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0近1个月在地铁实施抢救90次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261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入冬以来120在地铁实施抢救90次 记者昨日实测6条线路温度发现――26℃1号线最“闷”人

  一脚踏入车门,迎面就是一阵热浪扑来。昨天早上8点50分,记者刚走进1号线国贸站的车厢内,就只有一种感觉可以形容――“冰火两重天”。温度计显示,此时车厢内的温度为26℃,而外面则只有0℃。

  昨天在早晚高峰,记者分别对本市6条地铁线路车厢内温度进行实测,发现1号线最热,最高温为26℃,特别是换乘车站更是居高不下,其他线路车厢内的最低温度也达到了22℃左右。

  与此同时,记者上午了解到,入冬以来的这一个多月内,市急救中心在本市地铁内实施救助90次。其中,因为最闷,日均客流量达到了127万人次,所以1号线的“伤员”也最多,占了近三分之一。

  记者体验

  1号线最闷乘客头顶冒“热气”

  在昨天的早晚高峰,记者拿着温度计对本市6条地铁线路的10个站点儿进行了测量。其中,1号线车厢内的温度最高,国贸和复兴门等站在早高峰时都达到了26℃,晚高峰则大都略低1-2℃。

  不过,即便是乘客较少的车站,在早晚高峰时也至少达到22℃。

  早上8点50分,记者来到1号线国贸地铁站,在地铁外面,温度计显示为0℃,而到了地铁内身上则马上暖了起来。因为是换乘站,加上北风呼啸,来往的客流更加拥挤。

  一踏进车厢,立马一股热浪扑来,和地铁外形成了“冰火两重天”,而温度计上的数字也攀升到了26℃。乘客纷纷把围脖、帽子摘下来。记者甚至看到,一位乘客头顶竟然冒起了“热气”。

  而身着羽绒服的记者,也明显感觉到了热与闷,赶紧把拉链拉开,让冒汗的身体“透透气”。

  案例

  没吃早餐晕在车厢内

  昨天早上8点30分左右,120接到了求助电话,说一位女士因为突然晕厥,摔倒在地铁2号线里。急救医生到达现场后,经过简单的抢救,这位女士醒了过来。

  据了解,这位女士姓胡,今年42岁,她每天上班要从天通苑坐到和平门,平时体质比较弱,但并没有什么既往病史。

  昨天早上由于出来得比较急,胡女士没有吃早餐,加上车厢内人多比较憋闷,站立的时间又长,所以在从地铁5号线换乘到2号线时,突然出现了头晕、心慌、胸闷等症状,之后就晕倒了。

  据医生介绍,这种属于比较常见的非病理性晕厥晕倒,类似的案例在地铁中有不少,主要都是因长时间拥挤、空气流通不好造成的。再加上没吃早餐或休息不好,就更容易发生了。

  特点分析

  早高峰站内“事故”最多

  记者统计发现,在一天的时间内,上午7-11时,120在地铁抢救次数最多,共25次,其中早高峰最多,有13次。不过,在下午3时-5时,也有13起“事故”发生。

  相对来说,晚高峰并没有与早高峰“看齐”,仅发生了10起。

  6条线路1/3伤员倒在1号线

  120一个多月的急救案例,主要分布在1号线、2号线、4号线、5号线、10号线及13号线等六条地铁线上。因为人最拥挤,所以1号线上的“伤员”也最多,有29个,占了将近三分之一。

  紧随其后的则是2号线和10号线,分别有19和15个“伤员”。

  “伤员”多晕厥青壮年“体质”差

  在对“伤员”的统计中,记者发现,并非我们认为的老年人居多,而是20-40岁之间的青壮年占据榜首,有45位之多。而60岁以上、有明确年龄记录的则只有1位。不过,这与青壮年是地铁的主要乘坐人群有关。

  此外,在病情统计中,晕厥的有32人,占了一半多。紧随其后的则是胸闷以及外伤,而在外伤中则又以摔伤为主。

  专家提醒

  一冷一热血管最易“受伤”

  现在室外温度较低,有时能达到零下,人们出门时穿得都比较厚,而进入地铁后,温度一下子攀升到二十几摄氏度。

  “这样一来,人体的自主体温也会随之升高,地铁高峰时段拥挤、空气不流通,会导致人体加速疲劳,这时就易引起心率过快,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严重者就可引起晕厥。”李贝医生说。

  特别是对于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基础病史的乘客来说,超过20℃的温差势必让血管壁承受巨大的压力,易造成血管破裂、动脉血栓,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疾病。

  因此,特别提醒体质较弱或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在进入地铁时,最好在地铁口或站台上稍作停留,让血管收缩、扩张速度放缓后再上车。

  小贴士

  由于地铁内外温差过大,特别是遇到大风天的时候,风寒感冒也很容易找上门。

  如果下车后感觉头疼、乏力、身上发紧,首先要发汗,不妨喝一点姜糖水或泡泡热水澡。

  此外,提醒大家,在地铁上最好把帽子、围巾等摘掉,捂得不要太严实,以免出汗后

  遇冷或遇风受到风寒侵袭。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