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什么时候决定引蛇出洞的
李慎之
孔子: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被称为中国的大逆转,但是这个"逆转"的转折点到底在哪
里呢?
从表面上看,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同日,
毛主席在共产党内部发出指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使一场开
始了才一个多月的"鸣放"顿时夭折。紧接着,讨伐右派分子的运动就一步紧似一步
地开展,运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到1956年底才算基本结束,到1958年底才最后封
刀。真是"血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6月8日可以算是转折点了,对这一
点,史家是不会有异议的。但是,引人寻思的是,毛主席在上半年一而再,再而三,
可以说是几十上百次地号召人家鸣放,鼓励人家鸣放,而且一再批评党内有百分之
九十以上的人思想不通,为什么会一下子作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呢?这是"简在帝心、
乾纲独断"的事情,除他本人以外,也许不会有第二个人能确切地知道这个最高机密。
当代史家对此多有探讨,甚至有人说,这是毛主席4月30日请民主人士帮助党整风以
后,没有料到鸣放如此放肆,忍无可忍,才在5月15日写出"事情正在起变化"的党内
通讯,这才是形势真正的转折点。然而这些同志也未免太低估毛主席了。毛主席是
何等样人物!平生军事的、政治的,大战场、小战场经历过不知其数。就以我所知
的苏共二十大以后,他单是从《内部参考》和《参考消息》上能看到的而且必然看
到的国内外批判共产党的话就不知有多少,他怎么能为罗隆基的一句"小知识分子
领导大知识分子"就沉不住气而龙颜大怒呢?毋宁说为大鱼游入网内而高兴的可能
性还更大些。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正如陈毅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的诗里所
说"从来能兵观远略,于今筹划赖雄才",他就是这样一位罕见的善于筹划远略的雄
才。
一
《人民日报》的六八社论和中共中央的六八指示都是执行了毛主席将近半年以
前的既定决策。这个决策才是从鸣放到反右真正的转折点,才是中国命运的大转折
的转折点。
这里指的是1957年1月毛主席《在省市委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18日、
27日两次讲话,和共两万字,可以说已经十分清楚地阐明了他关于在社会主义社会
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以及如何对付的理论了。这两万字中,可圈可点可摘的
东西实在太多。但是至少下面这一段比较最充分地说明了鸣放的意图以及它与以后
反右派斗争的关系:
对民主人士我们要让他们唱对台戏,放手让他们批评……不错的可以弥补我们
的短处;错的要反驳。至于梁漱溟、彭一湖、章乃器那一类人,他们有屁就让他们
放。让大家闻一闻,是香的还是臭的,经过讨论,争取多数,使他们孤立起来。他
们要闹,就让他们闹够。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们讲的话越错越好,犯的错误越大越
好,这样他们就越孤立,就越能从反面教育人民,我们对待民主人士要又团结又斗
争,分别情况,有一些要主动采取措施,有一些让他暴露,后发制人,不要先发制
人。(《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55页)
在这篇讲话的上下文,毛主席还说:
"地主、富农,资产阶级民主党派……他们老于世故,许多人现在还隐藏着。"
"一般说来反革命的言论当然不让放。但是它不用反革命的面貌出现,那就只
好让他放,这样才有利于对它进行鉴别和斗争。""如果有人用什么大民主来反对社
会主义制度,推翻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就对他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这不是已经把引蛇出洞的战略部署说得清清楚楚了吗?难道还有什么地方不明
白,还有什么疑问吗?
大概就是由于这一点,毛主席自称:"有人说这是阴谋。我们说这是阳谋"。当
然,"有人"又会说,"你那是在内部会议上讲的呀?"但是,毛主席在6月8日以前近
半年时间里,每次讲话的时候,确实都没忘了说:"毒草锄了可以当肥料"这样的话,
你没有参透其中奥妙,你只好自认晦气。
看了这些话,对于《事情正在起变化》、《这是为什么?》、《文汇报的资产
阶级方向应该批判》本来是不应该惊讶的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绝大多数的人都
感到始料不及(其中一些人是大感痛快和解气的)。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
是,这一次会议是党内高干会议,与早两个月召开的八届二中全会(那一次是引蛇
出洞的方针初见端倪而尚未最后决策的会议)相同,传达的范围有限,就我本人来
说,就因为随周恩来出访亚欧11国,两次传达都没有听到(前一次略知一二)。第
二个重要得多的原因是,1956年2月苏共二十次大会上,赫鲁晓夫揭发了斯大林的
错误,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震动极大。在全世界包括整个在内,都引起了一种
社会主义、共产党必须改弦更张,更加宽容、民主的印象。毛主席本人以及中国共
产党全党在1956年全年都有这方面的言论。毛主席引蛇出洞的决策,应该是在10月
份的波、匈事件以后开始考虑的,而一旦形成,他就亲自执行,全力以赴地作好
"引"的工作。其第一个标志就是一个月以后,也就是1957年2月27日在第十一次最
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毛主席以及其开放的口吻,甚至极有风趣的口吻,鼓励大家
鸣放。接着,他又在3月12日邀请许多党外人士参加的党的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表重
要讲话,内容更加开放,提出"不要围剿王蒙"、"中央就没有官僚主义了吗?""鲁
讯不但反右而且也反左"。"现在不是反得不够,不是放得过多,不要怕放,不要怕
批评,也不要怕毒草"。3天以后,他老人家又风尘仆仆一路南下。3月16日起程,
3月18日在天津,3月19日在南京,3月20日在上海,4月份又到杭州,自己说自己
"变成了一个游说先生"(南京讲话),游说大家鸣放,这样一直到4月30日在天安
门城楼上恳切地请民主党派帮助共产党整风。毛主席不但是一位运筹帷幄的最高统
帅,也是一位制敌机先的前线总指挥。5月1日整风正式开始。因此《在省市委自治
