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hao29
知名会员
- 注册
- 2002-01-16
- 消息
- 939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126
开始丢失市场份额?谁动了中资银行的奶酪
2002年04月03日 07:52:43
??事实上,伴随着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范围的扩大,外资企业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了资金转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金老认为,这从两个数据就能看得出来。2000年,国际结算业务、外汇贷款占中国银行界总的市场份额分别是33%和22%,但在外资银行集中的上海,这两个比例分别高达60%和69%。
“尽管几方当事人目前各执一词,但根据我的判断,一定是因为发生了基本户的转移,南京爱立信转奔花旗银行才引发了轩然大波。”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如是说,“基本户是银行的最大利益,首先,如果某家企业是某银行的基本户(结算户),那就意味着这家公司的所有往来资金都在这家银行账下,银行只需为这笔钱支付活期利息便可以得到大量的廉价资本来源;其次,基本户的贷款业务也会在这家银行,对于爱立信这样的优质客户而言,银行肯定也没有呆坏账之忧,所以,流失这样的优质客户,对于任何一家银行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中资银行丢失市场份额的时代开始了?
事实上,伴随着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范围的扩大,外资企业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了资金转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金老认为,这从两个数据就能看得出来。2000年,国际结算业务、外汇贷款占中国银行界总的市场份额分别是33%和22%,但在外资银行集中的上海,这两个比例分别高达60%和69%。
为什么“流失”会首先从合资企业开始呢?有关人士指出,首要原因是跨国公司的遵从战略,即本国的跨国公司与本国的银行有天然的亲近性,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跨国公司在银行业务方面出现了一股“回归潮”;其次,跨国公司的子公司选择哪家银行开基本户一般也要跟随总部。
从经营层面上看,由于合资企业国外业务很多,在这一业务领域外资又比中资银行更占优势 ,跨国公司纷纷转向也在所难免。据统计,目前由外资银行代理的出口结算业务已占到内地市场份额的40%以上。
王松奇指出,“爱立信事件”还只是个开始,随着中国政府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逐步兑现,陆续放开的领域都会伴随着中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丧失,比我们先一步加入世贸组织的一些国家也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形,这虽然是市场开放的必然,但中资银行必须尽快调整。统计表明,去年三季度,上海23家获准开办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的人民币资产总额比上月增加了9亿多元,其中花旗和汇丰增长最快,分别是250%和157%,外资银行的发展势头可见一斑。
优质客户为何流失?
“计划经济年代,中国的银行号称钱老虎,总是担心企业借了钱过期不还,殊不知企业提前还款也会造成银行权益的损失,因为它同样会影响银行资金运用的利益最大化。企业为什么提前还款,当然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在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下考虑,恐怕最主要的还是对中资银行的服务已经不满意了。这一事件其实暴露了中资银行更深层次的信誉危机,那就是一旦垄断打破,市场上有了别的选择,中资银行还有多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国际金融业经营模式已经发生巨大转变的背景下,中资银行的经营理念必须尽快从坐吃利差提高到拼服务的层面上来。”中科院财贸所博士王彬生评价道。
王松奇分析指出,“南京爱立信”事件更深层的意义是暴露了中资银行天生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一是结算速度慢,就拿跨系统通汇来说吧,国外银行一般24小时就能到,中资银行一般要几天,甚至以前还发生过故意占用这笔“联行汇差”的事;其次,技术手段落后,不少银行上电子化设备时各自为政,导致后来各行之间无接口,连接困难;第三,中资银行金融产品品种单调,国外现在流行的是交叉式金融服务,中资银行还以存贷款业务为主;最后中国金融系统存在隐忧,资产质量不好,有系统性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介绍,早在两年前他们就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中资银行在人均管理资产、人均业务总量等方面都大大落后于外资银行。例如,汇丰银行有6万员工,我们某国有大商业银行有53万员工,但前者创造的利润比后者还要多一些。
黄金老也认为,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差距不在融资业务、也不在中间业务,关键是储蓄、投资增值业务不如外资银行。外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金融技术和管理能力。
