰带拔出来的。
既然要赶超“小日本”,这橡皮筋、钉子、火柴头什么的当然都不能使。可到哪去找真的枪栓、撞针和子弹?有办法!造一支“电子枪”!“傻波子”他哥会攒半导体,很快设想出这么个方案:在子弹壳里焊一小截电阻丝,枪的扳机就是电源开关,一抠扳机,电源接通,电阻丝引燃火药,子弹不就打出去了?
造枪的过程很顺利:那会儿大学的实验室、校办工厂统统关门,俺们夜里进去,“借”出了枪管;枪身用木头削,子弹壳更是每个孩子都有一大把。“傻波子” 他哥很快在枪身里安好电池和开关,在每个子弹壳里焊上电阻丝,用铅浇筑出子弹头,只等装上火药,“小日本”就完蛋了。
“只等装上火药”,可这火药到哪去找?那会儿鞭炮是“四旧”,早已没处卖。“傻波子”他哥在书上查到,把木炭、硫磺和“硝”搅合在一块儿,就是火药。木炭俺们自己烧出来了,硫磺也从大学实验室“借” 出来了,就差“硝”了。“傻波子”他哥说:硝“长” 在老厕所的墙上。那几天,俺们整天在海淀镇的小胡同里打转,见着越旧越破的厕所就越往里钻,趴在尿池子墙上找“硝”。有一天,让一老头给盯上了。老头肯定以为俺们是偷东西的,没上来抓俺们,恐怕是因为琢磨不出俺们能到那种地方偷什么。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这天,“傻波子”他哥把 “上了膛”的枪绑在树上,枪口朝下,拿根绳子远远的一拉扳机。俺刚想捂耳朵,只见枪口中喷出一股火光,火光中飞出一颗子弹头,把土地打出一个坑。好象有点不对劲:这枪声怎么不是“怦”、“怦”的?怎么好象是“噗”、“噗”的?不但是“噗”,而且 “噗”了不止一声。子弹已经打到土里,枪口还在喷火。“傻波子”他哥面色凝重:试验显然不成功,失败的原因是火药的爆炸力不够强。可形势不等人啊!昨天听说,“小日本”又拿枪把另一扇门上的铁板打了个窟窿。
第二天俺来到“试验场”,只见“傻波子”他哥坐在地上,一言不发。枪摆在旁边,枪管的后半截已经炸成块铁片儿,枪身也炸碎了一半。因为找不到更好的火药,“傻波子”他哥不得已,在子弹壳里装满从火柴头上刮下来的药,结果这回爆炸力倒是够强了。
就在这时,突然传来惊人的消息:刚刚有个警察去过 “小日本”家,收走了“小日本”的枪、子弹和所有 “军工设备”。看着“小日本”年纪小,这才没把他一块儿收走。警察还放下话,要挨个儿调查还有哪个孩子有枪,挨家儿收。
“傻波子”他哥当机立断:造枪计划告一段落,大家分头回家,三天之内不要联络。
等风声过后,俺再去找“傻波子”他哥,他已改学中医针灸,正在大伙的“合骨穴”和“足三里”运针,说这两个穴位扎不坏,而且“针感”强。记不清是不是因为这,俺后来投靠了“小日本”。
对了,说了半天造枪,差点忘说谁是“名人”了。“傻 波子”他哥叫王小平,“傻波子”叫王小啥?您猜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