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176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阅读提示:即将过去的2011年,健康领域很不平静,抢眼的镜头一个接一个:抢盐风潮、瘦肉精事件、金黄色葡萄球菌事件、勾兑老陈醋、味千骨汤门,等等,这些事件一次次考验公众的科学素养、社会的诚信、职能部门的公信力。
镜头回放,依然引人注目。
镜头1:举国抢盐
时间:3月
镜头回放:3月11日,日本海啸危及福岛核电站,核电站附近海域遭到核污染。中国公众也深受海啸影响,有人担心海水遭受核污染进而污染了海盐,还有人想通过多吃加碘盐预防核辐射,于是出现抢盐风潮。在我省,一袋1块多钱的碘盐在某些超市竟被炒到18块。
点评:抢购食盐的人科学素养差。其实,核辐射污染不到中国的海盐,多吃碘盐也起不到防辐射的作用,若想起作用,一次须吃3公斤。正确方法是吃含碘很高的碘片,以此来阻止核辐射中的同位素碘。
镜头2:瘦肉精
时间:3月
镜头回放:今年3・15,央视曝光双汇集团济源公司连续多年收购瘦肉精猪,尿检等检测程序形同虚设。瘦肉精在我国生猪养殖中是明令禁止的,双汇瘦肉精事件一经爆出,举国哗然,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求坚决查处、依法打击。其实,在双汇之前,2009年4月,南京雨润的一个生产厂生产的午餐肉即被查出含有瘦肉精克伦特罗。双汇瘦肉精事件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心雪上加霜:像雨润、双汇这样的大品牌尚且如此,还有什么肉是让人放心的?
点评:瘦肉精是激素类药物,模仿动物体内固有的激素,调节生长代谢,然后被排泄出去。第一代瘦肉精克伦特罗因为代谢时间长达7天,有可能出现停喂瘦肉精时间与屠宰时间间隔不够7天而造成事故,所以禁用。第二代瘦肉精莱克多巴胺喂得更少,排泄更快,只需两三天。所以,全世界有26个国家允许喂莱克多巴胺,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等。但是,国情不同,法律也不同,中国的法律严禁第一代和第二代瘦肉精,双汇不能因此为自己解脱,也不能把责任推给养殖户。而吃了双汇肉的消费者也不必忧心忡忡,只要无症状,就是没受到毒害。吃进去的瘦肉精早已排泄掉了。
镜头3:奶业标准
时间:4月
镜头回放:2011年4月,中国牛奶新国标正式颁布,却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按照新国标,原料奶中蛋白质含量由原标准中的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而每毫升原料奶中的菌落总数标准却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炮轰:“这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标准!是世界乳业之耻!”王丁棉放言:“如今的牛奶,很少的蛋白质,那么高的细菌,还不如喝白开水。消费者钱花了,得不到应有的营养回报,还损害健康。”
点评:专家言论如此激烈,消费者更是怨声载道。其实,人们都忽略了“原料奶”这个名词,这是指奶企收购的散户饲养的牛奶的标准,不是加工过的市场上的牛奶的标准,加工过的奶制品仍然是可以放心食用的。降低原料奶的标准,也许更符合中国的以散养为主的奶业实际。
镜头4:塑化剂(起云剂)
时间:4月
镜头回放:今年4月,台湾有关部门检查人员从一款“净元益生菌”产品中检出了“塑化剂”。经追查发现“塑化剂”为昱伸公司所供应的食品添加剂,而昱伸公司是台湾最大的塑化剂供应商。随后,检查人员把检查范围扩大,发现问题很严重,统一企业、白兰氏、悦氏等知名厂商都使用昱伸公司的“塑化剂”。问题产品不仅涉及运动饮料、水果饮料、茶饮料,就连水果糖浆、乳酸菌咀嚼片也卷入其中。塑化剂普遍用于塑胶材料中,被认为是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是一种不得用于食品生产加工的物质。塑化剂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
点评:此次塑化剂事件,让食品添加剂再次当了一回替罪羊。塑化剂和三聚氰胺一样,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并不是食品添加剂本身的问题,而是人为地非法添加非食品用材料或者超量、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
镜头5:西瓜膨大剂
时间:5月
镜头回放:江苏镇江丹阳一户瓜农种植的几十亩西瓜莫名“爆炸”,专家调查发现,西瓜“爆炸”是瓜农使用西瓜膨大剂所致。7月5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相关负责人对我国个别地方出现的“膨大剂西瓜炸裂事件”作出正式回应,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毒性和残留量非常低,只要按照批准使用方法使用,不会出现安全事故。
