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凤凰卫视5月30日消息:综合媒体报道,耗资巨大的三峡水力发电厂将於今年八月开始正式发电,三峡大坝近日已经开始蓄水。但是,验收专家在大坝的混凝土上发现少数细如发丝的裂缝,有关部门正在组织专家深入研究裂缝原因。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9日强调,要高度重视三峡工程质量,千年大计,质量第一。
北京青年报报导说,在28日召开的三峡建设新闻通气会上,许多人对三峡水库附近如果发生类似阿尔及利亚和日本近期的大地震能否安全表示担心。同时,由於验收专家曾在三峡大坝上发现裂缝,也有人担心这些裂缝会在水库蓄水後减弱大坝的抗震能力。
对此,有关专家介绍说,由於措施到位,裂缝已经满足了设计要求,不会影响大坝的质量,目前有关部门专家正在组织专家深入研究裂缝原因。温家宝28日主持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全体会议时指出,要抓紧整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全面彻底地整改,坚决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质量是三峡工程的生命。
早在2002年4月,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钱正英,即对长江上的三峡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提出批评。钱正英说,三峡工程浇灌水泥没有达到最佳质量,造成裂缝和事故。钱正英曾经担任过水电部长。她在视察过三峡工程後说,尽管在185米高的大坝工程中浇灌混凝土有一些改善,但是并没有达到最佳水平。
BBC引述钱正英说,三峡工程混凝土出现的裂缝需要精心处理,但是一些问题不可能在冬天来临前得到解决,但是冬天低温会导致更多裂缝。她在报告中批评了质量管理专家,说他们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没有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
报告还指出三峡混凝土浇灌存在工程上和设计上的问题。但是建筑耗资240亿美元的三峡大坝的国家公司的负责人说,裂缝问题不大,最大的裂缝仅超过一微米宽,2.5米长,这样的问题在大工程中很正常。但是钱正英发出明确警告,她说工程赶进度而牺牲了工程的质量。在钱正英发出批评声音之前,许多外国专家对三峡工程发出批评,中国官方媒体也对工程的环保影响表达了担忧,其中包括河流淤积的问题。
稍早时候,中国网上更是盛传,三峡大坝出现大裂缝,某些裂缝连人的手掌都能伸进去,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澄清说,大裂缝根本不存在,2001年底出现的裂缝宽度大都只有零点一至零点二公,最宽的一条裂缝不过宽一点二五公,深一至二点五公尺,绝不像某些媒体误导的那样,是人手掌能伸得进去的裂缝。
上海文汇报引述陆佑楣的话指出,大坝裂缝在国内外所有水电工程里均不可避免的存在,而三峡大坝的裂缝是去年底、2001年初出现的,位於大坝的中间。陆佑楣表示,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由於寒流来袭,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尽管这些裂缝并不对大坝整体结构造成影响,但裂缝出现後,三峡总公司仍邀请大陆17名专家会诊,大家一致认为,裂缝属於「表面向浅层发展的温度裂痕,不是结构型裂痕」。
目前,三峡水库目前的蓄水高度已超过91米,将在6月15日前完成蓄水,水位将蓄至135米。到8月份,三峡水力发电厂的首批机组正式投产。随水位日见涨高,三峡大坝的安全问题愈令外界关注。
星岛日报报导说,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约70至80起,占世界水库的千分之二至三。随大坝高度的增加,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比例也相应增加,坝高超过200米的水库(三峡坝高为185米),发生诱发地震的实际比率为34%。全球纪录最大的两次水库诱发地震发生在印度的柯依纳水库(六点五级)和中国的新丰江水库(六点一级)。
三峡水库建成蓄水後会否诱发地震发生?有专家认为,有可能局部出现水库诱发地震的现象。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几次大型水利工程在截流蓄水後诱发地震的情况。其原因是水库水位上升後,其压力使两岸山体压力改变,从而引发地震。
对於这种情况,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勘测研究院有关地震专家表示,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分析认为,不排除三峡水库也会引发弱震或微震的可能,但由於三峡工程离地震活跃带较远,所以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极小。专家鉴定认为,三峡大坝所在地区即使发生地震,最高不会超过六级,而三峡大坝是按照抗七级地震的标准建设,因此,即使在最不利的部位发生极限强度的地震,大坝都不会有损伤。
此外,据大陆湖北「楚天都市报」报导说,三峡工程的有关专家表示,大坝具有较强的抗战能力,实验结论是,三峡溃坝不致对下游六省一市造成毁灭性破坏。
