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凤凰卫视5月28日消息:据南方都市报刊载文章说,5月19日清晨5点15分,长沙市开福区五合垸决堤,滚滚湘江水从100多米的决口处涌入,不到1个小时,垸内水位就与湘江持平了,此时距离湘江今年的第一次洪峰通过长沙仅5个小时,湖南今年的洪水因此情势告急。在洪水尚未完全淹没五合垸之前,垸内145户410名居民都迅速撤离到了安全的地方,但家庭财产及耕地却随着洪水的到来,全部不保。
五合垸是“重灾区”,1992年、1996年及1998年曾三度决口。1998年发生决口後,五合垸还被国家批准列入了蓄洪垸,但垸内住户的搬迁工作却始终拖而未决。2002年,长沙市领导两次来到五合垸督战抗洪,并提出彻底治理方案,但这个方案也迟迟没有实施。10年来4次溃堤,移民计划始终悬置,五合垸到底出了什麽问题?
所谓垸,是指周围被堤坝围绕起来的居住地,五合垸东南西三面环水,东临捞刀河,西接湘江,南面是湘江与捞刀河的交汇处。京广铁路距离五合垸仅百米之遥,而长沙市开福区区政府大楼及长沙市汽车北站离五合垸也非常近。
在发生溃堤後的第二天一早,记者便赶到了五合垸。垸内已是一片汪洋,大树的树冠还能在水面看到,但很多房子却只露出了一个屋脊。提起昨日溃堤的场景,居民冯学林依然心有馀悸:“那天夜,我巡堤回家没多久就被人叫醒了,说是大堤上出现了冒水点。後来,我赶到堤上,和其他负责看坝的人一块用沙袋压水眼,一直干到晨4点多。谁知,回家刚想睡觉,就听到外边有人喊:‘快疏散啊!快疏散啊!’大水发出呼呼的响声,很快就从决口处涌进了垸内。”
当晚参与抢险的政府工作人员证实了冯学林的说法,“19日晨3点左右,我们发现距离大堤10米处有一个10米大的涌沙冒水点,於是立即组织了20多人进行压浸处理,险情基本得到控制。但清晨5点左右,巡堤人员又在压浸处理的堤北侧5米外发现七八个约10米大的涌沙冒水点。5点15分,七八个管涌连成一个直径约1米、高5米的水柱,大堤溃决,决口达100米左右。”
这是五合垸10年来第4次被淹。第一次溃垸发生在1992年。两年後,捞刀河河堤决口,垮塌四五十米。1998年暴发特大洪水,湘江河堤两处溃垸,一处决口20多米,另一处决口宽五六十米。“那次湘江漫堤,我们人站在大堤上,江水还是淹到了腰部”。
1998年大水退去後,五合垸平静了几年。不过,去年五合垸再次遭遇险情。据湖南当地媒体报道,2002年8月23日清晨6时,五合垸的湘江河堤发生严重渗漏,造成大堤内滑坡,护坡垮裂了一条80馀米长的裂缝,直接威胁到京广铁路的安全。後来,长沙市公安局200名巡警与100多名武警湖南省总队的官兵一起抢险,奋战一天,终於筑成了一道沙,五合垸才躲过一劫。
护卫五合垸的湘江大堤竟是如此羸弱。五合垸为何频频溃堤?
当地人介绍,溃堤属於必然。因为,五合垸是上世纪60年代“围河造田”的产物,筑堤的泥土就地取材。记者看到,大堤溃的横断面全部都是泥土,夹杂了一些沙砾和石子,仅在大堤的最上层才铺着一层石子。五合垸防汛指挥部抢险组组长、五合垸社区居委会会计甘培虎介绍,大堤使用的当地泥土胶合性不好,被水浸泡後很容易松动,“这样子泡了40年,大堤早就百孔千疮,隐患重重啦”!
五合垸的住户则对大堤上的几家采沙厂很有意见,“他们也得负责”。五合垸大堤上,共有4家采沙厂。采沙厂每天从湘江和捞刀河河床内采沙,透过皮带传送带运到河堤内,再由货车运往各处。五合垸的住户对采沙厂的大吨位货车非常不满,“卡车进出沙厂都从大堤上开,大堤早就被泡软了,哪经得起这麽重的车每天几十个来回地压”?
此外,一些干部的麻痹思想也应为溃堤负责。溃堤发生後,长沙市委书记梅克保指出,五合垸溃堤是在水位没有去年高,浸泡时间没有去年长,也没有形成恶劣洪水组合的情况下发生的,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教训很深刻。
梅克保说,这里面存在“指挥不力、查险处险不力问题”。一些干部群众思想麻痹,查险处险中存在形式主义现象,热衷於报防汛数位,堤上人多,堤下查险人少,还有一些堤段根本无人巡查,发生险情後,处险方式也简单无力。
既然堤坝“先天不足”早就是共识,那为何维护工作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呢?甘培虎的回答很实在:“自1998年特大洪水後,居委会就没有再考虑修缮大堤。很简单,资金不到位,没钱修。”居民们附和了甘培虎的说法,“1998年洪水过後,五合垸堤坝平时没人管,一发水,很多领导就来视察,总是要抢险。”
当地政府部门确也曾提出过一些五合垸问题的彻底解决办法。据《长沙晚报》报道,2002年8月,长沙市市长谭仲池到开福区现场检查水利建设工作。在五合垸,谭仲池听取有关汇报後,当场指示市水利局和区政府立即拿出治理方案,专家搞好论证,然後由两家共同出资实行股份开发,以开发土地作回报。但不知什麽原因,这项工程同样没有实施。不管怎样,五合垸居民搬迁问题一拖就是五年,已是不争的事实。
五合垸是“重灾区”,1992年、1996年及1998年曾三度决口。1998年发生决口後,五合垸还被国家批准列入了蓄洪垸,但垸内住户的搬迁工作却始终拖而未决。2002年,长沙市领导两次来到五合垸督战抗洪,并提出彻底治理方案,但这个方案也迟迟没有实施。10年来4次溃堤,移民计划始终悬置,五合垸到底出了什麽问题?
