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华面临的是历史性考验 文/特约时评员 阮次山
由于无人参与角逐,香港特首董建华已于2月28日下午5时连任。
根据香港基本法规定,参选人必须获选举委员100人以上联署提名,但选举委员不能重复提名,800名选委既然有714人提名董建华,当然也就当选。
其实,为了不使本届特首选举有其他候选人同台,造成"杂音",造成董建华和其他候选人同台辩论的困扰,在北京的全力"辅选"之下,由董建华的"选举委员会"负责人梁振英全面拉票,获得714名选委支持,也造成无对手的局面。北京方面的确用心良苦,至于选举委员会主席胡国兴所称,由于不需经过竞选程序,香港政府节省了300万港币的开支,已属无关紧要的事了。
2月28日,董建华获知消息后,随即向记者们发表谈话说,他今后会"…… 想你们(指香港居民)所想,急你们所急,回应你们的心声",并感谢选举委员的支持。但是,在声明中,他忘了也感谢北京当局的支持。对董建华来说,他也许认为不适合公开"感谢"中央政府的支持,以免遭人误解为他是北京的傀儡。事实上,北京对董建华的全力支持已是尽人皆知,若无北京的支持,香港在过去4年来不会如此平顺,至于北京当局是否十分满意董建华回归后的政绩,且看中国总理朱基的一些小例子:
去年年中,朱容基在一次外访时,即兴"期望"香港当局"不要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此话引发香港一阵轩然大波后,朱容基曾对外澄清,他并无批评董建华的意思。到了今年1月下旬,澳门特首何厚铧到北京述职,在他和朱基同时步出会晤场所时,香港记者问他:"要给何厚铧的工作打几分",朱容基毫不犹豫就答:"一百分",记者随即追问:"董特首呢?"朱容基笑而不答,随即离去。从这么个小动作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不是十分不以为然,朱容基大可以敷衍回答"也打一百分",但是,这么一句话显然过不了朱基内心的"良知关口"。
平实而论,"九七回归"之后,对中国当局,对董建华都是一种考验,每走一步,都是前所未有,要在全球众目睽睽之下落"一国两制",过去4年多的岁月,他最大的任务是使香港在回归后平稳过渡。
但是,当第二任香港特首,董建华的施政当然不能再用"平稳过渡"作为挡箭牌,他在第二任的5年是一种历史性挑战。整个香港社会思索的一个大问题是:香港要迈向何方?
当中国大陆急速迈向一日千里的发展时,香港如何配合这种快速发展找到"利基"所在?董建华若想在历史上留名,必须设计出具前瞻性眼光的方案,提高香港的竞争力,和中国大陆的发展接轨,这些措施应包括:
拟出今后45年的时间表,逐步在教育制度、法律制度、社会制度上与中国大陆接轨,永远实施一国两制未必对香港有利。目前的香港年轻人若不放眼大陆,在香港已求生困难,为了使香港的下一代人能进入大陆谋生,香港的教育制度必须及早与大陆接轨,其间涉及汉字繁体字或简体字的问题、教科书内容的问题,若不在教育基础上未雨绸缪,香港年轻人和大陆年轻人在就业市场、在工商发展上,必无竞争力。例如,目前香港人普遍仍不能说流利的普通话。
认清目前香港无论在高科技、在先进商业管理上,对中国大陆已无优势,必须急速与珠江三角洲为盟,利用中央政府的优惠政策到中国大陆抢商机,不能像现在仍迷信香港在金融、服务业上的优势,不图开拓。
香港社会竞争力越来越低的主要原因是:一、薪资过高;二、房地产价值、房租偏高,外国企业在香港的运作成本偏高,以特首的薪水为例,其年薪600万港币就比美国总统的年薪24万美元高得多,这种不合理的高薪建立在"以高薪养贤"的思维。美国乃至于日本公务员的薪水远低于工商界,但是,仍有贤者从政,因为那是两种不同的志趣,香港过去从政人才缺乏是港英时代刻意不培养所致,香港如果不在这方面进行长期性思维,竞争力难免一落千丈。
从过去4年多董建华的政见去看,有些过于空洞,有些过于短视,在今后5年,董建华应从长远思考,为香港找出历史性方向,否则,再过5年,董建华等于又使香港白白浪费了5年的光阴。