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作为一种不和谐音夹在中间不但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注
意,好像连后来成为反右积极分子的党员干部也没有怎么注意。所以毛主席才一再
说党内干部有百分之九十想不通他号召鸣放的主张。
关于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的报告既然是秘密报告,中共当然也不会公开宣传,
但是事实上中国人知道的范围很广。因为中央决定把朱德从莫斯科带后来的译文印
成小三十六开的小册子,封面上题目都没有,只印有"内部刊物,注意保存"两行字。
因此这个报告的内容实际上传播极广。另外外文书店还发售美共的《工人日报》,
上面也载有报告的英译文全文,北京各大学的学生竞相购买,竟致把《工人日报》
买光。尤其是毛主席当时一再发出要打防疫针,种牛痘的主张,《参考消息》由于
他的旨意而由2000份扩大发行到40万份,每个大学生都可以订阅。看来他并不反对
让这个报告的内容从各种渠道泄漏出去。因此,这个报告已算不得什么秘密了。按
《参考消息》不能登赫鲁晓夫报告的内容,但是可以登各国的反应。
不过,有一点不能不说的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即在最高国务
会议上的讲话)公开发表时已在6月19日,反右派斗争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了,
而且其中删掉了许多开明的话,却增加了本来没有的六条政治标准。至于在宣传工
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表时已到1964年,不但上面提到的话完全不见,而且只剩下强
调敌我矛盾的话,在文化大革命的大批判中大起作用。正因为如此,许多人怎么也
不能信服这是"阳谋"。
二
对于毛主席来说,虽然前面已经说过,他身经百战,经历过无数的挫折与屈辱,
但是苏共二十大给他的刺激也许是最大的刺激。因为这是他已经达到权力巅峰后的
刺激。这个刺激看来支配了他晚年整整20年的生命。
1956年本来是毛主席认为"大胜利"的一年。这一年开头就让他高兴。1月15日,
北京公私合营的工人、店员、资本家、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还有农民和各届
人士共20万人集合在天安门广场上,锣鼓喧天,鞭炮震耳。毛主席在城楼上接受了
北京市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喜报。北京市市长彭真宣布"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了"。
用毛主席后来的话说,"自1840年以来116年"的奋斗目标已经达到了。
毛主席是永远的革命家,他的思想是决不肯到此止步的。一个目标的完成在他
只是第二个目标的开始,这年刚开始,他就指示新华社要"把地球管起来"。话只有
一句,新华社的同志因为参不透他老人家的心思因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违抗毛
主席指示"的批判,但是深信毛主席又要有一番新的宏图大略则是没有疑问的。一
月份,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上,周恩来宣布中国的知识分子
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了。在会议的最后一年,即1月29日,毛主席
讲了话,他一方面说到中国在各方面很落后,一方面提出中国"要在一二十年内赶
上国际先进水平","最多一百年……应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文化、科学、技术、工
业发达的国家",并且一再提出共产党就是"社会主义促进会"。可以看出,毛主席
心气有多么高,也可以看出,后来的大跃进的思想已经开始在他脑子里酝酿了。
但是,照毛主席自己的说法,1956年又是"多事之秋",大大扫了他快快建设社
会主义的的兴头。他在1958年3月19日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写的说明中说:
"我们没有预料到1956年国际方面会发生那样大的风浪,也没有预料到1956年国
内方面会发生打击群众积极性的'反冒进事件'。这两件事,都给右派猖狂进攻以相
当的影响。由此得到教训: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
应当准备对付国际国内可能发生的许多重大困难。无论就国际方面说来,或者就国
内方面说来,总的形势是有利的,这点是肯定的;但是一定会有许多重大困难发生,
我们必须准备去对付。"(《毛泽东选集》第五卷226页。)
毛主席说的国际方面的风浪就是指那年春天2月14日至25日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
大会上(实际上是闭幕以后)赫鲁晓夫发表的揭露斯大林的问题以及由此在东欧以
至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引发的一系列事件。他说的国内方面的事情是指1956年
元月20日《人民日报》根据刘少奇和周恩来的意图起草的反冒进的社论,据吴冷西
在《忆毛主席》中说:毛主席在社论最后送他审阅的时候,只是在自己的名字上划
了圈,并且写了"我不看了"这四个字。到1958年1月他在专门为此召开的南宁会议
上说:"骂我的东西我为什么要看。"这件事他隐忍了整整一年半,在反右派斗争大
获全胜以后,才找到机会出了这口气。
赫鲁晓夫揭露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凡听到或看到的无不毛骨悚然。连毛主席也第
一次发明了一个词,说这是社会主义的"阴暗面"。但是毛主席是以中国的斯大林自
居的人物,要他承认他以为"无比美妙"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能有这样的阴暗面无疑是
十分困难的。因此他对赫鲁晓夫的报告作了两点评议:"揭了盖子,捅了漏子",当
时,今春以84岁高龄逝世的新华社原副社长陈适五就跟我说:"毛主席此刻的心情
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说毛主席"一则以喜",是指斯大林的错误公开了。中共和苏共历史上争论的是
非也可以公开了。中共受苏共的委屈可以一舒愤懑了。现在世界上再也没有人可以
压在中共头上指手划脚、说三道四了。毛主席现在可以得到完全的自由创造性地发
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了。
说毛主席"一则以惧",是指过去历来被认为完全正确的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竟是
如此阴森可怖。中国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是不是也会受到同样的怀疑与指责呢?
