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免费10年旅游总收入增长4倍鲜有效仿者|西湖免费|景点门票|5A级景区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225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U5214P1T1D24651882F21DT20120625135526.jpg
4月3日,西湖著名景点――花港观鱼公园迎来大批游客。 CFP/图
  本报记者 吉祥

  ■今年是西湖免费开放的第10个年头。10年间,西湖相继取消了130多个景点的门票,占景点总数的70%以上;免费开放的景区面积,达到了2000多公顷。

  ■在西湖逐步增加免费景点的10年间,国内景区正经历着多轮门票价格上调,几乎每有景区涨价,人们就会想起西湖的免费模式。西湖的免费模式究竟能否复制?

  即使在免费开放10年之后,西湖依旧是孤独的。

  这个诗人眼中“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湖泊,既是全国第一个免费开放的5A级景区,也是唯一的一个。

  在西湖逐步增加免费景点的10年间,国内景区正经历着多轮门票价格上调,几乎每有景区涨价,人们就会想起西湖的免费模式。

  不久前,新一轮景区涨价潮来临:全国20多个知名景区门票价格上调,涨幅从20%到60%不等。人们在统计一番后发现,近半5A级景区票价已经过百元。

  这一次,西湖又被记起。

  自己革自己的命

  孙小明,杭州西湖申遗特邀摄影师。从2001年大学毕业至今,他拍的西湖照片已近10万张。

  今年是西湖免费开放的第10个年头,老家金华的孙小明,作为热爱西湖的新杭州人代表,成为当地媒体广泛报道的对象。与照片中呈现的诗情画意的西湖不同,孙小明对西湖的感受异常实际,“现在不用花钱买门票,想去哪里拍都行。”

  搁在10年前,为了拍曲院风荷、柳浪闻莺、花港观鱼,他得花一笔钱在门票上,这成了他拍西湖的“一大限制”。

  限制孙小明拍西湖的门槛从2002年开始慢慢消失。当年,西湖环湖南线景区整合工程提上议事日程,并被列为杭州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首。2002年国庆节到来前,老年公园、柳浪闻莺公园、少儿公园和长桥公园的围栏被拆除,几个独立的小公园在打通后成为环湖大公园,向游客24小时免费开放。“目标就是还湖于民。”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宣传处处长华雨农回忆,在西湖免费开放试行的第一个国庆长假,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每天都是人山人海。”

  问题随之而来。孙小明听到的声音中,不乏“涌进这么多人,会不会对景观造成破坏”的担忧。而华雨农则在考虑着另外的问题:免费开放后景区门票收入减少,“景区会不会不高兴?”

  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日子过得也不容易,这个组建不到一个月的新部门正在焦虑之中:今后的路怎么走?前景如何?经费怎么筹措?无论是职工还是同行,都认为景区守着西湖收门票理所当然,而免费开放,“无疑是自己革自己的命”。

  没人知道西湖免费开放能走多远,但杭州市主政者似乎不愿走回头路。

  “西湖免费开放需要旅委、园文、建委、发改委等多部门协调,这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把手来主导。”华雨农说,最终坚持下来得益于时任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的力推。王国平从2000年至2010年担任杭州市委书记,这10年间,每逢“五一”、“十一”,他必去的地方就是西湖,这在下属们看来是“一种督促”。

  2003年,位列“西湖十景”的花港观鱼、曲院风荷公园免费开放,同时免票的还有杭州花圃、中山公园。2004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整治后的15个景点中的13个免费开放。

  孙小明镜头中记录的免费景点仍在不断增加。此后的10年间,西湖相继取消了130多个景点的门票,占景点总数的70%以上。免费开放的景区面积,达到了2000多公顷。

  免费开放过程中也有一些小插曲。比如,2009年3月,太子湾公园免费开放后,游客量剧增,有人提出恢复收门票限制客流,王国平专门在一公开场合予以澄清,表态“将继续免费”。启动申遗之后,外界担心西湖会效仿国内申遗成功的景区恢复收费,王国平又通过媒体承诺:“申遗成功后,依然会免费向游客开放。”