由于无人参与角逐,香港特首董建华已于2月28日下午5时连任。
根据香港基本法规定,参选人必须获选举委员100人以上联署提名,但选举委员不能重复提名,800名选委既然有714人提名董建华,当然也就当选。
其实,为了不使本届特首选举有其他候选人同台,造成"杂音",造成董建华和其他候选人同台辩论的困扰,在北京的全力"辅选"之下,由董建华的"选举委员会"负责人梁振英全面拉票,获得714名选委支持,也造成无对手的局面。北京方面的确用心良苦,至于选举委员会主席胡国兴所称,由于不需经过竞选程序,香港政府节省了300万港币的开支,已属无关紧要的事了。
2月28日,董建华获知消息后,随即向记者们发表谈话说,他今后会"…… 想你们(指香港居民)所想,急你们所急,回应你们的心声",并感谢选举委员的支持。但是,在声明中,他忘了也感谢北京当局的支持。对董建华来说,他也许认为不适合公开"感谢"中央政府的支持,以免遭人误解为他是北京的傀儡。事实上,北京对董建华的全力支持已是尽人皆知,若无北京的支持,香港在过去4年来不会如此平顺,至于北京当局是否十分满意董建华回归后的政绩,且看中国总理朱基的一些小例子:
去年年中,朱容基在一次外访时,即兴"期望"香港当局"不要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此话引发香港一阵轩然大波后,朱容基曾对外澄清,他并无批评董建华的意思。到了今年1月下旬,澳门特首何厚铧到北京述职,在他和朱基同时步出会晤场所时,香港记者问他:"要给何厚铧的工作打几分",朱容基毫不犹豫就答:"一百分",记者随即追问:"董特首呢?"朱容基笑而不答,随即离去。从这么个小动作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不是十分不以为然,朱容基大可以敷衍回答"也打一百分",但是,这么一句话显然过不了朱基内心的"良知关口"。
平实而论,"九七回归"之后,对中国当局,对董建华都是一种考验,每走一步,都是前所未有,要在全球众目睽睽之下落"一国两制",过去4年多的岁月,他最大的任务是使香港在回归后平稳过渡。
但是,当第二任香港特首,董建华的施政当然不能再用"平稳过渡"作为挡箭牌,他在第二任的5年是一种历史性挑战。整个香港社会思索的一个大问题是:香港要迈向何方?
当中国大陆急速迈向一日千里的发展时,香港如何配合这种快速发展找到"利基"所在?董建华若想在历史上留名,必须设计出具前瞻性眼光的方案,提高香港的竞争力,和中国大陆的发展接轨,这些措施应包括:
拟出今后45年的时间表,逐步在教育制度、法律制度、社会制度上与中国大陆接轨,永远实施一国两制未必对香港有利。目前的香港年轻人若不放眼大陆,在香港已求生困难,为了使香港的下一代人能进入大陆谋生,香港的教育制度必须及早与大陆接轨,其间涉及汉字繁体字或简体字的问题、教科书内容的问题,若不在教育基础上未雨绸缪,香港年轻人和大陆年轻人在就业市场、在工商发展上,必无竞争力。例如,目前香港人普遍仍不能说流利的普通话。
认清目前香港无论在高科技、在先进商业管理上,对中国大陆已无优势,必须急速与珠江三角洲为盟,利用中央政府的优惠政策到中国大陆抢商机,不能像现在仍迷信香港在金融、服务业上的优势,不图开拓。
香港社会竞争力越来越低的主要原因是:一、薪资过高;二、房地产价值、房租偏高,外国企业在香港的运作成本偏高,以特首的薪水为例,其年薪600万港币就比美国总统的年薪24万美元高得多,这种不合理的高薪建立在"以高薪养贤"的思维。美国乃至于日本公务员的薪水远低于工商界,但是,仍有贤者从政,因为那是两种不同的志趣,香港过去从政人才缺乏是港英时代刻意不培养所致,香港如果不在这方面进行长期性思维,竞争力难免一落千丈。
从过去4年多董建华的政见去看,有些过于空洞,有些过于短视,在今后5年,董建华应从长远思考,为香港找出历史性方向,否则,再过5年,董建华等于又使香港白白浪费了5年的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