点评:西瓜爆炸,让植物激素在全国老百姓面前亮了相,更让老百姓对食品安全增加了一层不信任。膨大剂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为正视听,本报刊登了评论《植物激素解读》,详细科学地解读了植物激素的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农药,但把它当做农药来管理。农药分为极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植物生长调节剂则都属于低毒或微毒。农药的残留量一般限制在百万分之一以下,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量一般都在亿分之一以下。毒性很低,残留很少,所以一般不检测。植物生长调节剂之所以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实质上是调节了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合成,从而调节产量和质量。与化肥相比,事半而功倍。所以,现代农业离不开植物生长调节剂。
镜头6:勾兑豆浆
时间:7月
镜头回放:2011年7月12日,有网友发布一条肯德基豆浆由豆浆粉调制而成的微博,短短两周内这条微博被转发了15556次,媒体随后跟踪报道。7月29日,肯德基北京分公司对此事做了回应,称北京市大部分肯德基餐厅供应的纯豆浆是由浓缩豆浆调配而成,全国其他地区的肯德基纯豆浆由豆浆粉调制,肯德基未以“现磨现做”宣传过此产品。8月3日,《新闻晨报》报道称,永和豆浆也是用豆浆粉调制的。一时间,永和备受消费者指责。
点评:用豆浆粉冲兑豆浆应该是餐饮行业不是秘密的秘密,不光是肯德基、永和,很多餐饮店都售卖这种用豆浆粉冲兑的豆浆,而很多商家谎称为现磨豆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撰文指出,如今的豆浆粉中大多含有某种化合物,像CMC添加剂或植脂末等,长期食用这类东西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勾兑豆浆冒充现磨豆浆,伤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更伤害了餐饮业的商业信用。此事件的正面影响是可能推动豆浆食品标准的制定进程。
镜头7:金黄色葡萄球菌
时间:10月
镜头回放:2011年10月,北京市工商局爆出,思念水饺被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食品安全检查中为不得检出物质,随后三全、海霸王的三款速冻食品在广州也被验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产生的毒素和侵袭性酶。肉类食品加工运输稍有不当就可能出现,但金黄色葡萄球菌在100℃蒸煮15分钟是完全可以杀死的。
点评:水饺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暴露了企业管理中的漏洞,经过媒体的关注,也成为全民科普的一次事件,公众因此了解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什么,了解了自己在家储藏肉类的正确方法。
镜头8:勾兑老陈醋
时间:8月
事件: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爆出:市面上的山西老陈醋95%都是勾兑醋。醋精本身不含营养成分,勾兑比例掌握不好的话,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国家目前虽有所谓配制食醋的标准,但尚无手段检测出勾兑的是不是工业级冰醋酸,以及勾兑比例是否合乎标准。副会长赶快出面澄清:食品级冰醋酸勾兑食用醋是符合国家规定的。
点评:用食用冰醋酸勾兑醋是国家允许的,老百姓关心的是冰醋酸的来源,如果冰醋酸是“食品级”的原料,那么其勾兑出来的醋就没有安全问题。如果是“工业级”的原料,那么跟任何工业级原料用于食品中一样,都有存在有毒有害杂质的可能。老陈醋事件说到底拷问的仍然是国家法规政策的普及以及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镜头9:骨汤门
时间:8月
镜头回放:一直以来,味千拉面留给消费者的都是有营养的印象,但2011年8月,味千拉面被爆出,号称用猪骨熬制的味千拉面汤底其实是用专门的汤粉、汤料调制出来的,每碗汤的成本不过几毛钱。味千拉面的官网上有这样一句话――一碗汤的容量是360毫升,含钙量高达1600毫克。味千中国总部给媒体发送的一份盖着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公章的《营养成分评价报告》中,确有“钙含量为485毫克/100克,钙含量是牛奶的4倍、普通肉类的数十倍”等字样,但检测样品是“骨泥浓缩汤料”,而不是消费者喝到的稀释后的面汤。按一公斤浓缩汁可以“还原”100碗汤换算,一碗汤内的钙含量应该只有48.5毫克,而并非味千官网上显示的1600毫克,两者相差巨大。
点评:一碗面,不过是一碗面而已,无法承受那么多的营养重担。普通人不懂营养学,总期待吃碗面喝点所谓“骨汤”,便能补钙强身健身,商家迎合这一思想,趁机推出骨汤拉面,这是一种商业欺诈,但同时反映了公众科学素养的低下。
镜头10:丙肝事件
时间:11月
镜头回放:从11月17日开始,河南、安徽连续发生丙肝人群聚集性感染,先后共有百余人感染丙肝。经调查,此次感染中发现的丙肝患者,均在河南省永城市马桥镇一个体诊所接受过静脉推注治疗,初步推测丙肝感染可能是因不安全注射引起的。此外,有患者称,卫生室里的村医在给患者注射时“从不更换针头”。河南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奔赴永城对丙肝事件进行调查,在这个个体诊所,并没有发现不洁针具。对于这个结论,民众并不认同,认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保护”卫生室,掩盖监管不严的事实!
