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念苍生 提交日期:2003-05-03 19:46:00
__从昨夜11点至今晨5点,首批156名“非典”病人从北京15所医院转移到小汤山医
院二部,病人资料通过网络发送到病区。清晨的雾霭中,这片122亩的土地显得如此安
静。可谁会想到,这座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容纳1000张病床、集多功能设施于一
体的一级标准的最大传染病医院,竟是7000多名工人仅用200个小时的日夜奋战施工建
设而成的,与“非典”病魔的顽强斗争已在这里开始。
时间报告
从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建设到完工的时间表里,我们可以看出建设者所付出
的巨大努力和非凡智慧。
-4月22日市政府做出重要决定,在昌平区小汤山附近急征用地40.3公顷,建设
“非典”定点医院。
-23日上午北京市建委紧急召集住总、城乡、市政、建工、城建、中建一局六大建
筑集团负责人会议,部署了小汤山“非典”医院508间病房、各项配套设施达到一级传
染病医院标准的建设任务。
-23日下午1点300名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首批进场。建设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
的战役打响了。
-23日下午6点现场平整及放线工作刚一结束,建设者及数十台机械发起了第一次
冲锋。挖槽沟、支模板、浇筑混凝土,人影穿梭,铁锹翻飞,机器怒吼。经过一夜的
奋战,到24日早9点,长200米、共计3000平方米的基础工程全部完成。
-24日上午10点4000名施工人员、500多台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施工。一间间盒子房
陆续托运到现场,吊装、稳固、加层保温、隔断墙垒砌等作业全面展开。至24日晚9点
盒子房全部吊装到位,房间内外装修随之展开。
-24日到5月1日在现场没有饮用水、没有地方住、没有办公条件的情况下,各单
位、各系统7000多名施工人员经过8个昼夜的艰苦奋战,一个一级标准的世界最大传染
病医院终于建成,一场史无前例的硬战被新时代的建设者们拿了下来!
医院报告
-小汤山医院二部位于昌平小汤山疗养院东北侧。
-配套设施包括接诊室、接诊专用通道、医护人员专用通道、消毒系统、呼叫系
统、吸氧系统、氧气站、氧气输送管线、真空泵站、消毒洗车房、液化气供应站、冷
热上下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化粪池、垃圾焚烧系统等。
-病区分作东西两区,每区建有6排病房,其中,东区216间、西区292间。病房的
南侧设有X光室,北侧为重病监护室、接诊室、检验科。病区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
清洁区。
-第八病区每间病房约15平方米,房间里有独立的卫生间、淋浴、洗手面盆、电
灯、呼叫器、氧气、紫外线消毒灯、电话、电视和空调、机械通风设备及排风扇等设
施,病区里还设有双层玻璃窗隔开的送饭口,医患双方彻底隔离。
建设报告
建设者不分昼夜地轮班施工,不知疲倦地连轴运转,饿了吃块面包,困了就找个
平坦的地方,轮流在露天里睡个囫囵觉,吃住全在工地
这么庞大的施工队伍,整个工地现场没有一间办公室,没有一部有线电话,人员
联络全部依靠手机和对讲机。施工图纸没有地方摆放,于是地面、箱子、水泥管就全
成了办公桌,项目经理蹲在地上研究施工方案。
根据隔离病房的设计需要,房屋的窗口要全部改成门口,高90厘米、宽120厘米、
厚度为17.5厘米的混凝土墙全部靠人工用大锤拆除。手上磨起了血泡、渗出了鲜血,
他们带上手套,忍着钻心的疼痛,继续挥舞着手中的大锤。声声的撞击像是正向“非
典”疫魔发出的炮声!他们用汗水和鲜血向疫情争夺着时间。
在每间隔离病房,上下水管、蹲便器、洗手池、淋浴器、空调接口、呼叫器、氧
气、电话、电视插头等实施齐备,交叉作业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但是在工程师
的带领下,一张张施工装修草图及时送到各工种手里,相互密切配合,忙而不乱。屋
外铁制走廊是施工过程中的又一关口,可仅在4天的时间里建设者们就完成了从进料、