专家称,正因为考虑到战争因素,早在一九五八年,三峡工程人防问题就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下,成立了人防小组。人防小组汇集了六十多名各方面专家,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首先进行了三峡工程抵御常规武器袭击的实验,取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实验资料。
专家说,实验表明,因三峡大坝是混凝土大坝,坝高和坝宽都超过一百米,能够抵御一定的常规武器的袭击。但能不能抵御核武器的袭击?中央电视台报导说,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二年,中国科学家曾对四座模拟大坝进行了七次核武器仿真轰炸实验,取得了极其珍贵的数据。实验显示的最严重情况是,当大坝被一百万吨的核武器命中时,会产生一千米溃口。
从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八年,专家连续进行了三峡溃坝实验,研究三峡大坝在遭受核武器袭击后,溃坝洪水的影响范围,以及减少损失的对策。
首先,战争打响前,三峡水库可以在五至七天内将水位降到安全位置,如此将大大减小溃坝所造成的灾害。
再者,三峡水库是「一线水」,而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一盆水」,水库的长度达六百多公里,平均宽度仅一点一公里。这是一个少见的「河床型」水库,江水从库尾流到大坝处,少说要两天的时间。
多次溃坝实验表明,溃坝后第一个洪峰的瞬时流量虽然很大,但总流量有限,下泻受阻,加上被淹地区的调蓄,其对下游地区的破坏作用有限。
三峡大坝蓄水也引发了旅游景观消长的争议。最近,湖北媒体一再报导三峡旅游重心将东移到湖北境内的三峡大坝、葛洲坝与西陵峡。针对这种言论,重庆市旅游局与国家旅游局均出面指责,湖北媒体的「三峡游重心东移」的报导纯属炒作。
湖北媒体爆出消息称,重庆与湖北是三峡游的两大核心地区,三峡当中的巫峡、瞿塘峡都在重庆境内。但随三峡工程二期蓄水,水位上升,这两峡的水位都会上涨,三峡的部分景区将被淹没。届时巫峡、瞿塘峡的雄姿将不复存在,而湖北境内会形成「两坝一峡」(三峡大坝、葛洲坝和西陵峡)的奇观,必将取代原来的长江三峡。
武汉的旅游业更进一步表示:除景观变化外,湖北宜昌也会取代重庆成为三峡旅游中惟一的中心城市,三峡旅游重心东移已成定局。
重庆市旅游局局长王庆瑜则反驳,三峡永远是由三个峡组合而成,三峡成库后亦如此。湖北媒体宣传的「巫峡和瞿塘峡雄姿将不复存在」是一种不实的报导。他说,二○○九年三峡工程全部完工后,平均水深会比现在增加十至一百米,惟一的变化是:少数自然景观和三十九处定级保护的文物古迹会被淹没。但巫峡、瞿塘峡高达数百米乃至数千米,其固有的雄、险、奇、幽等特色不会因此发生变化。
另外,中国媒体还报道了工程中发生了至少50起死亡事件,在涉及100多万三峡移民安排工作中发生严重贪污。报道反映了人们对三峡工程後果的关注。尽管三峡工程遭到许多人大代表反对,但是仍然在90年代初在人大得到通过。
北京青年报报导说,在28日召开的三峡建设新闻通气会上,许多人对三峡水库附近如果发生类似阿尔及利亚和日本近期的大地震能否安全表示担心。同时,由於验收专家曾在三峡大坝上发现裂缝,也有人担心这些裂缝会在水库蓄水後减弱大坝的抗震能力。
对此,有关专家介绍说,由於措施到位,裂缝已经满足了设计要求,不会影响大坝的质量,目前有关部门专家正在组织专家深入研究裂缝原因。温家宝28日主持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全体会议时指出,要抓紧整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全面彻底地整改,坚决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质量是三峡工程的生命。
早在2002年4月,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钱正英,即对长江上的三峡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提出批评。钱正英说,三峡工程浇灌水泥没有达到最佳质量,造成裂缝和事故。钱正英曾经担任过水电部长。她在视察过三峡工程後说,尽管在185米高的大坝工程中浇灌混凝土有一些改善,但是并没有达到最佳水平。
BBC引述钱正英说,三峡工程混凝土出现的裂缝需要精心处理,但是一些问题不可能在冬天来临前得到解决,但是冬天低温会导致更多裂缝。她在报告中批评了质量管理专家,说他们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没有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
报告还指出三峡混凝土浇灌存在工程上和设计上的问题。但是建筑耗资240亿美元的三峡大坝的国家公司的负责人说,裂缝问题不大,最大的裂缝仅超过一微米宽,2.5米长,这样的问题在大工程中很正常。但是钱正英发出明确警告,她说工程赶进度而牺牲了工程的质量。在钱正英发出批评声音之前,许多外国专家对三峡工程发出批评,中国官方媒体也对工程的环保影响表达了担忧,其中包括河流淤积的问题。
稍早时候,中国网上更是盛传,三峡大坝出现大裂缝,某些裂缝连人的手掌都能伸进去,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澄清说,大裂缝根本不存在,2001年底出现的裂缝宽度大都只有零点一至零点二公,最宽的一条裂缝不过宽一点二五公,深一至二点五公尺,绝不像某些媒体误导的那样,是人手掌能伸得进去的裂缝。