优质客户的争夺将是今后金融市场竞争的常态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指出,如果我们承认金融界应该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企业(客户)有权选择供应商(银行),那么就不必对“南京爱立信”事件大惊小怪。
此次之所以各界有这么强烈的反应,主要是中国的金融业有它的特殊背景。首先,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还不是真正意义的企业,金融界也还不是真正竞争的市场,最明显的两点就是利率官定、业务集中度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占75%。其次,相对于发展了上百年的外资银行,中资银行可以说大多还未成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却要参与成人之间的竞争。
他同时表示,目前“南京爱立信事件”对中国银行界造成的心理影响远大于实质影响,形势并没有媒体预测的那么糟。首先我们要承认在一个竞争、开放的市场上,客户流动是正常的,有很多偶然因素可能导致客户流失,但中资银行必须从现在开始尽快警醒了。
中国欧盟商会金融工作委员会主席施万晔表示,中资银行原来在市场上占据绝大多数份额,市场逐步放开后,新进入者(外资银行)得到一些新客户与市场份额是正常的。就像两家挨得很近的饭馆,一家突然大受欢迎后,另一家并不会就此死掉,它肯定会不甘心处于劣势,会尽快改善自己,弥补差距。他同时指出,在外资银行眼里,中资银行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本币资金雄厚、对本地市场了解、有庞大业务网,所以他认为某些中资银行追赶外资银行的速度也许很快。
不少专家都指出,争取优质客户将是中国金融市场竞争的常态,相信今后会出现更多的“南京爱立信事件”。中资银行应该赶快进行客户细分,弄清楚哪些客户的忠诚度最高,在此基础上制定客户和营销战略。比如时下一些外资银行吸引客户的手段之一就是帮助客户实现零现金库存管理,企业自身可以不设财务人员,超过三天的钱都会拿去投资升值,这一点对不少企业很有吸引力,但国内大多银行还做不到。
黄金老表示,中资银行不能妄自菲薄,现在中资银行的外汇头寸很宽松,在融资业务上并不差。中资银行的不少中间业务是不收费的,外资大多收费,例如,如果你一年在花旗银行的储蓄少于5000美金,它反倒会收你 75美金的手续费,这一点多数中国人未必接受。
跨国公司研究专家王志乐透露,其实中资银行并没有束手待毙。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部与其所在的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几年前就曾有过接触,希望能从中发掘一些外资客户,尤其是世界500大的客户。他本人就受聘于某商业银行,是其贷款部的顾问。 记者杨磊
2002年04月03日 07:52:43
??事实上,伴随着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范围的扩大,外资企业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了资金转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金老认为,这从两个数据就能看得出来。2000年,国际结算业务、外汇贷款占中国银行界总的市场份额分别是33%和22%,但在外资银行集中的上海,这两个比例分别高达60%和69%。
“尽管几方当事人目前各执一词,但根据我的判断,一定是因为发生了基本户的转移,南京爱立信转奔花旗银行才引发了轩然大波。”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如是说,“基本户是银行的最大利益,首先,如果某家企业是某银行的基本户(结算户),那就意味着这家公司的所有往来资金都在这家银行账下,银行只需为这笔钱支付活期利息便可以得到大量的廉价资本来源;其次,基本户的贷款业务也会在这家银行,对于爱立信这样的优质客户而言,银行肯定也没有呆坏账之忧,所以,流失这样的优质客户,对于任何一家银行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中资银行丢失市场份额的时代开始了?
事实上,伴随着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范围的扩大,外资企业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了资金转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金老认为,这从两个数据就能看得出来。2000年,国际结算业务、外汇贷款占中国银行界总的市场份额分别是33%和22%,但在外资银行集中的上海,这两个比例分别高达60%和69%。
为什么“流失”会首先从合资企业开始呢?有关人士指出,首要原因是跨国公司的遵从战略,即本国的跨国公司与本国的银行有天然的亲近性,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跨国公司在银行业务方面出现了一股“回归潮”;其次,跨国公司的子公司选择哪家银行开基本户一般也要跟随总部。
从经营层面上看,由于合资企业国外业务很多,在这一业务领域外资又比中资银行更占优势 ,跨国公司纷纷转向也在所难免。据统计,目前由外资银行代理的出口结算业务已占到内地市场份额的40%以上。
王松奇指出,“爱立信事件”还只是个开始,随着中国政府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逐步兑现,陆续放开的领域都会伴随着中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丧失,比我们先一步加入世贸组织的一些国家也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形,这虽然是市场开放的必然,但中资银行必须尽快调整。统计表明,去年三季度,上海23家获准开办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的人民币资产总额比上月增加了9亿多元,其中花旗和汇丰增长最快,分别是250%和157%,外资银行的发展势头可见一斑。
优质客户为何流失?