  2011年6月,在西湖申遗成功第一时间,杭州市作出“六个不”承诺,第一个就是“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并承诺因文物保护需限制客流的灵隐、岳庙、六和塔等景点,门票不涨价。

  “挣了票子,撑了面子”

  精明的浙江人喜欢为西湖算账。在西湖免费开放一年后,杭州市审计局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西湖每年直接减少门票收入2530万元。

  门票减收,景区日常维护、清洁卫生、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费用大幅增加,这两个因素叠加,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不讳言面临着不小的财政压力。

  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网站公布的一份2011年财政总结显示:景区财政收支平衡面临较大压力,财政收支形势仍然趋紧。不过,在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党委书记王水法看来,西湖放弃的门票收入,在其它方面得到了补充。王水法说,这几年,西湖景区增加了很多休闲消费场所,景区商业网点服务项目创造了税源,增加了收入。

  由于免费开放带来的巨大人流效应,景区内的商业网点租金水涨船高。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风景局副局长鲍挺华举例说,花港观鱼免费前一年门票收入为800万元,免费开放后,一年新增200万元的管理维护费用,“一来一去就是1000万,但现在光物业出租一年就有2000万,相当于净增加了1000万。”

  “西湖免费开放后,门票减收和增支总共有5000多万元资金缺口,但房租加上市政府的体制性补贴基本就把缺口填上了。”华雨农说。

  如果仅仅这么算账,显然低估了西湖的免费效应。

  在《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西湖被定义为“大西湖”。华雨农将其理解为“跳出西湖经营西湖”,即将免费开放的西湖作为一个品牌,吸引更多人到杭州旅游,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华雨农最喜欢讲西湖著名的“241算法”,意思是只要每个游客在杭州多逗留24小时,杭州的年旅游综合收入便会增加100亿元。

  “西湖免费后直观上降低了游客的旅游成本,使更多人愿意来杭州,游客逗留时间延长。”华雨农说,杭州放弃了只占游客支出很小部分的门票,让游客将钱更愉快地花在住宿、吃饭、购物、娱乐等方面,“使杭州的餐饮、旅馆、零售、交通等服务行业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为杭州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经济效益。”

  虎跑路附近的四眼井村很不起眼,这个位于西湖景区内的小村庄以青年旅馆闻名。“做的都是游客生意。”村民付家胜说,西湖免费后,游客经常一住就是三四天,每到旅游旺季,村里几乎全是外地旅客,“餐馆、旅店的收入是免费前的两倍。”

  具体的数字更能说明西湖免费于杭州而言,更像是丢了芝麻捡了西瓜。杭州市旅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02年杭州市的旅游总人数为2757.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94亿元,到了2011年,旅游总人数达到7487.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191亿元,是2002年的四倍。

  王国平在总结西湖免费开放经验时表示,“免费”把稀缺的旅游资源还给了市民和游客,比起少收的两亿元门票,随之而来的经济、社会效益要大得多。

  如王国平所言,西湖免费开放以来,杭州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东方休闲之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称号,并连续五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王水法将杭州实施西湖免费开放的10年概括为名利双收,“挣了票子,撑了面子”。

  10年来鲜有效仿者

  同样是在西湖逐步增加免费景点的这10年,国内景区正经历着多轮门票价格上调:黄山风景区于2002年、2005年和2009年三次上调门票价格,旺季门票由80元上涨至230元;2005年,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门票由158元上调至245元。

  几乎每有景区涨价,人们就会想起西湖的免费模式。

  2007年,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三年”。这一规定出台后,很多景区于2008年前后作出第一次调价,今年是上次调价后的解禁期。

  就在不久前,新一轮景区涨价潮来临:全国20多个知名景区门票价格上调,涨幅从20%到60%不等。人们统计后发现,国内130家5A级景区中,门票价格过百元的占到了近一半,不超过60元的只占两成。

