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袭击接二连三 美国人苦恼又无奈

moyu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0,20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大洋网讯 5月19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会见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在两人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布什重点为自己上任以来的反恐事业进行了辩护,使这次美菲峰会实际上成了“反恐峰会”。布什指出,“基地”组织的头目们正在“缓慢但确切地”被消灭。此前,布什曾在例行广播演说中声称,“基地”组织接近一半的头目已被击毙或被生擒。人们发现,这几天,布什在谈到恐怖威胁时,口气有些缓和。

  在恐怖爆炸发生地之一的摩洛哥卡萨布兰卡,目前已经有多名美国特工展开了严密的侦破工作,以帮助摩洛哥安全部队调查16日发生的连环爆炸事件。据法新社报道,截至5月19日,此次爆炸事件中所有14名恐怖分子的身份都已得到确认,而且已证实这些人与“国际恐怖组织”有牵连。

  在另一个恐怖爆炸发生地沙特首都利雅得,美国联邦调查局、国务院和英国情报机构派出的60余名调查人员与沙特当局的联合行动也取得了成果。5月19日,《华盛顿邮报》报道说,调查取得了一些进展,调查人员发现,恐怖分子使用的武器居然来自沙特国民警卫队的军火库。不过,沙特外交部18日发表声明,否认曾在“基地”组织的据点中发现国民警卫队的武器。

  但是,各方的调查成果仅此而已。美国特工既没有发现有关“基地”组织的核心机密,也无法了解恐怖分子下一步会对美国干什么。一些美国专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布什如果还像以前一样说取得了多大的胜利,显然不合时宜。因为大多数美国人既担心又苦恼,还非常无奈:我们不是取得反恐战争的胜利了吗,为什么恐怖分子还如此厉害?

  “步枪和炸弹才最可怕”

  美国人最大的无奈是,他们可以打赢一场战争,但却奈何不了恐怖组织的散兵游勇。首先感到无奈的是美国政要。5月17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内特表示,沙特和摩洛哥的爆炸事件提醒美国,反恐战争不会马上结束,恐怖主义活动极有可能反弹。美国国土安全部更感无奈:通过对沙特阿拉伯爆炸事件中恐怖分子所用战术的分析表明╋尽管全球打击恐怖主义行动仍在继续╋恐怖组织的能力还是有所提高。一些政要因无奈而发出抱怨。5月19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凯利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专访时指出,“基地”组织近期的活动是因为美国“自己捅了马蜂窝,却没能杀死马蜂,更没有消灭掉蜂王”,最终引火烧身。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波特・戈斯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记者的采访时则表示,有情报证实,世界各地还分散着数千名“基地”组织的恐怖分子,“我们相信,有不少就躲藏在美国”。

  一些美国媒体则由无奈转为恐惧。5月16日,《今日美国报》报道说,在中东和北非发生恐怖袭击的同时,美国正在西雅图和芝加哥进行大规模的反恐演习。西雅图演练的是如何应付“脏弹”威胁,而芝加哥则模拟了遭生物武器袭击的场面,“这有些文不对题”。该报认为,美国遭生化武器和“脏弹”袭击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这两个演习“只是让普通老百姓乘机开了开眼界”,实用价值并不高。事实上,生化武器和“脏弹”操作难度大,而且容易被发现,所以被恐怖分子在美国境内使用的可能性很小。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2年,在针对美国目标的776次恐怖袭击事件中,87%的都有炸弹的“身影”。“因此,未来美国民众面临的主要恐怖威胁,仍将是步枪和炸弹等武器。”《今日美国报》甚至认为:布什将反恐战争的对象放在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无赖国家”身上是没有意义的。有美国分析人士指出,这反映出一个严重的问题:美国人感到威胁无所不在;在对待恐怖袭击问题上,美国民众开始质疑政府的作用。

