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322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笔仙》海报。

《笔仙惊魂》发布终极海报。

《笔仙惊魂》剧照。
国际在线报道 近年来,国产片题材“撞车”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最近档期有两部影片不仅片名题材撞车,连营销都纠缠在一起,也催生出“寄生营销”这一名词。早前有报道指,在韩国导演安兵基执导的《笔仙》一片宣布档期后,另一部同题材低成本惊悚片《笔仙惊魂》也在次日宣布档期,并抢先上映,至今《笔仙惊魂》票房已轻松过千万。《笔仙惊魂》制片人刘鸿对媒体表示自己确实有留意《笔仙》的宣传,但两者一点关系都没有。有圈中人透露《笔仙》宣传步骤已被打乱,但片方相关人士对此事表示并不愿多谈,“我们还是保持原来的计划不变。”(陆十三/文)
两部《笔仙》撞车引争议
韩国电影《笔仙》上映后引起不小关注,时隔数年后,该片韩国导演安兵基选择翻拍《笔仙》进军中国。中国版《笔仙》邀来梅婷(点击观看梅婷影视作品《桃花运》)主演,自从2011年开机后就投入宣传,并于2012年5月13日宣布定于7月17日公映,不料关尔(点击观看关尔影视作品《像小强一样活着 川话版》、《像小强一样活着》)执导的同题材电影《笔仙惊魂》在次日也随之宣布将于6月8日上映。由于两部影片同以“笔仙”为题材,片名又十分相近,不少观众乃至圈中人、影院甚至都搞不清究竟是一部电影还是两部电影。《笔仙惊魂》在档期上抢先了足足一个月,成功吸走观众,上映至今票房已经轻松突破千万,赚钱已成定局。
有业内人士吐槽:“撞题材不是没见过,既撞题材又撞档期也见过,但一般都早早各自公布并阐明区别。六月有个电影,直接在另一部已做了大半年宣传的惊悚片片名后加了两字,突然杀出来并提前上映,所谓没节操、没底线,这就是极致了。”不少网友都留言表示“搞错了”,而“寄生营销”这一名词也应运而生。
寄生营销?一方喊冤一方沉默
据悉,《笔仙惊魂》立项早于《笔仙》,但《笔仙》过审较早,影片《笔仙惊魂》原名《笔仙》,之后不得不改名。导演关尔还曾在微博喊冤:“我们在两年前已经批下《笔仙》的拍摄许可证,现如今生生被抢走影片名字。 ”
《笔仙惊魂》片方承认有意抢先上映,这样会对票房有利,但否认“寄生营销”一说。制片人刘鸿对媒体表示,自己确实留意过《笔仙》的宣传,但两片一点关系没有,《笔仙惊魂》主打“第一部中国式的青春校园惊悚片”。
在《笔仙惊魂》被曝“寄生营销”于《笔仙》后,《笔仙》片方只发布了一条简单的声明:“对于其他类似题材的电影,我们并不知情,亦不方便做任何评论。”有圈中人透露《笔仙》宣传步骤已被打乱,但片方相关人士对此事表示并不愿多谈,“还是踏踏实实做我们的宣传,保持我们原来的步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