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176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中国江苏网12月30日讯 昨天,省建设工程招标办透露:继去年解聘百余工程建设评标专家后,今年全省再次解聘500多名工程建设评标专家,被解聘者多为超龄,少数是履职不认真,仅两人是因为被查出收受投标企业财物。
两人,这个小数看似可忽略,其实不可忽略。它代表了江苏在全国率先治理评标腐败的持续努力。当越来越多的专家参与政府项目评标,建立有效的外部约束机制,规范专家评标行为,引导其为公众利益把好关,显得尤为重要。
200多人次评标专家被曝光
“共有43人次被扣分……现予公示,望各位评标专家自觉约束自身行为。”10月,扬州建设工程招标办发布三季度评标专家考核情况。
今年,各地上网公布评标专家违规行为的信息明显多起来。至12月底,全省有200多人次的专家被“上网”。
收受投标单位财物。今年1月,两名评标专家因此被该市住建委行政处罚。他们均是参加幕墙工程评标,分别收受投标人5.3万元及3万元,被没收违法所得,并被分别罚款2万元与1.5万元。
责任心不强,造成计分错误,影响评标结果。5月,参加洪泽湖区减轻农民负担转移支付工程评标的7名专家,因此被泗洪县通报批评。当地招标办收缴其评标劳务费,评委考核每人扣5分。
不认真履职,未按招标文件规定的标准进行评审,损害评标公正性。6月,18名专家因此被宿迁通报批评。宿迁招标办对其扣除7分或5分的考核分。
未仔细阅读招标文件,判定废标依据不充分,对评标造成不良影响。10月,参加扬州民政局绿化工程项目评标的两名专家,因此被通报批评。
其他被曝光的情形还有:不按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评标,造成基准价计算错误;未发现投标文件明显雷同之处;在评标区违规用手机;未经同意,擅离评标区,或进入其他评标室。
把评委变成隐形人
把法律赋予的公权变成谋利的私权,评委腐败,损害工程招标公平竞争。今年,我省政府工程项目投资逾1万亿元,占国有投资的一半。在百分制评标中,专家打的技术分仅20分,但往往更能决定评标结果。用“制度+技术”,把评委变成隐形人,切断其与业主、投标企业的信息链,从而割断评标寻租链。近两年,江苏多次因此受到中纪委、住建部肯定。
我省现有建设工程评标专家9000多人,全国最多,但分解到县,多则两三百人,少则几十人,若细分专业,有的专业就几人。省建设工程招标办副主任包忠诚说,就算评委名单保密,圈内仍有办法搞到手,想公关评委不是没可能。前年,南京14所幕墙工程招标,为防本地评委受干扰,从省外请了5名评委,但因名单泄露,7名评委中,除业主代表及一位外地评委,有5人被投标企业公关成功。
怎么让投标单位找不到评委?苏州、南京工程项目评标前,从业主到投标单位,包括招标管理机构,都不知评委是谁。这秘密,尽在电脑里。南京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主任杨洋说,“评委由电脑抽,抽出双代码:专家固定码加每次随机码,不光操作的人,就连开发软件的都没法破译。所以,这两年没人再来打听评委了。”
电脑只认程序,“不通人情”,让它抽专家、通知专家,比人更能保密。“评标前,被抽中的评委不晓得评哪个标。”苏州科技学院评标专家姜正平说,“9月,我接到招标办电脑打来的语音电话,按手机1号键,答应参加评标,随后收到短信,只‘说’时间、地点。评标那天,我到招标市场,交了手机,通过指纹识别,进了评标室,把自己的密钥插进电脑,才晓得:今天评绿化与市政道路改造项目。”评标区全封闭,评委没法跟外界联系。评委可以借网络,向投标企业提问,但声音变形处理,熟人也对不上号。
“今年,我几次接到电话,说是苏北某招标办的,怕干扰多,不敢在本地标,多要借我们地方评标。他们把评委拉上车,往苏南跑,去哪个城市,临时抓阄决定。”苏州建设工程招标办主任朱激说,“苏州也搞过异地请专家评标,但效果怎样难说,业主派车接专家,说不定路上就出问题。”
制度设计还需补漏。自2008年我省推出远程异地评标,迄今有4000多个项目如此评标:只抽一名本地评委,其余评委从4000人的省共享专家库随机抽。外地评委到当地招标办,上网评标,这大大隔断了评委与项目所在地的联系。今年,远程异地评标覆盖全省政府工程项目,覆盖所有县市。全国仅江苏做到这点。