  西湖作为唯一不收费的5A级景区,10年来,一直显得十分孤独,鲜有效仿者。

  杭州市旅委主任李虹分析,景区门票涨价主要有三层原因:缺乏综合回报业态支撑、增加收入和控制人流量保护环境。李虹说,综合回报业态支撑,需要将景区变成整个城市旅游产业链中的一环,与景区周边的旅游关联产业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然而,在多数景区看来,这没有门票涨价来得容易、实在。

  “通过门票涨价增加收入,看得见摸得着,但这非常急功近利。”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教授仲向平说,景区在涨价时只顾及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并未考虑到旅游对城市的带动作用。

  鲍挺华关注了近来的景区涨价潮,他提醒“门票经济依赖症”可能带来危害。“涨价是几方面都受损失,景区有折扣给旅行社,旅行社还要让利给游客,吃亏的是散客,但散客可能涨价就不去了。”鲍挺华表示,这可能会让景区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仲向平分析,景区通过门票涨价获利的短视行为,与目前的景区经营模式有关。由于景区与周围经济的关联度低,虽然降低门票价格能促进周边经济发展,但景区并不能从后续的城市旅游收入中得益,这就导致其只能依赖门票,“毕竟游客在城市的交通、餐饮等花费,与景区收益没有关系。”

  可复制的西湖模式

  西湖的免费模式能否复制?

  鲍挺华将西湖免费模式的成功归结为找准了自己的定位,通过免费开放牺牲自己的利益,带动整个杭州旅游发展,又通过杭州市对旅游收益的再分配,保证了正常的运营。“西湖需要依托整个杭州市。”鲍挺华说,一个现实的问题是,西湖景区如果关起门来做旅游,“一年三千万的游客,肯定容纳不了。”

  “西湖免费模式提供了一种经营景区的新理念。”仲向平说,西湖属于城中湖,地理位置优越,所依托的杭州市经济基础好,旅游业发达,免费开放后有充足的财力支持,这是很多景区无法复制的,但西湖在免费开放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后续管理,却可以作为借鉴。

  旅游牵涉到多个部门,业界的共识是,旅游业每创造1元钱收入,可间接创造6元钱社会财富。“其中有些部门得利,有些部门可能就会吃亏,这就需要政府进行利益协调,谁得利要分享,谁吃亏要进行补贴。”仲向平表示,在西湖免费开放过程中,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属于吃亏的一方,杭州市旅委则从中得利,杭州市政府通过对西湖的体制性拨款等措施,保证了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的利益不受损。

  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在西湖免费开放的10年间,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职工的待遇并未降低,反而有所提升。

  利益的协调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内部同样存在。西湖景区去年的门票收入为2.8亿元,各景点之间效益有好坏之分。“在财政上同样需要协调。”鲍挺华说,这依赖于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的独特管理体制。

  记者了解到,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属于杭州市政府派出机构,与杭州市园文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整个西湖景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保护、利用、规划、建设职能都由其负责。“类似区一级政府,我们有公安、工商、行政执法等多个部门。”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宣传处工作人员陈志华说,这种管理体制减少了多部门协调的不便,又使西湖整体上接轨城市“大旅游”在操作上更为便利。

  在山东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王晨光看来,西湖免费模式的推行中,杭州的一系列发展旅游的措施非常关键。近几年,杭州市政府每年拨付5000万元扶持茶楼、餐饮、保健、养生等十大潜力行业,让整个城市从观光游向休闲游转型。王晨光分析,完善的旅游产业链,保证了杭州可以通过其他收入反哺西湖,其它景区如果要借鉴,需要先在城市定位以及产业链配套上做足功课。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翁瑾认为,随着休闲旅游的深入发展,杭州的西湖免费模式应该会成为很多城市未来旅游的发展方向。“转变门票经济模式,关键在于推动旅游业往休闲度假模式转型。”翁瑾说,只有旅游产业链得到延伸,景区收入渠道更加多元,“门票经济依赖症”才有破冰的可能。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