可以说,从此以后毛主席心里就形成了一个"二十大情结",赫鲁晓夫成了"万恶
之源"。这块心病越往后越清楚。
三
毛主席对苏共二十大的最初反应是力主对斯大林要"三七开",即三分错误,七
分成绩,并且以此思想指导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
专政的历史经验》的写作。同时,看来也确实在探索一条比苏联较为宽松的道路。
这一点,其实在苏共二十大开始以前就着手了。毛主席在1956年1月初召集了34
个部门的负责人汇报情况研究问题,最后在4月25日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
为《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个讲话按当时人们的"觉悟"来看,可以说是充满了新
意,可是并未公开发表。现在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中发表的是1975年7月邓小
平为了要纠正文革中左的错误而由众位秀才根据1965年底的整理稿再作修正后,请
毛主席审阅批示"同意"后的定稿,然而邓小平随即下台,讲话竟延至1976年12月26
日才得以发表,其时聚毛主席逝世已3个多月了。当时的政治气氛与二十年前可称
截然相反,因此文字也已与当初大不相同。不过仍然可以看得出许多十分宽松的提
法,例如"你对发展重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想得厉害一点还是差一点?"这样的话,
现在的正式文本上还保存得有一些。我自己手头上还有一个听了第一次传达的记录,
里面很有一些在反右派以后绝对听不到的话,抄不胜抄,就举几条作为例子吧:
"也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甚至是反革命的力量。"
"人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要有纪律性,也要有无纪律;要有集体主义,
也要有自由主义。"
"中央成立一个体制小组,专门研究如何划分权力。"
"美国发展快,其政治制度必有可以学习之处。我们反对它,只反对它的帝国
主义。"
"苏联只有一个党,到底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看来还是几个党好。……
共产党要万岁,民主党派也要万岁。"
"对犯错误的人要看他是否改,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不要学习斯大林,斯
大林对犯错误的人不让改正,这是不好的。"
类似这样的许多话再加上一个多月以后(5月26日)通过宣传部长陆定一之口
发表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都可以使人认为毛主席在1956年上半年的
思想主要是在研究如何在中国走出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路来。如果要根据事实
说话,要奉行"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原则,我们只能这样说,除非以后有新的材
料发现。至于当时的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虽然还不大敢想,更不大敢说,但
是在外力的影响下,在领袖的启发下,脑筋也已经开始在"动"了,或者用当时苏联
流行的话说,开始"解冻"了。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传出后不久,就听到胡乔木讲述毛主席心情说:"苏联揭露
的斯大林的统治,其黑暗不下于历史上如何最专制暴虐的统治。毛主席日思夜想走
出一条比苏联好的路子来。"这话,我们听了都很感动,看来情况大致也确实如此。
1956年9月5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这是七大以后11年才开
的大会。中间经过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又碰
上了苏共二十大这样的懊恼事,全党与全国人民理所当然地希望听到毛主席的声音,
但是他却并没有做什么大报告,只致了一个简短的开幕词,据说还是田家英起草的,
其中的两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直是耐人寻味而又捉摸不透的。
但是,大致可以肯定,毛主席对八大是不会高兴的,当时国际舆论的大背景是反对
个人崇拜的。不论刘少奇、邓小平等人的实际思想如何,也都不能不反对个人崇拜,
不能不把在七大提出的与马列主义并列的"毛泽东思想"从党章中删除。对此,重视
权位的毛主席看来是难以满意的,却又处于完全无法反对的状态。此中滋味,外人
无法妄测,但是有一点却可以看出来,即对于从法理上说是八大最权威、最重要的
文件的大会决议,他不甚关心,更不赞成。对于其中最重要的结论:"中国社会的
基本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这句话,竟视而不见,要到一
年多以后才提出异议。(《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75页)
四
这年十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波、匈事件。其中波兰因为党的第一把手奥哈布自
