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一小草的最近内容

  1. 田中一小草

    缘觉法中的无明

    佛陀在《杂阿含经》卷12第287经中说明祂在因地修学缘觉菩提时,是先逆观十因缘来推知并且确认名色 是由本识入胎所出生,而万法只能推到这个本识为止,不能够再往前推知有任何一法的存在,从而建立众生 皆有八识的观念。 确认了这个观念之后,又顺观十因缘流转门,退回到老病死忧悲恼苦的现象界,再转入十二因缘观当中, 再度逆推:名色为什麽会不断的从入胎识当中出生?答案就是无明!因为无明所以六识的心行不断,不断的 熏习执着,就会让未来世的名色,再度从入胎识当中出生! 这样推知之后,再顺观回来,检查确定没有错误以后,就能够弃捨对自我的执着。捨寿以后,这个入胎识...
  2. 田中一小草

    缘觉菩提的断我见、我执

    本文旨在说明缘觉菩提的断我见与断我执的内涵,期许读者在详读之后,能更正确地了解佛陀所开示的中乘缘觉菩提。二乘解脱道的缘觉菩提和声闻菩提都是含摄在大乘佛菩提道中,它们修学的方向和目标一致,皆以断我见为起步,进而断除我执,最终证得解脱,出离三界生死。...
  3. 田中一小草

    流转门与还灭门

    十因缘与十二因缘两种因缘法所说的「识」是不一样的识。十因缘法中的识是指入胎识,十二因缘法 中的识是指六识。 十因缘裏的入胎识,祂就是「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本识,是出生名色等万法的根本因,也就是 如来藏。这个根本识是众生流转生死的源头,众生的一切都从这裏开始,从这裏出生。虽然这个识本身 不生不灭,但是祂出生了名色以后,每一世的名色缘六入、受、爱、取、有,乃至缘生老死忧悲恼苦, 每一世都在不断流转、不断轮迴生死,这就是流转门。如来藏成就真实缘起的流转门。 十二因缘的「识」,是「无明缘行、行缘识」的识,指的是识阴六识。众生由于无明经由身口意造作...
  4. 田中一小草

    入胎识不是六识

    本文将会分成两个单元说明十因缘和十二因缘与识的关係:第一个单元为「十因缘的入胎识不是六识」,第二个单元是「流转门与还灭门」。 前文已经针对缘觉菩提的修证做了一个概略说明:缘觉菩提的修证是透过因缘法的观行来断除我见,乃至于断除我执,来取证缘觉菩提的解脱果。然而,因缘法的修证,必须以「入胎识出生名色」为前提,才有办法建立十二因缘观——也就是必须以十因缘法之入胎识(如来藏)出生名色为前提,才有办法建立十二因缘观。所以说,入胎识就是两种因缘法联结的最主要关键——而这也正是为何佛在演说十二因缘法之前会先讲十因缘法的道理所在。...
  5. 田中一小草

    如何断三缚结

    如何断三缚结并取証初果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声闻菩提的实证,可分为初果到四果。初果就是须陀洹果,断除三缚结,永不入三恶道。二果是斯陀含果,亦谓一来果,也就是修行者证得二果往生天界以后,只需回到人间再受生一次;也就是在出离三界生死之前,只需要人天往来一次,所以就叫作一来果。三果叫作阿那含果,又叫做不还果,意思是证得三果以后可以在中阴阶段般涅槃,也可以在色界天以上般涅槃,在出离三界生死之前,都不会再回到人间受生。四果则是阿罗汉,在死后入无馀涅槃,永远出离三界生死。...
  6. 田中一小草

    我见、烦恼、五阴

    所谓的我见,就是认为「五阴」我是一个真实常住的实体,也就是把「五阴」我当作恆常真实存在的错误见解! 世间人有什麽样的我见呢?基本上可以分为:色身的部分和心理的部分。色身的部分,例如小时候在外面和人家发生争吵的时候,常常都会说「某某人打我」,这显然是把色身当作是「我」的真实存在。心理的部分,例如把我们的心理感受、想像当作是真实的存在。 从出生开始,我们就不断的在学习人我之间的分别,并且随着我们所受的教育,熏习越多分别就越严重,因此「我见」就越来越深重!...
  7. 田中一小草

    声闻菩提之总相

    总结三乘菩提的内容时,先要看三乘菩提的总相。也许有人会认为:声闻法中的部派佛教有各个部派,对三乘菩提的总相各有不同说法,所以每个部派要用各部派独特的说法来理解。但对于如此说法,我们持不同的看法。因为佛法教导的是法界的实相;虽然有不同的部派,但不应有不同的佛法或不同的声闻菩提。...
  8. 田中一小草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

    许多人修学佛法的目的是想要求得解脱。但想要証得解脱,就必须先了解三界六道与解脱果的关係;而三界六道就是一切众生所生活之世界的面貌。所以首先要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是什麽样子,以及我们自己在法界裏面的位置,才会知道应该要如何做,又应往什麽方向前进。 三界六道的境界,跟业以及解脱果相对应的关係是靠背后的一个如来藏所支撑着。所以千万不应忽略:三界六道是世间的因果,实证解脱果是出世间的因果;可是不管是世间、出世间的因果,背后都仰赖着如来藏的运作,才得以成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