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与基督教徒

baican

新手上路
注册
2012-06-12
消息
1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凡加入了某一个宗教的人叫教徒,不叫基督徒或佛徒。

宗教教徒只为自己的宗教活着,不是为真理活着。

真正的基督徒是这样的人,他们只听耶稣的教诲,完全按照耶稣的教导做人,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与耶稣融为一体,他们吃耶稣的肉,喝耶稣的血,心灵与耶稣的思维同频共振。他们不会以国家、民族、宗教来区分人,不会站在宗教的立场上对其他宗教横加指责,他们看人心,而不是看人的外形。

宗教是妨碍真理传播的最大障碍。

宗教教徒都缺乏理性,心态或多或少都有点变态和扭曲,是人类新思想的阻挠者,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抗衡者,是人类不幸的祸源之一。

布鲁诺被宗教烧死了,许多美好的心灵火花被宗教扑灭了,只要宗教存在一天,人类不可能获得最终的思想自由和心灵自由。

(这篇短文转载到这儿不知是否合适,若觉不妥,还劳请版主删除,多谢!)
 
这篇文章的主题很适合这里。不知是原创还是转贴?若是转贴,请给出出处。

这篇短文中的有些观点个人是很赞同的。当然,有些观点表达的很含混。

毫无疑问,基督徒应该“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立比书2:5)”。所以,问题的核心是,基督的心到底是怎样的?不知您有没有兴趣依据圣经对此提出一些见解?
 
这篇文章的主题很适合这里。不知是原创还是转贴?若是转贴,请给出出处。

这篇短文中的有些观点个人是很赞同的。当然,有些观点表达的很含混。

毫无疑问,基督徒应该“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立比书2:5)”。所以,问题的核心是,基督的心到底是怎样的?不知您有没有兴趣依据圣经对此提出一些见解?


说根据圣经是因为你提到的是基督徒与基督教徒的区别。如果您愿意根据佛经谈谈佛教徒和“佛徒(不知道这么说是否准确?)”的区别也行。
 
真正的基督徒是这样的人,他们只听耶稣的教诲,完全按照耶稣的教导做人,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与耶稣融为一体,他们吃耶稣的肉,喝耶稣的血,心灵与耶稣的思维同频共振。)

这些说法是很正确的,真的基督徒是要时刻与主耶稣保持步调一致的,在一切情况下时刻与圣灵保持沟通,听神的声音,按照神的旨意做一切事情。感谢主!你离真理不远。
 
好奇心驱使,找找“宗教”一词的由来:
http://hk.plm.org.cn/gnews/2011517/2011517231922.html
关于汉语“宗教”一词之由来与衍变

作者 : 邸永君

  关于汉语“宗教”一词之由来与衍变

  邸永君

  中华正史典籍中“宗教”一词,最早见于《宋史·儒林传》之《吕祖谦传》,中有“(祖谦)荫补入官,后举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调南外宗教。”之 语。一览便知,此处宗教乃官名。“宗”、“教”分别作为一词,在汉语中皆出现为时甚久,应用广泛,尤多见于佛门。特别是南北朝至隋唐之际,佛教天台宗、华 严宗之学者在注解经典时,多从名、体、宗、用、教等五个方面予以阐释说明,后“宗”与“教”遂逐渐被连缀成“宗教”一词而用之,乃指佛教之教理。《景德传 灯录·圭峰密宗禅师答史山人十问》之九有云:“佛灭度后,委付迦叶,展转相承一人者。此亦盖论当代为宗教主,如土无二王,非得度者唯尔数也。”《续传灯 录》七《黄龙慧南禅师》有云:“老宿号神立者,察公倦神没,谓曰:‘吾位山久,无补宗教,敢以院事累君’。”不难看出,所谓“宗教”者,即为诠表佛教的特 殊要义而使用之各种语言文字。另,在汉传佛教中,称由佛弟子所创立,且拥有信众之佛教支派为“宗”; 而以佛祖释迦牟尼之学说为“教”,合称“宗教”。并有“自证为宗、化他名教”之说。由此看来,宗教一词源于佛教,亦是专指佛教而言。