动让步而完成了和平过渡。匈牙利则酿成了武力改变政权的暴乱。
据每天列席中央常委会会议的吴冷西回忆,为对付波匈事件而讨论如何写《再
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时候,毛主席又发展出了赫鲁晓夫"丢了两把刀子"
的思想,说得最完全的还是他在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关于苏共二十大代表大会,我想讲一点。我看两把"刀子"。一把是列宁,一把
是斯大林。现在,斯大林这把刀子,俄国人丢了。哥穆尔卡、匈牙利的一些人就拿
起这把刀子杀苏联,反所谓斯大林主义。欧洲的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也批评苏联,这
个领袖就是陶里亚蒂。帝国主义也拿这把刀子杀人。杜勒斯就拿起来耍了一顿。这
把刀子不是借出去的,是丢出去的,……列宁这把刀子现在是不是也被苏联一些领
导人丢掉一些了呢?我看也去掉相当多了。十月革命还灵不灵?还可不可以作为各
国的规范?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的报告说,可以经过议会道路夺取政权,
这就是说,各国可以不学十月革命了。这个门一开,列宁主义就基本上丢掉了。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321页)
匈牙利事件对毛主席的震惊之大是可以想见的。推原其始,他不能不归罪于赫
鲁晓夫丢掉了斯大林这把刀子,也及于列宁这把刀子。他当然会考虑到社会主义事
业的命运,作为一个63岁的老人,也应该考虑到自己身后的遭遇。也许可以想像,
10年之后林彪说的"毛主席百年后,谁要发表赫鲁晓夫那样的报告,就全党共诛之,
全国共讨之"的思想也开始在他脑海里浮现。但是,他日思夜想的是:中国决不能
出匈牙利问题,决不能出赫鲁晓夫。他开始为"打防疫针"而运筹了。这就是后来
说的"引蛇出洞",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事情还在起变化》《毛泽东选集》
第五卷425页)。他在经过半年的部署以后,发出总攻击令的时候说:
总之,这是一场大战(战场即在党内,又在党外),不打胜这一仗,社会主义
是建不成的,并且有出"匈牙利事件"的某些危险。现我们主动的整风,将可能的"
匈牙利事件"主动引出来,使之分割在各个机关各个学校去演习,去处理,分割为
许多小"匈牙利",而且党政基本上不溃乱,只溃乱一小部分(这部分溃乱正好,挤
出了脓包),利益极大。这是不可避免的,社会上既有反对派存在,中间分子又未
受到现在这样的教训,党有未受到现在这样的锻炼,乱子总有一天要发生。(1957
年6月8日《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33页)。
就在波、匈事件紧张的时候,毛主席派林克来征求王飞和我对于波匈事件的看
法。我竟不识相地提出了实行"大民主"的建议,殊不知却正好给了他老人家一个得
心应手的武器(当然,以毛主席超速运转的脑袋也并不难创造出别的一个名词来)。
他在几天以后(11月15日)就在八届二中全会上批判了我的"大民主"。但是又告诉
吴冷西说:"回去不要批评他们,他们是好同志",又说"这不是几个人的问题,是
一个思潮"。我当时浑浑噩噩,不以为意,后来当了右派再回想起来,却觉得其中
大有文章。大家现在都已知道,整风和反右实际上是一回事,毛主席决定在1957年
整风,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宣布的,并且说"你要搞资产阶级大民主,我就提出整风",
"预先出告示,到期进行整风,不是'不教而诛'"(《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26页、
328页)。这些,都别有深意。所以我的体会和判断是:毛主席引蛇出洞的战略部
署起意于八届二中全会而决策于省市委书记会议。前后过了一个年关,跨度近两个
月。这也符合毛主席历来作重大决策的习惯,所谓"草鞋没样,边打边像"。在此以
后到6月8日近5个月干的事就是"安排香饵钓金鳌"了。
其实,毛主席自己倒也并不讳言这一点,他在反右大体告一段落以后在1957年
10月的八届三中全会上就说:
去年下半年,阶级斗争有过缓和,那是有意要缓和一下。但是,你一缓和,资
产阶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地主、富农以及一部分富裕中农,就向我们进攻,就
是今年的事。我们缓和一下,他进攻,那也好,我们取得主动。正像人民日报一篇
社论所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他要吹风嘛!他要吹几级台风,那么好,我们就
搞"防护林带"。这就是反右派,就是整风。(《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75──476
页)。
说实在的,最早提醒我这一点的是王飞。他在和我一起受到批评后,就一再对
我说:"我们闯祸了,犯错误了",叫我少说话,多注意,无奈我冥顽不灵,觉悟太
低。现在王飞已经是82岁的老人,患老年痴呆症有年,写好此文,再要向他请教已
不可能了。
李慎之
孔子: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被称为中国的大逆转,但是这个"逆转"的转折点到底在哪
里呢?