设计、加工、运输、焊接安装的40吨的铁活任务。
4月28日一场雷雨突袭而至,雨无情地打湿了每个人的衣服。北京六建公司党委书
记李乃萱号召现场全体共产党员,紧急关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守岗位、严防死
守。几十名共产党员和数千名职工毫不退缩,顶风冒雨度过了不眠之夜。
回味过去的200个小时,望着竣工的间间病房,许多人红肿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这
里面有太多胜利的自豪。这些小时里,没有人洗过一次脸,没有人换过一次衣服,更
没有人洗过一次澡,再加上长时间的走动摩擦,许多人的大腿根部被磨破、被汗水淹
渍了。每一位参战的“将士”,都只是向家里人通过一次电话后,就直接走进了施工
现场。不到一天电池耗尽,就再没有联系。在这个与疫情争夺时间的战争中,他们将
家中的一切,将自己的一切都抛在了脑后。曾创11小时一层楼施工纪录、54岁的十八
项目部经理王振华,患有糖尿病,7天6夜中,没有离开现场一步。记者采访时,短短
的5分钟时间里他就躺在草地上打起了鼾声。夜间施工,饭送到现场,但没有人去吃,
怕坐在泥地上,累得再也站不起来。在这里,嗓子不哑的人少,眼睛不红的人少,腿
不疼的人少。
在这座最大的一级传染病医院里,从全国各地抽调过来的医护人员已经全部到
位,扭转北京抗击“非典”的关键战役打响
为了给病人创造最好的治疗条件,给医护人员创造最好的防护条件,医院所有的
设施和功能均按照传染病医院的标准和要求建设。病人、医护人员、物品等严格分
开,病人和医护人员通道隔离。为了病人的休养和早日康复,院区内还进行了大面积
的绿化、美化,所有病区周围均种植了花草、苗木,病房外侧还为病人设置了休息活
动的长廊。
目前,从全国各地抽调过来的第一、二批医护人员已经全部到位,1300万元的医
疗用品也已经全部到位,一场扭转北京抗击“非典”的关键战役将从今天开始在这里
打响!
作者:莫念苍生 回复日期:2003-05-03 19:47:54
北京的《京华时报》今天聚焦报道了北京转移SARS(中国称为非典)患者的全过程。
记者探营定点医院准备就绪
昨天下午,记者对即将收治首批156名非典患者的小汤山定点医院进行了实地探
访。
全国最大的非典定点医院建在小汤山疗养院内,一溜的白色平房共有22个病区。记
者走进医院时,病房区呈现出一片繁忙的“备战”景象。工人正忙着对病房区进行最后
的装修,医生们正忙着对呼吸机、心电仪等医疗设备进行最后的调试,从各地抽调来的
护士正对所有病房进行细致清理。
24岁的冉婷是第一批到岗的护士,她和同事4月24日接通知后紧急行动,27日就到
达小汤山定点医院。她说:“今晚首批非典病人转到小汤山后,医生护士要在5个小时
内完成首批病人的接诊,将他们从救护车上顺利转移到6个病区。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
要确定救护车的路线,让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病房。”
因过度疲劳已说不出话的市建委主任刘永富用嘶哑的声音告诉记者,定点医院现有
病房508间,将开设22个病区,整个医院共有1000个床位。
记者走进2病区一间病房,只见两个床位被子已铺好,床边的医用架子也已支好。
床侧各有一个小柜子,柜子上放着电话、暖壶。床对面是一台新彩电,墙上挂着空调。
在每间病房内还各有一个单独的卫生间和沐浴器,并配有吸氧设备和真空吸痰器。在病
房靠近医护通道一侧,还有双层玻璃隔开的送饭口、空气排放过滤设施。
据介绍,整个医院的病区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病房设备全部按传染病
标准配备,可充分满足医疗救治设施需要。据了解,昨夜11时到今晨5时,首批156名非
典病人将从北京15所医院转到这里救治。下午,消毒分队在这里进行了接收病人前的最
后一次消毒,目前,医院各系统已经启动,接收病员的准备工作全面就绪。到18点半,
病区全部封闭,与外界彻底隔离,一线工作人员利用最后的时间在上、下午各进行了一
次岗位培训后已经按时到位。全体医务工作者精神振奋、情绪饱满。
据了解,所有转院病人的资料已于昨天下午通过网络发送到各自所在的病区,病人
到达后接收分诊流程也都作了精密的安排。
司机坦言不怕与病人接触
昨晚7点,记者拨通了参加转移非典患者行动的司机张兴东师傅的电话。
