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4-07-25
- 消息
- 33,823
- 荣誉分数
- 374
- 声望点数
- 243
新移民孩子如何打破加国高中里的种族歧视樊篱
2011-12-12 11:06 来源: 加拿大家园 作者: jenniferlee
小编注:家园名人Jennifer的更多文章,请点击-》这里。包你不虚此行
新移民孩子如何打破加拿大高中里的种族歧视樊篱
在儿子的加拿大历史课上,老师专门讲解了加拿大种族歧视的由来,发展,以及目前的现状。
加拿大社会的种族歧视是根深蒂固存在着的,这在就业领域反映得尤其充分。经过政府与社会公众多年来的不断努力,从表面上看来,种族歧视在加拿大成人社会中表现得并不明显。但是,在加拿大的高中里,在一群群未成年,却已然形成了自己尚未成熟的观点和想法的青少年中,种族歧视表现地较成人社会的更加公开化,更不加掩饰。
总体而言,加拿大的种族歧视以人的肤色作为主要判断的标准,但不绝对。儿子说:在学校里,金发碧眼的blonde属于最好的血统。黑发黑眼白种人的受追捧程度,远远不及金发碧眼的。
在儿子的历史课上,老师让全班学生按照自己的肤色,自动分组站成一堆。肤色按照以下标准分组:白种人White,黄色人种Yellow(中国,韩国,日本等),棕色人种Brown(印巴人,菲律宾人,马来人和来自中东部分地区的都属于这种),和黑色人种Black。
接下来,老师让孩子们平举起右手臂,以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手指的方式,来代表用单独伸出中指这种侮辱性的手语,指向自己心目中不及自己所属类别的肤色组。老师告诉孩子们这只是在做实验,不涉及真正的种族歧视。但希望能够借此展示出孩子们心中真实的想法和潜在的意识。
由于孩子的班级里没有黑人,因此,老师就自己权充黑人,让“歧视”黑人的孩子指向自己。
这个实验的结果是:白人孩子们用手指向了其他三个肤色组;黄色人种的孩子用手指向了棕色和黑色组;棕色人种的孩子用手指向了黄色和黑色组;而唯独黑色人种组,没有指向任何其它的组。
老师总结这样的实验结果,完全符合现代加拿大社会潜在的多向性的种族歧视。这些歧视的形成源远流长,很难想象会在未来几十年内得到根本的改变。这些歧视是多方向的,并非仅仅涉及到白人对于有色族裔的歧视。即便在有色族裔之间,也存在严重的互相歧视现象。
儿子和我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时,我告诉他:我们中国人本身也是很歧视他族的。我们中的很多人称韩国人是“棒子”,黑人是“黑鬼”,印巴人是“巴子”,日本人是“鬼子”,俄国人是“老毛子”。种族优越感不独存在于白种人中,也严重地存在于其他肤色的各个族裔中。
尽管种族歧视无处不在,但是,作为有色人种的新移民孩子,仍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先天的劣势状态,赢得他族人们的平等相待和尊重尊敬。
前个星期的一天,儿子吃饭时说起当天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他说课间时,有个白人男孩子问其他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咱们年级里有谁学习好,运动好,还长得帅,有很多女孩子喜欢?”由于孩子们在不同的课程上有不同的同学,所以总体而言,大多数孩子彼此之间的了解比较有限。
我儿子听了后马上接嘴说:“那不就是在说我呢吗?”那个白人男孩听了后诧异地说:“You must be a Canadian.(你一定是在加拿大生长的加拿大人。)”
我儿子告诉他自己两年前才来到加拿大,自己是中国人。那个孩子打死也不肯相信。他说亚裔孩子走路通常都是Face down to the ground(脸朝下看着地板),在学校说话轻言细语,总是透着一丝的怯意。而黑人孩子通常是两肩下垂并前倾收缩,眼神闪烁不定,充满了不安全感,更遽论自信。
他说你不可能是一个新来者Newcomer,否则,你不会这么自信,每天进教室先大吼一声:Hi guys!只有在加拿大生长的亚裔孩子,才有可能有如此的表现。
当天和接下来的两天,这个孩子连同其他一个白人孩子,一直就这个问题和我儿子争论不休。他们就是不得而知:作为亚裔新移民,我儿子的这份自信从容到底从何而来。
令我不解的是,家园的朋友们:我们亚裔的孩子,绝大多数在学校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尤其上佳。在加拿大的中小学里,很多白人老师都很喜欢亚裔孩子。可是为什么亚裔孩子在学校需要敛眉低目地走路呢?为什么很多亚裔孩子自成一团,较少和本地孩子打成一片呢?