从表面上看,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同日,
毛主席在共产党内部发出指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使一场开
始了才一个多月的"鸣放"顿时夭折。紧接着,讨伐右派分子的运动就一步紧似一步
地开展,运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到1956年底才算基本结束,到1958年底才最后封
刀。真是"血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6月8日可以算是转折点了,对这一
点,史家是不会有异议的。但是,引人寻思的是,毛主席在上半年一而再,再而三,
可以说是几十上百次地号召人家鸣放,鼓励人家鸣放,而且一再批评党内有百分之
九十以上的人思想不通,为什么会一下子作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呢?这是"简在帝心、
乾纲独断"的事情,除他本人以外,也许不会有第二个人能确切地知道这个最高机密。
当代史家对此多有探讨,甚至有人说,这是毛主席4月30日请民主人士帮助党整风以
后,没有料到鸣放如此放肆,忍无可忍,才在5月15日写出"事情正在起变化"的党内
通讯,这才是形势真正的转折点。然而这些同志也未免太低估毛主席了。毛主席是
何等样人物!平生军事的、政治的,大战场、小战场经历过不知其数。就以我所知
的苏共二十大以后,他单是从《内部参考》和《参考消息》上能看到的而且必然看
到的国内外批判共产党的话就不知有多少,他怎么能为罗隆基的一句"小知识分子
领导大知识分子"就沉不住气而龙颜大怒呢?毋宁说为大鱼游入网内而高兴的可能
性还更大些。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正如陈毅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的诗里所
说"从来能兵观远略,于今筹划赖雄才",他就是这样一位罕见的善于筹划远略的雄
才。
一
《人民日报》的六八社论和中共中央的六八指示都是执行了毛主席将近半年以
前的既定决策。这个决策才是从鸣放到反右真正的转折点,才是中国命运的大转折
的转折点。
这里指的是1957年1月毛主席《在省市委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18日、
27日两次讲话,和共两万字,可以说已经十分清楚地阐明了他关于在社会主义社会
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以及如何对付的理论了。这两万字中,可圈可点可摘的
东西实在太多。但是至少下面这一段比较最充分地说明了鸣放的意图以及它与以后
反右派斗争的关系:
对民主人士我们要让他们唱对台戏,放手让他们批评……不错的可以弥补我们
的短处;错的要反驳。至于梁漱溟、彭一湖、章乃器那一类人,他们有屁就让他们
放。让大家闻一闻,是香的还是臭的,经过讨论,争取多数,使他们孤立起来。他
们要闹,就让他们闹够。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们讲的话越错越好,犯的错误越大越
好,这样他们就越孤立,就越能从反面教育人民,我们对待民主人士要又团结又斗
争,分别情况,有一些要主动采取措施,有一些让他暴露,后发制人,不要先发制
人。(《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55页)
在这篇讲话的上下文,毛主席还说:
"地主、富农,资产阶级民主党派……他们老于世故,许多人现在还隐藏着。"
"一般说来反革命的言论当然不让放。但是它不用反革命的面貌出现,那就只
好让他放,这样才有利于对它进行鉴别和斗争。""如果有人用什么大民主来反对社
会主义制度,推翻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就对他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这不是已经把引蛇出洞的战略部署说得清清楚楚了吗?难道还有什么地方不明
白,还有什么疑问吗?
大概就是由于这一点,毛主席自称:"有人说这是阴谋。我们说这是阳谋"。当
然,"有人"又会说,"你那是在内部会议上讲的呀?"但是,毛主席在6月8日以前近
半年时间里,每次讲话的时候,确实都没忘了说:"毒草锄了可以当肥料"这样的话,
你没有参透其中奥妙,你只好自认晦气。
看了这些话,对于《事情正在起变化》、《这是为什么?》、《文汇报的资产
阶级方向应该批判》本来是不应该惊讶的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绝大多数的人都
感到始料不及(其中一些人是大感痛快和解气的)。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
是,这一次会议是党内高干会议,与早两个月召开的八届二中全会(那一次是引蛇
出洞的方针初见端倪而尚未最后决策的会议)相同,传达的范围有限,就我本人来
说,就因为随周恩来出访亚欧11国,两次传达都没有听到(前一次略知一二)。第
二个重要得多的原因是,1956年2月苏共二十次大会上,赫鲁晓夫揭发了斯大林的
错误,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震动极大。在全世界包括整个在内,都引起了一种
社会主义、共产党必须改弦更张,更加宽容、民主的印象。毛主席本人以及中国共
产党全党在1956年全年都有这方面的言论。毛主席引蛇出洞的决策,应该是在10月
份的波、匈事件以后开始考虑的,而一旦形成,他就亲自执行,全力以赴地作好
"引"的工作。其第一个标志就是一个月以后,也就是1957年2月27日在第十一次最
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毛主席以及其开放的口吻,甚至极有风趣的口吻,鼓励大家
鸣放。接着,他又在3月12日邀请许多党外人士参加的党的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表重
要讲话,内容更加开放,提出"不要围剿王蒙"、"中央就没有官僚主义了吗?""鲁
讯不但反右而且也反左"。"现在不是反得不够,不是放得过多,不要怕放,不要怕
批评,也不要怕毒草"。3天以后,他老人家又风尘仆仆一路南下。3月16日起程,
3月18日在天津,3月19日在南京,3月20日在上海,4月份又到杭州,自己说自己
"变成了一个游说先生"(南京讲话),游说大家鸣放,这样一直到4月30日在天安
门城楼上恳切地请民主党派帮助共产党整风。毛主席不但是一位运筹帷幄的最高统
帅,也是一位制敌机先的前线总指挥。5月1日整风正式开始。因此《在省市委自治
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作为一种不和谐音夹在中间不但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注
