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中科院强强联手 武汉造出全球首个抗非药

记得忘记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5-03
消息
1,566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昨日,中科院院士田波在武大宣布,武大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研制出抗击SARS病毒侵入细胞的多肽药物。它可以阻断SARS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具有预防和治疗两种功效。

  26日晚,田波院士带领的课题组完成了抗非典病毒侵入细胞的多肽药物的抑制实验,定量测出了这种多肽药物作用的浓度:在10亿分之几克的低浓度下,即可阻止非典病毒进入细胞。

  据田波院士介绍,这是世界上首次研究出抗非典多肽药物,标志该药物在实验室研制成功,通过药检、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后,即可投入生产。

  据悉,4月14日,加拿大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公布了非典病毒基因组,15日,武大和中科院相关研究人员就针对排序进行设计与筛选,进行药物设计,17日,完成药物合成,仅用3天时间完成了平时需要1年左右时间的研究工作。此后一直进行药物稳定性和治疗作用实验与论证。

抗非典病毒基因疫苗

武大申请专利

  (记者张斌 通讯员陈保国)昨日下午,武汉大学以“抗SARS病毒基因疫苗及应用”为名正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专利申请。

  这是我市在抗SARS病毒基因疫苗领域首次提出的专利申请,该研究在第一代和第二代抗SARS病毒基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独到的举措,对预防和治疗SARS病毒具有较好的效果,对抗击SARS病毒战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据此项研究负责人武大药学院副院长丁虹教授介绍,这种第三代基因疫苗的研究在我国并不多,其原理是将一段抗SARS病毒基因放到载体上送入人体内,从而达到抗SARS病毒的作用。武大药学院就是对这段新研制出的“抗SARS病毒基因”申请了专利。

  丁教授解释,目前这项疫苗研究正在动物身上做实验。主要是对其有效性、安全性进行论证,疫苗研制的不可预期因素很多,一般来说疫苗从研制到临床得一年时间。

  据了解,在这之前武大生科院研究的一项有关防治SARS“生物肽药物”也提出专利申请。

   相关资料

   何大一的研究显示 人工短肽可抑制非典

  据新华社电 5月17日,在纽约科学院的非典研讨会上,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向来自美国各地的医学专家介绍了非典治疗的最新成果。

  美国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何大一教授的研究显示,人工合成的短肽可以模仿非典病毒表面的蛋白片段,与病毒进行“竞争”,从而阻断病毒感染细胞。他们利用12种短肽进行了实验,发现5种对非典病毒有效,其中2种能够在低浓度下抑制非典病毒的活动。

  这一发现有可能用于非典特效药的开发。何大一说,他们的有关研究论文即将在学术期刊发表,一些大制药公司对此也表示出了兴趣。但他同时强调,虽然第一步是成功了,但前面还有很长路要走。下一步要进行动物试验,而且还要证明对人体也适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