张兴东师傅原来是北京公交巴士旅游公司的职工,4月26日,经过培训后他和25名
同事一起成为了一名120急救中心的驾驶员,走上与“非典”战斗的第一线。张师傅告
诉记者,由于在执行任务期间不能上厕所,他只喝了一点点水。昨天的晚餐是米饭和芹
菜炖肉,还有紫菜汤,“但我怕晚上要上厕所,没敢多吃”。张师傅介绍说,在走之前
他们都要带上洗澡的衣物、用品,为完成任务后消毒洗澡做准备。昨晚,他们之中共有
23名司机执行这次转移任务。
张师傅说,他们从隔离通道来到120急救中心后,要进入专门的集体更衣室,先穿
上两层的布质防护服,再戴上手套和帽子,最后再套上一次性的塑料隔离服,把全身除
眼睛之外的所有地方都保护起来。穿戴完毕后,他们将再从专门通道走到120急救车
前,并与一名医护人员一同上车,前往指定地点接非典病人。“我们现在既紧张有兴
奋,毕竟不少司机是第一次参加这样有危险性的任务。家里人也在担心,刚才还发短信
让我一定小心照顾自己。”对于记者关于他们是否始终呆在单独隔离的驾驶室里的问
题,张师傅说:“我们一般都在驾驶室,但如果需要我们帮忙抬病人,我们一定会上
前。”据了解,按规定,运送非典病人的急救车到达后,每十分钟放行一部车,最后一
辆车的病人最终入住可能会在今天早晨。
现场直击急救中心现场调度
昨晚记者来到在120非典救护车调度指挥部,现场目击了此次转移非典病人紧张的
全市大调度工作。
晚8时30分,记者来到位于北京120急救中心的北京市非典救护车调度指挥部,十几
名医务工作者正在紧张工作,35辆120专用隔离车停在急救中心后门停车场,车辆已经
装备完毕,司机及医生正在休息。此时,120非典救护车调度指挥部一片忙碌,电话声
不断,电脑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各急救车的位置。
晚9时,在120急救中心后门的停车场,十来名消毒人员紧张地开始给120专用隔离
车消毒。消毒人员穿着隔离服,用喷头将过氧乙酸消毒液喷在车内和车体,由里到外对
车辆进行“全身消毒”,这项工作持续到晚上10时30分。
晚10时30分,承担本次转运任务的医生和司机开始走出他们休息的贸促会宾馆,在
大厅处更换隔离服。穿上隔离服后,有的医生和司机还伸腿扭腰地锻炼了几下身体,从
他们的行动和神态看,他们并不紧张。
晚上11时,两名全身武装的医生和两名司机上了两辆隔离车,隔离车迅速启动,这
两辆开往地坛医院的隔离车出发了。接着,其他医务人员也钻进隔离车,开往北医三院
的5辆隔离车也开动了。晚上11时30分许,35辆隔离车全部出发,另外两辆备用隔离车
也停在京昌路上随时等候调遣。
晚上12时,调度指挥部得到信息,车辆一切正常。
安全抵达156名患者顺利入住
昨晚,北京市共有156名轻、中型非典患者及疑似患者被分别从15家医院转到北京
市非典定点专科医院小汤山医院继续治疗。承担本次大转移任务的35辆120专用隔离车
是由市政府出资购买的专用车,每辆隔离车上配备一名医生和一名司机,医生全部是
120急救中心的医生,司机除了120急救中心原来的急救司机外,还有23名来自巴士公司
的司机。
北京非典医疗指挥中心提供的数字显示,转出医院和转出人数的分布为
转出医院 转出人数
北大医院 13
佑安医院 9
地坛医院 21
北医三院 21
朝阳疾控中心 1
朝阳医院 3
402医院 8
306医院 16
海军总医院 4
通州潞河医院 5
通州老年病院 16
通州永乐店医院 9
协和医院 11
德外医院 15
昌平区医院 4
■小汤山医院大事记
4月22日晚 市建委接到小汤山计划建成非典病房近1000间的任务后,连夜调动北京
市六大建筑集团公司,进行紧急部署。
4月23日拂晓 建工、城建、住总、城乡、市政、中建一局六大集团公司组织所属企
业的施工人员、机械设备陆续进入作业现场。
4月24日 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副市长刘敬民、刘志华和市规委、建委等委办领导
在小汤山疗养院施工现场与有关部门会商紧急搭建 40.3公顷、1000多间病房的任务并
视察了施工现场。
4月25日上午 医院结构已经完成百分之六十,内装完成百分之三十。
4月26日上午 市委书记刘淇等市领导察看了小汤山准备收治非典患者定点医院的建
设情况。
4月27日晚 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主体工程完工,开始了市政工程等收尾工程。
4月29日 小汤山传染病医院通过验收。(记者 张辅评 张润东 谢炜 杨凤立)