意,好像连后来成为反右积极分子的党员干部也没有怎么注意。所以毛主席才一再
说党内干部有百分之九十想不通他号召鸣放的主张。
关于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的报告既然是秘密报告,中共当然也不会公开宣传,
但是事实上中国人知道的范围很广。因为中央决定把朱德从莫斯科带后来的译文印
成小三十六开的小册子,封面上题目都没有,只印有"内部刊物,注意保存"两行字。
因此这个报告的内容实际上传播极广。另外外文书店还发售美共的《工人日报》,
上面也载有报告的英译文全文,北京各大学的学生竞相购买,竟致把《工人日报》
买光。尤其是毛主席当时一再发出要打防疫针,种牛痘的主张,《参考消息》由于
他的旨意而由2000份扩大发行到40万份,每个大学生都可以订阅。看来他并不反对
让这个报告的内容从各种渠道泄漏出去。因此,这个报告已算不得什么秘密了。按
《参考消息》不能登赫鲁晓夫报告的内容,但是可以登各国的反应。
不过,有一点不能不说的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即在最高国务
会议上的讲话)公开发表时已在6月19日,反右派斗争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了,
而且其中删掉了许多开明的话,却增加了本来没有的六条政治标准。至于在宣传工
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表时已到1964年,不但上面提到的话完全不见,而且只剩下强
调敌我矛盾的话,在文化大革命的大批判中大起作用。正因为如此,许多人怎么也
不能信服这是"阳谋"。
二
对于毛主席来说,虽然前面已经说过,他身经百战,经历过无数的挫折与屈辱,
但是苏共二十大给他的刺激也许是最大的刺激。因为这是他已经达到权力巅峰后的
刺激。这个刺激看来支配了他晚年整整20年的生命。
1956年本来是毛主席认为"大胜利"的一年。这一年开头就让他高兴。1月15日,
北京公私合营的工人、店员、资本家、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还有农民和各届
人士共20万人集合在天安门广场上,锣鼓喧天,鞭炮震耳。毛主席在城楼上接受了
北京市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喜报。北京市市长彭真宣布"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了"。
用毛主席后来的话说,"自1840年以来116年"的奋斗目标已经达到了。
毛主席是永远的革命家,他的思想是决不肯到此止步的。一个目标的完成在他
只是第二个目标的开始,这年刚开始,他就指示新华社要"把地球管起来"。话只有
一句,新华社的同志因为参不透他老人家的心思因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违抗毛
主席指示"的批判,但是深信毛主席又要有一番新的宏图大略则是没有疑问的。一
月份,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上,周恩来宣布中国的知识分子
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了。在会议的最后一年,即1月29日,毛主席
讲了话,他一方面说到中国在各方面很落后,一方面提出中国"要在一二十年内赶
上国际先进水平","最多一百年……应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文化、科学、技术、工
业发达的国家",并且一再提出共产党就是"社会主义促进会"。可以看出,毛主席
心气有多么高,也可以看出,后来的大跃进的思想已经开始在他脑子里酝酿了。
但是,照毛主席自己的说法,1956年又是"多事之秋",大大扫了他快快建设社
会主义的的兴头。他在1958年3月19日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写的说明中说:
"我们没有预料到1956年国际方面会发生那样大的风浪,也没有预料到1956年国
内方面会发生打击群众积极性的'反冒进事件'。这两件事,都给右派猖狂进攻以相
当的影响。由此得到教训: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
应当准备对付国际国内可能发生的许多重大困难。无论就国际方面说来,或者就国
内方面说来,总的形势是有利的,这点是肯定的;但是一定会有许多重大困难发生,
我们必须准备去对付。"(《毛泽东选集》第五卷226页。)
毛主席说的国际方面的风浪就是指那年春天2月14日至25日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
大会上(实际上是闭幕以后)赫鲁晓夫发表的揭露斯大林的问题以及由此在东欧以
至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引发的一系列事件。他说的国内方面的事情是指1956年
元月20日《人民日报》根据刘少奇和周恩来的意图起草的反冒进的社论,据吴冷西
在《忆毛主席》中说:毛主席在社论最后送他审阅的时候,只是在自己的名字上划
了圈,并且写了"我不看了"这四个字。到1958年1月他在专门为此召开的南宁会议
上说:"骂我的东西我为什么要看。"这件事他隐忍了整整一年半,在反右派斗争大
获全胜以后,才找到机会出了这口气。
赫鲁晓夫揭露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凡听到或看到的无不毛骨悚然。连毛主席也第
一次发明了一个词,说这是社会主义的"阴暗面"。但是毛主席是以中国的斯大林自
居的人物,要他承认他以为"无比美妙"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能有这样的阴暗面无疑是
十分困难的。因此他对赫鲁晓夫的报告作了两点评议:"揭了盖子,捅了漏子",当
时,今春以84岁高龄逝世的新华社原副社长陈适五就跟我说:"毛主席此刻的心情
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说毛主席"一则以喜",是指斯大林的错误公开了。中共和苏共历史上争论的是
非也可以公开了。中共受苏共的委屈可以一舒愤懑了。现在世界上再也没有人可以
压在中共头上指手划脚、说三道四了。毛主席现在可以得到完全的自由创造性地发
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了。
说毛主席"一则以惧",是指过去历来被认为完全正确的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竟是
如此阴森可怖。中国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是不是也会受到同样的怀疑与指责呢?
