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261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1324015051_JgOWIQ.jpg](/proxy.php?image=http%3A%2F%2Fi3.sinaimg.cn%2Fdy%2Fc%2F2011-12-16%2F1324015051_JgOWIQ.jpg&hash=967de42d6682acd5751235650cafb880)
![1324015051_SBu1ge.jpg](/proxy.php?image=http%3A%2F%2Fi1.sinaimg.cn%2Fdy%2Fc%2F2011-12-16%2F1324015051_SBu1ge.jpg&hash=81011c72e60c5f5126ea2756405816a1)
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16日讯 2011年11月底,四川省社科院3名学者杨先农、侯水平、李后强向四川省委、省政府报告,倡议四川省牵头组织“长征路线”申遗,同时,建议抓紧搜集和整理红军长征的文化遗迹,加快构建“国际长征文化馆”。对于这一提议,老一辈红色革命家的后代怎么看?对于长征申遗和文化馆建设他们有何建议?年轻一代可以从抢救长征精神和长征文化这一举措中学习到什么?日前,四川新闻网记者专访了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周总理侄女周秉宜女士。
“长征路线申遗”很好,但要做足准备
“长征路线申遗?是个很好的事情啊!”周秉宜初一听说这件事,就显得很有兴趣,“四川对长征精神和长征文化的抢救和传承很有热情,值得肯定。”周秉宜认为,长征精神所包含的坚韧、英勇、不屈不饶、敢于胜利的确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借长征申遗来大力弘扬这种精神和文化,愿望非常美好,但理由和前期准备必须充分,“国际社会为什么要认同这种文化?申请应遵循什么样的路线去运作,是否符合国际标准和原则,这些都需要在前期做好充分的研究和准备。”
周秉宜还特别提到了韩国“江陵端午祭”的申遗工作,“他们就是申请的祭祀这种活动,而不是节日,选择的是江陵地区在端午节举行的祭祀、歌舞、游戏等无形文化遗产。申请路线明确,最终申遗成功。所以前期研究和论证非常重要。”
据了解,李后强等3位学者的初步想法是先推动申报中国文化遗产,再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公约及标准,“长征路线”作为举世闻名的线性文化遗产,符合条件。而线性文化遗产(LinealorSerialCulturalHeritages)则主要是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长征文化馆”值得推崇,长征精神无处不在
对于报告中同时提出的构建“国际长征文化馆”的建议,周秉宜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长征精神中的那些勇于奋斗、敢于担当、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以及艰苦朴素等很多可贵的精神品质,都可以在这个文化馆中好好体现”,她认为,重拾长征精神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非常大,年轻人可以多到这些具有红色文化特点的地方多看看多体会多学习。
周秉宜说,在巨变中的现代社会,许多人逐渐缺少了精神和信仰的东西,眼中只剩下“金钱”。她认为年轻人应通过对长征精神的理解,重塑健全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赚钱不是只为了享乐,总要为国家和社会做点什么,找到生活更有价值的意义。”周秉宜认为长征精神在各行各业中其实都可以很好的体现,“比如做学术,哪怕清贫地坐冷板凳十年,但最终却做出了真正的学术贡献,耐得住寂寞和诱惑,这何尝不是对长征精神的另一种诠释?”
“把小事做好,也是大事!”周秉宜在采访结束时的寄语中特别写到:“现在的年轻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踏实尽心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我们这个社会做出自己一份贡献!就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