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hao29
知名会员
- 注册
- 2002-01-16
- 消息
- 939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126
**从布什访华看三十年美中关系 **
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这是布什总统这次亚洲三国之行在访问日本和韩国之后的第三站,也是最后一站。三十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乘空军一号专机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始对中国进行历史性的访问,美中两国关系就此解冻。三十年后,布什总统也乘空军一号专机抵达同一机场,也对中国进行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最近,美国主流媒体纷纷发表文章,论述美中两国关系的发展,介绍美国自尼克松以后各届总统对中美关系的看法,同时也特别谈到布什总统上任一年来美中两国关系戏剧性的变化。
* 卅载光阴飞逝过 中美情况变化多 *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还是那座机场,看起来除了那座崭新的候机楼外,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三十年前,在这里,尼克松总统走下飞机的舷梯,与当时的中国总理周恩来握手,开始了对中国的历史性访问。时间飞逝!转眼间,三十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对美中关系的观察家们来说,真可谓“物在人非”!
三十年里,美中两国都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从领导人方面来说,中国在毛泽东去世之后,接着有华国锋、邓小平相继掌权,然后由江泽民成为核心,目前正在向所谓第四代领导人的过渡。在美国,从尼克松总统算起,经历福特总统、卡特总统、里根总统、老布什总统、克林顿总统,到目前的布什总统,总共有了七位总统。
在这里,也许摘录一些这七位总统关于美中关系的讲话更能让我们对美中关系的发展多一些历史的思考:
1973年,尼克松总统说:“我们对美中关系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基本上是有信心的。美中关系发展的动力......是我们两国都认识到这对我们两个国家的基本利益是有好处的。”
1975年,福特总统说:“亚洲及世界的稳定要求我们与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发展建设性的关系。尽管我们两国在哲学及社会制度上的深刻分歧会继续下去,但是我们双方长期的共同利益也会继续下去。”
1980年,卡特总统说:“美中关系的正常化最后实现了。我承诺:我们两国的关系不会削弱,只会加强。”
1984年,里根总统在访问中国时说:“我对中国的访问使我相信,美中两国的关系会变得更好。我们的关系牢固地建立在现实主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1991年,老布什总统说:“有人认为:像我们美国这么崇尚道德与正义的国家不应该与那些不那么道德与正义的国家打交道;但是,你要想改变世界,同时又忽视它,那是办不到的。”
1994年,克林顿总统说:“我相信,在中国推进自由的最好方式,就是加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
去年十月,布什总统在上任后经历了一段美中关系不太和谐的日子之后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美国希望与中国发展建设性的关系。美国欢迎并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美国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中两国人民及整个世界,都是有好处的。”
* 中国越来越重要 美国不能不重视 *
在美国政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华盛顿邮报>>写道:时间的流逝改变不了促使布什总统访问中国的原因。那就是:一个融入世界的中国,一个与美国具有良好关系的中国,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也能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一股稳定力量。
的确,从尼克松总统算起,到目前布什总统的七位总统中,不管他们在竞选期间,或者在就任美国总统初期如何谈论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如何谈论他们对美中关系的看法,最终,他们都得出了共同一致的结论。那就是:美国应该与中国合作,而不应该遏制中国或者与中国发生冲突。就现任总统布什来说,他在竞选期间以及上任初期对中国的看法,与现在相比,就大相径庭。他在竞选总统期间,针对克林顿总统曾经提出的中国是美国的“战略夥伴”的说法,提出了中国是美国的“战略对手”的新看法。他在2000年5月发表讲话说:“中国在国内对其人民是无情的,在国外对其邻国又是鲁莽的。”