__从昨夜11点至今晨5点,首批156名“非典”病人从北京15所医院转移到小汤山医
院二部,病人资料通过网络发送到病区。清晨的雾霭中,这片122亩的土地显得如此安
静。可谁会想到,这座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容纳1000张病床、集多功能设施于一
体的一级标准的最大传染病医院,竟是7000多名工人仅用200个小时的日夜奋战施工建
设而成的,与“非典”病魔的顽强斗争已在这里开始。
时间报告
从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建设到完工的时间表里,我们可以看出建设者所付出
的巨大努力和非凡智慧。
-4月22日市政府做出重要决定,在昌平区小汤山附近急征用地40.3公顷,建设
“非典”定点医院。
-23日上午北京市建委紧急召集住总、城乡、市政、建工、城建、中建一局六大建
筑集团负责人会议,部署了小汤山“非典”医院508间病房、各项配套设施达到一级传
染病医院标准的建设任务。
-23日下午1点300名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首批进场。建设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
的战役打响了。
-23日下午6点现场平整及放线工作刚一结束,建设者及数十台机械发起了第一次
冲锋。挖槽沟、支模板、浇筑混凝土,人影穿梭,铁锹翻飞,机器怒吼。经过一夜的
奋战,到24日早9点,长200米、共计3000平方米的基础工程全部完成。
-24日上午10点4000名施工人员、500多台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施工。一间间盒子房
陆续托运到现场,吊装、稳固、加层保温、隔断墙垒砌等作业全面展开。至24日晚9点
盒子房全部吊装到位,房间内外装修随之展开。
-24日到5月1日在现场没有饮用水、没有地方住、没有办公条件的情况下,各单
位、各系统7000多名施工人员经过8个昼夜的艰苦奋战,一个一级标准的世界最大传染
病医院终于建成,一场史无前例的硬战被新时代的建设者们拿了下来!
医院报告
-小汤山医院二部位于昌平小汤山疗养院东北侧。
-配套设施包括接诊室、接诊专用通道、医护人员专用通道、消毒系统、呼叫系
统、吸氧系统、氧气站、氧气输送管线、真空泵站、消毒洗车房、液化气供应站、冷
热上下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化粪池、垃圾焚烧系统等。
-病区分作东西两区,每区建有6排病房,其中,东区216间、西区292间。病房的
南侧设有X光室,北侧为重病监护室、接诊室、检验科。病区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
清洁区。
-第八病区每间病房约15平方米,房间里有独立的卫生间、淋浴、洗手面盆、电
灯、呼叫器、氧气、紫外线消毒灯、电话、电视和空调、机械通风设备及排风扇等设
施,病区里还设有双层玻璃窗隔开的送饭口,医患双方彻底隔离。
建设报告
建设者不分昼夜地轮班施工,不知疲倦地连轴运转,饿了吃块面包,困了就找个
平坦的地方,轮流在露天里睡个囫囵觉,吃住全在工地
这么庞大的施工队伍,整个工地现场没有一间办公室,没有一部有线电话,人员
联络全部依靠手机和对讲机。施工图纸没有地方摆放,于是地面、箱子、水泥管就全
成了办公桌,项目经理蹲在地上研究施工方案。
根据隔离病房的设计需要,房屋的窗口要全部改成门口,高90厘米、宽120厘米、
厚度为17.5厘米的混凝土墙全部靠人工用大锤拆除。手上磨起了血泡、渗出了鲜血,
他们带上手套,忍着钻心的疼痛,继续挥舞着手中的大锤。声声的撞击像是正向“非
典”疫魔发出的炮声!他们用汗水和鲜血向疫情争夺着时间。
在每间隔离病房,上下水管、蹲便器、洗手池、淋浴器、空调接口、呼叫器、氧
气、电话、电视插头等实施齐备,交叉作业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但是在工程师
的带领下,一张张施工装修草图及时送到各工种手里,相互密切配合,忙而不乱。屋
外铁制走廊是施工过程中的又一关口,可仅在4天的时间里建设者们就完成了从进料、
设计、加工、运输、焊接安装的40吨的铁活任务。
4月28日一场雷雨突袭而至,雨无情地打湿了每个人的衣服。北京六建公司党委书
