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留?生蕴??》系列??之十三:留?瑞士八月花30孺,KEN毅然弈加拿大?钷檫始 [转贴]

xiaomage

Moderator
VIP
注册
2002-01-17
消息
2,893
荣誉分数
289
声望点数
213
所在地
渥村仕同湾
认识KEN,是从他的一个朋友的相簿中看到他的相片,是个挺帅气的上海男孩子!他的朋友形容他是个挺热心的人,原来俩人素不相识,只是在餐馆吃饭时,□到正在当服务生的KEN,大家同是「阿拉上海人」,又是年轻人,很快就熟络了,热情的KEN还和朋友一起邀请新抵埠的老乡去游玩。 跟KEN联络上后,他很爽快答应了我们的采访要求,相当的温文有礼,侃侃而谈,说话中不时显露出上海人特有的潇洒和轻松。


KEN档案(chinesenewsnet.com)

姓名:KEN(chinesenewsnet.com)

性别:男(chinesenewsnet.com)

出生日期:1979年3月1日(chinesenewsnet.com)

星座:双鱼座(chinesenewsnet.com)

出生地:中国上海市(chinesenewsnet.com)

父亲职业:经理(chinesenewsnet.com)

母亲职业:经理家庭其他成员:哥哥(chinesenewsnet.com)

国内就读学校:上海大学机械电子系(一学期)(chinesenewsnet.com)

出国前教育程度:高中毕业(chinesenewsnet.com)

出国日期:1999年5月(chinesenewsnet.com)

出国时年龄:20岁(chinesenewsnet.com)

出国前往城市:瑞士恩格伯市(chinesenewsnet.com)

曾就读学校:席勒国际大学酒店管理专业 学费连食宿:20000美元一年(chinesenewsnet.com)

现居住国家和城市:加拿大多伦多市(chinesenewsnet.com)

曾就读学校:南安省学院 (两个月大学预科) (chinesenewsnet.com)

目前教育程度:大专一年级(chinesenewsnet.com)

住房情况:租住三层独立屋内一房间,与人合租一房间,每月摊分租金250加元(chinesenewsnet.com)

目前在家温习英文,准备考托福。曾打工,担任餐馆服务生,每月收入视工作时间及餐馆生意而定,1000多加元至3000加元不等。(chinesenewsnet.com)

每月开支(住房、伙食、交通、电话、手机、上网、娱乐活动等):1000加元(chinesenewsnet.com)


