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大学生同居惹争议

moyu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0,20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疏导不力


随着社会进步,性观念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传统的婚姻观、爱情观遭遇巨大挑战。小学生出现了“性早熟”,中学生流行“早恋”,大学生开始“同居”。据有关机构公布的大学生心理调查数据表明,70%的大学生不反对婚前同居。大学生同居现象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大学生“爱巢”日增


明仔和阿丽是广东梅县某中学同学,五年前明仔移居香港,前年考入广州某高校,两人确定恋情。去年明仔在石牌村租了一间500元的单房,与阿丽过起同居生活。明仔坦然地对记者说:“同居,你情我愿很正常啊。“


在深圳某大学读二年级的阿华家境富裕,入校不久就在校外租了一间有独立厨厕、带电话的房子。当和同班女友的爱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女友也搬了进来。


阿华说,学校的宿舍条件太差,“又篥又乱又吵”,在外租房可以创造较好的学习环境。20岁的阿华不回避性问题,他坦言:“禁欲是对美好爱情的扭曲。研究生可以结婚,我们为什么不能同居?”


就读於广东某高职院设计系的姗姗,男友早她两年毕业,开了一个小广告公司。公司总部就设在他俩租住的一室一厅里。在她看来,把课馀时间花在浪漫的大学校园里简直是一种浪费。现在她一脞脚在校园,一脞脚已经踏上了社会。她认为自己的同居生活是爱情和事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不管家长、校方乃至社会能否接受,内地大学生同居已是不争的事实。记者了解到,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大专院校附近,居民租屋行情走俏,其中98%以上的租户为大学生情侣。尽管目前这样的学生仍占少数,但多数人认为,大学生同居现象会越来越普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外地学生比本地学生更易发生同居关系,其中摆脱孤独感是主要原因。学校宿舍条件差,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也是原因之一,当然,性观念的开放更使同居成为可能和现实。


传统性观念走向崩溃


对於大学生同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社会学教授易松国认为,对於心智等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的大学生情侣来说,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感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同居未尝不可。同居可以说是一种模拟婚姻,可以为两人今后的共同生活打下基础。只要有良好的感情基础和足够的条件,并不需要刻意去追求或反对”。


内地某高校对20名男女大学生同居现象的调查显示,12人认为“同居是个人的权利,不存在对错”;10人认为很新潮,能接受;6人承认自己已加入“同居”行列;5人不赞成“同居”,认为很难接受。


“应该说,现代人对同居的宽容度已经极大提高。”易教授根据多年与大学生相处的经验指出,绝大多数学生对同居关系是认真负责的,“性随爱走”成为他们的一句名言。


同居之后是否一定走向结婚,易教授说,不一定。他说,这几年,由於改革开放,性观念发生悄然改变,呈现多元倾向,并直接影响了性关系。


浙江大学两位研究生不久前所做的调查显示,85%的学生认为,已经发生性关系的男女不一定非要结婚,对此男生、女生意见一致。这是对传统的从一而终观念的巨大挑战,传统的贞操观走到了崩溃边缘。62%的同学认为贞操观是对人性的压抑,这一问题上,女生所占比例大於男生。性观念的渐变,为大学生同居提供了心理基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持反对态度的也不是少数,至少是“不主张”。从事教育工作的陶圣源先生认为人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事情要做,大学期间应该以学业为重,同居或多或少会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深大管理学院办公室副主任王燕华则认为,大学生告别父母,远离亲人,容易产生孤独感,可以藉此激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扩大社交面。


儿子正在读大学二年级、从事卫生管理工作的袁先生说:“同居未必会有圆满结局,这必然会给双方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他说:“多数同居还是出於爱情,否则为什么不选择同性同学同居?爱情是很感性的东西,东边日出西边雨,精力的牵扯必然影响学习。”