给自由裁量权上笼头
专家评标,主观性强,怎么防止出于利益倾向的滥用自由裁量权?南京、苏州用技术固化评标程序,追溯评标行为。
初评→详评→推荐中标人,南京专家参加政府项目评标,流程都被评标系统固定死了。上个步骤不按要求做,进不了下一关。以前,评标出错误,评委说“失误了”,而有无猫腻没法认定。“前年起,我们从投标到评标,全程电子化。企业网上投标,标书不按固定格式,想留记号给评委,统统打回;评委不用翻完上千页厚的标书,各种数据比较,系统一一提供。”杨洋说,过去,有些评委该废的标不废,不该废的拼命挑刺弄废掉,而现在,所有标书由系统批改,错误全挑出,该废的标全废掉,该扣分的全扣分。
系统管住了评委。他们按系统生成的数据,直接打分,效率高了,但睁眼瞎打分,无论特高,还是特低,都要给出理由。系统还跟踪分析评委公正度,若发现一段时间内,谁总给一些企业打高分,就会提醒监管部门。今年,网上评标从南京推向全省,覆盖政府工程项目。
怎么选评标组长?怎么打分?这些同样重要。在很多地方,评标组长由业主评委当,他说几句话,就能影响其他人。而在南京,7个评委网上投票选组长。苏州建设工程投标办副主任张建华说,“过去,业主评委等别人分出来,算好了再打。哪怕他倾向的企业就高零点几分,足以赢定了。我们现在不让业主评委进评标区,他看不到别人的分,没法算准了打。”
用信息技术把制度刚性化,增强评委行为可控性,给自由裁量权戴上规范的笼头,使其跟权力寻租脱钩,提高了评标公正性。去年,南京政府工程招标投诉率较前年下降一半,今年同比再降三分之二。
钱“烫手”了,腐败就少了
缺勤3个月至半年,暂停评标;评标时发表不当言论,依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取消评委资格……严管评委,江苏敢动真格。不过,业内普遍认为,仅靠常规管理,靠行政处罚,哪怕没收非法所得,执行5万元的罚款上限,乃至剥夺评委资格,都难改评标违规成本偏低状况。
钱拿得“烫手”了,评标腐败自然少了。违规者最怕牢狱惩罚。11月底,由国务院通过的招投标法实施条例(草案)提出,评委不得私下接触投标人,不得收受投标人给予的财物……收受财物,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但这点做起来不容易。
“除了南京,省内没有查实过评标专家受贿。”包忠诚说,不是问题少,而是招标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的权力、手段,取证太难。南京城建监察支队支队长尤凤凯说,“近三年,我们靠成熟的举报调查机制,由纪委牵头,公安介入,招投标管理部门配合,查实10名专家收受投标人财物,对5人追究刑事责任,对5人给予行政处罚。”
评委被收买,应以何种身份处理?有人认为,专家评标提供第三方服务,不能视同公职人员处理。省人大立法专家咨询组成员刘小冰说,“只要违法,不管什么身份,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评委受贿,与公职人员受贿一样,都不能免于受罚。”
其实,三年前,最高法、最高检就已出台司法解释,规定政府项目评标,评委非法收受财物,为他人谋利,数额较大,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这填补了评委受贿入罪的法律空白。南京下关区检察院李海波检察官说,南京某高校一教授参加北京某单位项目评标,受贿27万元,帮朋友公司中标,去年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就是依据这一司法解释;参加南京14所幕墙招标的5名评委,去年也以同样罪名被追究刑事责任,其中,最重的领刑8年、罚款20万元、没收财产50万元。各地应移植南京经验,加大评标腐败查处力度,让违规者付出足额成本。
“随机抽评委、异地网上评标提高了寻租成本,但难根除评标腐败。”尤凤凯说,任何防火墙,都有被病毒破解的可能,“有些单位常年养专家,招标时,专家看到它的标就关照。查到了,他说这次没收钱。”加快制度创新,加大信用惩罚,用好道德报应机制,将评标违规记入个人信用档案,与个人职业发展挂钩,提高评标违规的综合成本。今年,我省推广实名公示评标违规行为,这比罚款更让违规者心疼心畏。