记者:你最初出国是到瑞士,那里不是讲英语的国家,你本身的外语只是英语,怎么会跑那里去了? KEN:没错,瑞士主要是讲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我虽然在学校里学的是英语,但在出国前倒是花了不少功夫在法语的选修上面,不过关键的是我到瑞士留学是到美国人在当地办的席勒国际大学,全用英语上课,所以根本不是问题嘛! 记者:你出国的时候刚刚高中毕业没多久,也考上了上海大学,为什么只读了很短的时间就出国了? KEN:我本身一直都有出国留学的愿望,但高考成绩不理想,只考到了上海大学的机械电子专业大专班,在国内读大专可以说没什么前途可言,工作也不好找,所以倒不如到国外深造,希望机会多一些吧。抱著这样的想法,正好那时不少外国学校到上海招收留学生,在中介公司的介绍下,我就选了瑞士这间学校。 记者:你到瑞士选读的是酒店管理,好像跟你原来在上海大学修读的理工科科目机械电子风马牛不相及。 KEN:坦白说吧,酒店管理根本不是我选择,我对酒店管理一点兴趣都没有,不过为了拿到签证没办法呀,中介公司的人说那间大学的酒店管理很有名,也非常容易拿到签证,我们当然相信啦,事实也果真如此,没几个月我就顺利拿到签证到瑞士了。 记者:到瑞士留学花费得多吗? KEN:我的天!花了很多钱啊。对我这个穷学生而言,简直可以用天文数字来形容,相对于其他国家,瑞士留学的花费可能是最高的国家之一,尤其是我所报读的美国人在瑞士办的国际学校,费用更是昂贵得吓死人! 记者:能具体说说那些天文数字的花费吗? KEN:我粗略算了一下,我在1999年5月出国到1999年底那段时间,爸爸妈妈在我身上共花了将近30万元人民币。给中介公司办理留学的手续费是3000美元,到瑞士席勒国际大学预缴一年的学费连食宿费为20000美元,这个费用已包了每星期一到星期六,每天三餐的膳食费,但星期日的膳食则是自理了。其他费用还包括书本费和学校统一的西装校服,书本每本要30至100元瑞士法郎不等,一套西装校服也要700瑞士法郎,即大概折合人民货币3000元了,但那套西服的质量绝对不敢恭维,你看是不是花费惊人吗?不过,出国之前已经知道瑞士本身就是一个消费水平很高的国家,但来到才知道它不是比上海的消费指数高一点点的问题,而不少日常的开支都是上海的两、三倍,我那大半年时间,反正已身在欧洲,所以藉机会到了不少邻近国家和地区旅游,我还两度回上海探亲,所以,一算下来,那大半年竟花了接近30万元人民币,真是挺吓人的! 记者:你在短短8个月的留学生涯就回上海两次,那真是够频繁的,有什么重要大事非得要回去,还是因为想家想上海的朋友呢? KEN:因为想家想朋友,真的是耐不住寂寞了才要回家。第一次是到瑞士的两个月后,刚好学校放暑假,我就在7、8月回上海过了两个月。第二次是在1999年年底,那时因为我已经打算到加拿大来,而且签证已到手,所以我原来选修的一门课决定放弃了,便第二度回上海探亲。我特别想上海的原因,除了我有父母和哥哥在上海外,我女朋友也在上海,但她是不愿意出国的那种,为免两地相思之苦,我一有机会便会回国。 记者:孤单寂寞几乎是每个留学生最难面对的,但也是无可避免的问题,尤其像你们这些高中毕业没多久就独自离乡别井的学生,你在瑞士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KEN:刚去的时候,真的是很寂寞,学校里的同学一半是中国人,一半是外国人,整天困在学校里,真的会闷死,同学虽然在一起也挺热闹的,但同学毕竟是同学,不是跟你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许多心里话是不能说的,开始的那段日子真是太难熬了。我买了不少电话卡,就是为了解乡愁,几乎每两、三天我就用完一张20瑞士法郎,即约100元人民币的电话卡,可是你没有办法,好像只有上海亲朋好友的声音,才能给你力量,使你支撑下去,这似乎是刚出国时唯一的消解孤独的方法。另外一个解闷的方法就去旅游吧,瑞士的风景这么迷人,周边国家的风景也是那么令人陶醉。 记者:你都到过什么地方玩呢? KEN:我去过法国、德国、奥地利、希腊,还有回上海的时候顺道游了一趟日本,这算是我出国的另一大收获吧,可以亲自领略到原来只在地图、画报上才可以看到的美丽风光,算是不枉此生吧。不过,想一想又好像有点混日子的感觉,当然这已是过去式了,现在心态已不再是贪玩了。 记者:在瑞士的日常生活习惯吗? KEN:一点都不习惯!就拿最基本的吃来说吧,学校是包吃的,但吃的东西很不合我们中国人的胃口,一个星期六天都在学校里吃,吃得人都快吐了。星期日不包餐,但学校是不允许在宿舍里做饭的,宿舍里连最基本的厨具也没有,你也没法去煮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所以,每到星期日,意大利薄饼,还有汉堡包,几乎成了不变的主食,真怀念上海的美食啊。