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德底线的社会活得才踏实

水蜜桃1

封禁用户
注册
2011-06-18
消息
52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16
  
  56岁的戚道昌,失业之后再上岗,月薪不足千元,平时捡拾废品补贴家用。面对唾手可得的近十万元现金,他做出了归还失主的选择(详见今日本报A04版)。
  与城市中的大多数人相比,戚道昌的日子都是紧巴的,为了改善生活,甚至不惜去捡废品。戚道昌的可贵在于,他没有把自己的困难一味地归咎于别人,更没有眼红别人的财富。他老老实实地做自己。捡到的大钱他不要,失主回馈的小钱他认为可以要,这正坚守了“取之有道”的古训。无论别人议论社会风气怎样不堪,事实上戚道昌并没有随波逐流。他以行动启迪世人,无论是自己的困难,还是别人的不义,都不是自我放纵的理由。如果对社会道德有太多的不满,那么就应该以更严格的标准反求诸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周边。社会风气从来都不是某个人能败坏的,但是每个人的努力的确有助于整体环境的好转。
  
  正如“小悦悦事件”中的十八路人不能证明社会公德沦丧,拾金不昧的戚道昌也不能证明社会风气已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当不少人彷徨于道德标准的两极之间时,公众更需要明确一条道德的底线,像戚道昌那样坚守不渝。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