可以说,从此以后毛主席心里就形成了一个"二十大情结",赫鲁晓夫成了"万恶
之源"。这块心病越往后越清楚。
三
毛主席对苏共二十大的最初反应是力主对斯大林要"三七开",即三分错误,七
分成绩,并且以此思想指导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
专政的历史经验》的写作。同时,看来也确实在探索一条比苏联较为宽松的道路。
这一点,其实在苏共二十大开始以前就着手了。毛主席在1956年1月初召集了34
个部门的负责人汇报情况研究问题,最后在4月25日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
为《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个讲话按当时人们的"觉悟"来看,可以说是充满了新
意,可是并未公开发表。现在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中发表的是1975年7月邓小
平为了要纠正文革中左的错误而由众位秀才根据1965年底的整理稿再作修正后,请
毛主席审阅批示"同意"后的定稿,然而邓小平随即下台,讲话竟延至1976年12月26
日才得以发表,其时聚毛主席逝世已3个多月了。当时的政治气氛与二十年前可称
截然相反,因此文字也已与当初大不相同。不过仍然可以看得出许多十分宽松的提
法,例如"你对发展重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想得厉害一点还是差一点?"这样的话,
现在的正式文本上还保存得有一些。我自己手头上还有一个听了第一次传达的记录,
里面很有一些在反右派以后绝对听不到的话,抄不胜抄,就举几条作为例子吧:
"也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甚至是反革命的力量。"
"人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要有纪律性,也要有无纪律;要有集体主义,
也要有自由主义。"
"中央成立一个体制小组,专门研究如何划分权力。"
"美国发展快,其政治制度必有可以学习之处。我们反对它,只反对它的帝国
主义。"
"苏联只有一个党,到底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看来还是几个党好。……
共产党要万岁,民主党派也要万岁。"
"对犯错误的人要看他是否改,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不要学习斯大林,斯
大林对犯错误的人不让改正,这是不好的。"
类似这样的许多话再加上一个多月以后(5月26日)通过宣传部长陆定一之口
发表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都可以使人认为毛主席在1956年上半年的
思想主要是在研究如何在中国走出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路来。如果要根据事实
说话,要奉行"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原则,我们只能这样说,除非以后有新的材
料发现。至于当时的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虽然还不大敢想,更不大敢说,但
是在外力的影响下,在领袖的启发下,脑筋也已经开始在"动"了,或者用当时苏联
流行的话说,开始"解冻"了。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传出后不久,就听到胡乔木讲述毛主席心情说:"苏联揭露
的斯大林的统治,其黑暗不下于历史上如何最专制暴虐的统治。毛主席日思夜想走
出一条比苏联好的路子来。"这话,我们听了都很感动,看来情况大致也确实如此。
1956年9月5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这是七大以后11年才开
的大会。中间经过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又碰
上了苏共二十大这样的懊恼事,全党与全国人民理所当然地希望听到毛主席的声音,
但是他却并没有做什么大报告,只致了一个简短的开幕词,据说还是田家英起草的,
其中的两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直是耐人寻味而又捉摸不透的。
但是,大致可以肯定,毛主席对八大是不会高兴的,当时国际舆论的大背景是反对
个人崇拜的。不论刘少奇、邓小平等人的实际思想如何,也都不能不反对个人崇拜,
不能不把在七大提出的与马列主义并列的"毛泽东思想"从党章中删除。对此,重视
权位的毛主席看来是难以满意的,却又处于完全无法反对的状态。此中滋味,外人
无法妄测,但是有一点却可以看出来,即对于从法理上说是八大最权威、最重要的
文件的大会决议,他不甚关心,更不赞成。对于其中最重要的结论:"中国社会的
基本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这句话,竟视而不见,要到一
年多以后才提出异议。(《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75页)
四
