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已过去4年仅剩下1个灾后心理援助站|汶川大地震|灾后心理援助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238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U7246P1T1D24406266F21DT20120512145521.jpg
中科院心理所北川工作站的志愿者正在给当地小学生上心理健康课
  今天,汶川大地震4周年纪念日。记者重访灾区,寻找仍在坚守的志愿者。

  震后,大批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援助志愿者来到灾区,但大部分人匆匆离开,抽走受助者刚燃起的希望,带去二次伤害。心理援助一度令人望而生畏,甚至被妖魔化为一句口号“防火、防盗、防心理咨询师”。

  4年后,受灾群众的累累心伤是否已痊愈?还有志愿者在坚守吗?

  在北川仅存的志愿者组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川工作站,28岁的负责人方若蛟说:“我们需要做的太多;能做的却太少!愿意一起来做的人,也太少。以我绵薄之力,让人们多露出几个微笑,便很满足。”

  特派记者 曹刚 文/图

  幸存的学生心理异常脆弱

  话题从灾区教师说起,他们面临重重压力。

  幸存的学生,上课无心听讲,缺少学习动力,频频辍学。有些孩子听课时会抓紧课桌腿,稍有异响,便打算推桌逃跑。老师不忍心批评一句,教室一再失控,再加上众多同事遇难,工作量激增,教学质量受影响,他们疲惫不堪。

  北川站建立之初,便计划从学校入手,培训心理健康骨干老师。“确保北川所有中小学至少配备一人。”方若蛟回忆,起初老师不愿报名,觉得心理课没意义。他们休息时间本来就少,工作又多。

  “我们找教师进修学校合作,将培训计入进修学时,总算招到120人。”4年来,培训近30次,仍在持续。120名教师没有换过,接力棒渐渐传了出去。时至今日,北川还有1/3的校长不理解,认为心理辅导没必要。

  培训地点大都不在北川。“这些教师只有完全脱离原来的生活环境,才可能先走出阴影。”方若蛟说,“当一些老师自己改变了,就会主动去感染同事和学生。”

  另一个工作重心,也在学校。北川站选4所中小学,派专业心理老师,每周上一节心理健康示范课。“希望孩子们感受痛苦之余,也能体验快乐,帮他们挖掘生命中更多美好。”

  示范课全程录像,视频分享给其他学校,扩大影响面。“但是我们能干预的人群,还是少之又少。4年来,一对一有效干预的不超过2000人。”

  搬进新房难搬心里大石头

  主动求助者很少,方若蛟与同事们便常常上门走访。

  “我不隐瞒身份,也不主动询问痛苦往事,先尝试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然后了解他的内心愿望,自愿敞开心扉。”方若蛟轻声说,“我们终究没有亲历灾难,无法真正体会他们的切肤之痛,至少可以去倾听,去陪伴。”

  一位七旬老妇,震后两年仍否认老伴离世的现实,成天自责:“他本来不想去北川开会,都怨我,多催了几句。”志愿者陪老人聊天,开导她寻找新希望,比如对孙子未来的期待。“地震夺去多位亲人,幸存的很少来往,家散了。我们鼓励她,努力把全家重新聚在一起。”

  4年来,心与心的交流,让不少人慢慢走出悲痛,然而,时间并不总能治愈创伤。

  去年陆续搬进北川新县城,许多人的情绪骤然跌入低谷。与板房生活相比,多了水电煤开销,增了房贷压力,中青年大都外出打工,老弱妇孺成为留守主力。

  搬进了新房,心结却没搬走。“回到空屋,少了亲人相伴,有人甚至会联想到,大房子是用至亲的生命换来的。”方若蛟补充说,“在板房里刚结识了共患难的新朋友,突然四散,也让人们倍感孤独,重新沉溺于痛苦回忆。”

  他分析,一些负面情绪看似消失,其实只是压抑在心底。需要尽快消除陌生感,对新城市再次产生认同。“持续心理服务,反复疏导,是一场持久战。”

  “心灵茶社”分担邻里伤痛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调查表明,北川90%的家庭两代以内直系血亲有人遇难,30%的家庭整个家族遇难人数达两位数。震后产生的心理问题会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

  方若蛟在走访中发现,孤老、孤儿、孤残人员,失去孩子又无法再生育的父母,教师,政府官员,都属于高危群体,最需心理援助。

  北川站所在的尔玛小区,5000多居民中有300多个母亲丧子。有些年龄适合,但由于心理原因,难怀孕或易流产。“有的无法再生育,便领养婴儿。可过了几年,牢骚越来越多,常想起遇难孩子的好,数落养子。”

  如何重建这些人的信心与希望?志愿者听说当地人喜欢喝茶,便在永兴板房区开出“心灵茶社”,摆上桌椅,沏上好茶,吸引人们走出家门。围坐喝茶、闲聊,新邻居相互

  熟悉,还能分担各自伤痛。刚开始上座率不高,两个月后,10张桌子不够用了,又添置5张。

  四川人爱打麻将,志愿者就组织牌局、跳锅庄、比书画,举办多届卡拉OK大赛,既有80岁老人高歌《九一八》,也有9岁孩童低吟《我爱北京天安门》。

  方若蛟坦言,高危人群中,对官员的心理干预最少。“因为他们太忙,很难长期跟踪。”

  7个工作站如今只剩下1个

  中科院心理所震后不久便介入灾区心理救援,2008年6月20日前,建成了北川、绵阳、德阳、绵竹、什邡等7个志愿者工作站。如今,只有北川站还撑着。

  因资金等问题,其他站点陆续关停。2010年4月,江苏远东慈善基金会分3年捐助180万元,助北川站起死回生。明年4月20日,三年之约将到期。“如果没有后续资金,这个站也只能关闭,远程监控高危人群,无法采取干预措施。”

  包括方若蛟在内,目前站内常驻5名志愿者全部单身,不满30岁,有心理学学科背景,无一专职,每月生活补贴不足2000元。热闹时,曾同时常驻10多人,其中一些学生陆续面临毕业。“去高校再招人,地震过去越久越难招,热情都冷了。”

  4年间,北川站留下了2000多名志愿者的足迹。如潮来潮去,时间短的,不足一周。方若蛟分析,有些人一时冲动,很快被艰苦环境吓跑;有的上有老下有小,无奈离开;还有一些,真心想帮灾区,但空有理论知识,缺乏实际经验。曾有志愿者拿一张心理咨询师证书,去安慰受灾者,听了几句哭诉,自己便失声痛哭起来。

  “我大学主修心理学,但毕竟不是专业心理治疗师。”2010年6月,方若蛟辞去济南一家报社的工作,来到北川。“震后3至5年,是心理援助成败关键期,急需志愿者和专家。但4年来,走了很多,来的却很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