在瑞士,可能中国移民不多吧,中餐馆也少得可怜,而且口味不敢恭维,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便当就要15瑞士法郎,即大约70元人民币了,你说如何吃得消?其他消遣的地方,如餐馆、酒吧、娱乐场所和赌场等,消费也是挺惊人的。民以食为天,单就这一点,我已经有预感,我在瑞士的时间不会呆得太久。况且这个消费指数如此高的地方,对我们这些外国人来讲并无什么前途可言,所以只在那里呆了半年,我已萌生去意,并自己搜集了申请加拿大的资料,希望到加拿大留学。 记者:为什么放弃瑞士后,加拿大成为你的另一选择呢? KEN:瑞士其实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国家,若可能在那里升学,然后再移民扎根的话,我相信一定不会离开,因为瑞士的确有如人间天堂般,不过那只是对他们自己的国民,而对瑞士以外的外国人,则完全是天壤之别的待遇。我不想再花费父母的巨额投资,去继续做一些无结果的事。因为我很清楚,我即使继续在那所学校读酒店管理这一我根本不喜欢的专业,就意味著还要花费巨额的学费和其他大堆费用,毕业后也不一定能在本地找到工作,况且,你要想在瑞士办理移民,简直难于上青天,除非你找人结婚吧,但那一定不会是我。长痛不如短痛,倒不如尽早转换方向吧,加拿大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一个鼓励移民的国家,各项政策都更为宽松,留学签证也相对容易,学费也相对便宜,机会也更多,所以考虑再三,我就转到加拿大来了。 记者:那你始终也在瑞士的大学读了接近两个学期,对它的教学质量又如何评价呢? KEN:我读的那所学校设在他们其中管理的酒店里面,我们住宿在酒店,吃在酒店,上课和实习也在酒店。老实说,那是个很不错的教学主意,边读书边实习,瑞士的酒店管理是世界著名的,学校由美国而来的「过江龙」主教,理论结合实际,学生来自英国、德国、西班牙、保加利亚、日本、南朝鲜和印度等地,都是冲著瑞士先进的酒店管理经验而来吧。老师上课也很融会贯通,生动有趣,总是以很简单易懂的例子去启发学生,学生们容易明白,你只要上课留心去听,做好老师布置的功课,每门功课考A并不是难事,这与国内那种相对僵硬死板的教育方法是有很大分别的。 记者:那么多外国同学,相信交了不少朋友吧! KEN:在瑞士那所国际学校里的学生大多是独自闯天涯的,同是年轻人,话题自然也较多。我交了些日本、美国和德国的朋友,不过,比较之下,还是咱们中国来的学生在一起的话题多一点,因为我们有共同语言嘛。 记者:到瑞士是你人生中第一次出国门,瑞士给你的印象如何? KEN:虽然我最终不能在瑞士继续呆下去,但这个国家给我的印象非常不错。那是个十分漂亮的国家,绿化、环保及卫生工作的出色,当然是目前上海无法相比的,那些房子和各种建筑也充满独特的欧洲风情,给人很舒适的感觉,同时那是个福利国家,国民都享有很好的福利待遇,况且税收也不是太重,尤其与高税政策闻名的加拿大相比,更显其优势,可惜那里申请移民的机会很微,生活指数也太高,否则我的首选地一定会是留在瑞士继续发展。 记者:瑞士人给你的感觉又怎样呢,有没有感觉到歧视? KEN:那是绝对没有,瑞士人的文化素质似乎都不错,虽然他们的母语不是英文,但我用英文在那里生活似乎没有问题,街上每个人都能听懂英文。瑞士与加拿大最大的不同可能是那里不是一个移民国家,没有多元文化的传统,民族主要以欧裔的白人为主,亚裔人和黑人并不多,瑞士人穿著非常讲究,打扮时髦得体,样子也长得挺漂亮的,轮廓分明,身材高大。普通打工月收入大约是3000、4000瑞士法郎,折合差不多20000元人民币。他们很懂得享受生活,瑞士是位于风景迷人的阿尔卑斯山旁边的美丽小国,许多人在冬天都会到山上滑雪、乘缆车、玩滑翔伞等活动,夏天就去湖边钓鱼等,生活轻松写意。我所在学校的城市就是一个旅游区,所以我也趁那个时候,亲身体验了不少瑞士人的休闲生活,确实是一种很美妙很享受的生活。瑞士虽是一个以白人为主的传统欧化国家,但我真没感到他们对我们这些外来者有歧视,相反,他们非常热情好客,我自己就有切身体验。 记者:噢,说说你的故事,看看瑞士人怎样的热情好客? KEN:有一次,我们几个朋友驾车出外游玩,瑞士沿著阿尔卑斯山的公路上都架设了围栏,以防驾驶人不小心撞到山上去,可惜我们还是撞到围栏上去,整辆车翻了。虽然各人都没大碍,但困在那条行驶车辆不多的山路上,我们真感到一筹莫展。不久,一辆车在我们面前停下来了,尽管我们并没有挥手示意他下来帮助我们,那位瑞士人十分热情,询问我们情况后,即帮忙我们用他的手提电话致电拖车公司,使我们很快走出困境。平时我们见到的瑞士人也是相当的有礼貌,路上□到个不相识的人,也会跟你微笑打招呼,甚至跟你闲聊一大轮。我在瑞士没觉得受到歧视,反而在多伦多倒觉得受到来自本身中国人的势利眼光。 记者:在多伦多反而被自己中国人歧视,这话怎么说呢? KEN:在多伦多有40万的中国人,还是以说广东话的香港人和广东人为主吧,就有那么极少数讲广东话的人,对我们这些讲普通话的人挺感冒的,这相信不是我个人的偏见,不少国语同胞都深有同感。