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软件虎视中国

junio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1-16
消息
1,203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中国企业报 (2002-04-02)

  印度软件公司Satyam和Multitech拿下了华为、中兴和联通的几个重要订单,中国航空系统的管理软件也落入印度软件公司的囊中。印度软件公司正以旋风般的速度进入我国市场,印度到底能抢走中国多少订单?印度软件企业有多大的实力?

知己知彼未必能胜

  这些问题看起来比较敏感,几乎没有人正面回答。用友老总王文京也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说,“印度软件目前主要做系统集成、外包及咨询,它的进入对大的系统集成公司、大的工程外包及咨询公司会有影响,对做产品的公司和中小企业影响不是很大。”在对国内客户应用需求的了解和提供软件服务、咨询的能力上国内企业要强于印度,因为国内企业比较了解国情。

  话虽如此说,道理谁都懂,可是已经有人对此表示担忧。国内一家系统集成公司的负责人说,以前在争夺美国公司的软件外包订单时,和印度几家软件公司交过手,感觉对方的实力确实很强,运作也非常规范,既注重整体设计又强调把握细节。现在人家来到家门口了,压力就更大,生怕一不小心被人抢了饭碗。有关专业人士认为,软件企业有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之分,上游企业主要是做产品和标准,下游企业主要是做服务。中国很多的软件公司做的不是产品,虽然也做开发,但实际上是在做服务。

  “即使印度企业不进来,中国软件企业也不一定能拿到订单。”这是北京连邦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儒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他认为国内需要印度软件企业的积极参与,印度软件业开发中国市场对中国软件行业有好处;而对国内软件企业来说却是一个竞争,它们来中国与国内软件企业抢订单。李儒雄说,国内软件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开发技术较低,而且规模较小。国内软件企业的优势在于对本地市场比较熟悉;而且有成本优势。国内软件开发成本是印度的一半,是美国的1/10左右。

  北京东软金算盘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温中栋说,印度在软件的规范化管理和制定方面很成熟,主要为来料加工,它有庞大的技术人员、成熟的开发与项目管理经验。很多国内企业也看中了印度软件企业,如联想和华为。印度软件企业多为大公司,中国中小型企业太多,在激烈地竞争中发展步履艰辛。印度软件在系统工程和软件开发上的实力强大,印度的软件企业已经从简单的来料加工发展到制作编码、设计的实力企业。

  看来各位业界精英对彼此的优劣都是一清二楚,俗语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然而这句话用到中国软件行业好像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在日后更加激烈地竞争中,国内软件企业未必能胜出,如果国内软件企业能和印度企业在某种程度上达成双赢那才是最好不过的结局。

天然互补只在表面

  印度驻华使馆经济商务处主任帕帝凯先生曾说过,中国在硬件制造方面有着很强的实力,而印度则是软件大国,这种天然的互补性肯定会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然而这种天然的互补性在连邦软件总裁李儒雄看来还不能立刻体现在合作上。对于双方能否合作,他的观点是:目前要说与印度软件公司合作还谈不上,印度对中国的市场还不太了解。他们在华建立的都是独资企业,比如印度第四大软件公司Satyam落户上海,与浦东软件园签署协议建立软件开发中心;而印度软件业的另两大巨头:TCS和INFOSYS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也正在具体筹划建立上海分公司,三大公司的产值合起来占印度软件工业生产总值的30%以上。而且他们瞄准的首先是利润丰厚的电信业、银行业和制造业软件市场,他们明显的是想利益独享。

  已经抢先一步与印度一些企业进行合作的浪潮集团显得有些得意。浪潮集团总裁孙丕恕很坦然的介绍,浪潮与印度主要是在软件出口、软件流通化等方面进行合作。“印度软件公司以前是以软件出口、加工为核心的,现在进入中国市场,照样会利用它的长处,把对外加工的能力用到中国,在中国推广。”他认为印度软件公司的编程能力、加工软件能力很强,在有些行业里(如电信行业)做得很好,在加工软件、标准化、流通化方面做得较好。从中国市场来看,他并不否认印度的好多经验对中国的软件企业可以借鉴。

  北京东软金算盘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温中栋说,印度软件企业的进入,能够激发中国软件企业的发展力度,同时学习印度软件发展的策略(如规范化、成熟化、出口策略、软件发展思想、出口策略中的反战模式等),这对中小企业发展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中国软件业存在规模小而分散、力量弱、技术和抗风险能力小的状况,在竞争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小型企业消失,但同时又会产生不少大型企业,所以小型企业应该尽快转型。去年的软件业并购风盛行,相信今后会愈演愈烈。

  印度除了看好信息、家电、银行、电信、航空、纺织、医药、交通、制造业等大中型企业和外贸型企业外,同时咨询培训行业也被印度看好。当然现在判断国内软件公司与印度软件公司谁输谁赢还为时过早,因为国内公司在熟知国情上占优势,印度软件公司的进入使这个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背景相似容易合作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成长速度最快的IT市场之一,很多的印度软件公司来中国寻求发展,这说明印度对中国市场的前景非常看好。中国和印度在历史和经济发展上有着相似的背景,这有利于双方达成合作。从20世纪90年代起,印度的软件工业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但是印度国内整个的信息化基础并不太好,据资料介绍,印度全国手机用户只有400多万。2000年印度整个IT产值为122亿美元,仅占国内GDP的1.68%。其中硬件的收入为29亿美元,PC总的营业额为14.8亿美元,总的网络方案市场营业额为6.82亿美元。2000年,印度互联网用户有200多万,ISP全国有150家。而印度软件的生产能力远远超过了国内市场的需求,所以印度软件公司在国外寻求市场来填饱肚皮。

  中国恰恰为印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2001年,我国互联网服务市场规模为70亿元人民币,上网计算机约1254万台,互联网接入服务市场规模达到46.9亿元。中国有1100多万家企业,企业信息化建设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非常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建设对软件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业内人士认为,中印软件企业有合作的可能,合作的项目主要是委托加工方面。印度在软件编制方面的实力已不容小看,他的软件产业环境、发展政策、人力资源、出口策略、教育培训、规范化、质量优先等远在中国之上;在来料加工、程序编制、系统工程设计、人员培训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这些优势能够为国内企业提供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印度在支持软件发展中所做的努力,有利于我国软件业的发展。但是内需不足,是印度软件业今后发展的严重隐患,在软件发展的过程中,仅注重加工,没有自己的产权。中国企业在信息软件及其他领域中为印度软件商提供了资金和发展空间,在应用软件上能够促进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

  有关人士认为,过去可能由于中印两国政府之间的态度不甚明朗,使得双方在信息产业方面的合作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现在随着朱槠基总理访印,成功两国之间的高层互访频繁,双方在信息产业上的合作达成了一系列协议,以后的合作前景会更广阔。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