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婧
皇室家族-猪头最爱§☆§KOUSYU
- 注册
- 2003-03-10
- 消息
- 6,822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西安――延续中国的梦
我深深的留恋着西安。我出生在这里,生长在这里,如今离开了这里。我敢说,在中国也许西安人的故土留恋情节是最重的。
最近看到版上这么多人讨论迁都、西部中心的问题,都涉及到西安。我觉得我有必要说一下我所认识和体会的真实的西安。
从文化来说,西安的中国文化氛围也许是最浓的。这不在于西安的高教规模全国仅次于京沪(我觉得这不是西安可以炫耀的事情),不在于西安有许多像北京胡同文化之类的东西。而是生活在这里,似乎就笼罩在曾经大国天朝的梦里。思想方式、生活习惯、风俗民情镌刻着一种很博大的“仁义”(仁义在西安方言里的含义是赞扬一个人,并且是一种普遍的赞扬词汇,意义不完全等同于儒家仁义),始终让人觉得脚底下很坚实。西安或者说陕西盛产作家,代表人物路遥、贾平凹、陈忠实是西安普遍文化人的代表,他们的思维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定位在乡土里不可自拔。西安人很看得起读书人,所以在西安尤其是农村这种文化人比比皆是。这种感觉在外界人可能感觉是落后、愚昧、封闭、老土,但我觉得它恰恰是西安最光辉的东西。这种文化情结并不是留恋农业社会,而是由于西安不自觉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习惯,而在现实中却似乎有一些格格不入,伤痛和“不合时宜”成了固守传统的代价。我也无法对这种文化作描述,只是一种很强烈的感觉,但我可以肯定,我所感受到的中国文化绝对不是京剧、紫禁城、武术之类所谓民族的东西所反映的。它给人的感觉是稳重扎实,觉得脚底下很踏实。这种对比,见过故宫和西安城墙、钟楼的人可以很强烈的感觉的。现在的西安城墙并非汉唐遗物,而是和故宫同时代的明城墙。西安现在的遗留物多是明清所建,但风格很迥异于我在其他城市见到明清建筑,稳重、朴素,底座厚大坚实,不喜浓妆艳抹。
如果论其经济,西安自然只能望着京沪兴叹。地理位置、沉重的历史、传统思想都成了西安的累赘,也只能在西北长长腰。但是,每次回家我看到都是一个正在复苏追赶的西安,有那么多科技力量作依托我对西安充满了希望。西安原是七区六县,近来为统一规划,加快发展,到明年底将成为九区三县。同时,各项基础工程全面铺开,关中平原上高速路连接所有区县。高科技开发区热气腾腾,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从外观我只能看到它新建的栋栋建筑将西安城区向外扩展了近乎一半。并且西安也试图构建经济圈,于咸阳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两座陕西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城区相隔近30公里)。居住在西安的人,应该能感受到这几年西安的紧迫感。
许多人自以为是的认为西安的环境就是黄土高坡。相反,西安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南据秦岭,北望高原。宝鸡、潼关锁住西安门户,但他不像成都重庆市处于群山中,出西安东至华北、西到青甘,只需穿越这门一样的山隘,尤其出潼关,既无盘山道,只有很少隧道,恰好真如为平原设立的门,穿门即可。西安也有沙尘暴,这在北方不可避免,比北京的小的多了,并且春天没有北京这样强烈的风。四季分明。平原植被绿化较好,出城区即可见蓝天白云,南倚秦岭,秦岭山清水秀,野物极多。八水绕长安,但八条河流水均趋于枯竭或被污染。饮用水主要依靠从秦岭深处引来得黑河水和地下采水,近期又要开工从陕南引水至西安。所以,总体来说,环境质量与南方水乡无法相比,但就我倒过的北方城市而言,应该算好的。
这就是我所起身经历的西安,我眷恋它。西安文物多,人人知之,一镢头下去出宝贝的事情不少,这更加深了西安人一种没落贵族的感觉,以老祖先为自豪的结果只能是现实长长的失落。这种失落正如整个中国在现实中的失落,但我们都看到了希望,一个延续中国数千年的天朝上国的梦