所谓垸,是指周围被堤坝围绕起来的居住地,五合垸东南西三面环水,东临捞刀河,西接湘江,南面是湘江与捞刀河的交汇处。京广铁路距离五合垸仅百米之遥,而长沙市开福区区政府大楼及长沙市汽车北站离五合垸也非常近。
在发生溃堤後的第二天一早,记者便赶到了五合垸。垸内已是一片汪洋,大树的树冠还能在水面看到,但很多房子却只露出了一个屋脊。提起昨日溃堤的场景,居民冯学林依然心有馀悸:“那天夜,我巡堤回家没多久就被人叫醒了,说是大堤上出现了冒水点。後来,我赶到堤上,和其他负责看坝的人一块用沙袋压水眼,一直干到晨4点多。谁知,回家刚想睡觉,就听到外边有人喊:‘快疏散啊!快疏散啊!’大水发出呼呼的响声,很快就从决口处涌进了垸内。”
当晚参与抢险的政府工作人员证实了冯学林的说法,“19日晨3点左右,我们发现距离大堤10米处有一个10米大的涌沙冒水点,於是立即组织了20多人进行压浸处理,险情基本得到控制。但清晨5点左右,巡堤人员又在压浸处理的堤北侧5米外发现七八个约10米大的涌沙冒水点。5点15分,七八个管涌连成一个直径约1米、高5米的水柱,大堤溃决,决口达100米左右。”
这是五合垸10年来第4次被淹。第一次溃垸发生在1992年。两年後,捞刀河河堤决口,垮塌四五十米。1998年暴发特大洪水,湘江河堤两处溃垸,一处决口20多米,另一处决口宽五六十米。“那次湘江漫堤,我们人站在大堤上,江水还是淹到了腰部”。
1998年大水退去後,五合垸平静了几年。不过,去年五合垸再次遭遇险情。据湖南当地媒体报道,2002年8月23日清晨6时,五合垸的湘江河堤发生严重渗漏,造成大堤内滑坡,护坡垮裂了一条80馀米长的裂缝,直接威胁到京广铁路的安全。後来,长沙市公安局200名巡警与100多名武警湖南省总队的官兵一起抢险,奋战一天,终於筑成了一道沙,五合垸才躲过一劫。
护卫五合垸的湘江大堤竟是如此羸弱。五合垸为何频频溃堤?
当地人介绍,溃堤属於必然。因为,五合垸是上世纪60年代“围河造田”的产物,筑堤的泥土就地取材。记者看到,大堤溃的横断面全部都是泥土,夹杂了一些沙砾和石子,仅在大堤的最上层才铺着一层石子。五合垸防汛指挥部抢险组组长、五合垸社区居委会会计甘培虎介绍,大堤使用的当地泥土胶合性不好,被水浸泡後很容易松动,“这样子泡了40年,大堤早就百孔千疮,隐患重重啦”!
五合垸的住户则对大堤上的几家采沙厂很有意见,“他们也得负责”。五合垸大堤上,共有4家采沙厂。采沙厂每天从湘江和捞刀河河床内采沙,透过皮带传送带运到河堤内,再由货车运往各处。五合垸的住户对采沙厂的大吨位货车非常不满,“卡车进出沙厂都从大堤上开,大堤早就被泡软了,哪经得起这麽重的车每天几十个来回地压”?
此外,一些干部的麻痹思想也应为溃堤负责。溃堤发生後,长沙市委书记梅克保指出,五合垸溃堤是在水位没有去年高,浸泡时间没有去年长,也没有形成恶劣洪水组合的情况下发生的,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教训很深刻。
梅克保说,这里面存在“指挥不力、查险处险不力问题”。一些干部群众思想麻痹,查险处险中存在形式主义现象,热衷於报防汛数位,堤上人多,堤下查险人少,还有一些堤段根本无人巡查,发生险情後,处险方式也简单无力。
既然堤坝“先天不足”早就是共识,那为何维护工作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呢?甘培虎的回答很实在:“自1998年特大洪水後,居委会就没有再考虑修缮大堤。很简单,资金不到位,没钱修。”居民们附和了甘培虎的说法,“1998年洪水过後,五合垸堤坝平时没人管,一发水,很多领导就来视察,总是要抢险。”
当地政府部门确也曾提出过一些五合垸问题的彻底解决办法。据《长沙晚报》报道,2002年8月,长沙市市长谭仲池到开福区现场检查水利建设工作。在五合垸,谭仲池听取有关汇报後,当场指示市水利局和区政府立即拿出治理方案,专家搞好论证,然後由两家共同出资实行股份开发,以开发土地作回报。但不知什麽原因,这项工程同样没有实施。不管怎样,五合垸居民搬迁问题一拖就是五年,已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