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医院近百染病医务人员以身试药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terry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terry

知名会员
注册
2002-06-04
消息
953
荣誉分数
4
声望点数
128
信息时报 (05/04 09:08)
  “摆在我们眼前的是杯‘毒酒’,我们的医务人员一无所知地将它喝了下去。看着身边的医务人员成批倒下,每一天过得都像一个月那样漫长……”昨天,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主任伍卫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该院作为最先接诊非典病人的医院,其医务人员也是受感染最早和最多的,由于没有治疗经验可以借鉴,情急之中,医院决定将受感染的医务人员分为ABC三组试不同的药,最后决定治疗方案。如今这近百名医务人员已全部治愈出院,伍卫教授也用她的日记记录下了这“摸着石头过河”的日日夜夜。

  医护人员喝下隐形“毒酒”

  日记内容:大年二十八(2003年1月30日),我收到了医院转发的省卫生厅“省专家组关于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调查报告”。呼吸内科李建国主任和江山平副主任也向我报告了这几天他们收治了3例疑似非典的情况,引起了我的重视,并在当天下午的会议上向医生们做了通报,提醒大家注意预防。

  伍卫教授说,那时候他们也知道这种病有一定的传染性,只是没料到它会如此强。当时医护人员没有戴手套、没有眼罩,只按规定戴了两层口罩,设立了隔离区,并按规定18小时后将病人送往了指定医院。回忆起那几天的情景,伍卫教授打了个比方,“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杯‘毒酒’,但我们没有一个人知道,全喝了下去,接着可怕的情况很快便出现了”。年初四的早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伍卫从睡梦中惊醒。电话中传来了呼吸内科李建国主任焦急的声音:“昨天,有3个护士发热,今天又有5人发热,千万别是染上了非典啊!”随后,医院很快向省卫生厅、省疾病控制中心等上级相关部门报告了这一件事。

  开始,染上非典的医护人员暂时留在岭南楼12楼的呼吸内科隔离治疗,没病的医护继续在该楼坚持上班。然而,以后的日子,岭南楼12楼的医生、护士、实习医生、护理员或配餐员相继发热了,4个、6个、10个……岭南楼12楼变成了可怕的地方。

  由于正值春节,又要面对这么可怕的疾病,人员安排十分困难。谈到当时医务人员被派上前线时的情况,伍卫教授眼眶开始发红,她说,当时上“前线”的医务人员谁都害怕,很多年轻的小护士刚从学校毕业,才刚开始工作就遇到了这种情况,想到自己的家人、爱人、刚出世的孩子,很多人是哭着上一线的。“但那时没有一个人说‘不’,大家哭归哭,却是义无反顾的”!

  分组试验走出深渊

  日记内容: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我们收治染上非典的本院医护人员达到90人,加上部分家属和孕妇,病例数将近100人。

  由于在治疗初期缺乏经验,患者病情很凶险,进展很快,成批患者肺部病变严重,生命危在旦夕。

  在这逼于无奈的关键时刻,陈为宪教授大胆提出了将病人分为3组,A组试用头孢霉素类(西力欣),B组试用四环素类(强力霉素或西环素),C组试用氨基糖甙类(丁胺卡那霉素),即ABC方案。经过2至3天的试用,观察效果,再决定下一步处理。非典治疗小组的专家们一致同意了ABC方案。在这一非常困难时期,没有前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借鉴,大家觉得别无选择,只能凭自己的经验,摸着石头过河。

  再次提到给非典病人分组实验的情景,伍卫教授说:“我们觉得,哪怕能救三分之一也比全死掉好!”后来,试验证明,B、C两组治疗效果明显,“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整个前线指挥部沸腾起来了,这么多天我们第一次露出了笑容,我们终于走出了黑暗的深渊,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伍卫教授告诉记者,从那以后,大家都有了信心,因为觉得非典是可以治好的,他们能有效地保证病人的生命。

  93名受感染医护全部治愈

  日记内容:经过1个月的努力,非典病人已有80%康复出院,非典病房也从原来的5层减至2层,到3月28日为止,受93名感染的医务人员已全部出院。我给染上非典的医生、护士打电话问候他们的时候,听到的再也不是哭声或是埋怨声,而是像往常一样响亮而精神的声音,甚至是开心的笑声。他们与死亡擦肩而过,又获得了新生,可能只有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一突发事件对生命的威胁。

  伍卫教授对记者说,现在医院又重新恢复到了以往一样的平静和忙碌,医院继续收治非典病人,医务人员也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当记者问当初那段时间是怎么从恐惧中熬过来时,伍教授向记者坦言:“那段时间一直不停地忙着,对我而言,所谓的恐惧其实是一种后怕。”她说,经历了这次生与死的考验后,自己对医生这个职业的热爱一点都没有改变,但更加体会到“英勇”与“智慧”并存的深刻含义。(本版撰文本报记者严艳 通讯员杨聘英)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