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措活佛的微博



:D :D :D :D


看标题,以为做 "佛跳墙" 要加点醋,读了内容,才知是说鸡汤。。。心里想,鸡汤

加醋,不会酸吗?! 。。。一点连接,靠! 。。。是个带太阳眼镜的佛陀,呵呵! :p :p :p :p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http://baike.baidu.com/view/5064140.htm

加措,雅江扎噶寺活佛。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同时担任菩提本愿会会长;康巴爱心利民协会秘书长。加措活佛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民族文化交流传播、家乡教育事业发展和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是慈爱基金的发起人。


  1980年9月9日出生于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13岁到色达五明佛学院,剃度出家,成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法王的弟子,开始在上师座前接受教法直至上师圆寂。


  每年都在亚青禅修中心闭关修行三个月


  北京民族大学学习汉语


  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哲学


慈善事迹

  1998年 参加“湖北洪水救灾”


  1999年 建立“菩提本愿会”


  2003年 建立“深圳宝丽放生会”


  参加“SARS救护组织”


  2005年 修复:措卡寺


  2006年 在沃普寺建立“闭关中心”和“文殊学校”


  建立“北京雍和佛教中心”


  2008年 建立“措卡希望小学”


  参加“5.12抗震救灾”


  2009年 在藏区建立3所希望小学


  参加“北大商务学院ATT的捐助图书计划”


  2010年 成立释伽万佛城工作室,


  筹备红基会慈爱基金


  参加青海玉树“4.14抗震救灾”


  1999年至今共建立十个佛学中心


  1999年至今一直参与藏区的救济扶贫活动


参与会议

  1999年 参加“九华山地藏菩萨的奠基仪式”


  2006年 参加“北大宗教对话”


  2008年 参加“国际圆桌会议”


  “第二届国际慈善论坛”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


  “环保国际组织cpr”


  2009年 参加“亚洲博鳌论坛”


  “中国—东盟会”


  “中国—西盟会”


  2010年 参加“第四届国际慈善论坛”


活佛的自述

观念

  若要形成一种可信托的观念,须人们努力体验和思考,直至形成自己的觉受观念。就如世人常说:“老年人的观念太陈旧,年轻人的观念太出新,哲人的观念太深奥。这是一种共通的人类心理思维特征。”


  然而,在我看来,观念一旦形成,人们开始不快乐了,开始要受到觉受环境的约束了,慢慢的,人们在自己的观念意识里迷失。


  生命是变化无常的,喜怒哀乐是瞬间的情绪,得到每一个快乐的开始和快乐的结束,是在这个念头的当下,对一切事物的快乐接收,又不转为情绪和观念。观点的形成,是轮回的开始,概念的结束,是轮回的终点。

童年

  我的童年与大多数的藏族儿童一样,在神山边,溪流中,蓝天云间的坡地上,和来来去去的牦牛,羚羊,绕着那间破旧的小木屋,自在快乐的生活着。还记得那时候我常会呆呆的看着高耸入云的雪山,总觉得那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雪山里一定有华丽的宫殿,美丽的公主,有小鹿,有小鸟……那一定是另外一个星球。这样的念头一直持续了好久好久……直到今天依然无法忘记。


  在我幼年时,爸妈离我而去,每当天鹰飞过时,我会虔诚的磕头祈祷,在我心里那是慈爱父母的化现,他们来看我了。


  小时候,总是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呆着,唯一爱干的事就是捏糌粑做曼扎供品。姐姐姨妈找我干活,都被拒绝了,我说:“我已经老了,不想干活了,想休息休息……”就这样,一直休息了好几年。


  终于有一天,我瞒着家人,偷偷去了色达佛学院。拜见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就在那一年成为了法王的弟子,找到了我几年休息时,一直思考的答案---我心灵的归宿。

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教育这个环节就像一个神秘保险箱的密码,非常重要,一旦时机合适,密码被正确启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就无可比拟了。


  从生活到学府又回到生活中,教育的处所从牧区到喇荣五明佛学院,亚青禅修中心,北大哲学系,社会活动中,以及平常生活中,甚至到细微的言行中,我都把这些当做生命的必修课题,依止了一位位开启我心中密码的精神导师,打开我储存已久的智慧宝库。

宗教

  有宗教即有信仰,因此有了信仰的人群,和被信仰的教主和教父。人们在同一种仪轨中洗涤着自己的灵魂,沿着教主开创的人间智慧,来探索生命的未来和本来。


  当然我是一名宗教人士,虔诚的佛教徒。正沿着佛祖曾经释迦王子的脚印,找回本初。


  从我走出寺庙,走出经堂,走出漫山遍野的喇嘛山,行走于世间繁华,放下了所谓教义的外向执着,也放下了对一切缘合事物的分别念。假借的生活概念名词像饰品一样布满全身,却未曾贴在心上,停留下来。然而这种自在无杂染的快乐归属于自性教义的力量。

愿望

  在古老的藏传佛教中,有个优美的新巴拉传奇,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美好赞颂。


  在菩提心里经常提到众生平等。我们的祖师莲花生大师曾经说过:“自然中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滴水,每一棵树,都有着神奇的生命存在,同时也给我们人类生命所依。”


  因此,很感恩给予生命我的自然,就如同我的呼吸一样,不可取舍。我真心希望,有一天建立一个这样的环保学院,让我生命中的每一位精神导师去传播这份对大自然最真实的爱……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