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光头女板寸 1200军医激情出征北京非典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CD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CD

传说中的靖王爷
注册
2002-03-30
消息
7,100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文章来源: 解放军报 于 2003-5-3 10:24:00:



4月25日晚,由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批准的一道十万火急的命令飞向全军。几小时后,身穿迷彩服的1200名部队医务人员分别在大江南北、白山黑水、大漠戈壁等地军营集结待命。

他们不是奔赴边疆,而是奔赴首都。这里没有战火的考验,但是决战非典型肺炎的战斗与战争同样不可预测、险象丛生。

“女儿别担心,妈妈在后方为你祝福!”

汽车、火车、飞机,承载着一支支出征的队伍奔赴前线。

决心书、请战书,记载着一片片无私奉献的真情。

4月28日,正在沈阳实习的武警天津医学院20名女学员,上午11时30分接到命令,12时30分就要出发。接到通知后,张婷婷回到家悄悄换衣服,卧床不起的妈妈问女儿去哪里,她撒了个谎,说有医务人员要去北京,她去欢送战友。其实,张婷婷说的“她们”也包括自己,但她不能马上告诉妈妈。妈妈股骨头坏死,心脏又不好,爸爸在外地,她这一走,妈妈还不着急上火?

硬下心肠,带着女儿对妈妈的牵挂,张婷婷跟着队伍准时出征。路上,她急切地打电话联系住在锦州的舅舅、舅妈赶去照料妈妈。尔后,她还是放心不下,又给妈妈打了几个电话。不料妈妈从电话里听到汽车引擎声后,明白了一切:“ 你是不是已经上车了?”“是。”好一会儿,妈妈那边没了动静。女儿以为妈妈会为她去决战“非典”一线而伤心哭泣,可是过了一会儿,她听到的是妈妈异常平静的嘱托:“女儿,别担心,妈妈在后方为你祝福!”听到这里,张婷婷出发前向战友告别时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人们凭着基本的政治觉悟和起码的道德良知,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心连着心,风雨同舟,众志成城―――这就是华夏儿女共同拥有的民族精神。

4月28日晚9时30分,当来自沈阳军区各医院的76名医务人员踏上进京的 k54 次特快列车后,同行的一位陌生旅客一直在注视着他们。列车启动前,这位旅客看到,这群赴北京抗击非典的军人们,和站台上送行的战友相互拥抱,场面十分感人。出征的队伍里有许多年轻的女军人,但她们没有一个面带惧色,人人坚强自信,一扫“古来征战几人回”那种凄凉场面,也没有“牵衣顿足拦道哭”那种悲悲切切。上车后,有的还唱起了歌:“我会第一时间送出关怀,围着你,抱紧你,相信你……”

这一切感动了那位旅客。下车前,他找到列车长,拿出3000元钱,动情地说:“不少人惜命,从北京往外走,而解放军往最危险的地方冲。我不是大款,是挣工资的,只能拿出这么多钱,请代我转交给他们,以表达我这位普通老百姓的一点心意。”

列车长把钱交给医疗队队长郭晓钟后,大家深为感动,但钱不能要。当大家去寻找这位捐钱的旅客时,他早已下车。猛然间,列车员想起在乘车登记簿上有记载:这位旅客叫佟林,住在北京丰台区太平桥47楼6门12号。郭晓钟请列车长代他们寄还。类似的故事使白衣战士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有人民群众这座靠山,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

男光头,女板寸,人人充满战士豪情

今天的小汤山定点医院,充满实战气氛。记者看到,一夜之间,为减少感染,小汤山多了不少“光头”和“假小子”。记者问剪掉一头秀发的护士楼君:“ 这样好看吗?”她回答得很干脆:“现在这个时候,这样好看。”

满头白发的老主任张德州,也剃成光头,记者都有点认不出来了。52岁的张德州是371医院传染科主任。4月26日,医院开大会宣布上北京的医务人员名单。一听没他,他马上找到政委:“我是传染科主任,比年轻人经验丰富,应该让我上。再说年轻同志孩子都小,而我没家庭负担。”他又充满自信地拍拍胸膛说: “我虽然头发白了,但身体很好啊!”在张德州的坚决要求下,院领导当场更换了名单。

昨天晚上,10多位医护人员把盒饭端到宿舍,打开一箱啤酒,为出征壮行。等医院收治病人以后,大家就不能再亲密接触。记者看到。301医院博士生导师黄德亮教授举着一瓶啤酒说:“咱们以后就要互相敲墙问候了。为了降低非典病死率,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干!”