点评:丙肝的感染途径有很多种,感染了丙肝的人都在同一个卫生室治疗过,该卫生室难脱干系。但是,“从来不换针头”之说,并不能从医学上得到认同。一位从事多年护理工作的人士说:“针头在很锋利的状态下,才能穿透皮肤,进入血管,重复使用几次,就钝得不行了。注射时从来不换针头,根本不可能。”公众之所以不相信卫生室使用的是一次性注射器,是对卫生行政部门的不信任,是对医务工作者的不信任。
镜头11:八毛钱宝宝
时间:8月
镜头回放:8月19日,陈先生刚出生6天的婴儿排便不通,被深圳儿童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病,医院建议对婴儿做手术,手术费需要10万元。陈先生不同意,继而转院到广州市儿童医院就诊,医生用8毛钱的石蜡油挤入患儿肛门后,排便不通的症状得到缓解,但院方称并没明确诊断是啥病。患儿的症状缓解后,陈先生对深圳儿童医院的建议表示质疑,并要求医院撤销患儿所住科室主任的职务,退还3900元住院费并赔偿10万元费用。不过,没多久,陈先生的孩子症状加重,最终在武汉同济医院做了外科手术,全部费用是2.4万元。后来,陈先生公开向深圳儿童医院道歉。
点评:八毛钱宝宝事件整个过程跌宕起伏,背后潜藏的一个事实是:医患关系紧张。患者不信任医生,错怪了医生,医生也别急着喊冤,深圳儿童医院向患者所说的10万元手术费,和患者在武汉同济医院所花的2.4万元相比,相差7万多元,这样的结果,深圳儿童医院又如何解释呢?
盘点2011・健康大事记
镜头12:血荒
时间:全年
镜头回放:血荒年年有,今年更严重。今年,全国各处都在闹血荒,一些住院手术、需要输血的患者,甚至接到让患者自筹血液的通知,其中,不乏购买高价血的患者。献血是义务的,用血时却要掏钱买,买还买不来,需要掏高价钱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用血的患者不理解,献血的人更不理解。有些医院,因为无血液供应,不得不停做排好档期的手术。
为了缓解血荒,卫生部专门在今年12月开展了“无偿献血宣传月”活动,但即使在活动期间,临床用血仍然很紧张。卫生行政部门总结的原因是“冬天到了,中国人有冬藏的习惯,不愿意献血”。然而,上海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民众献血不踊跃的原因,是“担心血液被牟利”。
点评:血荒事件再次向血液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在献血、用血的管理过程中,工作能够透明些,血液的使用更加公正些,才是换回公众信任、解决血荒的最根本对策。
镜头13:地沟油
时间:9月
镜头回放:2011年9月13日,中国警方破获特大“地沟油”制售案,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捣毁6个制黑窝点,抓获嫌疑人32名,同时查获食用地沟油100吨,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一条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警方称有证据表明,济南生产的地沟油已流入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粮油批发市场。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在全国部署开展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有媒体报道称,中国人一年消耗食用油3000万吨,而“地沟油”就占300万吨,也就是说每10顿饭里,就可能有一顿是“地沟油”做的。据了解,“地沟油”经过几番处理,再依据现有食用油国标检测,指标上却是“合格品”,连检测都测不了。卫生部2011年多次征集地沟油检测办法,均无功而返。网友追问:“我们为什么能让天宫一号上天,却检测不出地沟油?”
点评:这个被冠以“首次”的大案的破获,见证了公安机关的成绩,同时也不幸宣告,“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终于得到了证实。事实上,地沟油需要一个“安全出口”,否则将会死灰复燃。地沟油检测技术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我国的废物回收处理机制很不完善,随意性很大,地沟油如果有一个专门收购、专门加工处理的机构,比如借鉴荷兰的做法,加工成航空或汽车用油,那么其结果将会完全不同,不仅成为一件两全其美的事,而且还是一件造福苍生的事。
镜头14:同仁医生被砍17刀
时间:9月
镜头回放:9月15日下午4点多,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被患者砍17刀。这一血案是由一场医疗纠纷引发的:患者认为喉癌手术失败,就起诉到法院,但由于医疗事故鉴定太慢,一拖三年未开庭,患者最后铤而走险。
点评:患者砍医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发生医疗纠纷后,医生和患者一样,想早些了结,可偏偏就是了结不了,在长时间的拉锯过程中,就容易生出怨气。尽早出台医疗纠纷的解决办法,最好能限制调解最后期限,让医生和患者内心不再寒冷。
镜头15:乔布斯之死
时间:10月
镜头回放: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因胰腺癌逝世,享年56岁。乔布斯的辞世,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哀思。2003年,乔布斯患胰腺癌。对于自己的疾病,乔布斯曾走入误区,对现代医学的不信任和对食疗的迷信,延误了他的治疗。2004年,乔布斯接受胰腺癌手术后,在癌症“导致体重下降”的情况下,依然只吃蔬菜。一位医学博士在网上发文提醒乔布斯,完全素食会给他带来健康上的威胁。
点评:“食物能治病”,这是对食疗的错误理解。现代医学很明确地认识到,食品不是人类赖以治疗疾病的物质,食疗只是药疗的辅助和补充,不能与药疗同等看待。对于大多数食物来说,只具有营养价值,不具有医疗价值。用食品代替药品,其后果是延误治疗时间、错失治病良机。现代医学已经明确,手术是胰腺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首选方法,其次为化疗。乔布斯发现胰腺癌9个月之后才手术,以他的财富和美国的医疗水平,无论如何不应该拖延这么长时间。而拒绝放化疗,是他的第二个错误。
镜头16:PM2.5
时间:10月、11月
镜头回放:2011年10月、11月,北京雾天频繁,能见度极低。市民分明感觉到,这雾不是水蒸气,而是灰尘。微博上“喝西北风都会中毒”等说法广为传播。同样的天气,北京市环保局和美国驻华大使馆的监测数据却大相径庭。以2011年10月31日为例,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是132,轻微污染,对敏感人群有害;而美国驻华大使馆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却是307,重度污染,对所有人的健康有害。为什么悬殊如此之大?原来,双方依据的标准不一样。北京市环保局依据中国的标准,空气污染数据是包括PM10(直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的数据,但不包括PM2.5;而美国驻华大使馆依据美国的标准,空气污染数据既包括PM10,也包括PM2.5。一时之间,多地频发的雾霾天气将PM2.5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PM2.5究竟为何物呢?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跟细菌大小差不多。