管理层无明确表态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内地大学生只要向所在院系提出申请,经学生管理部门同意,履行审查登记手续,就可以搬出学校宿舍。“既然搬出了学校宿舍,高校禁止男女大学生同居的规定就形同虚设。”教育界人士金小俊这样认为。


华东师范大学王教授告诉记者,男女学生同居只要不惹麻烦,如女生怀孕等,学校一般不会出面干涉。事实上,尽管校方明令禁止,但偷吃“禁果”者仍大有人在,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保护女大学生身体健康,目前许多高校相继安放了避孕套自动售卖机,应该说这是一种进步,但同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易教授指出,由於大学扩招,高校校园不可能像过去一样承担所有学生的住宿需求,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成为必然,也是大学生同居增多的原因之一。


有教育界人士认为,国家教委对此类现象至今没有明确表态,也可以说是难以表态。“目前大学生能否结婚都难以定夺,更何况同居。”


“上层没有明确态度,各院校就很难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大多是睁一脞眼闭一脞眼,只要不出事就行。”易教授指出,大学生同居学校不提倡,但不提倡不等於能硬性杜绝。管理者应该在新形势下重新审视这一问题。


性教育滞后不利疏导


“每天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广告美女,都是挑逗的目光和性感暴露的衣着。只要在互联网上点击,你就可以获得所有的性技巧,图文并茂。”深大三年级学生小黄告诉记者,因为好奇,也因为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得不到性知识,我们只好在杂乱的“性”息中选择。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性知识近八成来自於报刊书籍、广播电视,而最应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老师和家长却轻易放弃了引导孩子的机会。“学校也有相关的宣传教育,我觉得没学到什么。讲课时老师挂起两张生理解剖图,将男女的生殖器官名称讲一遍,这节课就算完了。”“同学不感兴趣,一是太浅显,二是反感其轻科学介绍、重道德教训。我们宁愿通过网站、BBS讨论、电视报纸等了解性知识。”


“在学校,我们并没有接受到有效的性教育,而当出现问题时,校方往往采取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针对早前内地某高校将一对由於女方怀孕而恋情曝光的男女大学生开除出校门的事件,浙江中医学院一年级的竺雄雄忿忿不平地对记者说。


“在一些高校受处分的学生中,因‘同居’或‘发生性关系’的并不罕见。”易松国教授认为学校的处理方式并不妥当。他指出,在校大学生已经年满18岁,作为一个公民,他们可以享有宪法赋予的神圣权利,包括结交伴侣,选择性生活等等。他认为,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同居,说到底是社会化现象,简单的处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有关教育专家认为,性教育并不只是单纯的性知识,它包括性知识、性道德、性法律和性美学等等。从教育体制上说,高校缺乏对学生的性教育和引导。对於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及同居并不能简单地用“对”和“错”来判断。大学生同居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高校教育者必须承认和勇敢面对,充耳不闻是对大学生的不负责任。


中学生亦受性困扰


事实上,不仅大学生,情窦初开的中学生也面临性困扰。记者在深圳几大医院采访时发现,到妇产科做人流手术的中学生每月至少有一例以上。北大中心医院妇产科王医生表示,尽管现在医院为保护个人隐私,不需要填写年龄即可做人流手术,但一些人从年龄、身体状况乃至衣着都可看出是中学生。


在目前一个全国性的高中生性行为的调查中,23.8%的同学认为在高中阶段可以谈恋爱,15.8%的人认为发生婚前性行为没什么不对。这种对婚前性行为的认知和学校性教育的误区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人流”日渐增多。性教育似乎已经开始在中学普及,但是从目前“人流”居高不下的情况来说,这个性教育实在太失败。


调查显示,深圳的中学生认为与女孩或男孩在公共场所拥抱和接吻“没什么”的学生人数比例,小学5年级只有5.6%,高三则达25.3%。这样的性观念使得中学生日后进入大学―――这个相对来说更自由、更开放的环境中放任自己的可能性更大。



(香港商报/雷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