  研究恐怖分子的走路姿势

  面对以上种种情形,美国政府不得不有所作为,以安抚民心。前几天,记者出差时发现,美国国内航班的安检已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记者的随身行李被翻了个底朝天。最后,记者包里一个方便药盒引起了检查人员的注意。他们将消炎药、黄连素之类的药瓶逐个打开,最后发现盒子里只剩下一支体温计,这才放心地让记者过关。记者也注意到,这两天,纽约警察明显增多,许多货车被拦住打开检查。

  早在5月16日,美国国务院就发出了全国警报通告,以防止在美国本土发生自杀性卡车炸弹袭击。这份警报通告称,国土安全部认为,卡车炸弹袭击是可以预防的。通告要求美国公众举报以下可疑现象:一、盗窃炸药、雷管或用以制造炸药的其它化学制品;二、私自储存化学制品或搅拌设备;三、私自运送化学制品;四、改装卡车或货车,加装重型弹簧;五、进行小型爆炸实验,等等。

  19日,联邦调查局再次发出警告:“基地”组织可能在美国或对美国在海外的人员和设施发动恐怖袭击。此前,联邦调查局曾警告说,“基地”组织成员可能会扮成游客、无家可归者和艺术家,在目标周围搞侦察活动。

  同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副部长哈奇森宣布,从2004年1月1日起,除核查旅行证件之外,执法人员将要求绝大多数进入美国的外国人留下指纹和其它相关数据,并拍照存档。据称,这是国土安全部5月初推出的“美国游客及移民身份显示技术”的一部分。

  五角大楼也在加紧寻找防范恐怖袭击的方法。据美国媒体报道,目前,五角大楼正在开发一种新型雷达反恐监测系统,希望以人们的走路姿势来确定其身份。五角大楼认为,同字迹一样,每个人的走路姿势也各不相同,恐怖分子在发动和协调恐怖袭击的时候,一定会进行某些交流,而这些交流的模式应该可以识别。据报道,由五角大楼出资、佐治亚科技大学开发的这个系统的识别率已达80%至95%。

  恐怖分子为何“越来越聪明”

  5月17日,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反恐专家乔纳森・史蒂文森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发表一篇评论文章指出,美国领导的反恐斗争远未结束,美国仍是“基地”组织的主要攻击目标。文章称,由于“基地”组织当前的活动特点是分散隐蔽、踪迹难寻,美国用旧手法对付恐怖袭击恐怕难以奏效。

  事实也是如此。目前,美国联邦调查局向许多国家派驻了办事处,以加强反恐力度。截至去年10月,联邦调查局在全球设立了53个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由联邦调查局“调查服务部”的“国际行动分部”管辖,通过与所在国执法机构的合作,来保护全球各地美国公民的利益。但是,最近一连串的恐怖事件使联邦调查局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很多美国人批评它“碌碌无为”。但是,美国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罪责不在联邦调查局”,布什政府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恐怖分子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引述马里兰大学教授希伯利・泰尔哈米的话指出,政策失当是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不断发生的根源之一。泰尔哈米认为,尽管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布什试图将打击恐怖分子和打击穆斯林分开,但实际上,许多阿拉伯国家的民众认为,美国打击的是整个穆斯林世界;美国的终极目的是掠夺石油资源;美国偏袒以色列,是个不称职的“国际警察”。泰尔哈米最后警告说,“美国不能生活在仇恨中”。一些分析人士也指出,美国已经以反恐为名拿下了伊拉克,但美国要彻底消灭恐怖主义势力,总不能消灭整个伊斯兰世界吧!在纽约大学任教的一位美国朋友对记者说,美国民众反对恐怖主义,希望生活能安定下来,但谁也不知道这场反恐战要打到什么时候,“这是一场美国民众不得不面对的、无奈的战争”。(环球时报驻联合国特约记者 肖岩)
 
很好很好。。。真是恶有恶报。。。说什么美国的老百姓与政府不同,简直狗屁,没有美国的老百姓的同意,不希也当不了总统的。。。
 
没有哪个民族敢愿被别人统治,相信美国与阿拉伯的这个梁子会早呢。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