记李乃萱号召现场全体共产党员,紧急关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守岗位、严防死
守。几十名共产党员和数千名职工毫不退缩,顶风冒雨度过了不眠之夜。
回味过去的200个小时,望着竣工的间间病房,许多人红肿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这
里面有太多胜利的自豪。这些小时里,没有人洗过一次脸,没有人换过一次衣服,更
没有人洗过一次澡,再加上长时间的走动摩擦,许多人的大腿根部被磨破、被汗水淹
渍了。每一位参战的“将士”,都只是向家里人通过一次电话后,就直接走进了施工
现场。不到一天电池耗尽,就再没有联系。在这个与疫情争夺时间的战争中,他们将
家中的一切,将自己的一切都抛在了脑后。曾创11小时一层楼施工纪录、54岁的十八
项目部经理王振华,患有糖尿病,7天6夜中,没有离开现场一步。记者采访时,短短
的5分钟时间里他就躺在草地上打起了鼾声。夜间施工,饭送到现场,但没有人去吃,
怕坐在泥地上,累得再也站不起来。在这里,嗓子不哑的人少,眼睛不红的人少,腿
不疼的人少。
在这座最大的一级传染病医院里,从全国各地抽调过来的医护人员已经全部到
位,扭转北京抗击“非典”的关键战役打响
为了给病人创造最好的治疗条件,给医护人员创造最好的防护条件,医院所有的
设施和功能均按照传染病医院的标准和要求建设。病人、医护人员、物品等严格分
开,病人和医护人员通道隔离。为了病人的休养和早日康复,院区内还进行了大面积
的绿化、美化,所有病区周围均种植了花草、苗木,病房外侧还为病人设置了休息活
动的长廊。
目前,从全国各地抽调过来的第一、二批医护人员已经全部到位,1300万元的医
疗用品也已经全部到位,一场扭转北京抗击“非典”的关键战役将从今天开始在这里
打响!
作者:莫念苍生 回复日期:2003-05-03 19:47:54
北京的《京华时报》今天聚焦报道了北京转移SARS(中国称为非典)患者的全过程。
记者探营定点医院准备就绪
昨天下午,记者对即将收治首批156名非典患者的小汤山定点医院进行了实地探
访。
全国最大的非典定点医院建在小汤山疗养院内,一溜的白色平房共有22个病区。记
者走进医院时,病房区呈现出一片繁忙的“备战”景象。工人正忙着对病房区进行最后
的装修,医生们正忙着对呼吸机、心电仪等医疗设备进行最后的调试,从各地抽调来的
护士正对所有病房进行细致清理。
24岁的冉婷是第一批到岗的护士,她和同事4月24日接通知后紧急行动,27日就到
达小汤山定点医院。她说:“今晚首批非典病人转到小汤山后,医生护士要在5个小时
内完成首批病人的接诊,将他们从救护车上顺利转移到6个病区。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
要确定救护车的路线,让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病房。”
因过度疲劳已说不出话的市建委主任刘永富用嘶哑的声音告诉记者,定点医院现有
病房508间,将开设22个病区,整个医院共有1000个床位。
记者走进2病区一间病房,只见两个床位被子已铺好,床边的医用架子也已支好。
床侧各有一个小柜子,柜子上放着电话、暖壶。床对面是一台新彩电,墙上挂着空调。
在每间病房内还各有一个单独的卫生间和沐浴器,并配有吸氧设备和真空吸痰器。在病
房靠近医护通道一侧,还有双层玻璃隔开的送饭口、空气排放过滤设施。
据介绍,整个医院的病区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病房设备全部按传染病
标准配备,可充分满足医疗救治设施需要。据了解,昨夜11时到今晨5时,首批156名非
典病人将从北京15所医院转到这里救治。下午,消毒分队在这里进行了接收病人前的最
后一次消毒,目前,医院各系统已经启动,接收病员的准备工作全面就绪。到18点半,
病区全部封闭,与外界彻底隔离,一线工作人员利用最后的时间在上、下午各进行了一
次岗位培训后已经按时到位。全体医务工作者精神振奋、情绪饱满。
据了解,所有转院病人的资料已于昨天下午通过网络发送到各自所在的病区,病人
到达后接收分诊流程也都作了精密的安排。
司机坦言不怕与病人接触
昨晚7点,记者拨通了参加转移非典患者行动的司机张兴东师傅的电话。
张兴东师傅原来是北京公交巴士旅游公司的职工,4月26日,经过培训后他和25名
同事一起成为了一名120急救中心的驾驶员,走上与“非典”战斗的第一线。张师傅告