“干!”大家一起举起啤酒瓶,表达着抗击非典一线军人们的铮铮誓言和豪情壮志。

这些平时很斯文的高级知识分子,关键时刻都是英雄好汉。肺上长着瘤子的黄德亮教授,离开家的前一天晚上,妻子一直流泪。这是结婚20多年来,他第一次见妻子张燕青如此动情。男儿有泪不轻弹,女人有泪也不轻弹。黄德亮教授是搞耳鼻喉科的,要经常给病人进行气管切开和插管,这项工作感染率最高。他知道妻子对他的理解和牵挂,安慰说:“广州的钟南山院士都能上,我更应该上。我是教授,更是军人。”

正在大家激情干杯时,杨立教授接到了手机短信。他大声说道:“我给大家念一条:‘杨老师,当别人远离非典时你走近非典,如需轮换,随时听从召唤’ 。还有一条:‘杨老师,我时刻准备替你战斗’。”杨立教授带过不少硕士研究生,他走时学生们都不知道。在人民群众遭难时,挺身而出的军中教授,为他的学生们树立了榜样。

“穿一身军装,就要有军人的骨头”

这是一群柔美的女人,如果不穿军装,很难相信,她们竟有如此决然的勇气与爱人分别。

4月27日早晨8点,高挑秀气的李吉娜照常来上班,她把最后几张烫着喜字的请柬发给同事后,心里憧憬着当新娘的幸福。那些天,她一直忙碌着布置新房、拍婚纱照,准备“五一”结婚。8点15分,院里紧急通知开会,宣布她和其他战友一起赴北京执行抗非典任务,9点半出发。

李吉娜是404医院风湿科护士长,在此之前,她带头写请战书,要求参加抗击非典,但没想到任务来得如此紧急。此时此刻,她来不及细想,转身抓起电话,对爱人闫峰说:“我马上去北京,买家具的钱还在我这儿,你赶快过来拿。”他俩的婚事因为李吉娜已经推迟了好几回。眼瞅着两人都快30岁了,家里老人很着急,决定今年无论如何要把婚事给办了,不曾想这次又得推迟。

出发前10分钟,闫峰气喘吁吁地赶到了。接过存折,他什么也没说,默默站在欢送人群的后面,一直望着她,直到汽车远去……

到北京后,李吉娜给他打电话:“我这么一甩手走了,你是不是特生气?” 他笑着说:“我生气也不能跟你说,怕影响你情绪。”临挂电话时,男人味十足的闫峰一下子变得温柔起来:“我一定把新房收拾得好好的,保证你满意!”

“我为他而骄傲!”对记者谈起自己的爱人时,文静的李吉娜眼睛一下红了,扯起纸巾掩饰自己的泪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古老的爱情誓言,对军人来说,不仅是花前月下的浪漫,卿卿我我的甜蜜,更是一种对对方的尊重,一种对爱情、对使命、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刻理解。

“穿一身军装,就得有军人的骨头。”这是201医院消化内科护士庞玲在决心书上写的话。这位爽快的东北姑娘,正值如花的年龄,也梦想着“五一”做个美丽的新娘。

庞玲的爱人刘海营是同一医院的放射科医生。同为军人和医务人员,两人都知道抗击非典的严峻和危险。接到通知时,庞玲对刘海营说:“我去北京抗击非典,但你给病人做透视也很危险,我最放心不下的还是你。”“你有时很粗心,还是自己多保重。”晚上,两个人一起来到超市,你给我买袜子,我该给你买护肤品……把相互的关爱和叮咛都装进鼓鼓的行囊中。

在这紫槐花开的季节,在这多姿多彩的年龄,危难时刻,她们放下的是儿女柔情,挺起的是军人侠骨。
 
我的偶像。。。。祝福你们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