  时至近代,学界在翻译外来文献时,将英文religion 译为“宗教”,但在汉语中,“宗教”一词之内涵外延,与英文religion之含义原本即不对等。再后来,“宗教”一词又被扩展为所有宗教信仰 (religious believes)之泛指,词义在不断变化、延伸。当今时日,宗教可简称为“教”,而当时“教”与“宗教”绝难混为一谈。如中国古代虽早有“三教(儒释 道)”之目,但道教信众却从不用“宗教”一词称呼自己;而儒教之教,乃教化之教(education),与佛教之“教”亦大相径庭。

  而西文中“宗教”一词对应之词religion,乃由拉丁词“re”和“legere”演变来的,为“再次”与“聚集”之结合,意即“一群人为 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之意。引申为“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并为信仰而相聚,并不畏生死”之群体。简而言之,宗教乃一种对社群所认知主宰之崇拜和文化风 俗之教化。按当今被普遍接受之定义,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多数宗教是对超自然力量、宇宙创造者和控制者的膜拜与尊敬,并给予信众以心灵依托并延续至死 的信仰体系。而对宗教进行研究的学科则被称为宗教学。

  综上所述,“宗教”一词,于中华古籍有征,亦曾被佛门广泛应用,后又用于对应西文之religion、religious believes等概念,遂使国人耳熟能详。因而属于古词新用,顺势变通者也。
 
http://www.hudong.com/wiki/宗教

宗教 - 来源
宗教宗教

在汉语中,宗教本不为一联缀词,《说文》:宗者,尊祖庙也,以宀从示。,示者,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这表示对神及人类祖先的尊敬和敬拜。教指教育、育化,上施下效,侧重在对神道的信仰,这一点反而与西方的宗教理解较为接近。直至公元10世纪,宗教一词才最先见于佛经,如《续传灯录》中:吾住山久,无补宗教,敢以院事累君。这里的宗教指崇佛及其弟子的教诲,其意狭小而具体。但随西方宗教学崛起及其对中国学术界之影响,宗教与Religion一词画上了等号,成为广义性宗教概念,具有现代学科分类学的意义,与古时之意已大相径庭。

在中国文化中,宗教除了道教、佛教、印度教以及闪米特一神教等神宗教,还有人宗教。宗师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的儒教,便是一种人宗教,或称圣宗教。除少数将孔子神化了的儒教流派的教徒外,中国人相信圣人孔子并没有超自然的力量,他也不是先知,而只是先圣先师,因而人宗教是更合乎自然的理性宗教。在以人宗教为基础的儒家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发展,不仅不会得到宗教徒的抵制,反而因为人们注重文化知识和格物致知的观念,受到大家的推崇,人们乐意开放地探讨任何学问的问题,而不存在科学课题的禁忌。中国人的祖先信仰,则是一种基于人的神灵信仰。尽管圣宗教和祖先信仰可以满足人们宗教情感和精神归属的需要,但在儒家文明地区,仍然存在道教和佛教等信仰超自然的神的宗教以及其他各种民间宗教信仰。
西方语言的“宗教”(如英语的Religion)源自古罗马时代的拉丁语Religio。古希腊人虽有表达对神的敬畏、虔诚及与之相关的戒律礼仪,却未形成宗教的特定概念。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在其著作《论神之本性》中使用过Relegere(意为反复诵读、默想)或Religere(意为重视、小心考虑),可见他当时认为在神的敬拜上需集中注意,又需严肃认真。另外古罗马神学家奥古斯丁在《论真宗教》及《论灵魂的数量》皆用过Religare,代表人、神与灵魂间的重新结合,以人神联盟说明人与神之间的密切关系。奥古斯丁又在《订正》及《上帝之城》中使用Re-eligere来表示人在信仰上的重新抉择及决断,人需要靠重新考虑和选择与神修好。故Religio一词在拉丁语的原意应为人对神圣的信仰、义务和崇拜,以及神人之间的结合修好。由此可见,Religio与近代西方宗教概念有雷同却不等同。原创
 
感谢focus on today的教导!让您费心了!:)

这么说,“宗教”这个词只应用于佛教啊。:)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