面对舆论,环保部表示,2016年将把PM2.5纳入空气质量监测。随后,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明年将在北京、天津、河北和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监测,2016年对PM2.5的监测将推广至全国。
点评:有媒体评论道,PM2.5数据,刻意遮掩不如大方公布。虽然各地环保部门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避而不谈PM2.5,但南京市环保局承认,2008年就开始监测PM2.5,而过去4年中南京的PM2.5年均浓度都超标,早晚空气质量最糟糕,现行监测指标还是10年前的。南京自曝了PM2.5的问题,天并没有塌下来,官方形象和政府面子并未因这种曝丑而受损,反因坦诚而受尊重。这证明了一个道理,政府危机公关并无特别的技巧,实话实说和直面问题是最好的方式。
镜头17:黄曲霉素
时间:12月
镜头回放:2011年12月25日,有媒体报道,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某批次的牛奶黄曲霉素M1超标。国标限值0.5微克/千克,而蒙牛实测值1.2微克/千克,超标140%。蒙牛随即承认了这一事实,并进行了道歉。随后,蒙牛声明,牛奶中出现黄曲霉素M1的原因是饲料中黄曲霉素含量过高。把发霉的谷物作为饲料,黄曲霉素在24小时之后就能进入奶中。蒙牛黄曲霉素跟双汇瘦肉精很相似:问题在原料,但企业没有保证原料合格,消费者的追究对象应该是企业。作为常规检测项目,蒙牛居然没有自检出来,说明其生产和质控存在重大缺陷。
点评:黄曲霉素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I类致癌物,但它易产生,难消除,目前各个国家对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以及牛奶中的黄曲霉素M1都有所限量,却不能要求完全不可检出。黄曲霉毒素主要危害的部位是肝脏,但实际上不用过于担心。2001年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对黄曲霉素的危险性进行研究,结论是饮用含黄曲霉素M10.5微克/千克的奶,比起饮用含黄曲霉素M10.05微克/千克的奶,可使每年每10亿人口肝癌发病率增加29例。这是微不足道的,如此致癌增加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镜头18:史上最严抗生素管制政策
时间:4月
镜头回放:全国抗生素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而美国仅13克。卫生部药政司副司长姚建红在公开场合表示,抗生素毁掉中国一代人,中国人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我国是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2011年4月,卫生部公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4月18日下发《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随后卫生部出台第二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如今征集意见已经结束,管理办法何日正式出台尚不明确。此次整治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限品种、限用量、限级别”,被业内人士称为“史上最严”的抗生素整治行动。按照抗生素管理办法的设想,将严格控制医院中抗菌药物品规数量。三级医院的抗菌药物品种被压缩到50种,二级医院只有35种。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目前,以前三级医院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种类在100种左右,二级医院也有70~80种,整治新规意味着这些抗菌药物近一半将被清退。
点评:业内人士指出,以药养医机制是造成抗生素滥用的根本原因。抗生素整治过程中,一部分医院院长已开始抱怨:医院的财务怎么运作?“以药养医大家都痛恨,但谁来解决,谁来破题?怎么破题?”必须靠综合改革从根本上铲除“以药养医”的土壤,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保障医生收入。业内人士指出,改革关键要保证医保、一般诊疗费、财政补助三种补偿来源,“真正核心的机制,还是在于财政体制的配套调整。”
镜头19:跌倒老人怎么扶
时间:9月
镜头回放:近几年,老人跌倒,路人帮扶被讹诈的新闻屡有发生,于是,公众不敢帮扶跌倒老人。2011年9月2日,湖北一位88岁的老先生摔倒后,无人敢上前扶他,老先生最终死亡。跌倒老人扶不扶不仅仅是道义问题,更是个技术问题。跌倒老人,如果伤及的是脑部,帮扶搬动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有专家称,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2011年9月6日,卫生部发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指出,遇到老人跌倒,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如果昏迷怎么办,如果有头疼等症状怎么办,指南中都有详细指导。
点评:诚信普遍缺失的社会,《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是个技术参考,于推动社会诚信或许会有一点帮助。
镜头20:新农合政策报销比例提高
时间:10月
镜头回放:河南省卫生厅召开新闻通气会,对2012年新农合报销新政策进行了通报。在公布的新农合的新政策中,利好消息“一箩筐”,这些利好包括报销比例最高可达到90%;报销封顶线再次提高,最高可报销15万元;对住院一次性花费超过10万元的参合患者,按90%的比例给予报销;设置农民工定点医院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意味着从2012年1月1日起,参合人员再到医院看病,报销比例会更高,自己负担的医疗费用更少。
据了解,2011年全省有7804万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96%。另外,2012年,农民个人交费部分由30元提高到50元。
点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政策着实减轻了农民朋友的看病负担。
镜头回放,依然引人注目。
镜头1:举国抢盐
时间:3月
镜头回放:3月11日,日本海啸危及福岛核电站,核电站附近海域遭到核污染。中国公众也深受海啸影响,有人担心海水遭受核污染进而污染了海盐,还有人想通过多吃加碘盐预防核辐射,于是出现抢盐风潮。在我省,一袋1块多钱的碘盐在某些超市竟被炒到18块。
点评:抢购食盐的人科学素养差。其实,核辐射污染不到中国的海盐,多吃碘盐也起不到防辐射的作用,若想起作用,一次须吃3公斤。正确方法是吃含碘很高的碘片,以此来阻止核辐射中的同位素碘。
镜头2:瘦肉精
时间:3月
镜头回放:今年3・15,央视曝光双汇集团济源公司连续多年收购瘦肉精猪,尿检等检测程序形同虚设。瘦肉精在我国生猪养殖中是明令禁止的,双汇瘦肉精事件一经爆出,举国哗然,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求坚决查处、依法打击。其实,在双汇之前,2009年4月,南京雨润的一个生产厂生产的午餐肉即被查出含有瘦肉精克伦特罗。双汇瘦肉精事件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心雪上加霜:像雨润、双汇这样的大品牌尚且如此,还有什么肉是让人放心的?