两人,这个小数看似可忽略,其实不可忽略。它代表了江苏在全国率先治理评标腐败的持续努力。当越来越多的专家参与政府项目评标,建立有效的外部约束机制,规范专家评标行为,引导其为公众利益把好关,显得尤为重要。
200多人次评标专家被曝光
“共有43人次被扣分……现予公示,望各位评标专家自觉约束自身行为。”10月,扬州建设工程招标办发布三季度评标专家考核情况。
今年,各地上网公布评标专家违规行为的信息明显多起来。至12月底,全省有200多人次的专家被“上网”。
收受投标单位财物。今年1月,两名评标专家因此被该市住建委行政处罚。他们均是参加幕墙工程评标,分别收受投标人5.3万元及3万元,被没收违法所得,并被分别罚款2万元与1.5万元。
责任心不强,造成计分错误,影响评标结果。5月,参加洪泽湖区减轻农民负担转移支付工程评标的7名专家,因此被泗洪县通报批评。当地招标办收缴其评标劳务费,评委考核每人扣5分。
不认真履职,未按招标文件规定的标准进行评审,损害评标公正性。6月,18名专家因此被宿迁通报批评。宿迁招标办对其扣除7分或5分的考核分。
未仔细阅读招标文件,判定废标依据不充分,对评标造成不良影响。10月,参加扬州民政局绿化工程项目评标的两名专家,因此被通报批评。
其他被曝光的情形还有:不按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评标,造成基准价计算错误;未发现投标文件明显雷同之处;在评标区违规用手机;未经同意,擅离评标区,或进入其他评标室。
把评委变成隐形人
把法律赋予的公权变成谋利的私权,评委腐败,损害工程招标公平竞争。今年,我省政府工程项目投资逾1万亿元,占国有投资的一半。在百分制评标中,专家打的技术分仅20分,但往往更能决定评标结果。用“制度+技术”,把评委变成隐形人,切断其与业主、投标企业的信息链,从而割断评标寻租链。近两年,江苏多次因此受到中纪委、住建部肯定。
我省现有建设工程评标专家9000多人,全国最多,但分解到县,多则两三百人,少则几十人,若细分专业,有的专业就几人。省建设工程招标办副主任包忠诚说,就算评委名单保密,圈内仍有办法搞到手,想公关评委不是没可能。前年,南京14所幕墙工程招标,为防本地评委受干扰,从省外请了5名评委,但因名单泄露,7名评委中,除业主代表及一位外地评委,有5人被投标企业公关成功。
怎么让投标单位找不到评委?苏州、南京工程项目评标前,从业主到投标单位,包括招标管理机构,都不知评委是谁。这秘密,尽在电脑里。南京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主任杨洋说,“评委由电脑抽,抽出双代码:专家固定码加每次随机码,不光操作的人,就连开发软件的都没法破译。所以,这两年没人再来打听评委了。”
电脑只认程序,“不通人情”,让它抽专家、通知专家,比人更能保密。“评标前,被抽中的评委不晓得评哪个标。”苏州科技学院评标专家姜正平说,“9月,我接到招标办电脑打来的语音电话,按手机1号键,答应参加评标,随后收到短信,只‘说’时间、地点。评标那天,我到招标市场,交了手机,通过指纹识别,进了评标室,把自己的密钥插进电脑,才晓得:今天评绿化与市政道路改造项目。”评标区全封闭,评委没法跟外界联系。评委可以借网络,向投标企业提问,但声音变形处理,熟人也对不上号。
“今年,我几次接到电话,说是苏北某招标办的,怕干扰多,不敢在本地标,多要借我们地方评标。他们把评委拉上车,往苏南跑,去哪个城市,临时抓阄决定。”苏州建设工程招标办主任朱激说,“苏州也搞过异地请专家评标,但效果怎样难说,业主派车接专家,说不定路上就出问题。”
制度设计还需补漏。自2008年我省推出远程异地评标,迄今有4000多个项目如此评标:只抽一名本地评委,其余评委从4000人的省共享专家库随机抽。外地评委到当地招标办,上网评标,这大大隔断了评委与项目所在地的联系。今年,远程异地评标覆盖全省政府工程项目,覆盖所有县市。全国仅江苏做到这点。
给自由裁量权上笼头
专家评标,主观性强,怎么防止出于利益倾向的滥用自由裁量权?南京、苏州用技术固化评标程序,追溯评标行为。