“计划经济年代,中国的银行号称钱老虎,总是担心企业借了钱过期不还,殊不知企业提前还款也会造成银行权益的损失,因为它同样会影响银行资金运用的利益最大化。企业为什么提前还款,当然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在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下考虑,恐怕最主要的还是对中资银行的服务已经不满意了。这一事件其实暴露了中资银行更深层次的信誉危机,那就是一旦垄断打破,市场上有了别的选择,中资银行还有多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国际金融业经营模式已经发生巨大转变的背景下,中资银行的经营理念必须尽快从坐吃利差提高到拼服务的层面上来。”中科院财贸所博士王彬生评价道。
王松奇分析指出,“南京爱立信”事件更深层的意义是暴露了中资银行天生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一是结算速度慢,就拿跨系统通汇来说吧,国外银行一般24小时就能到,中资银行一般要几天,甚至以前还发生过故意占用这笔“联行汇差”的事;其次,技术手段落后,不少银行上电子化设备时各自为政,导致后来各行之间无接口,连接困难;第三,中资银行金融产品品种单调,国外现在流行的是交叉式金融服务,中资银行还以存贷款业务为主;最后中国金融系统存在隐忧,资产质量不好,有系统性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介绍,早在两年前他们就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中资银行在人均管理资产、人均业务总量等方面都大大落后于外资银行。例如,汇丰银行有6万员工,我们某国有大商业银行有53万员工,但前者创造的利润比后者还要多一些。
黄金老也认为,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差距不在融资业务、也不在中间业务,关键是储蓄、投资增值业务不如外资银行。外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金融技术和管理能力。
优质客户的争夺将是今后金融市场竞争的常态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指出,如果我们承认金融界应该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企业(客户)有权选择供应商(银行),那么就不必对“南京爱立信”事件大惊小怪。
此次之所以各界有这么强烈的反应,主要是中国的金融业有它的特殊背景。首先,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还不是真正意义的企业,金融界也还不是真正竞争的市场,最明显的两点就是利率官定、业务集中度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占75%。其次,相对于发展了上百年的外资银行,中资银行可以说大多还未成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却要参与成人之间的竞争。
他同时表示,目前“南京爱立信事件”对中国银行界造成的心理影响远大于实质影响,形势并没有媒体预测的那么糟。首先我们要承认在一个竞争、开放的市场上,客户流动是正常的,有很多偶然因素可能导致客户流失,但中资银行必须从现在开始尽快警醒了。
中国欧盟商会金融工作委员会主席施万晔表示,中资银行原来在市场上占据绝大多数份额,市场逐步放开后,新进入者(外资银行)得到一些新客户与市场份额是正常的。就像两家挨得很近的饭馆,一家突然大受欢迎后,另一家并不会就此死掉,它肯定会不甘心处于劣势,会尽快改善自己,弥补差距。他同时指出,在外资银行眼里,中资银行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本币资金雄厚、对本地市场了解、有庞大业务网,所以他认为某些中资银行追赶外资银行的速度也许很快。
不少专家都指出,争取优质客户将是中国金融市场竞争的常态,相信今后会出现更多的“南京爱立信事件”。中资银行应该赶快进行客户细分,弄清楚哪些客户的忠诚度最高,在此基础上制定客户和营销战略。比如时下一些外资银行吸引客户的手段之一就是帮助客户实现零现金库存管理,企业自身可以不设财务人员,超过三天的钱都会拿去投资升值,这一点对不少企业很有吸引力,但国内大多银行还做不到。
黄金老表示,中资银行不能妄自菲薄,现在中资银行的外汇头寸很宽松,在融资业务上并不差。中资银行的不少中间业务是不收费的,外资大多收费,例如,如果你一年在花旗银行的储蓄少于5000美金,它反倒会收你 75美金的手续费,这一点多数中国人未必接受。
跨国公司研究专家王志乐透露,其实中资银行并没有束手待毙。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部与其所在的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几年前就曾有过接触,希望能从中发掘一些外资客户,尤其是世界500大的客户。他本人就受聘于某商业银行,是其贷款部的顾问。 记者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