点评:瘦肉精是激素类药物,模仿动物体内固有的激素,调节生长代谢,然后被排泄出去。第一代瘦肉精克伦特罗因为代谢时间长达7天,有可能出现停喂瘦肉精时间与屠宰时间间隔不够7天而造成事故,所以禁用。第二代瘦肉精莱克多巴胺喂得更少,排泄更快,只需两三天。所以,全世界有26个国家允许喂莱克多巴胺,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等。但是,国情不同,法律也不同,中国的法律严禁第一代和第二代瘦肉精,双汇不能因此为自己解脱,也不能把责任推给养殖户。而吃了双汇肉的消费者也不必忧心忡忡,只要无症状,就是没受到毒害。吃进去的瘦肉精早已排泄掉了。
镜头3:奶业标准
时间:4月
镜头回放:2011年4月,中国牛奶新国标正式颁布,却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按照新国标,原料奶中蛋白质含量由原标准中的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而每毫升原料奶中的菌落总数标准却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炮轰:“这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标准!是世界乳业之耻!”王丁棉放言:“如今的牛奶,很少的蛋白质,那么高的细菌,还不如喝白开水。消费者钱花了,得不到应有的营养回报,还损害健康。”
点评:专家言论如此激烈,消费者更是怨声载道。其实,人们都忽略了“原料奶”这个名词,这是指奶企收购的散户饲养的牛奶的标准,不是加工过的市场上的牛奶的标准,加工过的奶制品仍然是可以放心食用的。降低原料奶的标准,也许更符合中国的以散养为主的奶业实际。
镜头4:塑化剂(起云剂)
时间:4月
镜头回放:今年4月,台湾有关部门检查人员从一款“净元益生菌”产品中检出了“塑化剂”。经追查发现“塑化剂”为昱伸公司所供应的食品添加剂,而昱伸公司是台湾最大的塑化剂供应商。随后,检查人员把检查范围扩大,发现问题很严重,统一企业、白兰氏、悦氏等知名厂商都使用昱伸公司的“塑化剂”。问题产品不仅涉及运动饮料、水果饮料、茶饮料,就连水果糖浆、乳酸菌咀嚼片也卷入其中。塑化剂普遍用于塑胶材料中,被认为是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是一种不得用于食品生产加工的物质。塑化剂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
点评:此次塑化剂事件,让食品添加剂再次当了一回替罪羊。塑化剂和三聚氰胺一样,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并不是食品添加剂本身的问题,而是人为地非法添加非食品用材料或者超量、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
镜头5:西瓜膨大剂
时间:5月
镜头回放:江苏镇江丹阳一户瓜农种植的几十亩西瓜莫名“爆炸”,专家调查发现,西瓜“爆炸”是瓜农使用西瓜膨大剂所致。7月5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相关负责人对我国个别地方出现的“膨大剂西瓜炸裂事件”作出正式回应,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毒性和残留量非常低,只要按照批准使用方法使用,不会出现安全事故。
点评:西瓜爆炸,让植物激素在全国老百姓面前亮了相,更让老百姓对食品安全增加了一层不信任。膨大剂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为正视听,本报刊登了评论《植物激素解读》,详细科学地解读了植物激素的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农药,但把它当做农药来管理。农药分为极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植物生长调节剂则都属于低毒或微毒。农药的残留量一般限制在百万分之一以下,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量一般都在亿分之一以下。毒性很低,残留很少,所以一般不检测。植物生长调节剂之所以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实质上是调节了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合成,从而调节产量和质量。与化肥相比,事半而功倍。所以,现代农业离不开植物生长调节剂。
镜头6:勾兑豆浆
时间:7月
镜头回放:2011年7月12日,有网友发布一条肯德基豆浆由豆浆粉调制而成的微博,短短两周内这条微博被转发了15556次,媒体随后跟踪报道。7月29日,肯德基北京分公司对此事做了回应,称北京市大部分肯德基餐厅供应的纯豆浆是由浓缩豆浆调配而成,全国其他地区的肯德基纯豆浆由豆浆粉调制,肯德基未以“现磨现做”宣传过此产品。8月3日,《新闻晨报》报道称,永和豆浆也是用豆浆粉调制的。一时间,永和备受消费者指责。