上海文汇报引述陆佑楣的话指出,大坝裂缝在国内外所有水电工程里均不可避免的存在,而三峡大坝的裂缝是去年底、2001年初出现的,位於大坝的中间。陆佑楣表示,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由於寒流来袭,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尽管这些裂缝并不对大坝整体结构造成影响,但裂缝出现後,三峡总公司仍邀请大陆17名专家会诊,大家一致认为,裂缝属於「表面向浅层发展的温度裂痕,不是结构型裂痕」。
目前,三峡水库目前的蓄水高度已超过91米,将在6月15日前完成蓄水,水位将蓄至135米。到8月份,三峡水力发电厂的首批机组正式投产。随水位日见涨高,三峡大坝的安全问题愈令外界关注。
星岛日报报导说,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约70至80起,占世界水库的千分之二至三。随大坝高度的增加,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比例也相应增加,坝高超过200米的水库(三峡坝高为185米),发生诱发地震的实际比率为34%。全球纪录最大的两次水库诱发地震发生在印度的柯依纳水库(六点五级)和中国的新丰江水库(六点一级)。
三峡水库建成蓄水後会否诱发地震发生?有专家认为,有可能局部出现水库诱发地震的现象。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几次大型水利工程在截流蓄水後诱发地震的情况。其原因是水库水位上升後,其压力使两岸山体压力改变,从而引发地震。
对於这种情况,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勘测研究院有关地震专家表示,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分析认为,不排除三峡水库也会引发弱震或微震的可能,但由於三峡工程离地震活跃带较远,所以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极小。专家鉴定认为,三峡大坝所在地区即使发生地震,最高不会超过六级,而三峡大坝是按照抗七级地震的标准建设,因此,即使在最不利的部位发生极限强度的地震,大坝都不会有损伤。
此外,据大陆湖北「楚天都市报」报导说,三峡工程的有关专家表示,大坝具有较强的抗战能力,实验结论是,三峡溃坝不致对下游六省一市造成毁灭性破坏。
专家称,正因为考虑到战争因素,早在一九五八年,三峡工程人防问题就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下,成立了人防小组。人防小组汇集了六十多名各方面专家,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首先进行了三峡工程抵御常规武器袭击的实验,取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实验资料。
专家说,实验表明,因三峡大坝是混凝土大坝,坝高和坝宽都超过一百米,能够抵御一定的常规武器的袭击。但能不能抵御核武器的袭击?中央电视台报导说,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二年,中国科学家曾对四座模拟大坝进行了七次核武器仿真轰炸实验,取得了极其珍贵的数据。实验显示的最严重情况是,当大坝被一百万吨的核武器命中时,会产生一千米溃口。
从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八年,专家连续进行了三峡溃坝实验,研究三峡大坝在遭受核武器袭击后,溃坝洪水的影响范围,以及减少损失的对策。
首先,战争打响前,三峡水库可以在五至七天内将水位降到安全位置,如此将大大减小溃坝所造成的灾害。
再者,三峡水库是「一线水」,而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一盆水」,水库的长度达六百多公里,平均宽度仅一点一公里。这是一个少见的「河床型」水库,江水从库尾流到大坝处,少说要两天的时间。
多次溃坝实验表明,溃坝后第一个洪峰的瞬时流量虽然很大,但总流量有限,下泻受阻,加上被淹地区的调蓄,其对下游地区的破坏作用有限。
三峡大坝蓄水也引发了旅游景观消长的争议。最近,湖北媒体一再报导三峡旅游重心将东移到湖北境内的三峡大坝、葛洲坝与西陵峡。针对这种言论,重庆市旅游局与国家旅游局均出面指责,湖北媒体的「三峡游重心东移」的报导纯属炒作。
湖北媒体爆出消息称,重庆与湖北是三峡游的两大核心地区,三峡当中的巫峡、瞿塘峡都在重庆境内。但随三峡工程二期蓄水,水位上升,这两峡的水位都会上涨,三峡的部分景区将被淹没。届时巫峡、瞿塘峡的雄姿将不复存在,而湖北境内会形成「两坝一峡」(三峡大坝、葛洲坝和西陵峡)的奇观,必将取代原来的长江三峡。
武汉的旅游业更进一步表示:除景观变化外,湖北宜昌也会取代重庆成为三峡旅游中惟一的中心城市,三峡旅游重心东移已成定局。
重庆市旅游局局长王庆瑜则反驳,三峡永远是由三个峡组合而成,三峡成库后亦如此。湖北媒体宣传的「巫峡和瞿塘峡雄姿将不复存在」是一种不实的报导。他说,二○○九年三峡工程全部完工后,平均水深会比现在增加十至一百米,惟一的变化是:少数自然景观和三十九处定级保护的文物古迹会被淹没。但巫峡、瞿塘峡高达数百米乃至数千米,其固有的雄、险、奇、幽等特色不会因此发生变化。
另外,中国媒体还报道了工程中发生了至少50起死亡事件,在涉及100多万三峡移民安排工作中发生严重贪污。报道反映了人们对三峡工程後果的关注。尽管三峡工程遭到许多人大代表反对,但是仍然在90年代初在人大得到通过。