这年十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波、匈事件。其中波兰因为党的第一把手奥哈布自
动让步而完成了和平过渡。匈牙利则酿成了武力改变政权的暴乱。
据每天列席中央常委会会议的吴冷西回忆,为对付波匈事件而讨论如何写《再
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时候,毛主席又发展出了赫鲁晓夫"丢了两把刀子"
的思想,说得最完全的还是他在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关于苏共二十大代表大会,我想讲一点。我看两把"刀子"。一把是列宁,一把
是斯大林。现在,斯大林这把刀子,俄国人丢了。哥穆尔卡、匈牙利的一些人就拿
起这把刀子杀苏联,反所谓斯大林主义。欧洲的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也批评苏联,这
个领袖就是陶里亚蒂。帝国主义也拿这把刀子杀人。杜勒斯就拿起来耍了一顿。这
把刀子不是借出去的,是丢出去的,……列宁这把刀子现在是不是也被苏联一些领
导人丢掉一些了呢?我看也去掉相当多了。十月革命还灵不灵?还可不可以作为各
国的规范?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的报告说,可以经过议会道路夺取政权,
这就是说,各国可以不学十月革命了。这个门一开,列宁主义就基本上丢掉了。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321页)
匈牙利事件对毛主席的震惊之大是可以想见的。推原其始,他不能不归罪于赫
鲁晓夫丢掉了斯大林这把刀子,也及于列宁这把刀子。他当然会考虑到社会主义事
业的命运,作为一个63岁的老人,也应该考虑到自己身后的遭遇。也许可以想像,
10年之后林彪说的"毛主席百年后,谁要发表赫鲁晓夫那样的报告,就全党共诛之,
全国共讨之"的思想也开始在他脑海里浮现。但是,他日思夜想的是:中国决不能
出匈牙利问题,决不能出赫鲁晓夫。他开始为"打防疫针"而运筹了。这就是后来
说的"引蛇出洞",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事情还在起变化》《毛泽东选集》
第五卷425页)。他在经过半年的部署以后,发出总攻击令的时候说:
总之,这是一场大战(战场即在党内,又在党外),不打胜这一仗,社会主义
是建不成的,并且有出"匈牙利事件"的某些危险。现我们主动的整风,将可能的"
匈牙利事件"主动引出来,使之分割在各个机关各个学校去演习,去处理,分割为
许多小"匈牙利",而且党政基本上不溃乱,只溃乱一小部分(这部分溃乱正好,挤
出了脓包),利益极大。这是不可避免的,社会上既有反对派存在,中间分子又未
受到现在这样的教训,党有未受到现在这样的锻炼,乱子总有一天要发生。(1957
年6月8日《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33页)。
就在波、匈事件紧张的时候,毛主席派林克来征求王飞和我对于波匈事件的看
法。我竟不识相地提出了实行"大民主"的建议,殊不知却正好给了他老人家一个得
心应手的武器(当然,以毛主席超速运转的脑袋也并不难创造出别的一个名词来)。
他在几天以后(11月15日)就在八届二中全会上批判了我的"大民主"。但是又告诉
吴冷西说:"回去不要批评他们,他们是好同志",又说"这不是几个人的问题,是
一个思潮"。我当时浑浑噩噩,不以为意,后来当了右派再回想起来,却觉得其中
大有文章。大家现在都已知道,整风和反右实际上是一回事,毛主席决定在1957年
整风,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宣布的,并且说"你要搞资产阶级大民主,我就提出整风",
"预先出告示,到期进行整风,不是'不教而诛'"(《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26页、
328页)。这些,都别有深意。所以我的体会和判断是:毛主席引蛇出洞的战略部
署起意于八届二中全会而决策于省市委书记会议。前后过了一个年关,跨度近两个
月。这也符合毛主席历来作重大决策的习惯,所谓"草鞋没样,边打边像"。在此以
后到6月8日近5个月干的事就是"安排香饵钓金鳌"了。
其实,毛主席自己倒也并不讳言这一点,他在反右大体告一段落以后在1957年
10月的八届三中全会上就说:
去年下半年,阶级斗争有过缓和,那是有意要缓和一下。但是,你一缓和,资
产阶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地主、富农以及一部分富裕中农,就向我们进攻,就
是今年的事。我们缓和一下,他进攻,那也好,我们取得主动。正像人民日报一篇
社论所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他要吹风嘛!他要吹几级台风,那么好,我们就
搞"防护林带"。这就是反右派,就是整风。(《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75──476
页)。
说实在的,最早提醒我这一点的是王飞。他在和我一起受到批评后,就一再对
我说:"我们闯祸了,犯错误了",叫我少说话,多注意,无奈我冥顽不灵,觉悟太
低。现在王飞已经是82岁的老人,患老年痴呆症有年,写好此文,再要向他请教已
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