我和儿子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他觉得很多亚裔孩子,是因为在学校的朋友少,所以才会显得比较孤僻不合群。结果是他们给班级里的其他同学留下了“书呆子nerdy”的印象。也许是由于他们没有敞开心扉去接纳其他族裔的孩子,也许是由于他们内心深处的确或多或少存在着的一些自卑感,结果导致了这些学习优秀的孩子们,却不能获得其他族裔孩子的认同。长此以往,这种不认同就使得他们堕入了更缺乏自信,更加不合群的恶性循环。
中国新移民的孩子,要想在学校里如鱼得水,仅仅学习好是不够的。园友们,如果他们能够敞开心扉地去结识,接触和接纳其他族裔的孩子,去熟悉,了解和理解其他族裔孩子的所思所想所玩所乐,那么,打破肤色的樊篱,结交各种肤色的朋友,并非什么难事。
对于新移民孩子来说,如果他们能够拥有各个族裔的一大群朋友,那么,他们的加拿大高中生活将会更加快乐,更加充实,他们会变得更加自信,他们未来的人生将会更加光明。因为,很难想象,一个在高中里都不能和其它族裔孩子相处自如的人,将来能够在加拿大的主流社会里如鱼得水。
2011-12-12 11:06 来源: 加拿大家园 作者: jenniferlee
小编注:家园名人Jennifer的更多文章,请点击-》这里。包你不虚此行
新移民孩子如何打破加拿大高中里的种族歧视樊篱
在儿子的加拿大历史课上,老师专门讲解了加拿大种族歧视的由来,发展,以及目前的现状。
加拿大社会的种族歧视是根深蒂固存在着的,这在就业领域反映得尤其充分。经过政府与社会公众多年来的不断努力,从表面上看来,种族歧视在加拿大成人社会中表现得并不明显。但是,在加拿大的高中里,在一群群未成年,却已然形成了自己尚未成熟的观点和想法的青少年中,种族歧视表现地较成人社会的更加公开化,更不加掩饰。
总体而言,加拿大的种族歧视以人的肤色作为主要判断的标准,但不绝对。儿子说:在学校里,金发碧眼的blonde属于最好的血统。黑发黑眼白种人的受追捧程度,远远不及金发碧眼的。
在儿子的历史课上,老师让全班学生按照自己的肤色,自动分组站成一堆。肤色按照以下标准分组:白种人White,黄色人种Yellow(中国,韩国,日本等),棕色人种Brown(印巴人,菲律宾人,马来人和来自中东部分地区的都属于这种),和黑色人种Black。
接下来,老师让孩子们平举起右手臂,以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手指的方式,来代表用单独伸出中指这种侮辱性的手语,指向自己心目中不及自己所属类别的肤色组。老师告诉孩子们这只是在做实验,不涉及真正的种族歧视。但希望能够借此展示出孩子们心中真实的想法和潜在的意识。
由于孩子的班级里没有黑人,因此,老师就自己权充黑人,让“歧视”黑人的孩子指向自己。
这个实验的结果是:白人孩子们用手指向了其他三个肤色组;黄色人种的孩子用手指向了棕色和黑色组;棕色人种的孩子用手指向了黄色和黑色组;而唯独黑色人种组,没有指向任何其它的组。
老师总结这样的实验结果,完全符合现代加拿大社会潜在的多向性的种族歧视。这些歧视的形成源远流长,很难想象会在未来几十年内得到根本的改变。这些歧视是多方向的,并非仅仅涉及到白人对于有色族裔的歧视。即便在有色族裔之间,也存在严重的互相歧视现象。
儿子和我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时,我告诉他:我们中国人本身也是很歧视他族的。我们中的很多人称韩国人是“棒子”,黑人是“黑鬼”,印巴人是“巴子”,日本人是“鬼子”,俄国人是“老毛子”。种族优越感不独存在于白种人中,也严重地存在于其他肤色的各个族裔中。
尽管种族歧视无处不在,但是,作为有色人种的新移民孩子,仍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先天的劣势状态,赢得他族人们的平等相待和尊重尊敬。
前个星期的一天,儿子吃饭时说起当天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他说课间时,有个白人男孩子问其他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咱们年级里有谁学习好,运动好,还长得帅,有很多女孩子喜欢?”由于孩子们在不同的课程上有不同的同学,所以总体而言,大多数孩子彼此之间的了解比较有限。
我儿子听了后马上接嘴说:“那不就是在说我呢吗?”那个白人男孩听了后诧异地说:“You must be a Canadian.(你一定是在加拿大生长的加拿大人。)”
我儿子告诉他自己两年前才来到加拿大,自己是中国人。那个孩子打死也不肯相信。他说亚裔孩子走路通常都是Face down to the ground(脸朝下看着地板),在学校说话轻言细语,总是透着一丝的怯意。而黑人孩子通常是两肩下垂并前倾收缩,眼神闪烁不定,充满了不安全感,更遽论自信。
他说你不可能是一个新来者Newcomer,否则,你不会这么自信,每天进教室先大吼一声:Hi guys!只有在加拿大生长的亚裔孩子,才有可能有如此的表现。
当天和接下来的两天,这个孩子连同其他一个白人孩子,一直就这个问题和我儿子争论不休。他们就是不得而知:作为亚裔新移民,我儿子的这份自信从容到底从何而来。
令我不解的是,家园的朋友们:我们亚裔的孩子,绝大多数在学校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尤其上佳。在加拿大的中小学里,很多白人老师都很喜欢亚裔孩子。可是为什么亚裔孩子在学校需要敛眉低目地走路呢?为什么很多亚裔孩子自成一团,较少和本地孩子打成一片呢?
我和儿子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他觉得很多亚裔孩子,是因为在学校的朋友少,所以才会显得比较孤僻不合群。结果是他们给班级里的其他同学留下了“书呆子nerdy”的印象。也许是由于他们没有敞开心扉去接纳其他族裔的孩子,也许是由于他们内心深处的确或多或少存在着的一些自卑感,结果导致了这些学习优秀的孩子们,却不能获得其他族裔孩子的认同。长此以往,这种不认同就使得他们堕入了更缺乏自信,更加不合群的恶性循环。
中国新移民的孩子,要想在学校里如鱼得水,仅仅学习好是不够的。园友们,如果他们能够敞开心扉地去结识,接触和接纳其他族裔的孩子,去熟悉,了解和理解其他族裔孩子的所思所想所玩所乐,那么,打破肤色的樊篱,结交各种肤色的朋友,并非什么难事。
对于新移民孩子来说,如果他们能够拥有各个族裔的一大群朋友,那么,他们的加拿大高中生活将会更加快乐,更加充实,他们会变得更加自信,他们未来的人生将会更加光明。因为,很难想象,一个在高中里都不能和其它族裔孩子相处自如的人,将来能够在加拿大的主流社会里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