你在华人经营的餐馆、超级市场和商场内,如果你说的不是一口地道的广东话,真有那么些人会对你另眼相看的,招呼也慢半拍了,这不是挺悲哀的吗?华人歧视华人!另外,加拿大政府的工作人员相对瑞士政府人员来说,也不如瑞士人热情。记者:不过你最终还是来了你的第二选择多伦多了,也是来这里读大专院校吗? KEN:2000年1月底我正式来到加拿大,学校位于多伦多西部100多公里的小城市咸美顿,我报读的时候原以为那间学校会直接安排我读大专课程,但来到才知道我要读的是大学预科,读完预科课程后,最终也是要通过托福考试才可以报读大学,或许真是当初申请时没问清楚吧,来到后知道实际情况后,我觉得似乎有点浪费时间的感觉,于是我只读了两个月,便决定放弃了。那时我离开上海漂流海外也将近一年了,屈指一算,也花了父母大笔金钱,的确是于心不忍,我想不如赚点钱吧,于是开始了我毕生难忘的两个月打工经历。 记者:这是你出国后第一次的打工经验吗? KEN:原来在瑞士时,也曾经打过一些短工。我在瑞士当地的叔叔曾介绍我到中餐馆在周末时打工,是在餐馆里当服务生,我大概做了两个月。而在我读书的学校,因为是与酒店连成一块的,学校的老师也偶尔让我在酒店的酒吧内当Busboy(传菜员),每小时赚15元瑞士法郎。当我来到加拿大的时候,已是出国整整一个年头了,心想花了父母那么多钱,还是一事无成,所以横下心来,不如全职打工一段时间,希望可以补贴一下巨额的开支。决心一定,我在安大略省北部城市北湾找了一份中餐馆的服务生全职工作,那段日子可以用「非人生活」来形容吧,也是我出国以来最刻骨铭心的一段经历。 记者:「非人生活」这么厉害,难道是不眠不休的生活? KEN:差不多吧。在那两个月的时间内,我每天从早上9时工作至晚上11时,14个小时不停地工作,而且一星期工作7天,那间餐馆的楼面我几乎是「一脚踢」负责,而店内的西人服务生大约每天只工作4小时,那时我简直成了「工作狂」。每天是餐馆和住处两点一线,每晚疲惫不堪回到住处,上网是唯一的消遣,仅仅只有几个小时的睡眠后,第二天又再返回餐馆机械式地工作。幸好辛苦后有点成果吧,那短短的时间内,我赚了7000加元,即近40000元人民币了,这无疑是我出国后的一份大礼,相对于本地加拿大人,这样的收入,也是相当不错的了。既然有钱在身,学校的课又停了,一时又没有什么具体安排,我想倒不如回国散散心吧,于是在2000年5月我第三度回国,休息了一段时间后,我又重回多伦多,那次回多伦多后,我便在市中心的一间中餐馆找到一份全职的服务生工作,每天从上午11时至晚上8时,每星期工作6天,相比我在北湾那段不分天昏地暗没日没夜的工作,我已是应付绰绰有馀了。 记者:哎,那你的出国动机岂不是转型了?好像从留学变成打工赚钱了? KEN:那可不是我的初衷,我最终是要读书的,但是一时没有具体计划嘛,何不趁机会赚点钱呢?我的出发点很简单,父母为我付出太多了,我一定要竭尽所能去偿还,否则太对不起他们了。不过工作了几个月后,我也很明白,我不可能打一辈子的餐馆服务生工,我毕竟才20岁出头,学一技之长,打好基础,才有机会找到好的高薪工作。2001年春节期间,因为哥哥结婚的关系,我第四度回上海,那次我真是有点不想再出国了,因为在瑞士和加拿大这一年多时间里,真是有点稀里糊涂,甚至可以用「混日子」来形容。不过,回到上海我面对的现实是,我已在上海大学退了学,学校不可能再收我这个学生,我根本没有回头路可走,留在国内前途更是渺茫,倒不如痛定思痛。因此我在3月中旬返回多伦多,这一回我是三思而后行,我非常明确我的目标,假如没有取得一定的成绩我是不会回国的,这个成绩是指在学业上,我已完全没有打工,而是全心钻研英文和准备托福考试。 记者:看来你是走了一个「怪圈」后,终于觉得既然出来了,一心一意去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否则,出国留学便变得没意义了。 KEN:对,我已拟定了明确的目标,打算报读约克大学,或辛尼加学院等其他两间学院,而辛尼加学院通常能在在较短时间内给予答覆,所以如无意外,我都会入读这间学院。我打算报读编写电脑程序的专业,这一直是我的最大爱好,找工作也相对较其他专业方便。至于英文方面,我对自己还是挺有信心的,我的语法和听力都不错,只是口语方面仍需提高。所以,我希望顺利完成学业,拿到这里的电脑大专文凭,在加拿大找份工作应该不是件太困难的事,那时我便可以申请在加拿大定居移民,以我的能力应该是可以达到的。目前,我在上海的哥哥和堂哥也在办理留学加拿大的手续,我想,当他们来到多伦多的时候,我们大家互相鼓励,应该可以更顺利达到我们心中的目标。 记者:我想你一定会梦想成真的,毕竟你在这两年多的海外漂泊中,虽然四度返国,但最终也决定,既然当初出国的目标仍未实现,就必须坚持走下去,你毕竟刚满22岁,依然是青春无限,祝你早日成功,你爸爸妈妈付出的心血和金钱一定不会白费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