诉记者,由于在执行任务期间不能上厕所,他只喝了一点点水。昨天的晚餐是米饭和芹
菜炖肉,还有紫菜汤,“但我怕晚上要上厕所,没敢多吃”。张师傅介绍说,在走之前
他们都要带上洗澡的衣物、用品,为完成任务后消毒洗澡做准备。昨晚,他们之中共有
23名司机执行这次转移任务。
张师傅说,他们从隔离通道来到120急救中心后,要进入专门的集体更衣室,先穿
上两层的布质防护服,再戴上手套和帽子,最后再套上一次性的塑料隔离服,把全身除
眼睛之外的所有地方都保护起来。穿戴完毕后,他们将再从专门通道走到120急救车
前,并与一名医护人员一同上车,前往指定地点接非典病人。“我们现在既紧张有兴
奋,毕竟不少司机是第一次参加这样有危险性的任务。家里人也在担心,刚才还发短信
让我一定小心照顾自己。”对于记者关于他们是否始终呆在单独隔离的驾驶室里的问
题,张师傅说:“我们一般都在驾驶室,但如果需要我们帮忙抬病人,我们一定会上
前。”据了解,按规定,运送非典病人的急救车到达后,每十分钟放行一部车,最后一
辆车的病人最终入住可能会在今天早晨。
现场直击急救中心现场调度
昨晚记者来到在120非典救护车调度指挥部,现场目击了此次转移非典病人紧张的
全市大调度工作。
晚8时30分,记者来到位于北京120急救中心的北京市非典救护车调度指挥部,十几
名医务工作者正在紧张工作,35辆120专用隔离车停在急救中心后门停车场,车辆已经
装备完毕,司机及医生正在休息。此时,120非典救护车调度指挥部一片忙碌,电话声
不断,电脑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各急救车的位置。
晚9时,在120急救中心后门的停车场,十来名消毒人员紧张地开始给120专用隔离
车消毒。消毒人员穿着隔离服,用喷头将过氧乙酸消毒液喷在车内和车体,由里到外对
车辆进行“全身消毒”,这项工作持续到晚上10时30分。
晚10时30分,承担本次转运任务的医生和司机开始走出他们休息的贸促会宾馆,在
大厅处更换隔离服。穿上隔离服后,有的医生和司机还伸腿扭腰地锻炼了几下身体,从
他们的行动和神态看,他们并不紧张。
晚上11时,两名全身武装的医生和两名司机上了两辆隔离车,隔离车迅速启动,这
两辆开往地坛医院的隔离车出发了。接着,其他医务人员也钻进隔离车,开往北医三院
的5辆隔离车也开动了。晚上11时30分许,35辆隔离车全部出发,另外两辆备用隔离车
也停在京昌路上随时等候调遣。
晚上12时,调度指挥部得到信息,车辆一切正常。
安全抵达156名患者顺利入住
昨晚,北京市共有156名轻、中型非典患者及疑似患者被分别从15家医院转到北京
市非典定点专科医院小汤山医院继续治疗。承担本次大转移任务的35辆120专用隔离车
是由市政府出资购买的专用车,每辆隔离车上配备一名医生和一名司机,医生全部是
120急救中心的医生,司机除了120急救中心原来的急救司机外,还有23名来自巴士公司
的司机。
北京非典医疗指挥中心提供的数字显示,转出医院和转出人数的分布为
转出医院 转出人数
北大医院 13
佑安医院 9
地坛医院 21
北医三院 21
朝阳疾控中心 1
朝阳医院 3
402医院 8
306医院 16
海军总医院 4
通州潞河医院 5
通州老年病院 16
通州永乐店医院 9
协和医院 11
德外医院 15
昌平区医院 4
■小汤山医院大事记
4月22日晚 市建委接到小汤山计划建成非典病房近1000间的任务后,连夜调动北京
市六大建筑集团公司,进行紧急部署。
4月23日拂晓 建工、城建、住总、城乡、市政、中建一局六大集团公司组织所属企
业的施工人员、机械设备陆续进入作业现场。
4月24日 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副市长刘敬民、刘志华和市规委、建委等委办领导
在小汤山疗养院施工现场与有关部门会商紧急搭建 40.3公顷、1000多间病房的任务并
视察了施工现场。
4月25日上午 医院结构已经完成百分之六十,内装完成百分之三十。
4月26日上午 市委书记刘淇等市领导察看了小汤山准备收治非典患者定点医院的建
设情况。
4月27日晚 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主体工程完工,开始了市政工程等收尾工程。
4月29日 小汤山传染病医院通过验收。(记者 张辅评 张润东 谢炜 杨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