点评:用豆浆粉冲兑豆浆应该是餐饮行业不是秘密的秘密,不光是肯德基、永和,很多餐饮店都售卖这种用豆浆粉冲兑的豆浆,而很多商家谎称为现磨豆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撰文指出,如今的豆浆粉中大多含有某种化合物,像CMC添加剂或植脂末等,长期食用这类东西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勾兑豆浆冒充现磨豆浆,伤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更伤害了餐饮业的商业信用。此事件的正面影响是可能推动豆浆食品标准的制定进程。
镜头7:金黄色葡萄球菌
时间:10月
镜头回放:2011年10月,北京市工商局爆出,思念水饺被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食品安全检查中为不得检出物质,随后三全、海霸王的三款速冻食品在广州也被验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产生的毒素和侵袭性酶。肉类食品加工运输稍有不当就可能出现,但金黄色葡萄球菌在100℃蒸煮15分钟是完全可以杀死的。
点评:水饺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暴露了企业管理中的漏洞,经过媒体的关注,也成为全民科普的一次事件,公众因此了解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什么,了解了自己在家储藏肉类的正确方法。
镜头8:勾兑老陈醋
时间:8月
事件: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爆出:市面上的山西老陈醋95%都是勾兑醋。醋精本身不含营养成分,勾兑比例掌握不好的话,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国家目前虽有所谓配制食醋的标准,但尚无手段检测出勾兑的是不是工业级冰醋酸,以及勾兑比例是否合乎标准。副会长赶快出面澄清:食品级冰醋酸勾兑食用醋是符合国家规定的。
点评:用食用冰醋酸勾兑醋是国家允许的,老百姓关心的是冰醋酸的来源,如果冰醋酸是“食品级”的原料,那么其勾兑出来的醋就没有安全问题。如果是“工业级”的原料,那么跟任何工业级原料用于食品中一样,都有存在有毒有害杂质的可能。老陈醋事件说到底拷问的仍然是国家法规政策的普及以及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镜头9:骨汤门
时间:8月
镜头回放:一直以来,味千拉面留给消费者的都是有营养的印象,但2011年8月,味千拉面被爆出,号称用猪骨熬制的味千拉面汤底其实是用专门的汤粉、汤料调制出来的,每碗汤的成本不过几毛钱。味千拉面的官网上有这样一句话――一碗汤的容量是360毫升,含钙量高达1600毫克。味千中国总部给媒体发送的一份盖着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公章的《营养成分评价报告》中,确有“钙含量为485毫克/100克,钙含量是牛奶的4倍、普通肉类的数十倍”等字样,但检测样品是“骨泥浓缩汤料”,而不是消费者喝到的稀释后的面汤。按一公斤浓缩汁可以“还原”100碗汤换算,一碗汤内的钙含量应该只有48.5毫克,而并非味千官网上显示的1600毫克,两者相差巨大。
点评:一碗面,不过是一碗面而已,无法承受那么多的营养重担。普通人不懂营养学,总期待吃碗面喝点所谓“骨汤”,便能补钙强身健身,商家迎合这一思想,趁机推出骨汤拉面,这是一种商业欺诈,但同时反映了公众科学素养的低下。
镜头10:丙肝事件
时间:11月
镜头回放:从11月17日开始,河南、安徽连续发生丙肝人群聚集性感染,先后共有百余人感染丙肝。经调查,此次感染中发现的丙肝患者,均在河南省永城市马桥镇一个体诊所接受过静脉推注治疗,初步推测丙肝感染可能是因不安全注射引起的。此外,有患者称,卫生室里的村医在给患者注射时“从不更换针头”。河南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奔赴永城对丙肝事件进行调查,在这个个体诊所,并没有发现不洁针具。对于这个结论,民众并不认同,认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保护”卫生室,掩盖监管不严的事实!
点评:丙肝的感染途径有很多种,感染了丙肝的人都在同一个卫生室治疗过,该卫生室难脱干系。但是,“从来不换针头”之说,并不能从医学上得到认同。一位从事多年护理工作的人士说:“针头在很锋利的状态下,才能穿透皮肤,进入血管,重复使用几次,就钝得不行了。注射时从来不换针头,根本不可能。”公众之所以不相信卫生室使用的是一次性注射器,是对卫生行政部门的不信任,是对医务工作者的不信任。
镜头11:八毛钱宝宝
时间:8月
镜头回放:8月19日,陈先生刚出生6天的婴儿排便不通,被深圳儿童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病,医院建议对婴儿做手术,手术费需要10万元。陈先生不同意,继而转院到广州市儿童医院就诊,医生用8毛钱的石蜡油挤入患儿肛门后,排便不通的症状得到缓解,但院方称并没明确诊断是啥病。患儿的症状缓解后,陈先生对深圳儿童医院的建议表示质疑,并要求医院撤销患儿所住科室主任的职务,退还3900元住院费并赔偿10万元费用。不过,没多久,陈先生的孩子症状加重,最终在武汉同济医院做了外科手术,全部费用是2.4万元。后来,陈先生公开向深圳儿童医院道歉。
点评:八毛钱宝宝事件整个过程跌宕起伏,背后潜藏的一个事实是:医患关系紧张。患者不信任医生,错怪了医生,医生也别急着喊冤,深圳儿童医院向患者所说的10万元手术费,和患者在武汉同济医院所花的2.4万元相比,相差7万多元,这样的结果,深圳儿童医院又如何解释呢?