初评→详评→推荐中标人,南京专家参加政府项目评标,流程都被评标系统固定死了。上个步骤不按要求做,进不了下一关。以前,评标出错误,评委说“失误了”,而有无猫腻没法认定。“前年起,我们从投标到评标,全程电子化。企业网上投标,标书不按固定格式,想留记号给评委,统统打回;评委不用翻完上千页厚的标书,各种数据比较,系统一一提供。”杨洋说,过去,有些评委该废的标不废,不该废的拼命挑刺弄废掉,而现在,所有标书由系统批改,错误全挑出,该废的标全废掉,该扣分的全扣分。
系统管住了评委。他们按系统生成的数据,直接打分,效率高了,但睁眼瞎打分,无论特高,还是特低,都要给出理由。系统还跟踪分析评委公正度,若发现一段时间内,谁总给一些企业打高分,就会提醒监管部门。今年,网上评标从南京推向全省,覆盖政府工程项目。
怎么选评标组长?怎么打分?这些同样重要。在很多地方,评标组长由业主评委当,他说几句话,就能影响其他人。而在南京,7个评委网上投票选组长。苏州建设工程投标办副主任张建华说,“过去,业主评委等别人分出来,算好了再打。哪怕他倾向的企业就高零点几分,足以赢定了。我们现在不让业主评委进评标区,他看不到别人的分,没法算准了打。”
用信息技术把制度刚性化,增强评委行为可控性,给自由裁量权戴上规范的笼头,使其跟权力寻租脱钩,提高了评标公正性。去年,南京政府工程招标投诉率较前年下降一半,今年同比再降三分之二。
钱“烫手”了,腐败就少了
缺勤3个月至半年,暂停评标;评标时发表不当言论,依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取消评委资格……严管评委,江苏敢动真格。不过,业内普遍认为,仅靠常规管理,靠行政处罚,哪怕没收非法所得,执行5万元的罚款上限,乃至剥夺评委资格,都难改评标违规成本偏低状况。
钱拿得“烫手”了,评标腐败自然少了。违规者最怕牢狱惩罚。11月底,由国务院通过的招投标法实施条例(草案)提出,评委不得私下接触投标人,不得收受投标人给予的财物……收受财物,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但这点做起来不容易。
“除了南京,省内没有查实过评标专家受贿。”包忠诚说,不是问题少,而是招标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的权力、手段,取证太难。南京城建监察支队支队长尤凤凯说,“近三年,我们靠成熟的举报调查机制,由纪委牵头,公安介入,招投标管理部门配合,查实10名专家收受投标人财物,对5人追究刑事责任,对5人给予行政处罚。”
评委被收买,应以何种身份处理?有人认为,专家评标提供第三方服务,不能视同公职人员处理。省人大立法专家咨询组成员刘小冰说,“只要违法,不管什么身份,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评委受贿,与公职人员受贿一样,都不能免于受罚。”
其实,三年前,最高法、最高检就已出台司法解释,规定政府项目评标,评委非法收受财物,为他人谋利,数额较大,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这填补了评委受贿入罪的法律空白。南京下关区检察院李海波检察官说,南京某高校一教授参加北京某单位项目评标,受贿27万元,帮朋友公司中标,去年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就是依据这一司法解释;参加南京14所幕墙招标的5名评委,去年也以同样罪名被追究刑事责任,其中,最重的领刑8年、罚款20万元、没收财产50万元。各地应移植南京经验,加大评标腐败查处力度,让违规者付出足额成本。
“随机抽评委、异地网上评标提高了寻租成本,但难根除评标腐败。”尤凤凯说,任何防火墙,都有被病毒破解的可能,“有些单位常年养专家,招标时,专家看到它的标就关照。查到了,他说这次没收钱。”加快制度创新,加大信用惩罚,用好道德报应机制,将评标违规记入个人信用档案,与个人职业发展挂钩,提高评标违规的综合成本。今年,我省推广实名公示评标违规行为,这比罚款更让违规者心疼心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