我深深的留恋着西安。我出生在这里,生长在这里,如今离开了这里。我敢说,在中国也许西安人的故土留恋情节是最重的。
最近看到版上这么多人讨论迁都、西部中心的问题,都涉及到西安。我觉得我有必要说一下我所认识和体会的真实的西安。
从文化来说,西安的中国文化氛围也许是最浓的。这不在于西安的高教规模全国仅次于京沪(我觉得这不是西安可以炫耀的事情),不在于西安有许多像北京胡同文化之类的东西。而是生活在这里,似乎就笼罩在曾经大国天朝的梦里。思想方式、生活习惯、风俗民情镌刻着一种很博大的“仁义”(仁义在西安方言里的含义是赞扬一个人,并且是一种普遍的赞扬词汇,意义不完全等同于儒家仁义),始终让人觉得脚底下很坚实。西安或者说陕西盛产作家,代表人物路遥、贾平凹、陈忠实是西安普遍文化人的代表,他们的思维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定位在乡土里不可自拔。西安人很看得起读书人,所以在西安尤其是农村这种文化人比比皆是。这种感觉在外界人可能感觉是落后、愚昧、封闭、老土,但我觉得它恰恰是西安最光辉的东西。这种文化情结并不是留恋农业社会,而是由于西安不自觉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习惯,而在现实中却似乎有一些格格不入,伤痛和“不合时宜”成了固守传统的代价。我也无法对这种文化作描述,只是一种很强烈的感觉,但我可以肯定,我所感受到的中国文化绝对不是京剧、紫禁城、武术之类所谓民族的东西所反映的。它给人的感觉是稳重扎实,觉得脚底下很踏实。这种对比,见过故宫和西安城墙、钟楼的人可以很强烈的感觉的。现在的西安城墙并非汉唐遗物,而是和故宫同时代的明城墙。西安现在的遗留物多是明清所建,但风格很迥异于我在其他城市见到明清建筑,稳重、朴素,底座厚大坚实,不喜浓妆艳抹。
如果论其经济,西安自然只能望着京沪兴叹。地理位置、沉重的历史、传统思想都成了西安的累赘,也只能在西北长长腰。但是,每次回家我看到都是一个正在复苏追赶的西安,有那么多科技力量作依托我对西安充满了希望。西安原是七区六县,近来为统一规划,加快发展,到明年底将成为九区三县。同时,各项基础工程全面铺开,关中平原上高速路连接所有区县。高科技开发区热气腾腾,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从外观我只能看到它新建的栋栋建筑将西安城区向外扩展了近乎一半。并且西安也试图构建经济圈,于咸阳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两座陕西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城区相隔近30公里)。居住在西安的人,应该能感受到这几年西安的紧迫感。
许多人自以为是的认为西安的环境就是黄土高坡。相反,西安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南据秦岭,北望高原。宝鸡、潼关锁住西安门户,但他不像成都重庆市处于群山中,出西安东至华北、西到青甘,只需穿越这门一样的山隘,尤其出潼关,既无盘山道,只有很少隧道,恰好真如为平原设立的门,穿门即可。西安也有沙尘暴,这在北方不可避免,比北京的小的多了,并且春天没有北京这样强烈的风。四季分明。平原植被绿化较好,出城区即可见蓝天白云,南倚秦岭,秦岭山清水秀,野物极多。八水绕长安,但八条河流水均趋于枯竭或被污染。饮用水主要依靠从秦岭深处引来得黑河水和地下采水,近期又要开工从陕南引水至西安。所以,总体来说,环境质量与南方水乡无法相比,但就我倒过的北方城市而言,应该算好的。
这就是我所起身经历的西安,我眷恋它。西安文物多,人人知之,一镢头下去出宝贝的事情不少,这更加深了西安人一种没落贵族的感觉,以老祖先为自豪的结果只能是现实长长的失落。这种失落正如整个中国在现实中的失落,但我们都看到了希望,一个延续中国数千年的天朝上国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