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工作到老—服务中心义工陈雄尚先生

注册
2005-01-31
消息
7,317
荣誉分数
43
声望点数
208
陈雄尚先生今年71岁,从一年以前,他开始在渥太华华人社区服务中心义务教授英文。由于自己曾经是复旦大学英文系教授,这每周几个小时的义工工作可是说是小菜一碟。尽管只有每周几个小时的工作量,但是陈先生从来也不马虎。当年在大学教书的工作模式同样也用在现在每周的教学中,备课,准备教案,准备家庭作业等等,他工作的非常认真。

服务中心每周五的实用英文课是免费的,而且学员是没有身分限制,只要教室坐得下就欢迎你来。很多老年人是陈老师忠实的学生,每周五都准时来上课,并且认真听讲。虽然已经71岁,但是陈老师几十年的大学教授经历,使他依旧风度翩翩,很多老阿姨是他课上的忠实“粉丝”。谈到上课,陈老师说,他和很多居住在渥太华的老年人有很多共同语言,但是仅仅是因为自己曾经在中国所学的专业不同,现在在加拿大似乎经历也很不一样。他说,很多老人在中国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曾经很多人都是重要国家级项目的科学负责人。但是来到加拿大语言不通,使得他们就被局限在家里,或者好一些,在华人的圈子里可以有所贡献。由于自己本身学习的就是英语,又在国内翻译了很多英文经典名著,同时在国内工作时候就是经常与外国人打交道,来到加拿大,他没有太大的文化差异感。现在,陈先生还经常参加加拿大社会很多活动,比如每年的市长早餐会等等。

陈先生说,自己利用教英文的机会,可以非常好的和学生交流,不论学生年龄大小,个人背景如何,他都可以互相学习,正如中国古话说的,教学相长。同时和很多其它教英语的项目不同,自己本身就是英语教师出身,关于如何学习外语有自己几十年的经验,这又是自己的一大优势。同时,做义工,让自己的生活非常充实,因为很多工作都是自己熟悉的工作,比如编教材,但是以前编的是大学英语,针对年轻人,现在,要兼顾不同年龄的人,要考虑他们的记忆力和兴趣点的不同。这对于自己这个“老教授”来说,又是一个新挑战。他说,每天需要自己动脑子思考下次课应该教一些什么,同时,下课后,还要看看同学们是不是喜欢,是否真的能够记住这些简单的对话,这种挑战性的工作,这使得自己非常充实。他说,自己的这份义工工作非常有意义。甚至每周都在盼着周五的上午来教课,同时他也愉快的发现,很多学生也都同样盼着来上课。

说到自己来加拿大的经历,陈先生说,从96年,自己就来到加拿大,是跟随自己的女儿在渥太华当地生活。由于自己当时还觉得能做些事情,他一直就在工作的状态,开始自己还在冬天送flyer,看着自己父亲在雪中挨家挨户递送,女儿非常不忍心,觉得不愁吃穿没必要受罪,但是陈先生说,自己闲着真实呆不住,一定要找些事情做。之后利用自己的英语优势,他找到一份专业工作,在培训外交官的外语学校中教授中文,自己的学生都是即将派到中国的外交部人员。在这个岗位上他干了7年。直到2008年自己再次在加拿大退休。

陈先生说,来到加拿大,感到这个社会对自己,对每一个人都非常好,社会对我很关怀,我也要回馈给这个社会。他说现在自己为服务中心做义工就是回馈社会的一部分。同时,从自己的角度来说,自己年纪大了,每天还有一些工作做,自己感到还以一个有用的人,这让自己很满足。
 

附件

  • mr. James chen-small.JPG
    mr. James chen-small.JPG
    67 KB · 查看: 200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