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推新作《我与父辈》欣赏韩寒敢于说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95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日前,著名作家阎连科推出了新作《我与父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阎连科表示,自己对乡土文学创作从未悲观过。

  记者:《我与父辈》中写了一生中对您有影响的亲人,那您最像谁?

  阎连科:《我与父辈》中写了父亲,写了大伯,写了四叔,就人物形象来说,大伯的形象更为丰满真实。但是个人的生活其实更像四叔,一个从农村长大到城里的人,既不是城里人,也回不到乡村去,回到乡村去又和这个地方融合不到一块儿,在城里也融合不到一块儿,这在一定程度上和我今天的生活状态非常相似。

  记者:您如何看待80后作家群?您为什么在微博上支持韩寒(微博)?

  阎连科:首先一点,韩寒是敢说的人。中国不缺少伟大、优秀的小说家,而缺少一个无论对错都站出来说的人。真正优秀的小说家一片一片的,他们的小说都比韩寒的小说写得好。但你必须承认,无论韩寒说对说错,他敢于说。正是在这点上,无论韩寒说的是什么样的话,他说了,这就是值得我们学的。

  记者:很多人说,您是乡土文学的最后一道风景线,您认为乡土文学还会复苏吗?

  阎连科:我对乡土文学并不悲观。乡土文学在中国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历史,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学的重镇。乡土文学是写不完的,它不仅不会消失,还仍然可能是文学的潮流。对我来说,最需要警惕的,就是离乡村越来越远。我已经53岁了,不得不承认,对今天乡土发生的事情的距离越来越远,今天写作的所有乡村,更多的是记忆中的乡村。对我来说,或者对很多作家来说,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困惑的。只有保持对生活的爱,才有咱们说的那种乡土情怀。

  记者:当下很多人特别崇尚一种不写乡土、不写城市,而是写一些虚无的甚至现代人根本不过的生活的书,您怎么看待?

  阎连科:即便写的是穿越、玄幻的,离我们日常生活非常远的,但对作家来说,那是他最熟悉的。他们用那种生活方式写作,但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他们会慢慢回到我们周围,他们也要过世俗的生活,他们可以一生不去写这东西,但这东西逐渐会给他带来无限的烦恼和精神,这种烦恼和精神会成为他写作的一个源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要么停止写作,要么他就来重新关注这些。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