上任伊始,布什总统以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女士为首的高级幕僚们对中国充满了疑虑,而以国务卿鲍威尔为中心的美国国务院却在很大程度上继续推动与中国的接触政策;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共和党内在对华政策上分成“遏制派”与“接触派”之间的固有分歧。在布什任总统的头几个月里,“遏制派”与“接触派”的矛盾显而易见。一方面,国务卿鲍威尔坚持以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及与台湾关系法为原则来处理美中关系,美国贸易代表佐里克也力主完成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另一方面,布什新政府关于中国的一些谈话却日渐强硬,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中止了与中国军方的交流项目。在台湾问题上,布什政府表示将加强对台湾的支持,并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台湾;去年四月份的撞机事件似乎进一步证明了美国政府内“遏制派”对中国的疑虑。
* 布什政府观点改 对华政策已转变 *
然而,布什总统对中国以及美中关系的看法却在那一期间静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布什总统的父亲老布什总统,以及共和党内包括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内的一些外交事务重量级人士在私下里向布什总统提供咨询,主张与中国发展关系;布什总统选定的美国新任驻中国大使、他在耶鲁大学时的老同学、老朋友雷德,也对鹰派人士的观点不以为然。
撞机事件结束以后,布什政府对中国的态度立刻发生了变化。布什在谈论美中关系时开始经常使用“具有建设性的”、“有成果的”一类的词汇,而锋芒毕露的“战略对手”一词则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去年七月,国务卿鲍威尔访问中国,美中关系更趋缓和。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后,中国在打击恐怖主义的问题上支持美国则使美中关系具有了新的战略意义。
去年十月下旬,布什总统访问上海,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进行了会晤,美中关系中过去一年里那些不愉快的阴影已经消失殆尽了。
* 美中关系趋密切 彼此访问接触深 *
如今,布什总统正式访问中国,中国领导人胡锦涛和江泽民也将分别在今年春天和秋天访问美国,美中关系开始了一个新阶段。
但是,<<华盛顿邮报>>的文章指出:历史提醒我们要谨慎,因为许多在美中两国间引起争议的问题,诸如人权、武器扩散、宗教自由、台湾等问题,仍然存在。
不过,在提醒人们小心谨慎的时候,<<华盛顿邮报>>也乐观地写道:还记得当初里根威胁说要与台湾恢复外交关系吗,还记得克林顿把中国领导人称作屠夫吗,但是他们最终都认识到了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必要性,而布什总统不过是他们中的一员。
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这是布什总统这次亚洲三国之行在访问日本和韩国之后的第三站,也是最后一站。三十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乘空军一号专机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始对中国进行历史性的访问,美中两国关系就此解冻。三十年后,布什总统也乘空军一号专机抵达同一机场,也对中国进行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最近,美国主流媒体纷纷发表文章,论述美中两国关系的发展,介绍美国自尼克松以后各届总统对中美关系的看法,同时也特别谈到布什总统上任一年来美中两国关系戏剧性的变化。
* 卅载光阴飞逝过 中美情况变化多 *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还是那座机场,看起来除了那座崭新的候机楼外,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三十年前,在这里,尼克松总统走下飞机的舷梯,与当时的中国总理周恩来握手,开始了对中国的历史性访问。时间飞逝!转眼间,三十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对美中关系的观察家们来说,真可谓“物在人非”!