盘点2011・健康大事记
镜头12:血荒
时间:全年
镜头回放:血荒年年有,今年更严重。今年,全国各处都在闹血荒,一些住院手术、需要输血的患者,甚至接到让患者自筹血液的通知,其中,不乏购买高价血的患者。献血是义务的,用血时却要掏钱买,买还买不来,需要掏高价钱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用血的患者不理解,献血的人更不理解。有些医院,因为无血液供应,不得不停做排好档期的手术。
为了缓解血荒,卫生部专门在今年12月开展了“无偿献血宣传月”活动,但即使在活动期间,临床用血仍然很紧张。卫生行政部门总结的原因是“冬天到了,中国人有冬藏的习惯,不愿意献血”。然而,上海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民众献血不踊跃的原因,是“担心血液被牟利”。
点评:血荒事件再次向血液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在献血、用血的管理过程中,工作能够透明些,血液的使用更加公正些,才是换回公众信任、解决血荒的最根本对策。
镜头13:地沟油
时间:9月
镜头回放:2011年9月13日,中国警方破获特大“地沟油”制售案,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捣毁6个制黑窝点,抓获嫌疑人32名,同时查获食用地沟油100吨,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一条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警方称有证据表明,济南生产的地沟油已流入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粮油批发市场。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在全国部署开展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有媒体报道称,中国人一年消耗食用油3000万吨,而“地沟油”就占300万吨,也就是说每10顿饭里,就可能有一顿是“地沟油”做的。据了解,“地沟油”经过几番处理,再依据现有食用油国标检测,指标上却是“合格品”,连检测都测不了。卫生部2011年多次征集地沟油检测办法,均无功而返。网友追问:“我们为什么能让天宫一号上天,却检测不出地沟油?”
点评:这个被冠以“首次”的大案的破获,见证了公安机关的成绩,同时也不幸宣告,“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终于得到了证实。事实上,地沟油需要一个“安全出口”,否则将会死灰复燃。地沟油检测技术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我国的废物回收处理机制很不完善,随意性很大,地沟油如果有一个专门收购、专门加工处理的机构,比如借鉴荷兰的做法,加工成航空或汽车用油,那么其结果将会完全不同,不仅成为一件两全其美的事,而且还是一件造福苍生的事。
镜头14:同仁医生被砍17刀
时间:9月
镜头回放:9月15日下午4点多,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被患者砍17刀。这一血案是由一场医疗纠纷引发的:患者认为喉癌手术失败,就起诉到法院,但由于医疗事故鉴定太慢,一拖三年未开庭,患者最后铤而走险。
点评:患者砍医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发生医疗纠纷后,医生和患者一样,想早些了结,可偏偏就是了结不了,在长时间的拉锯过程中,就容易生出怨气。尽早出台医疗纠纷的解决办法,最好能限制调解最后期限,让医生和患者内心不再寒冷。
镜头15:乔布斯之死
时间:10月
镜头回放: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因胰腺癌逝世,享年56岁。乔布斯的辞世,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哀思。2003年,乔布斯患胰腺癌。对于自己的疾病,乔布斯曾走入误区,对现代医学的不信任和对食疗的迷信,延误了他的治疗。2004年,乔布斯接受胰腺癌手术后,在癌症“导致体重下降”的情况下,依然只吃蔬菜。一位医学博士在网上发文提醒乔布斯,完全素食会给他带来健康上的威胁。
点评:“食物能治病”,这是对食疗的错误理解。现代医学很明确地认识到,食品不是人类赖以治疗疾病的物质,食疗只是药疗的辅助和补充,不能与药疗同等看待。对于大多数食物来说,只具有营养价值,不具有医疗价值。用食品代替药品,其后果是延误治疗时间、错失治病良机。现代医学已经明确,手术是胰腺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首选方法,其次为化疗。乔布斯发现胰腺癌9个月之后才手术,以他的财富和美国的医疗水平,无论如何不应该拖延这么长时间。而拒绝放化疗,是他的第二个错误。
镜头16:PM2.5
时间:10月、11月
镜头回放:2011年10月、11月,北京雾天频繁,能见度极低。市民分明感觉到,这雾不是水蒸气,而是灰尘。微博上“喝西北风都会中毒”等说法广为传播。同样的天气,北京市环保局和美国驻华大使馆的监测数据却大相径庭。以2011年10月31日为例,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是132,轻微污染,对敏感人群有害;而美国驻华大使馆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却是307,重度污染,对所有人的健康有害。为什么悬殊如此之大?原来,双方依据的标准不一样。北京市环保局依据中国的标准,空气污染数据是包括PM10(直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的数据,但不包括PM2.5;而美国驻华大使馆依据美国的标准,空气污染数据既包括PM10,也包括PM2.5。一时之间,多地频发的雾霾天气将PM2.5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PM2.5究竟为何物呢?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跟细菌大小差不多。
面对舆论,环保部表示,2016年将把PM2.5纳入空气质量监测。随后,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明年将在北京、天津、河北和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监测,2016年对PM2.5的监测将推广至全国。
