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yuw 发布
很有同感。 如果组织者承认第一次搞这种活动,工作中有不足之处,那就意味着比赛结果没有任何意义。 之所以有人说这是荒谬的卡拉OK大赛, 想必是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1. 荒谬的分类。 也许组织者认为这是一场体育比赛? 因为30岁以下的要比30岁以上的人有体力。 看来那些30岁以上的歌星早该退出舞台了。通俗组,民歌组,美声组的发声方法明显不一样,音响设置要求也不一样,很想听听这次的评委是如何评判的。
2. 荒谬的规则。将照顾低分者的情绪作为不公开亮分的理由是显然站不住脚的。比赛的次序既然已定, 不论发生何种情况,也不能随意调换。 成人组的第一被调到了最后,这一招确实比较灵,为她“夺冠”打下了坚实基础。
3. 荒谬的调音。 既然是比赛, 就该让所有选手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对于卡拉OK比赛, 调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内的比赛都把混响和音量设定在固定的位置,以便使所有选手在同等条件下比赛。通常混响也开的比较小, 可以让评委更易评判。回忆一下这次比赛的调音,多次将原声放出, 中途变调,变调后不能回位,音量对有些选手高,对有些选手底。 选手们本来比赛就紧张,这样的调音如何让选手们发挥正常水平? 这也许是很多人甚至评委们容易疏忽的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
比赛在这些荒谬的条件下进行, 请问意义何在?
希望以上几个方面对组织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