三十年里,美中两国都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从领导人方面来说,中国在毛泽东去世之后,接着有华国锋、邓小平相继掌权,然后由江泽民成为核心,目前正在向所谓第四代领导人的过渡。在美国,从尼克松总统算起,经历福特总统、卡特总统、里根总统、老布什总统、克林顿总统,到目前的布什总统,总共有了七位总统。
在这里,也许摘录一些这七位总统关于美中关系的讲话更能让我们对美中关系的发展多一些历史的思考:
1973年,尼克松总统说:“我们对美中关系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基本上是有信心的。美中关系发展的动力......是我们两国都认识到这对我们两个国家的基本利益是有好处的。”
1975年,福特总统说:“亚洲及世界的稳定要求我们与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发展建设性的关系。尽管我们两国在哲学及社会制度上的深刻分歧会继续下去,但是我们双方长期的共同利益也会继续下去。”
1980年,卡特总统说:“美中关系的正常化最后实现了。我承诺:我们两国的关系不会削弱,只会加强。”
1984年,里根总统在访问中国时说:“我对中国的访问使我相信,美中两国的关系会变得更好。我们的关系牢固地建立在现实主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1991年,老布什总统说:“有人认为:像我们美国这么崇尚道德与正义的国家不应该与那些不那么道德与正义的国家打交道;但是,你要想改变世界,同时又忽视它,那是办不到的。”
1994年,克林顿总统说:“我相信,在中国推进自由的最好方式,就是加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
去年十月,布什总统在上任后经历了一段美中关系不太和谐的日子之后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美国希望与中国发展建设性的关系。美国欢迎并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美国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中两国人民及整个世界,都是有好处的。”
* 中国越来越重要 美国不能不重视 *
在美国政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华盛顿邮报>>写道:时间的流逝改变不了促使布什总统访问中国的原因。那就是:一个融入世界的中国,一个与美国具有良好关系的中国,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也能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一股稳定力量。
的确,从尼克松总统算起,到目前布什总统的七位总统中,不管他们在竞选期间,或者在就任美国总统初期如何谈论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如何谈论他们对美中关系的看法,最终,他们都得出了共同一致的结论。那就是:美国应该与中国合作,而不应该遏制中国或者与中国发生冲突。就现任总统布什来说,他在竞选期间以及上任初期对中国的看法,与现在相比,就大相径庭。他在竞选总统期间,针对克林顿总统曾经提出的中国是美国的“战略夥伴”的说法,提出了中国是美国的“战略对手”的新看法。他在2000年5月发表讲话说:“中国在国内对其人民是无情的,在国外对其邻国又是鲁莽的。”
上任伊始,布什总统以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女士为首的高级幕僚们对中国充满了疑虑,而以国务卿鲍威尔为中心的美国国务院却在很大程度上继续推动与中国的接触政策;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共和党内在对华政策上分成“遏制派”与“接触派”之间的固有分歧。在布什任总统的头几个月里,“遏制派”与“接触派”的矛盾显而易见。一方面,国务卿鲍威尔坚持以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及与台湾关系法为原则来处理美中关系,美国贸易代表佐里克也力主完成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另一方面,布什新政府关于中国的一些谈话却日渐强硬,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中止了与中国军方的交流项目。在台湾问题上,布什政府表示将加强对台湾的支持,并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台湾;去年四月份的撞机事件似乎进一步证明了美国政府内“遏制派”对中国的疑虑。
* 布什政府观点改 对华政策已转变 *
然而,布什总统对中国以及美中关系的看法却在那一期间静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布什总统的父亲老布什总统,以及共和党内包括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内的一些外交事务重量级人士在私下里向布什总统提供咨询,主张与中国发展关系;布什总统选定的美国新任驻中国大使、他在耶鲁大学时的老同学、老朋友雷德,也对鹰派人士的观点不以为然。
撞机事件结束以后,布什政府对中国的态度立刻发生了变化。布什在谈论美中关系时开始经常使用“具有建设性的”、“有成果的”一类的词汇,而锋芒毕露的“战略对手”一词则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去年七月,国务卿鲍威尔访问中国,美中关系更趋缓和。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后,中国在打击恐怖主义的问题上支持美国则使美中关系具有了新的战略意义。
去年十月下旬,布什总统访问上海,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进行了会晤,美中关系中过去一年里那些不愉快的阴影已经消失殆尽了。
* 美中关系趋密切 彼此访问接触深 *
如今,布什总统正式访问中国,中国领导人胡锦涛和江泽民也将分别在今年春天和秋天访问美国,美中关系开始了一个新阶段。
但是,<<华盛顿邮报>>的文章指出:历史提醒我们要谨慎,因为许多在美中两国间引起争议的问题,诸如人权、武器扩散、宗教自由、台湾等问题,仍然存在。
不过,在提醒人们小心谨慎的时候,<<华盛顿邮报>>也乐观地写道:还记得当初里根威胁说要与台湾恢复外交关系吗,还记得克林顿把中国领导人称作屠夫吗,但是他们最终都认识到了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必要性,而布什总统不过是他们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