点评:有媒体评论道,PM2.5数据,刻意遮掩不如大方公布。虽然各地环保部门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避而不谈PM2.5,但南京市环保局承认,2008年就开始监测PM2.5,而过去4年中南京的PM2.5年均浓度都超标,早晚空气质量最糟糕,现行监测指标还是10年前的。南京自曝了PM2.5的问题,天并没有塌下来,官方形象和政府面子并未因这种曝丑而受损,反因坦诚而受尊重。这证明了一个道理,政府危机公关并无特别的技巧,实话实说和直面问题是最好的方式。
镜头17:黄曲霉素
时间:12月
镜头回放:2011年12月25日,有媒体报道,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某批次的牛奶黄曲霉素M1超标。国标限值0.5微克/千克,而蒙牛实测值1.2微克/千克,超标140%。蒙牛随即承认了这一事实,并进行了道歉。随后,蒙牛声明,牛奶中出现黄曲霉素M1的原因是饲料中黄曲霉素含量过高。把发霉的谷物作为饲料,黄曲霉素在24小时之后就能进入奶中。蒙牛黄曲霉素跟双汇瘦肉精很相似:问题在原料,但企业没有保证原料合格,消费者的追究对象应该是企业。作为常规检测项目,蒙牛居然没有自检出来,说明其生产和质控存在重大缺陷。
点评:黄曲霉素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I类致癌物,但它易产生,难消除,目前各个国家对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以及牛奶中的黄曲霉素M1都有所限量,却不能要求完全不可检出。黄曲霉毒素主要危害的部位是肝脏,但实际上不用过于担心。2001年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对黄曲霉素的危险性进行研究,结论是饮用含黄曲霉素M10.5微克/千克的奶,比起饮用含黄曲霉素M10.05微克/千克的奶,可使每年每10亿人口肝癌发病率增加29例。这是微不足道的,如此致癌增加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镜头18:史上最严抗生素管制政策
时间:4月
镜头回放:全国抗生素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而美国仅13克。卫生部药政司副司长姚建红在公开场合表示,抗生素毁掉中国一代人,中国人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我国是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2011年4月,卫生部公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4月18日下发《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随后卫生部出台第二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如今征集意见已经结束,管理办法何日正式出台尚不明确。此次整治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限品种、限用量、限级别”,被业内人士称为“史上最严”的抗生素整治行动。按照抗生素管理办法的设想,将严格控制医院中抗菌药物品规数量。三级医院的抗菌药物品种被压缩到50种,二级医院只有35种。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目前,以前三级医院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种类在100种左右,二级医院也有70~80种,整治新规意味着这些抗菌药物近一半将被清退。
点评:业内人士指出,以药养医机制是造成抗生素滥用的根本原因。抗生素整治过程中,一部分医院院长已开始抱怨:医院的财务怎么运作?“以药养医大家都痛恨,但谁来解决,谁来破题?怎么破题?”必须靠综合改革从根本上铲除“以药养医”的土壤,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保障医生收入。业内人士指出,改革关键要保证医保、一般诊疗费、财政补助三种补偿来源,“真正核心的机制,还是在于财政体制的配套调整。”
镜头19:跌倒老人怎么扶
时间:9月
镜头回放:近几年,老人跌倒,路人帮扶被讹诈的新闻屡有发生,于是,公众不敢帮扶跌倒老人。2011年9月2日,湖北一位88岁的老先生摔倒后,无人敢上前扶他,老先生最终死亡。跌倒老人扶不扶不仅仅是道义问题,更是个技术问题。跌倒老人,如果伤及的是脑部,帮扶搬动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有专家称,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2011年9月6日,卫生部发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指出,遇到老人跌倒,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如果昏迷怎么办,如果有头疼等症状怎么办,指南中都有详细指导。
点评:诚信普遍缺失的社会,《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是个技术参考,于推动社会诚信或许会有一点帮助。
镜头20:新农合政策报销比例提高
时间:10月
镜头回放:河南省卫生厅召开新闻通气会,对2012年新农合报销新政策进行了通报。在公布的新农合的新政策中,利好消息“一箩筐”,这些利好包括报销比例最高可达到90%;报销封顶线再次提高,最高可报销15万元;对住院一次性花费超过10万元的参合患者,按90%的比例给予报销;设置农民工定点医院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意味着从2012年1月1日起,参合人员再到医院看病,报销比例会更高,自己负担的医疗费用更少。
据了解,2011年全省有7804万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96%。另外,2012年,农民个人交费部分由30元提高到50元。
点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政策着实减轻了农民朋友的看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